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著名的佛门揭语,乃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所做。说起慧能,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位神人,这位神人就是神秀。
话说禅宗五祖弘忍,这位老兄的五祖称号,当然是后人给封滴。弘忍老兄收了众多弟子,其中比较著名的弟子就是神秀同志。这位神秀同志,那管理能力,简直是杠杠的,弘忍老兄非常满意。
一天,弘忍老兄想将他的衣钵传给弟子,可弟子众多,谁能最大限度的弘法呢?算了,出个题目考考吧。因此,就对众弟子说:“都说说你们悟出来什么了,谁说得好,谁就是掌门”。
神秀同志当仁不让,马上作出一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其他众弟子齐齐鼓掌。
当时,还是毛毛兵的慧能同志,也作出一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老兄一听,心中一惊,表面故意不露声色,面无表情,什么也没说。
当天晚上,弘忍老兄找到慧能同志,传其衣钵,并嘱咐:连夜下山,能跑多块跑多快,能跑多远跑多远。
实际上,弘忍老兄是担心神秀同志势大,加害于慧能同志。
那么,为什么弘忍老兄仅凭神秀同志与慧能同志的揭语,就马上决定要传位于慧能同志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实际上是佛教修行的一个境界,佛教的专有名称称之为三摩地或者无上正真。
那么,在达到无上正真这个境界之前,首先要明心见性。所以我们慢慢来,先解释什么是明心见性,再解释什么是菩提。
明心,就是使心明,怎么使心明呢?闻思修。通过听到的修行道理,然后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开始修行。这叫明心。这是实修实证的第一个阶段。
见性,使性被见到。性是什么,性是真我。真正的我。因此,修入无我之地。这个无我指的是自己认为的我。
明心见性就是通过实修实证使真正的我被见到。
已经使用了最白的大白话了,不晓得读者能不能看懂。
达到这一步,也就达到了心经的第一个字,观。用什么观,用真正的我观。观什么?上观天,下观地,中道观。
什么又是菩提?
终于发现,自性与宇宙无二,宇宙与自性无二,叫做菩提。此为佛教之不二法门。
为什么又叫菩提树呢?神话传说,玉皇大帝呆的那个地儿,有一颗非常非常高的树,叫菩提树,且是倒着长的。引申为证到无我之境。
因此,境界立马见分晓了。慧能同志已经证到自性无我之境,神秀同志还在自我身体阶段呢。
弘忍老兄不傻啊,神秀你虽然业务能力杠杠的,但是水平不如毛毛兵慧能同志啊。
明镜,用明亮反射出光的镜子比喻自性展现出来的光辉,犹如好多个太阳般的明亮。台,指的是放镜子的台面。
顺便说一句,这是心经中“照”的含义。
心的自性,自由自在,洁白光亮,又哪里来的放置镜面的台面?完了,完了,神秀同志再输一成。
没办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一溜便知。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性,自性,本来就是浑然天成,不垢不净,又哪里来的尘埃,还要没事就擦擦?
哎,神秀同志输的怕连裤子都要当了。
佛教禅宗讲究顿悟和渐悟。慧能同志属于顿悟,神秀同志属于渐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之分,顿悟之机,可遇而不可求;渐悟属于循序渐进,有章可循。当然,从弘忍同志传位的立场来看,在当时的那个时间段,一定会传给修行水平更高一些的慧能同志,这一点,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