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忘了童贯吗?

宦官这个群体,跟文人是天敌,而话语权掌握在文人手里,所以宦官通常的形象都是邪恶的变态,惑乱朝纲,专权惑主。

但是呢?任何群体实际上是一样的,总不能宦官都是坏人,文官都是好人吧?

宦官和文官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一样的,都有好有坏,你印象中的那些邪恶的宦官,可能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宦官并非朝廷官员,也非官僚系统的,所以并没有权力(执政权),那他们怎么能祸国殃民呢?显然是皇帝把权力过渡给他的,让他们行使皇权。

他们的本质是皇帝的秘书、助理,给予权力后,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但是还是皇帝的爪牙鹰犬,抗衡的就是文官、外朝宰相之类的人。

而话语权掌握在在文官手里,对他们的对手,自然是极力抹黑了。

宋朝以前,类似于贵族政治,皇权衰弱,自然需要更多的助手,比如女后、外戚、宦官、小人来做盟友助理,

而宋朝科举成熟之后,进入官僚政治时代,皇帝对官僚有先天优势,所以不需要女后、外戚、宦官来辅助自己,所以宋朝以后,这几类人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明朝除外。

宋朝的宦官就是这样的存在,并不是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不需要他们对抗文官、权臣了,

最佳贡献者
2

不好意思,北宋宦官不仅势力空前膨胀,而且与宰执勾结掌控政局,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宋徽宗在位时期,只有四位武将被授节度使官衔,却有宦官七人被授予。童贯是宦官中第一人。

崇宁末年(1106)到政和元年(1111),童贯主持西部军政,当时宋军主力聚集西部,童贯的胡作非为,给此后的战争败北埋下了伏笔。

而且联金灭辽是宋徽宗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也是压倒北宋灭亡的最后一根稻草,童贯正是联金灭辽决策的提议者、决策参与者和主要实施者。

北宋后期宋朝在军事上的失利及走向灭亡,宦官于中起的负面作用是非常严重。

这一点,南宋初的人看得很清楚,绍兴二年(1132),就有人上奏就指出:

自崇宁以来,宦官握兵,驯致祸变,天下之人言之切齿。

军事上的失利也就算了,宦官所做所还大量激起民愤,宋钦宗下诏声讨童贯十大罪状中就有“首荐朱勔起花石”一条。

宋徽宗时还出现了宰执与大宦官勾结的情况。最典型的是蔡京与童贯、王黼与梁方平的勾结。

宦官势力恶性膨胀,造成了重大祸害,当时的人对此深恶痛绝,官员们甚至还发起了几次诛杀宦官的群体性事件。

南宋初逼宋高宗退位的“苗刘之变”,就是是宦官问题。

可以说,宋代的“阉祸”丝毫不比前代轻,北宋的“阉祸”比前代更深刻,更严重。

3

据宋史记载,宋朝没有太监专权的原因简要的可以概括为: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

一、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汲取了前朝的弊端,对宦官的编制人数,官阶高低,权力大小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硬性的制度有效的限制了宦官的无序发展。

二、大宋执行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赋予宰相的权力极大,很多事情都要通过宰相的裁决才能执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宦官干预朝政的空间。

比如宋真宗的一个太监年老了,想回到老家做一个刺史的官,结果到了宰相王旦的这里,王旦就和宋真宗说,你今天给了这个老太监做刺史,明天再有一个太监要求做枢密使—国防部长,你怎么办?宋真宗被问的哑口无言,也只能不了了之!

三、正是因为宦官都被制度卡在了笼子里,他们要想像汉朝,唐朝的太监那样干预朝政,简直是不可能的,他们能做的只能是老老实实的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