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就是围歼战的可怕之处,在1943年之前的东线战役中,苏军除去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围歼了德第6集团军的20多万残兵外,其他大型战役包括库尔斯克会战也仅仅是击败了德国人的进攻,属于击溃战。战后虽然夺取了战略主动权,但是德军各集团军群、集团军和军师单位的骨架犹在,骨干军官和军士比例仍然不低。然而从1944年初开始的十次“斯大林突击”,则彻底打垮了东线德军的基本盘,这就是苏德战争中非常著名的“十次打击”。




这十次打击的基本特点,就是苏军在有条件进行战略大反攻以后,开始学会和运用大纵深战役理论对当面德军进行大规模围歼作战,每次均在一个地域内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兵器,通过正面突击和纵深包抄相结合的战法,且不以击溃敌人为目的,而是要“全歼”。这就要了德国人的老命,因为每战下来,必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整师被全歼,各单位基层军官和老兵全部损失,这些野战师连重建的基础都不复存在了。


在十次打击的初期,苏军的战术和战役指挥还不够娴熟,对大纵深合围显得自信心不是很足,比如1944年1月14日的诺夫哥罗德战役(第一次打击),苏军为了解除列宁格勒的封锁,发起了对莫德尔北方集团军群的反攻作战。在一个多月的激战中,尽管达成了战役目标彻底解围了列宁格勒,也重创了德军23个师,但是完全歼灭的只有3个整师,战果很不理想。




而到了1944年6月的白俄罗斯战役中(第五次打击),苏军以140万大军对阵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66万余人,歼灭战法就大有起色,战役期间重创了德军50个师(大多折损过半),同时歼灭数量达到了17个整师又3个旅,从而造成德中央集团军群的有生力量严重损失,近三分之一的部队无法补充和恢复,苏德战场正面地段的形势遂急转直下。


1944年8月间的基什尼奥夫战役(第七次打击),苏军以125万大军合围歼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50个师,仅用八天时间就全歼其中的20个整师,俘虏德军官兵256000余人,则南方集团军群也被打断了脊梁。因为半数作战师的基层军官和老兵,要么战死,要么被俘,在这样的状态下,无论德军将领的素质和能力多么优秀,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曾经不可一世的三个集团军群只能一路西逃。




再到了1944年9月的波罗的海沿岸战役期间(第八次打击),苏军以90万兵力全面打击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剩余的70万部队,可见苏军的战斗力强大到什么程度。德军舍尔纳元帅手下的59个建制师、旅当中,被全歼者高达20个,残部逃入库尔兰半导,从此以后一直到德国投降,这支部队也没有再起到什么作用。


在1944年苏军的战略大反攻期间,通过这十次不间断的系列打击,苏军消灭了160万德军(占东线德军总兵力的半数以上),苏德战场的战线由4450 公里缩短到2250公里,基本上将战争打到了国境以外,逼迫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德国的仆从国先后退出战争,彻底扭转了东线局势。而德国人对如此巨大的损失已经无力补充,完全用新兵组建的部队中看不中用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什么是老兵?那就是经过若干次实战的新兵、战场上活下来的或者伤愈归队的士兵,他们具备一定的作战经验,不会因为凶猛的炮击和轰炸就崩溃和四散而逃,是基层连队的骨干力量。如果是战线平推的打法,那么这些德军老兵可以逐步后撤、伤员可以后送,经过休整和治疗以后,仍然是一线战斗骨干。可是大纵深的围歼战却不给德国人这个机会,每战必有大批士兵和伤员因无路可逃而被俘,德军因此元气大伤。


而苏军虽然也承受了严重的伤亡,但却完全掌握着战场控制权,要知道战场上的死伤比例多在1比3左右,而苏军伤员大多可以得到救治,其中90%的伤员都可以治愈归队,哪怕是一个新兵,打上两次仗或者受过一回伤,也就变成老兵了。所以仗打到后来,苏军的所谓老兵当然越来越多,也许他们的综合素质不如德军老兵,可问题是,后者中大部分都在战俘营里呢。




太平洋战场更是具有特殊性,日军采取的是以精锐陆军死守各岛的打法,而美军实施的则是海陆空三维打击的“跳岛战术”。每攻取一个岛屿之前,必以优势的海空军完成全面封锁,无论日军怎样顽抗,都会因为得不到兵员和物资的增援而最终团灭,经常是一个联队、一个支队甚至一个师团被彻底全歼,然后再从大陆战场和本土调来精锐部队填充,再被团灭,循环往复。


所以,部队“整建制”被消灭,是德日两军的老兵最终越打越少的根本原因,到战争末期德日军队的数量虽然还不少,但是单元战斗力已经跟开战时不可同日而语了,就好像1945年的关东军。


(丑陋的日军)

最佳贡献者
2

苏联卫国战争最残时期,招大批女兵,老改犯,四十五以下,十六周岁以经过短期培训全部投入战场,希特勒闪击战俘虏二三百万苏联军人,后期德国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失败告终,这些被俘军人调转枪口和苏军开打德国军队!

3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二战前苏联,日本,德国的人口。二战前,苏联总人口(包括各加盟国)为1.8亿人,日本总人口为7000万人,德国人口为8000万人。


从人口基数来看,苏联的人口要远远多于德国人口和日本人口。所以,苏联在战争期间可以动员的人口要比德国和日本多,德国实力确实很强悍,但德国当时是和整个欧洲还有美国打,英国,法国,苏联,这些国家哪一个都不是善茬,全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美国总人口当时为1.3亿,工业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这可不是好惹的。

日本能动员的兵源也不在少数,高于1000万,实际为700多万人,但是日本也是和全世界在打,除了主要兵力陷在中国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兵力在东南亚,太平洋的一些小岛上和美军,英军,澳大利亚打,消耗十分大。另外,日本的资源有限,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败后,资源严重匮乏,就算有人,也没有那么多生产武器的原料了,所以日本和德国的兵源是打一个少一个。


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日本打的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给一个数据大家就都明白了,整个二战期间,苏联伤亡6000万人,占到了苏联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二战前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国伤亡是多少呢?是3500万人!

