1

在很多清宫剧,或者清朝背景的小说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清朝朝廷在遭遇黄河决堤这样的自然灾害,或者是边疆战争这样的军事危机时,往往国库存银不够,就会去找江南盐商筹措借银,史书所载“百万之费,指顾立办”那么盐商的钱为何这么好赚呢?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三点原因:1、食盐属生活必需品;2、食盐执行专卖制度;3、盐商垄断经营;

1、食盐属生活必需品

食盐属于生活必须品,古书《世本》记载:宿沙氏开始煮海为盐。宿沙氏是炎帝时代的一个地方官员,是炎帝派他去煮海水制盐的,这里的海指的是海水。可见从上古时期开始,中国就有煮海为盐的传统,而人不食盐则四肢无力,上到达官显贵,小到小民百姓都要吃盐,所以食盐的销售是不愁的销路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正是是因为煮盐获利而能称霸,汉朝的诸侯王也因为境内可以煮盐而获得巨利,以至于最后有财力挑战中央政权。这就保证了盐商做的这门生意,是绝对稳赚的生意,只要将本就利,无非是赚多还是赚少的问题。而且实际情况来说一斤盐成本不过十几文钱,经过盐商转卖可达几两银子甚至更高,实在是暴力,盐商做的就是这样一门生意。

2、食盐执行专卖制度

食盐因为利润巨大,所以历朝历代都被收归为政府专卖,在汉朝有盐铁专卖制度,除了唐朝曾一度允许盐业自由买卖,历代均规定盐业专卖,并且课以重税。在清朝乾隆时期执行的是“纲商引岸”制度。简单的说盐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指定的大盐商和场商负责,而小盐商必须先课税拿到“盐引”后才能在指定的地方运到盐,而销售的地方也必须是指定的,否则就以私盐论处。

垄断的专卖制度下,盐业由大盐商控制,自然就产生了价格垄断,在盐商的黄金时代里,卖出的盐引总数多达1,785,492引,每引的利润大约3两,大盐商的纯利润每年大约在500万两左右,很容易就可以积累出千万家产,而百万家产的盐商只能算作是小商人。当然这些钱也不是白赚的,一旦朝廷遇到大的战事或者灾害,盐商都会出钱捐输报效。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三年,两淮头号的大盐商江春领头为军需和赈灾的捐银,总计达到了900万两。乾隆平定伊犁,扫平金川,盐商捐助的饷银都在几百万两左右。这也就让乾隆皇帝很放心的将食盐交由这些盐商专营,何况盐商之上的盐政都是内务府满族的皇帝心腹担任,大头还是进了皇帝自己的内帑小金库去了,甚至都没进入国库。

3、盐商垄断经营

垄断经营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控制,盐商们既向清廷巨额捐输,那也不是白给的,这些钱都涨在了食盐当中,实际上是由老百姓买单了。而清朝的盐政为了收缴巨额的盐税以满足皇帝巨大的日常开支,也默许甚至是帮助盐商涨价。比如乾隆皇帝多次南巡除开盐商们自觉捐献,所花费的内帑也盐税占比不在少数。乾隆后期的盐价平均涨幅 67.85%,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前期,也高于米价,不过只要不闹出太大的民愤,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钱都到了皇帝的腰包,百姓稍微受点苦又怎么样呢?虽然口中喊得是勤政爱民,但是封建帝王毕竟是一家一姓之天下,除非闹的太过分,才会抑制一下盐价。就是这样情况下,乾隆还能称为明君,足见昏君当朝百姓有多凄惨。

据说当时盐商所食母鸡都要用人参喂养,足见盐商生活奢靡,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盐商的事情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最佳贡献者
2

确实如此。

清代继承明代制度,对两淮盐商采取特许经营的家族经营制度,盐商富甲天下,数百万两身价的才能算总商,几十万两的身家最多就是一个分销商。

盐商怎么挣钱?

