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为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吴佩孚在当时被国内外很多分析人士看好,认为他统一中国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坐镇洛阳,其势力辐射大半个中国,直系中军力第一,拥有几十万兵力,拒敌张作霖,使老疙瘩饮恨败北,一时间实力无出其右者。

这样一位声明显赫人物,最终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而被日本军医害死,着实可惜。1939年,吴佩孚吃饺子的进食过程中,没有想到肉馅中竟然混着碎骨,深深刺入牙龈,后请德国医生出诊,来到家中,但医生说只能到租界才能利用医疗设备治疗,而吴佩孚又有“一生不入租界”的誓言,所以一再贻误病情。

汉奸齐燮元(1946年被南京政府枪毙)带着日本特务川本芳太郎和军医,强迫家属同意为吴佩孚治疗,打过麻药后,直接一刀切在吴佩孚腮下,鲜血狂喷,当即失去知觉,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秀才说起,吴佩孚这个秀才得来不易,失去的倒是很容易。吴佩孚虽家境一般,但是父亲对他读书非常重视,别人把注意力放在玩乐的时候,他却在死啃书本,私塾先生也很喜欢这个好学的孩子,吴佩孚也争气,12岁读完四书五经。

但是在十四岁的时候,家中的顶梁柱,他的父亲病逝了,家庭的重担,单靠母亲应付不来,所以吴佩孚辍学谋求生计,恰好登州(烟台)水师营招收16-20岁的学兵,吴佩孚改了岁数就直接报上去了,从此拿到了他第一份正式工资,每个月2.4两银子。

李丕春是当时的登州名儒,有些收入的吴佩孚就拜入他的门下学习,终于在22岁的时候,考了登州第三,中秀才,家境不好,半工半读能到这地步已经不错了,很多人在家专攻学业也未必能考到吴佩孚这成绩。

登州被改为通商口岸后,作为鸦片烟的登陆地,鸦片泛滥成灾,很多人都染上了鸦片瘾,吴佩孚也没能例外,这也为他逃亡北京埋下伏笔,有钱有势的人,看戏都有包厢,即便是到烟馆抽大烟也是“豪华包间”,不会与穷苦人混在一起的,某日吴佩孚来到烟馆憋得不行,但是普通座已经被占满了,他就蹭座去了雅间,不想被翁姓豪绅一脚踢出,找人大闹翁府,被官府通缉,这要是被抓住,以翁姓的势力,吴佩孚很难活着出来,于是就逃亡北京。

到北京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存,家中本不宽裕,他也没几个钱,仗着自己有着四书五经的底子,看算命书理解的倒是蛮快的,于是开始摆摊算命,度日过活。

甲午战争爆发后,淮军聂士成部损失惨重,在天津招兵,有水师学兵履历的吴佩孚被召入其中,学兵和正式军人还是有很多差异的,吴佩孚竟然挨训,但也让教官了解到吴佩孚的秀才实力,这种文化水平,是普通士兵所不具备的,所以安排他做了勤务兵,在勤务工作中结识了巡警营幕僚郭梁丞,郭佩服吴的才学,与他皆为异性兄弟,并在郭的大力帮助下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量科“镀金”,毕业时,成绩优异,后任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中尉。脱离了普通一兵的范畴,不知当初嘲笑他的那些士兵作何感想,中尉军衔,一年就升上来了。

日俄战争结束后,吴佩孚被派往北洋陆军第三镇任营副, 被保荐进天津讲武堂进行短期培训后,回到第三镇任营长。转年,受到师长曹锟的重视,调任炮兵营长。在辛亥革命后,因及时向曹锟汇报兵变信息,再次被提拔到标统,相当于升了一级成为团长。

在曹锟的提拔下,吴佩孚不遗余力的对二次革命进行镇压,被曹锟提为警备司令、师部副官长。

长沙名流聚会,临时要求曹锟致辞,曹锟可不擅长这些,于是吴佩孚这个秀才主动请缨代为讲话,讲台之下,湖南省督军府汤芗铭为之打动,讲演不打草稿,还说的那么有号召力,激情澎湃的,所以在会后,汤芗铭发正式公文要求借调吴佩孚,曹锟虽然不明所以,但是对方一个照面就要调人,而且还要升为旅长,很显然吴佩孚有过人之处,所以断然拒绝,说是吴佩孚已经被我升任旅长,掌兵的高级军官怎么能随便调用。

