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别的都没用,直接用数据说话——苏联鼎盛时期版图达224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地球六分之一的陆地面积(与北美相当),跨越11个时区,东西长1万多公里,南北达7200公里,边境长度超过6万公里,生活着100多个民族、2.93亿人,其中劳动力为1.523亿人(1989年数据)。
经济和工业方面。苏联直到1988年仍是全球第2大经济体,1991年GNP(国民生产总值)达2.6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人均9200多美元。
苏联后期每年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除油气外还有金属、木材、农产品和军火等大宗出口创汇商品。截至1991年,苏联拥有8.2万公里输油管道、20.65万公里天然气管网,是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1980年日产2700多万桶)和仅次于沙特的第2大原油出口国。苏联每年发电1.74万亿度,人均5920度。钢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稳定在每年1.6亿吨。苏联还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第3大粮食生产国、世界排名靠前的锯木和原木出产国,以及全球捕鱼大国。
军力方面。截至1991年,苏军拥有现役官兵423.1万人,每年国防预算高达3000亿美元,占GDP的12.9%。其中陆军装备有5.5万辆坦克、7.7万辆装甲运兵车、2.4万辆步战车、3.3万门牵引火炮、9000门自行火炮、1.2万门高射炮、4300架直升机。
苏联空军巅峰状态(1973年)装备有超过1万架各型军机,解体前(1990年)降至7800多架——包括225架战略轰炸机、230架中型轰炸机、1900架战斗机(苏-27和米格-29等先进战机979架)、2100多架攻击机、84架空中加油机、40架A-50预警机、1000多架侦察和电子战飞机、620架运输机(伊尔-76和安-124等大运355架)。
苏联海军拥有官兵46.7万人、舰船1053艘(包括8艘航母、30艘巡洋舰和262艘核/常潜艇)、飞机1172架。
截至1989年,苏联战略火箭军拥有28座基地、300个发射控制中心和1400多枚洲际弹道导弹。苏联防空部队拥有9个独立防空军,下辖20多万官兵、8500多枚防空导弹、400多部雷达、2400多架拦截机(苏-27和米格-31等先进战机570架)和8架预警机。
鼎盛时期苏联在全球20多个国家驻有部队或军事人员,拥有超过30处海外基地,分布在东欧、古巴、越南、也门、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和地区。除在东欧驻军近60万人之外,苏联还控制着华约成员国超过180万人的庞大兵力。
交通运输方面。苏联解体前建成公路总通车里程175.7万公里,其中硬化道路131.1万公里,其余44.6万公里为乡间土路。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运输业吸纳了多达1300万人就业,其中司机就有850万人。
苏联建设了14.74万公里铁路网,电气化率达到36.6%(5.39万公里)。从1965至1980年,苏联新建铁路以每年639公里的速度增长,直到上世纪80年代苏联铁路系统的许多性能指标(特别是运输效率)都高于美国,当然这也跟苏联幅员太辽阔,以及私人汽车保有率较低有很大关系。
截至1975年,苏联私家车比例(以家庭为单位)还只有8‰,但在此后几年里苏联汽车产量激增,短短5年就生产了200万辆汽车,超过之前47年总和1倍以上。从上世纪50至80年代,苏联公路货运量增加44倍、机动车保有量增长2.24倍、硬化路面增加3倍,但基本上没有高速公路。
苏联海岸线长4.28万公里,拥有约70座港口(其中内河/内湖港口11座)和1565艘商船,总吨位在1974年达到1410万载重吨,到1990年苏联商船队规模已扩至2400多艘各型船舶。苏联还拥有近3000架民用/民航飞机,年运送旅客人数达1.38亿人次。
社会发展和文体方面。从“人类发展指数”来看,苏联为0.92,已进入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全球130个国家中排名第25。
苏联教育体系完善、发达,到上世纪80年代识字率已接近100%(沙俄时代是28.4%),1986年每万人中有大学生181人,受过高等教育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约10%。苏联每年都有大量训练有素的工程师毕业,在航空航天、核物理、化学、天文学、数学、激光、焊接和某些医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958至1978年涌现出4名诺贝尔奖得主,冷战后又有2名苏联时期培养出的科学家获奖。
苏联建有庞大的医疗保健体系,在上世纪70年代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医院、医生和病床(是美国的4倍),1988年预期寿命达到70岁,每年卫生保健支出达460多亿美元。
尽管饱受兴奋剂丑闻影响,但苏联的世界体育强国地位仍无可撼动。从1952年获得首枚奥运金牌以来,截至1988年苏联在9届夏季奥运会和9届冬奥会上先后斩获473枚金牌、376枚银牌、355枚铜牌,特别是苏联国家冰球队(军队编制)几乎包揽了1954至1991年历届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冠军,该队的传奇经历还被西方拍成了纪录片《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