盐场制盐后总商介入,每年提前缴纳次年的盐业专业税金给两淮盐运使司,承包次年所有盐产,然后按窝商、场商等逐步分解收购上来。总商再分销给中小盐商,中小盐商分给县级小盐商。

盐户制成盐,官方收购每引(200斤)不过七八钱甚至五六个铜钱,最终到百姓口中已达十两以上,远高于官价的白银4两(大约20文一斤),利润自然高得吓人。

私盐的恐怖利润

其实官面盐的利润不算啥。真正大头还是私盐(就是未上税的盐),盐户、盐帮采取蚂蚁搬家方式,个人背盐贩卖,价格比官方途径的盐要便宜很多,百姓多买私盐。

但是,大盐商买通沿途关卡,自己贩卖出来的私盐(超过本人盐引的盐)才是绝对数量的私盐主体。

据统计,清代常年盐税平均是1200万两白银,乾隆时期全国年产盐量100万吨,应收的税金最少5000万两以上,差额就是大约4000万两!

注意,是每年差这么多!

这些逃税资金转换为现金,怎么也得2000万两左右,各种孝敬行贿约500万,几十万盐户盐帮漕帮小盐商有三四百万辛苦钱,剩余近1000万就是十来个大中盐商所得。

乾隆33年盐引案就能说明一切:

仅仅23年时间,两淮盐运使司用盐商缴纳次年税金赚取的钱庄存款利息是1092万两!每年近50万利息被私分!

勒索孝敬的目标

由于乾隆好大喜功,奢侈成风,对于钱财的挥霍也是史上罕见,自然,富裕的盐商就成为勒索孝敬的主要目标。

所谓八大总商之首的江春,任总商40年,拥有扬州园林八处!

江春接驾的康山草堂:

江春号称是乾隆的布衣之交,六次接待乾隆下江南,搞出一夜盐塔,十多年孝敬了白银达1120万两。也被乾隆授予布政使,晋一品,戴蓝孔雀花翎。

3

这)个倒是事实!清朝遇到什么危机的话,第一个能够快速的支援政府,并且给钱的就直接眼霜!这江淮两地的炎客每年所能捐下来的银子,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是啥,那就是一口油锅呀,这里面油水可大了!

其实讲道理,这每年政府收了多少钱,该放到哪里面去,这都是没比的固定资金,也就是说该用多少又能获得多少,这些东西大家心里都有数。每一年财政赤字或者财政盈余都不大好,所以各级官吏都想着能够把钱尽快的给他花完,同时保证不会出现太大的财政赤字!这样的话,既促进了市场,同时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所以每年这盐课!该收多少又该用多少都是一个定值的数字,不应该出现这一种大规模钱财统计的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鬼导致了这个盐商会有这么多的结余的银子呢?

因为这些盐商大体上面使用的都是私盐。

食盐的贩卖分为两种,一种呢是官方,这种贩卖方式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比如说早在汉武帝时期,(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桑弘羊就把这种贩卖食盐的运营权直接收归国有!食盐从卤水把它变成盐,这里面需要的利润大概是多少呢,十几文总归是够了!但是把他贩卖出去,那官方可以把利润翻个几分!

这也就导致了!这官方贩卖的食盐价格永远都是居高不下,而且官方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中央政府要打仗的或者要赈灾,这食盐的价格绝对要涨上去!

所以很多人都选择私盐,就是未经官方许可私自贩卖的这些食盐,这些就是私盐,从冠岩诞生的那一刻起,私盐就与之对应,就存在了!经过发展,等到乾隆时期呢,其实这个思妍已经是摆到台面上来的问题,官方也知道这些私盐具体是怎么贩卖的,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制止,同时也没有理由去制止!

什么,实际上这些私盐的贩卖,更多的也是替官方打工,其实官方已经知道这些卖私盐的人,通过卖私盐获得巨额利润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这些人通常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官方对于他们的正式认可性!

没错,官方确实可以通过卖盐获得巨额利润,但这个利润的也是老百姓必须要买账!与其把空白的利润让给那些不知所谓,不知所踪的私盐,倒还不如扶植起来几个能够获得到利润的私盐!

也就是扶持起来一个代言人,就好像以前的井田制度,因为过多的人开垦出来太多的田地,最后被逼无奈,只能够按照土地的大小进行收税!

所以这些卖私盐的,对于官方来讲,他们不是犯法的。反而是一个一个的钱包!这些钱包随时都可以抽上来不写,反正你不在了,还有其他人可以贩卖私盐,我还可以再扶持起来一个代言人!

因此,卖私盐的人最懂得的就是朝廷究竟该给什么样的政策,该怎么去配合朝廷,朝廷在危难的时候必须得给银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