袁世凯称帝,曹锟奉命镇压蔡锷将军,行军途中被围,危在旦夕,吴佩孚仅仅带了几十人冒死将曹锟救出,这是吴佩孚对曹锟的第二次救命之恩,曹锟全力保举吴佩孚,向袁世凯推荐,遂任命其为陆军中将。

袁世凯生前,好歹还弹压的住,他死后又是天下大乱,冯国璋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他俩如何不睦暂且不提,孙中山因为北洋政府不执行约法、召开国会,联合南方军阀准备北伐,吴佩孚奉命镇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功劳最大,而随后论功的时候,段祺瑞却把湖南督军的位置给了自己的嫡系冯敬尧。

吴佩孚也对得起段祺瑞,拿下湖南衡阳后,就按兵不动了,无论段祺瑞如何对曹锟和吴佩孚百般示好都不管用了,就在这时候,吴佩孚提出了著名的“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外人,不借外债”和停兵议和的主张,所谓议和之举,其实就是攻击段祺瑞所主导的北洋政府政策,无奈之下段祺瑞宣布,自己的总理和冯国璋的总统都不做了,让徐世昌做大总统。

段祺瑞虽然还是大权独揽,但是曹锟和吴佩孚却进而跻身直系顶层序列,而且因为吴佩孚提出过和谈,所以他的光芒甚至一度压过了他的老领导曹锟。

五四运动爆发直系吴佩孚、曹锟主战,同情爱国青年,而皖系主张签约卖国,吴佩孚的做法和主张以及对爱国青年的同情,令舆情一边倒的倒向吴佩孚,段祺瑞主导一切,利益分配不公,总是培养私人,早就令直系不满,矛盾不断升级中,直系已经将军力由5个混成旅,增加到9个,势力大增,曹锟和吴佩孚都觉得是该拿回自己利益的时候了,为了稳妥起见,他们还联系了张作霖一起“起事”,张作霖早就想在关内分一杯羹,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

直皖大战直接爆发,本来双方势均力敌,但是奉系军阀开始行动以后,皖系军阀势力宣告崩盘,段祺瑞宣布引咎辞职,直皖战争结束,北洋镇府的顶层设计由直皖变为直奉。此次战争中,最为耀眼的就是吴佩孚。

直皖也好,直奉也罢,最终的问题点都落在了到底谁说了算这方面,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仅以奉军一半兵力,并且装备悬殊的情况下,直接令张作霖损失10万士兵,仅有2万人逃出关外。

直系专权后,曹锟与吴佩孚之间又有了政见差异,曹锟贿选成功成了大总统,而吴佩孚坐镇洛阳,手握几十万重兵,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

江浙战争爆发,直系参与,张作霖也趁机发动二次直奉战争,由于冯玉祥釜底抽薪般的倒戈叛变,直系落败。面临冯玉祥和段祺瑞的追杀,吴佩孚被围困几乎已经穷途末路,但天无绝人之路,浙江、江苏、湖南三省督军孙传芳、齐燮元、赵恒惕联名致电吴佩孚,愿意追随左右。

相对来说,吴佩孚更恨冯玉祥很多,所以与张作霖握手言和,共同打击冯玉祥,眼看着冯玉祥被抽的鸡飞狗跳之际,蒋介石北伐进入两湖,冯玉祥再次换了主子,改投蒋介石,吴佩孚收到两面夹击后,惨败落幕。

军权旁落后,吴佩孚心灰意冷,入川寻求庇护,后又到天津,接受张学良的每月4千元的生活费,对于他以前的身份而言,生活算是窘迫。

日本人拉拢吴佩孚的条件是什么呢?“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吴佩孚就是不为所动,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其结果在前文已经写过了,不多赘述。吴佩孚死后,国民政府追认其为一级上将,以褒奖他的爱国气节。

他死前,身边唯一没被收买的人就是张伯伦,吴佩孚对探病的张伯伦说:

死了的好,死了的好,将来美日必有一战,中国定可雪耻报仇。

早上刚说完这些,下午三点便遇害。1946年12月16日,国民政府为吴佩孚举行国葬,葬于北平玉泉山,全国降半旗。

最佳贡献者
2

吴佩孚是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被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

诚如此言,1924年,是吴佩孚人生最为辉煌时,他拥兵数十万,虎踞洛阳,一度被舆论认为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那个人。

仔细看来,吴佩孚的人生有三个关键阶段:

