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载湉驾崩。时隔一天,慈禧太后也驾鹤西去。至此,长达50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时代结束。

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载湉是被毒死的,但具体是谁下的毒目前存疑。从逻辑上推论,慈禧脱不了干系。慈禧昧于外事,但对付政敌,她的心机、决断和手腕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载湉对于她,不光是个不听话的儿子,更是一个政治对手,一个政敌。如果载湉比她活得长些,哪怕只是一天对她来说也是麻烦。

慈禧大费周章的目的是让载沣的儿子溥仪当皇帝,并且当着她的面即位,造成了既成事实。这样,大清的权力就落在她侄女隆裕皇后和她妹夫的儿子摄政王载沣的手里了。她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嫁给了他丈夫的弟弟,就是醇亲王奕譞,生的儿子就是载湉。载湉的同父异母弟弟就是载沣,慈禧选了载沣的儿子溥仪当了皇帝。

慈禧本来期望她的侄女能像辛酉年她和恭亲王奕?联手那样,对于大权在握的载沣有所约束。但后来的情况表明事与愿违,隆裕太后对权力没有什么热情,而载沣的才干和见识也远不及当年的恭亲王奕?。这个糟糕的安排其实加快了大清的这艘破船沉没的速度。

载沣这个人与他的父亲很像。他的父亲老醇王奕譞当年志大才疏,虽然对权力很热衷,但由于才能不济,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给慈禧当枪使。但老醇王的人品和家教很好,他基本是个馑饬君子,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对子女的教育比起他的两个哥哥奕誴和奕訢来说要好太多,他那两个哥哥的儿子们在晚清的朝野则声名狼藉。

所以载沣一出道就让人眼睛一亮,他代表清廷皇室赴德国就克林德事件向德皇道歉,整个过程有礼有节,即保全了大清的颜面又赢得了德国皇室的尊敬,是晚清大清外交工作的一次不大不小的胜利。

所以慈禧当时选他监国摄政也不能说完全是出以私心。只是载沣的观念有问题,他与造成庚子之乱的他的那几个堂兄的观念一致,认为以往大清过于重用了汉人,他们满人受到了排挤。所以,他和肃亲王善耆、小恭王溥伟,还有一班亲贵子弟良弼等人大搞宗社党,架空军机和六部,弄了一个大清前所未有的皇室内阁。

载沣的做法很可笑,也很悲催。其实在慈禧死之前,清廷的立宪工作也渐次开展起来了,许多方面甚至比戊戌年公车上书要求的还要激进。而且,袁世凯、张之洞、盛宣怀他们分别主持的财政、工商、银行、交通、邮政、教育、警察等改革进行的也算颇有声色。载沣的做法实际上是倒行逆施,不仅掌不了权,而且还把地方的督抚大员都得罪了,以至于激出了民变,反而加速了清廷垮台的时间。

当时清廷主持中枢的是袁世凯和张之洞,这两个人在人才凋敝的晚清堪称是国之柱石。可是载沣在第一时间罢了袁世凯的官,接着又一句没心没肺的话气死了张之洞。如果袁世凯不罢官,辛亥革命也许会拖后几年,同样如果张之洞不死,袁世凯也绝对不敢把隆裕孤儿寡母玩弄与股掌之上的。

但反过来,如果光绪没有死,还能健康地活着并掌控大局,情况很有可能更糟。

光绪皇帝被囚在瀛台近10年时间,无事以修理钟表和看医书为遣,在兹念兹的就是杀袁世凯。所以他掌权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杀袁世凯。杀了袁世凯,袁所训练出来的六镇北洋兵群龙无首,后果如何就很难说了。从日后的表现看,北洋三杰龙虎狗(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辫子兵统帅张勋、贿选总统曹锟、“常胜将军”吴佩孚等,单拿出哪一个也不是好相与的,更何况你惹急了他们,让他们一窝蜂对付你。

平心而论,光绪皇帝是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但他所处的文化环境太差。这一点他远不及日本的明治天皇。甲午海战之前,明治天皇为了激励臣民励精图治,攒钱买军舰,每餐饭不吃肉,而且只吃半饱。光绪皇帝也想这么做,但他的母亲慈禧老佛爷把辛苦筹来的海军经费挪去修了园子,他不仅不能反对,还要小心翼翼地陪笑脸。太监们蒙他说一个鸡蛋要30两银子,他还以为那东西是奢侈品,以至于他的师傅翁同龢家里也吃不起。

他的情商差是致命的弱点。他性格容易偏激,不善妥协。他没有处理好与母亲慈禧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嫔妃之间的关系。