中国和苏联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其实主要归功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使苏联可以迅速动员到国家的每一个人,四年的苏德战争,苏联动员了3400万人,这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想象的,即使是现在,除了中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想把这样的国家打败,简直是难如登天。但二战也给苏联造成了巨大损失,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4

后期是苏联的老年兵越来越多,而不是“老兵”越来越多。因为前期战争人员的消耗过大,所以苏军到后期征来了很多以前当过兵而年龄大了的公民参加红军。日德由于人口基数少,所以老兵消耗完无法即时补充,所以老兵的缺口就很大。

5

一个是拼尽全力,一个是被初期的势如破竹蒙蔽了双眼,等反应过来已失了一手好牌。


苏联在开战不久就全国动员了,德国在41年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甚至还认为东线没有必要维持那么多部队,可以调一些东线部队去西线巩固防线。

直到斯大林格勒兵败,德国人才如梦初醒,下令开始动员,然而这已经晚了。可以说苏联在一开始就全力在对待战争,德国人有些过于放松了,待到形势不对认真起来的时候发现要面对的是两个敌手了。

苏联在动员效率特别是战争前期是非常恐怖的。几乎仅仅花费了不到半年时间就达到了巅峰。到战争中期(43年初),苏联已经损失了1467万军队,其中不可恢复伤员大约为800万-900万。


在1943年4月1日,对德作战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远东和南部边境地区戒备部队,仍然有841万3千人。到1943年7月,连同内地军区在内,整个苏联武装力量总数增加到了1000万人左右。

苏联当时一共1.6亿人口,满足军队要求的最多只有2000万但至少为军队输送了约1800万人,几乎是做到了极致。而随着战事的推进,白俄罗斯、乌克兰的相继解放,苏联的人力形势自然相对没那么吃紧,这与德军相反。


而德国,德国在43年斯大林格勒兵败才开始动员,直到44年中期才达到巅峰。然而众所周知,43年是战争的关键期,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的失败让德军把战争主动权拱手让出。

通过血与火的炼狱让苏联动员出来的新兵们迅速成长为老兵(苏联老兵大半折在战争初期,大多数时间都是苏联新兵与德国老兵的对抗)。

反观德国在43年处于青黄不接状态,百战老兵损失很大,新兵不仅数量不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填补老兵的空缺。

44年德国动员达到巅峰,也就是差不多人员能够补齐的时候,又遇上了好几个败仗(巴格拉季昂以及巴尔干战线的崩盘),这当然有前面所说的新老兵青黄不接的问题,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德军自身指挥系统问题。


其实结算到最后德国与苏联的最终动员效率几乎是一致的,但是因为一个时间差以及速度的问题造成了局面的一边倒。

具体到女性问题上,苏联可不管什么优待女性,女性战斗力相对低下,那么就全部送进工厂工作,最终妇女在战争时期占到了战时工人总数的60%!并且这些人要忍受的是一天14个小时的工作,以及少得可怜的食物配给。

而相比之下德国人就对女性比较优待了。

6

那要看怎么算。

假如大家都是今天来的,你来三天了,那好,你就是老兵了。

7

提问者完全不懂战争的残酷,同意网友们的评论。老兵不可能越打越多,二战后期,苏联人口基数虽大,但因牺牲巨大已接近枯竭。战后,乃至直到今日,俄罗斯人还未完全恢复,人口比例依然是男少女多。

8

日本工业能力不足,岛内资源短缺,石油供应不上,但野心太大,偷袭美国珍珠港,再者没有配合好德国进攻苏联。德国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在未消灭英国时攻打苏联,由于美国参战,二战均势迅速打破,美国的参战使整个战争形势迅速向盟军方面发展。1942年,苏联的远东红军共有兵力约有145万人,是日本关东军兵力的两倍有多,而火炮的数量也约有12000门,各种型号的迫击炮,以及数量众多的反坦克炮,而苏联坦克约有2500多辆几乎是日军关东军的三倍,在其性能方面也大大高于日军的坦克,苏联远东红军装备的T—26中型坦克和BT—5快速轻型坦克虽然无法与德军坦克相抗衡,可是如果说用来对付日本关东军配备的九二式、九七式坦克却是卓卓有余的。

1942年7月份时,斯大林最终决定从远东调动部队,大约11个师的部队秘密调向苏德战场,总计有15万人、1550多门火炮、以大量技术兵器从远东调到苏德前线,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实际上这些部队都是苏联一批受过良好训练的部队。众所周知,苏联的战略纵身实在太大了 ,德国和日本完全是在后方补给实在跟不上 ,加上多线作战, 这就是最后崩溃战败的原因。

二战时期,全世界共有60多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其特点是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参战人口达17亿,二战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一幕。

9

战争后期,苏军与美军是进攻态势,苏军和美军的伤兵都留在已方阵地,而处于败退的德军和日军伤兵,都留在敌方阵线,苏、美的伤兵治好后,可回部队继续作战,而德、日的伤兵只能进战俘营。

10

苏联对德军的战场越打越小,而德军战线越拉越大,被拖垮消耗掉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