一、北漂少年到北洋军人

在那个“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年代,吴佩孚本来可能会像无数传统读书人一样,按部就班从秀才做起,到举人,再到进士,继而成为晚晴庞大官僚体系中的一名普通官员。

吴佩孚1874年出生于山东蓬莱,1896年,22岁时考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不过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风雨飘摇,他被迫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开始了数年的“北漂生涯”。

吴佩孚初来北京,投靠的是老乡孙廷德,据孙的孙女回忆,“开业那天,吴佩孚一口气写了十几副对联送给了我的爷爷,而爷爷也给了吴佩孚一百个铜钱。”

这一百个铜钱,成了吴佩孚在北京的第一笔收入。

不过,光靠写春联,吴佩孚永远成不了“吴大帅”。

艰难“北漂”的吴佩孚决弃文从武,参加聂士成的天津新军。

有着秀才基础的吴佩孚很快就显示出来突出的能力,1901年2月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

没想到的是,这一年的9月,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平武备学堂也被迁往保定,改名为“北洋速成武备学堂”。

加入北洋军,是吴佩孚一生事业的起点。

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如果吴佩孚光有能力,但没有生在20世纪初的动荡中国,而是生在如今某个和平年代,那再亮的金子也发不了光。

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于东北人民来说不啻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吴佩孚来说,却是展现能力的绝佳舞台。

日本驻华使馆武官青木宣纯借助自己曾经当过北洋教官的关系,找到袁世凯,得到其同意后,在北洋军中精心挑选了几十名精干的士官,派往东北刺探俄军情报。

其中,就有担任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军官的吴佩孚。

在刺探情报过程中,吴佩孚所展现出来的出色能力逐渐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评价吴佩孚“能力卓越,心理素质过硬,而且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不过,无论为哪一方当间谍,被捕获之后只有被处死的命运。

鲁迅就是因为在日本看到一部展示中国人被斩首的电影,转而弃医从文。

在一次情报活动中,因为同僚出卖,俄军以间谍罪判处吴佩孚死刑,并用火车押送哈尔滨枪决示众。

但他在押送刑场的途中,果断跳车,夜幕遮掩下的野草为吴佩孚提供了掩护。

俄国兵的刺刀一度扎在离吴佩孚不到20厘米的地方。

大难死不死的吴佩孚,被日本人授予吴佩孚六等“单光旭日勋章”,并被推荐给当时的北洋陆军第三镇大将曹锟。

前清秀才吴佩孚的政治生涯由此开始。

三、“救国将军”闻名全国

投入曹锟麾下后,吴佩孚的官运亨通。1915年2月,吴佩孚被曹锟提升为第六旅少将旅长。

这一年,吴佩孚才41岁。

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宛如上天赐给吴佩孚的机遇,这个前清秀才身上爆发出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

当张勋在京搞复辟时,吴佩孚担当“讨逆军”先锋,率军一路杀进天坛,一战成名。

1918 年,吴佩孚挥师南下,过襄樊,克岳州,夺长沙,所向披靡。

段祺瑞政府授予吴佩孚“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以及“孚威将军”称号。

如果仅仅这样,吴佩孚也不过是一名能打胜仗的普通北洋师长。

真正让吴佩孚名震全国的是他做的两件大事:

一是军队停止南下,并发电报通电全国,抨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导致“同种残杀、生灵涂炭”,痛斥安福国会“伪造民意,酿成全国叛乱”。

二巴黎和会之后,通电怒斥北洋政府镇压爱国学生,呼吁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痛呼“盖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并“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

这两件事一做,吴佩孚登时声名鹊起,“革命将军”、“救时伟人”等名誉纷纷加身,并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和雄厚的政治资本。

此时的命运女神已经对吴佩孚完全张开了双臂:1920年击溃段祺瑞、1922年击败张作霖。

1923 年发表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中,称“苏俄支持国共合作,以打倒最大的军阀——吴佩孚”

这是吴佩孚人生中最辉煌的顶点。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并分享您的观点。

3


知识改变命运,物以稀为贵,跟对人。


以上三点尽管是老生常谈的老生常谈,但是用在吴佩孚发迹上却是非常准确的。


先说知识改变命运。


尽管北洋军阀里号称自己是“秀才”的将军不少,但是真正有据可靠的秀才就吴佩孚一个人。


如果不是吴佩孚年少成名(考上秀才才22岁)太过于得意忘形,吴佩孚是肯定不会去参军的。


虽然吴佩孚因为搅乱了当地官绅的堂会被革除了秀才功名,但是他通过科举所打下的知识底子可是实实在在的。


晚清时期中国识字率大概只有15%—20%之间,而在当时的北洋新军识字率不会超过这个比例,甚至可能会更低一点。


而近代军队所需的知识随着装备进化而急剧上升,体现在同时期的欧洲就是大批贵族军官都跑去当骑兵了,因为步兵太土,他们不愿意;而炮兵军官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这就涉及到专业技能了,而贵族是最讨厌所谓“专业技能”的,只好去做不需要技术含量,制服有非常好看的骑兵了。