慈禧的确不好相处,但光绪亲政以后她还是很认真地在逐步放权的,这一点远比乾隆皇帝当太上皇时开明。可是光绪皇帝不能像嘉庆皇帝那样能隐忍,也不懂得审时度势,最终还是主动挑战慈禧,激化了矛盾,引发了庚子之乱。

他对皇后和嫔妃也很不公正。他不喜欢慈禧给他找的表姐皇后,不仅冷落她,还要对她进行家暴,开创了有清一代皇帝打老婆的先例,简直骇人听闻。他宠爱珍妃和瑾妃俩姐妹,把皇后视同草芥,这绝对是大逆不道,因为有清一代12个皇帝,没有一个不是与皇后敦睦恩爱的。而他视若珍宝的珍妃姐俩,则利用他的宠爱招权纳贿,干预朝政,成为有清一代最跋扈的后宫嫔妃。

他如果执掌大局,首先要面对的是北洋军。即便他摆平了北洋军,在辛亥革命与南方革命军对峙时也会死扛到底。那样的话,玉石俱焚。以他的性格,估计会和崇祯皇帝一样以自杀殉国。

晚清之败,败在社会转型失败。中国当时是个农耕为主的社会,没有现代工商业,没有社会服务业,当人口急剧增长时仅靠农业根本无法养活,于是就引发了一拨又一拨农民起义。就在清廷忙着镇压时,帝国主义列强又叩响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接受西方国家的扩张结果。这种剧烈而浩大的社会转型要想成功非常困难,仅靠一两个开明的皇帝和能干的官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遭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抗的时候。更何况,轮到光绪皇帝接手的时候,大清国连苟延残喘的资格都没了。

所以,不管光绪皇帝能不能活下来,大清王朝都是没有希望的。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光绪帝能够挽救大清,他就不会被毒死,正因为他挽救不了大清,所以必须死。这句话有点拗口,但足够说明光绪的能力和水平。光绪是个有梦想的人,但他却没有反抗精神,所以他的梦想只能停留在梦中,而不能付于行动。

尽管光绪的皇位是慈禧安排的,可也是权倾天下的皇帝,为什么不能韬光养晦,除掉慈禧呢?答案只有一个:能力不如慈禧。慈禧在儿子同治帝去世后,精心安排光绪做皇帝,就是为了继续把控朝政,光绪皇帝不过是个台面摆设而已。



光绪对慈禧的用意应该是十分清楚的,继位之时光绪没有团队,没有权力,也没有跟慈禧对抗的资本,就是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既然如此,那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听命于慈禧。像西汉宣帝一样,忍耐,熬,直到把慈禧熬死,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做事。

光绪生于1871年,慈禧生于1835年,慈禧比光绪大36岁。要是光绪皇帝像汉宣帝刘询一样,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熬死慈禧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光绪帝不这样想,他觉得自己是皇帝啦!应该要做点帝王之事,以天下兴亡,民族复兴为己任,这样才对得起列祖列宗,他这样想并没有错,可现实很残酷。‘’戊戌变法‘’也就是在这样的心态和环境下开始的,因慈禧不高兴,变法在运行了一百零几天就草草收场啦!光绪皇帝把自己也搭进去了,被慈禧囚禁在颐和园的瀛台。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当时还不到38岁。11月15日,也就是光绪去世的第二天,慈禧老佛爷也驾鹤西去了。 光绪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猜疑,不过考古人员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光绪是被砒霜毒死的。

到底是谁下的毒,一直争议不断。不过我认为除了慈禧,还有谁会干这缺德的事呢?所以慈禧必须要在死之前,干掉光绪,安排好溥仪继位,才能安心闭眼,不然后果难以想象。



慈禧以为自己的安排天衣无缝,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她的思想已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啦!隆裕太后和载沣,也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大清这条千疮百孔的破船啦!

清政府病入膏肓,纵有华佗,也难妙手回春。 清朝的衰亡迹象开始于乾隆,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其实是个败家子,他不但好大喜功,而且花钱如流水,把爷爷康熙积攒的一点家底,全部败光。没有钱花啦!就让和珅到处去敲诈勒索,和珅都这样,其他官员跟着学,官员腐败成风,清朝的根基都烂了。



嘉庆虽说抄了和珅的家,有钱啦!可他却是个没有作为的皇帝。道光和咸丰时期,西方列强又践踏中国,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同治时期,有过一段短暂时间的辉煌,随后就是大清每况愈下,日落西山。

