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最早的一批日本侨民于1910年登陆中国,之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来到中国定居,他们甚至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家乡。
当时,东北各大中城市风景优美的地区,多半划为日本人的住宅区。在广大农村,日本移民“满洲开拓团”也享有特殊待遇。他们侵占那些原本属于中国人的土地,极大地破坏了当时居民们的生活。
然而,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节节败退,日本侨民的日子也渐渐吃紧了。一些高管家属和富人先后撤离,留下几百万日本侨民滞留中国。日本投降之后,忙于处理各种事物,顾不上这些滞留于中国的侨民,这些人也就成为了“难民”。
据日本编纂的《满洲国史》记载,仅在战败后溃逃过程中自杀、饿死、病殁的日本人就达到174022人,其中“开拓团”的团民死亡了78500人。侥幸活下来的日侨,绝大多数汇集到难民收容所中,苦苦地等待回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在控制东北之后,就着手开始遣返日侨的工作。
1946年,经当时的“军调处三人小组”(美国马歇尔、中共周恩来、国民党政府张群)协调决定,除丹东的日本侨民7.5万人由东北民主联军负责经朝鲜遣返、大连的日本侨民27万人由苏军直接遣返之外,在东北地区的其余日本侨民全部集中到葫芦岛港进行遣返。
尽管当时中国物资匮乏,但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些日本侨民。
下面是从百度找到的一段话,希望各位可以静下来阅读一下:
仅1946年5月至8月,遣返经费开支就达14712万元(东北流通券)。中共控制区的吉林省政府主席周保中
也签署命令,要求对遣返日侨中无力购粮者“可按旅程日数发给每人每天一斤半粮食、十五元菜金。许多善良的中国人给日侨中的小孩老人腾出热炕,端水送饭。有一次,葫芦岛的日侨转运所暴发霍乱,致使数以万计的日侨滞留沈阳,薪材出现短缺。中方立即从抚顺紧急调运燃煤500吨。为了保证日侨俘及时治病,在葫芦岛还专门设立了有外科、肠道科和妇产科的医院,并保证了足够多的床位。为了便于日侨了解遣返政策和进程,中方甚至还办了一份日文的《东北导报》,前后共出版了498期。结果自然是极好的,这些曾经罪恶累累的刽子手,最后被那些曾经的阶下囚,平安送回了自己的祖国。小编并不是想表达什么,但至少现在看来,日本,并不值得我们当时辛苦地为其遣返难民。
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和天朝一样仁厚,美国、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当时就借着移民的幌子,将这些侨民当作了免费劳工使用。
据统计,直到1946年末,美国扣留了将近7万名投降的日本兵做劳工,用于逐步淘汰在菲律宾群岛、冲绳岛和太平洋海域的战时设施另一边,苏联驱使百万日本难民前往西伯利亚垦荒,这些资料,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吧。
至少,我们要知道,那些在东北的侨民,是被那些穷困的中国人,被那些被他们视作牲口的人,那些被他们欺压了几十年的人,所安全送回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