这种情况在1900年以后的清朝就更突出,而在清朝社会还未完全崩溃的情况下,稍微有些知识和见识的人在北洋军里是非常好出头的,比如早期的冯国璋、曹锟,他们虽然考不上科举,但是好歹都受过一定程度教育,能识文断字,所以他们在北洋系统内上升的非常快。


吴佩孚也是这个情况,他是通过秀才的知识底子在一年的速成军校学习过程中真的掌握了地图测绘这么专业技能,在日俄战争以及随曹锟驻扎吉林期间,吴佩孚的测绘本领使得他在北洋第三镇脱颖而出。



虽然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但是如果吴佩孚没有之前考秀才的底子,他也很难在一年内就掌握测绘技术。


其次是物以稀为贵。


在清朝彻底废除科举以前,八股秀才功名还是很吃香的,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晚清社会对秀才的敬畏绝不亚于今天社会对北大清华理工科博士的敬畏;而且正如我之前所说,在清朝社会还没有彻底崩溃的时候,正经的八股秀才几乎很难去参军。


但是凡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这个时候加入北洋都能混的不错,比如徐世昌作为第一个加入北洋系的进士,他日后能做到东三省总督,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清代文官最高荣誉他一个人拿完,所凭借的无非是他是第一个加入北洋的翰林。


吴佩孚也是如此,虽然吴佩孚的秀才功名被革掉了,但是吴佩孚秀才不是花钱买的,是扎扎实实考上的,这在当时北洋基层军官里是凤毛麟角,因此出头也是极快;到了后来黄埔军校时期黄埔军校生里那一大堆大学生,甚至是海归大学生就不值钱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跟对人。


吴佩孚之所以后来能做到上将军,最关键是跟对人。



他的测绘技术正好是当时驻扎吉林的第三镇统制曹锟所需要的,而且曹锟也不属于那种完全的大老粗型将军,按照今天的标准,他在当时也算一个初中毕业学历,对秀才这种北清博士意味着什么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而且作为初中生,手下能有一个北清博士,当然是对自己自尊心极大满足,这和许多没什么学历的大老板都特别喜欢用985、211乃至北清毕业的学生是一样的;如果这个北清学生再能干一点,那肯定会被视作心腹的。


如果吴佩孚当时跟着的是徐世昌,可能他就没那么顺利了。毕竟徐世昌是翰林出身,绝不会认为小小秀才有什么了不起。


如果吴佩孚跟着段祺瑞可能也不会那么如意,不但因为段祺瑞和吴佩孚一样自视甚高,更重要的是段祺瑞作为老淮军子弟,又留学过德国,对秀才功名不但不会重视,搞不好还会有点敌视。

4

吴佩孚从一个秀才做到北洋大军阀,分了三步走,或者说抓住了三次人生机遇。

一、对文案师爷的一个纠错,开启了仕途之路

吴佩孚在22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了秀才。但因得罪地方官绅,只身来到北京,摆摊算命为生。后在堂兄吴亮孚的劝说下,到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当兵。刚进兵营当时他是传令兵,文案师爷是郭绪栋。一天郭绪栋让吴佩孚去送个公文,他瞄了一眼说:“这个典故用错了。”正是这句话开启了吴佩孚的仕途之路。



郭绪栋得知吴佩孚是个秀才之后,向上司曹锟举荐吴佩孚,保送他进了开平武备学堂,后又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军事素质大有提高。

二、曹锟的赏识,吴佩孚仕途节节攀升

日俄战争期间,吴佩孚是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军官,参加日军的谍报活动,他曾被俄军俘获,被判死罪后逃生,战后晋升上尉军衔。

1906年,吴佩孚投奔清军第三镇统制曹锟,受到曹锟的器重,捋顺了仕途。1909年,吴佩孚在关外剿匪,奇谋过人,战后晋升上尉军衔。1912年9月,吴佩孚改任陆军第三师第6旅炮兵第3团团长,驻南苑。袁世凯称帝后,他被曹锟提升为第6旅少将旅长。