面对这一切,要说当权者无动于衷,那也是不可能的。慈禧老佛爷就曾同时向八国宣战,够有气魄的,不过她老人家的豪气,被很多人当作了笑柄。



清朝的病不在表皮,在内脏。不动手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长期的赔款割地,使大清国库空虚,人民生活艰难,可慈禧又是个花钱能手,为了自己的享受,什么国家兴亡,都被抛在九霄云外了。钱不够花,她就把海军军费都给花了,以至于穷困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当一批肱骨之臣相继去世后,真正有点本事的人,也就剩下袁世凯和张之洞等人啦!袁世凯是有一定的能力,但他却是个见风使舵的人。袁世凯在军队的影响力很大,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都出自他的门下。隆裕太后和载沣等人根本惹不起袁世凯这帮人,因此只能任由他们摆布。



光绪皇帝有没有抱负呢?当然有。可是他生活在宫中,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他并不知道,慈禧一手遮天。不懂得隐忍是光绪致命的弱点,他没能和实际领导人慈禧处理好关系,为了一个珍妃都要和慈禧闹不痛快。想当年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时,妻子雅鱼被伍子胥安排给晋国使者陪寝,他都忍而不发,最后卧薪尝胆灭了吴国。 光绪帝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的,老师翁同龢也非常的优秀。可是光绪帝生不逢时,面对乱局,不能隐忍待发。因此说,就算光绪帝不被毒死,也无法拯救大清。

3

决不可能。中国就是一个长期集权的政体,皇帝一个人说的算已经千年,尤其到了清朝,皇帝集权已经达到了巅峰。对于权力的欲望是进入到骨髓里的,掌握权力的人不到咽气绝不会撒手放权。康雍乾三代皇帝能力强,虽然啥事都是皇帝一个人决定,大臣就是只动手不动脑的办事人员,国家也还是至少表面运转正常。但到了道光之后,烽烟四起,边将也没有不经请示直接迎战的权力,必须等皇帝的旨意。军情紧急皇帝都不许边将的便宜行事之权。这皇帝对于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多么重视。

光绪是要变法,但在他的主观中是真正的君主立宪啊?还是从老太后手里夺权啊?也许后者更是他的愿望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绪颁布的一些变法的措施,从理论上讲都没错,但在实际操作中给变法带来的助力是致命的。比如,裁汰冗员——把闲官都裁掉;废除旗人特权;废八股废科举……。这些似乎都是应该做的,都是国家的弊端,但变法的时候想的都是裁撤,而没给这些人指出出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在变法中看到前途,支持力量没培养起来;而原来的官僚集团本事皇帝的支持集团又被逼到对立面。在戊戌变法的一百多天里光绪帝发布了三百多道诏书。这个频率啊,前面一个还没推行呢,下一个命令就又来了。命令多了而来不及执行和废的有什么区别,也许副作用更大!

所以,光绪是空有一腔热情、实际执行能力不强的被太后压制太久的年轻人。

4

当时清朝民心尽失又积贫积弱,军队没有战斗力,府库没有足够的响银,人心惶惶皆思变,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光绪皇帝就算没有被毒死,亲政且取得了权力,重用康有为等维新人士,也无法挽留清朝的灭亡之势!光绪皇帝将跟崇祯皇帝一样成为亡国之君!

光绪帝死于1908年,清朝灭亡于1911年,中间只有三年的时间。尽管光绪帝当了34年皇帝,但是他只是慈禧太后的傀儡,自己的施政能力并不强,政治经验差,对国家的控制力也弱。康有为等才华横溢之士最终也证明了他只是一个伪君子,并非商鞅般的变法强臣。也就是说光绪帝君臣都是理想主义者,实际施政能力很弱。

当时的清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如同枷锁一样给清朝沉重负担。光绪帝亲政后也不能废除这些条约,以免惹得列强群起而攻之。南方诸省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蓄势待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北方新军在袁世凯的统领之下,独立之势已成,北洋军阀阀已经尾大不掉。光绪帝亲政后是无法调和南北关系的,也无法解决国际列强对中国的剥削压迫。

清朝这艘大船已经千疮百孔了,小修大补已经无济于事;壮士断腕、刮骨疗伤、换血洗髓的勇气与魄力不是光绪帝与清朝大臣具备的。因此只有破而后立才是当时中国的出路!

5

当时的清朝已经被慈禧彻底玩坏了,别说是年轻的光绪帝就是康熙、雍正复活,也不可能挽救清王朝覆灭的命运。

首先,光绪帝用人能力有限,不能最大发挥人优秀人才的才志。其次,光绪帝的皇权受限,他也不完全控制袁士凯及其北洋军,所以他不能完全控制住当时的王朝机器。最后,光绪帝的才干也不足以撑住清朝欠下的负担。

总之,清朝灭亡不只是最高统治者的问题,而是它的体制机制都已破败不堪,烂透了,最有效办法就是将它推倒再重新构建,所以辛亥革命才会一举推翻它!!