三、两次救曹锟的命,曹锟要报答

1916年,在“护国运动”中,曹锟率第三师与蔡锷的护国 军作战,吴佩孚的第6旅屡立战功。两次在危急关头救了曹锟的命。曹锟得势之后,提拔吴佩孚为第三师师长。

1917年,段祺瑞力图统一南方,曹锟为攻湘总司令,吴佩孚为第一路司令。吴佩孚分化瓦解湘粤桂联军,各个击破,兵不血刃拿下岳阳,连克长沙、衡阳,名声大噪。

1920年7月4日,直系和皖系战争爆发,两军在京汉铁路沿线血战,吴佩孚联合奉系,3天时间击溃皖军,被称为“常胜将军”,成为直系军阀中的军事首脑。



1922年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大败张作霖12万人的奉军。同年9月吴佩孚上《时代》封面,拥兵数十万的吴佩孚,势力影响大半个中国。吴佩孚也到了人生的顶峰。

5

吴佩孚算是“新生代”北洋军阀,能够出人头地,有几个转折点。

(吴佩孚登上《时代》周刊)

第一个转折点是从老百姓到军人

吴佩孚离开山东老家后到外面冒险,一开始并没有去当兵,而是到北京当了“北漂”,给人算命,收取一点微薄报酬,勉强填饱肚子。他后来改行去当兵,是因为一个亲戚——堂兄吴亮孚。一次,吴亮孚在街上偶然看到堂弟吴秀才摆摊算命,很是同情,请他吃了顿便饭。席间,吴亮孚觉得算命没啥前途,不如去军队碰碰运气,乱世中容易出头,理由是:“你念过书,中过秀才,可是做大官大概没有你的命,依我看不如去投军,你如果投笔从戎,不是我奉承你,八年十载你不出人头地才怪呢,我们吴家象你这样人还没第二个……”吴佩孚被说动了,拿了堂兄赞助的一点银子到了部队。

第二个转折点是从大头兵到军官

有句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少读书人不适合当兵。吴佩孚到部队之后,过得并不好,很长时间不能出人头地。正当他逐渐失望快要绝望的时候,遇到第一个贵人——文案师爷郭绪栋。郭绪栋无意中发现吴佩孚这个小兵很有学问,觉得有前途,便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把吴佩孚弄到军校——开平武备学校。这一步太重要了,因为吴佩孚毕业后就是军官了。

第三个转折点是从低级军官到中高级军官

大伙儿都知道,曹锟是吴佩孚的伯乐,其实吴佩孚早就曹锟麾下混饭吃,但曹锟眼拙,一直没发现吴佩孚是个人才,直到一次大会——湖南将军汤芗铭在长沙召开民众团体大会。曹锟刚好率第3师驻扎在岳州,受邀参加,但曹傻子根本不想参加这种“没用”的会,便派吴佩孚去。吴佩孚有文化,正好发挥特长,在会上侃侃而谈。汤芗铭发现吴佩孚是个人才,会后向曹锟提出“借用”吴佩孚。曹锟尽管识人不行,倒也聪明,见汤芗铭要挖自己的人,吴佩孚肯定是个人才,于是加以重用,提拔吴佩孚为旅长。自此,吴佩孚才真正开始发迹。

第四个转折点是从普通将领到著名爱国将领。

段祺瑞武力统一全国,派兵南征,这是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各路人马中只有吴佩孚表现特别棒,一路凯歌,拿下湖南后又杀到广西家门口,而且部队纪律特别好,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为自己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之后,他以小师长的名义单挑整个北洋系,主张和平,反对武力,又为自己赢得“爱国将军”的美名。再后来,他更是率领直系部队与皖系开战,把后者推翻,和曹锟大哥一起入主北京,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将事业推向人生的顶点。

6

吴佩孚字子玉,后来被人敬称为玉帅即缘于此。吴系山东省蓬莱县人。他五六岁时即入私塾读书,走的是通过科考进而入仕的老路。

到22岁时,吴中了秀才。但次年就因砸了一家鸦片馆而被革去功名。于是他进京北漂,落魄时曾干过测字算卦之类的事挣几文钱糊口。百日维新的1898年,吴佩孚得到堂兄的资助,到天津投武卫军聂士诚,做了一名小兵。

两年后,吴考入武备学堂,即后来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前身。但在学堂没读完,他又到天津警察局任职。

吴的第一桶金来自于日俄战争。当时,袁世凯挑选了十多名精干之人,组成联合侦探队,其中便有吴佩孚。吴几度潜回老家山东刺探情报,战后因功升为上尉。

其后,吴投到清军第三镇(相当于师)统制曹锟部队,其才华与能力如锥刺囊,渐露锋芒。到袁世凯称帝时,吴任旅长,少将衔。

吴一生身经百战,其人亦足智多谋,是直系第一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

吴佩孚威名最盛时要数民国十一年第一次直奉之战。其时,吴任直军总司令,击败奉军张作霖。两年后,吴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第一个登上封面的中国人,被认为是中国最强者。

其时,吴拥兵数十万,驻节洛阳,势力遍及半个中国。他五十岁大寿时,康有为送对联曰: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

但是,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仅仅两三年后,民国十五年,吴与张作霖联手,组建北京政府。然后,吴南下与北伐军作战,结果,在北伐军的强力攻势下,曾经常胜的吴佩孚却屡战屡败。最后,他只好率残兵败将入川依杨森。

杨森此时已易帜拥护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但此人亦有古人之谊,他为吴四处说项,使得国民政府不再追究吴。入川次年,川军邓锡侯将吴的残部缴械。此时的吴大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悲愤。晚年,吴居北京,多次拒绝了日本人要他出山的要求。

吴在入蜀时经过白帝城,曾有诗,大为苍凉之感:

曾统貔貅百万兵,时衰蜀道苦长征。

疏狂竟误英雄业,患难偏增伉俪情。

楚帐悲歌骓不逝,巫云凄咽雁孤鸣。

匈奴未灭家何在?望断秋风白帝城。

7

都说北洋时期,类似东汉末年的三国。反叛无常,英勇威猛的吕布,可以对应西北汉子冯玉祥;忠义见长,同时又兼万人敌的是关云长,此人对应的正好是吴佩孚,吴一直视关公为偶像。那诸葛丞相对应谁呢?


小徐徐树铮,一直甘愿充当段祺瑞幕后的军师。个人自诩才学无双,完全不输诸葛亮。

吴佩孚是个秀才,怎么会成为军阀呢?

具体说来,吴佩孚是个被革职的秀才。原因是得罪了当地豪绅,明明是个穷酸秀才。偏要摆阔,跑到高档场所吸食鸦片,谁知撞上当地豪绅,不仅秀才保不住,还遭到全城通缉。

无奈之际,吴佩孚只得从老家山东跑到北京,以摆摊替人算命勉强糊口。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吴跑到天津投军,时间是1898年。起初只是在一个姓沈的管带下,当戈什哈,也就是勤务兵。负责传送文书。


当时部队,会读书识字的少,流氓地痞的多。像吴佩孚这种有学问的人才,显得难能可贵。于是他很快得到提升,被袁世凯批准入保定师范学堂,学习测绘,直到1904年毕业。

让吴佩孚开始走上飞黄腾达之路的,主要靠一个人,那就是曹锟。凭心而来,曹锟是个阿甘式的人物,很会听话照做,不会有啥歪主意。这也是袁世凯为何器重他的原因。

由于跟对了人,吴佩孚很快得到重用,从炮兵管带,到统领各部的将军

让吴佩孚展露头角,被全国人民所熟知,还是1918年的事情。直系老大哥冯国璋成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可他这个总统,当得并不是顺心。他所在办公地点,正是北京,是皖系段祺瑞的势力范围。本来就统一全国,如何对付南方军阀时。直皖两派军阀,始终未能达成共识。直系主张和平谈判,皖系主张武力解决。

由于直系的势力范围在江浙一带,寄人篱下的冯国璋只能勉强答应总理段祺瑞的方案,用武力消灭西南军阀。这年春天,他派爱将曹锟等人,反攻湖南。吴佩孚率领第三师、以及三个混成旅,由鄂入湘,连陷岳阳、长沙等地,接连打几场胜仗。满以为他可以凭借军功,得到湖南督军一职。


谁知是为他人作嫁衣,湖南这个“鱼米之乡”落到了张敬尧手里,他则被段祺瑞封为“援粤军副司令”和“孚威将军”的空衔。于是他干脆消极罢工,在攻陷衡阳后,他不再进攻。和南方势力达成停战协议,同年8月21日,发出“罢战主和”通电,反对段的“武力统一”政策,主张南北议和。在此期间,还大唱“文官不要贪污卖国,武官不要争地盘”。成为当时的新闻热点人物。

擅长炒作,擅长曝光自己的吴佩孚。在1919年,抓住热点“五四运动”,乘机连发通电,反对段祺瑞控制的卖国亲日政府,反对巴黎和会上签字,主张取消中日密约,支持学生运动,摆出一副“爱国军人”模样。

随后在1921年,因吴佩孚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打败日本控制的张作霖,从此登上人生巅峰。虽不称王,却胜似称王,他以北洋军阀头号人物自居。先是帮助“主公”曹锟登上总统的大位,自己屯守洛阳,实际则是直系真正的老大,玩得依旧是独裁的把戏

后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输掉老本。往后虽多次重组军队,但终究无法跟巅峰时期相比。晚年的吴佩孚,唯一值得称赞的是,拒绝当汉奸,坚决不受日军送来的头衔“特高级顾问”,以及“车马费”数千元。

晚年吴佩孚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34年以前,即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吴佩孚在烟台,和日军有过亲密接触。那会他是秘密侦探队员,专为日军刺探俄军情报,因为侦察有功,被清日两军记录在案。

8

北洋军阀吴佩孚,直系军阀的老大,鼎盛时期,成为最有可能成为总统的人选,更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中国最强的男人“。为人正直,爱国爱民,在下野之后,日本曾多次邀请为日军服务,均被拒绝,我中国有好男儿,真是吾辈之幸。

关于吴佩孚如何从一名秀才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又是一段离奇的故事。1874年,吴佩孚出生在山东,家中资产尚可,从小在私塾念书,念书时就格外用工,每有不会的必请教老师,学识得到快速的增长。1896年,22岁的吴佩孚在科举中中了秀才,但后来被革去功名。吴佩孚流落到北京,在北京的日子里,深知靠文人的身份在这个乱世是混不下去了,准备弃文从武。1901年,吴佩孚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首先考入开平武备学堂,进行军事学习,并在九月成了一名天津的警察。

此时的中国已经是袁世凯的天下,国家完全掌握在他的手里,当兵的想有出路,只有参加北洋军或许还能干一番事业。1904年,日俄战争处于焦灼期间,日俄之间互相派间谍进行侦察,吴佩孚为日军所看重,并在间谍活动中,表现优异,被日方看重,并给予了嘉奖。因此,吴佩孚在当时逐渐小有名气,在底层混了一段时间之后,深刻感受到自己如果想要往上爬,必须找到自己下一条路。

于是1906年,吴佩孚找到了当时在袁世凯手底下颇受器重的曹锟,在曹锟手底下一干就是9年,这9年时间,吴佩孚逐渐拉拢自己的部队,开始广交朋友,名声渐起。同年,吴佩孚迎来了自己的机会,袁世凯在这年称帝,大肆分封手底下的将领,吴佩孚作为曹锟手底下的军官,自然水涨船高,升任少将,手下一个旅的士兵。

后来的事情基本上就顺风顺水了,在一系列的战争和权力的争夺后,吴佩孚成为了直系的老大,在民国史上,吴佩孚的地位举足轻重,虽有时是因为权力的争夺发生了一些战事,但总体上还是以国家为重。在那一个乱世里,有谁是真正的清高呢?吴佩孚能够有如此的成就,包括他本人的品格,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

9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这句话!因为它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能成为一个叱咤风云人物。吴佩孚六岁入私塾,小小年纪好学不倦,深得先生赏识!十多岁父亲病逝,家境渐寒。二十岁凭自己努力中秀才!因掀翻鸦片桌和指责男女同台演戏被除去秀才功名。因避祸投军。二十八岁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纵观吴佩孚的一生,他从一个秀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成为一方大员,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无不跟他努力读书有关!直到现在,我想读书永远是改变命运的较好方法!吴佩孚不单单是旧军阀,还是爱国将领。张学良不抵抗放弃东北,曾遭吴责问:“为什么不抵抗?”吴佩孚不无责怪地说张学良:“如果你爹知道这事,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了!”晚年吴佩孚赋闲在家时,日本人极力拉拢,威逼利诱,吴都不为所动,最后被被日本特务杀害!



10

吴佩孚是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又被称为“秀才将军”。说起直系军阀,我们大抵会想到第五任大总统曹锟,然而曹锟的大总统之位是贿选来的,他的很多“功勋”,几乎都得益于吴佩孚。

网上对于吴佩孚的评价,有这么一首诗:“龙泉剑斩血汪洋,千里直趋黄海黄。大禹神功何其伟,洛阳一气贯扶桑。

作为北洋军阀后起之秀,论带兵打仗、进攻退守,在民国时期无出吴佩孚之右者。从对南作战、直皖战争、到第一次直奉战争,其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那么,作为一个秀才,吴佩孚是如何从一个文人,变成军事能力了得的大军阀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874年4月22日,吴佩孚出生于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城一个小商贩家中。1879年,5岁的吴佩孚开始进入私塾读书。1887年,在吴佩孚13岁时,他的父亲吴可成意外病逝。

父亲病逝后,吴佩孚家道中落,为了生计,吴佩孚进入了登州府水师营当学兵。

尽管进入军中,但吴佩孚仍然不忘记读书,他想走科举的路子入仕为官。果不其然,在1896年,吴佩孚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然而上天似乎不想让他以科举入仕,第二年,由于吴佩孚在掀反鸦片台指责男女同台演戏,不仅被革去秀才功名,还被迫外逃避祸。

以文入仕这条路走不同,吴佩孚只能换个路子,打算进入军队,建功立业,成就一世清名。

然而这条路哪有那么容易,从1897年逃亡开始,到1907年遇到曹锟正式稳定下来,这十年间,吴佩孚可谓是历尽艰辛。吴佩孚从山东逃到北京后,为了生计,写过春联、摆过算卦摊。

吴佩孚也曾投过驻扎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当兵,上过孙宝琦的开平武备学堂、袁世凯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甚至在日俄战争时期,还为日本人当过间谍……不过吴佩孚晚年是有民族气节的,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为后人所称道也。

吴佩孚的发迹要从他剿匪说起。

1907年吴佩孚随曹锟前往东北剿匪,众所周知东北匪患严重,且土匪们神出鬼没,武装力量又十分雄厚,曹锟率兵入东北后,不但没有建功,反而经常遭到土匪的偷袭暗算。

就在曹锟一筹莫展之时,吴佩孚主动请缨,只带了一个营的兵力,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这群土匪剿灭了。

原来吴佩孚并没有采取正面进攻,而是秘密跟踪这帮土匪,一旦土匪作案,立即出手破坏。一旦土匪回击,立即逃之夭夭。这帮土匪连续两个月做不成“生意”,只好暂时各自回村,等到吴佩孚撤了之后再重新聚集。

然而吴佩孚早已将各个村的情况摸清楚了,哪家人出去做了土匪,哪家突然回来几个人。吴佩孚派人在村子里驻守,于是这些土匪回家一个抓一个,终于将这些土匪化整为零分而歼之。

吴佩孚建了这么个奇功之后,虽然没有立即升迁,但却已经在曹锟那里挂上了号。辛亥革命爆发后,曹锟率军在山西镇压革命军。这一次吴佩孚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能力,为曹锟再立新功。

凭借着不凡的学识与军事才能,吴佩孚逐渐得到了曹锟的赏识和重用。在曹锟的麾下,吴佩孚的才华得以完全施展,曹锟的江山有大半都是吴佩孚打下的。

到了1921年,吴佩孚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才能,使直系势力极速扩张,接连攻占奉系占领的河南、山东、河北、江苏、陕西、湖南、湖北等地,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吴佩孚个人的官职也与曹锟相当。

1922年,吴佩孚又亲任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直系军总司令,迫使张作霖的12万奉军败退山海关外。这时的吴佩孚,俨然成为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军阀,被人称为“中国最强者”。

在1924年9月8日,吴佩孚成为首个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而当时的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吴佩孚“比其他任何人都有可能统一中国”。

我们知道,曹锟是直系首领,而直系势力最强时,就是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大总统。然而在直系士兵的眼中,直系首领虽然名为曹锟,但实为吴佩孚。纵然曹锟当上了大总统,但是面对这个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吴佩孚,也不得不感叹:“洛阳打个喷嚏,北京都要下雨”。(吴佩孚驻守洛阳)

康有为曾经这样评价吴佩孚:“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一半。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

相对于其他北洋军阀而言,除了秀才出身之外,吴佩孚还有很多地方与他们不同,比如他有个“四不原则”,即“不纳妾,不积金钱,不出洋,不走租界”。

吴佩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且以驱逐倭寇的戚继光为偶像。他对于世界大势以及中国的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同时他有着坚定的民族气节,坚决不做汉奸,对外国势力想把他拉过去作为代理人的野心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这一点上,吴佩孚还是很值得后人去学习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