6

光绪到底是被谁毒死的,其实这是存在十分大的争议的,但是光绪的死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是一种幸运。光绪不死的话,清廷很有可能在苟延残喘,并且洋人对中国内政的干预将更加的深入,因为光绪政治上没有慈禧那么高明,最容易成为列强利用的工具。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就是要慈禧还政于光绪。

而按照一系列的推测,慈禧毒死光绪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为光绪的存在会影响载沣父子。慈禧的想法是避免光绪当政后,对自己进行清算。但是她的这个做法确实是避免了近代中国成为洋人的木偶,如果光绪不死,那么注定要走立宪的道路,而事实证明当时的国情,唯有推翻清政府,才能避免民族被列强奴役。

立宪之所以在近代中国不能成功,不在于清政府无能,而是立宪没有恰当的时机。也就是说慈禧也想立宪,但是又不得不考虑那些世族贵胄的利益,因为这些人才是保证清政府能够统治下去的决定因素,这是封建制度所遗留下来的。所以要彻底改变这些,必须是把那些世族给彻底消灭,在重新建立一个国家。

清政府的特殊性从入关那一刻就体现出来了,清政府是利用明朝的力量打败了明朝,这些世族成为了清政府统治汉人的决定性力量。在康熙年间腐败问题十分严重,其实就是这些世族所引起的,而雍正尝试过改革,也就是打击这些世族,但是改革却没能进行到底。到了近代,这种情况便更加的严重,光绪如果没死,也不得不选择妥协。

7

肯定不能啊,光绪还不如慈禧呢,所谓戊戌六君子那都是神马玩意儿啊?又要扔掉东北又要扔掉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的。光绪再怎么样它还是螨人皇帝,眼睛里也只有螨人的利益,国家不过就是它用来政治斗争的工具,喊两嗓子败败火而已,它不会当回事儿的。只要能让它当皇帝,卖啥都无所谓的。

8

光绪没这么大本事,一个慈禧他都对付不了,让他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光绪之所以会在1908年11月14日惨遭毒手,这个悲剧的根源应该说是始于1898年的百日维新。

倘若当时光绪没有听从康有为的忽悠而发起维新,或者说在慈禧出手阻挠维新的时候,他就选择收手的话,结局也不会这么悲剧。

可是,光绪偏偏听了康有为等人的忽悠,竟然试图用武力去解决慈禧这块绊脚石,这就注定了他的凄惨结局。

光绪有武力?并没有。

当时的光绪几乎完全就是一个孤家寡人,军队掌握在慈禧的手里,哪怕就是文官,也没几个人站在他这边。

光绪亲政之后,慈禧虽然表面上说要归政,可是她给光绪的权力其实很有限,光绪想要任免官员也得慈禧点头。

光绪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却还盲目地听从康有为的建议,妄图来一招“围园杀后”,那就显得可笑了。

倘若光绪能够当一个“乖宝宝”,每天乖乖地给慈禧这个“亲爸爸”请安,讨她的欢心的话,她百年之后权力自然会还给他。

可他偏偏等不及了,他已经憋屈了很多年,所以心里那种怨气才会一点就着,钻进了康有为的圈套。

1898年之后,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就再也无法调和了,因为这件事让慈禧看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那就是光绪虽然表面上对她恭顺,可实际上却想让她死!

这一点,才是慈禧一度想要废了光绪,并且在临死之前还执意让光绪“先走一步”的原因所在。

慈禧怕啊,她一旦死了,她就无法控制局面了,她怕光绪会在她死后报复她。

所以,她才会说“我不能先尔死”。

光绪想要在1908年11月14日免于一死的话,那么他在1908年之前就不能做出任何忤逆慈禧的事。

倘若光绪在1908年11月顺利地从慈禧的手中接过权力的交接棒的话,他能否挽狂澜于既倒呢?

显然不能。

光绪这个人其实能力有限,而且性格太过于软弱,又缺乏一定的主见,这也是他轻易被康有为忽悠的原因。

即便光绪的能力远比历史上要大,他也根本拯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清朝。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能阻挡得了?别说光绪了,哪怕是老袁这样的人物最终也倒在了历史车轮之下。

而且光绪在1898年之所以会在康有为的忽悠之下发起维新,并不是他真的想要维新!

不论是光绪也好,还是康有为也罢,他们其实都只是把“维新”这两个字当成争权夺利的手段。

康有为虽然号称大才子,可是他在科举考上的表现人人皆知,考了二三十年才中了进士。

所以,康有为只是把“维新”当成他进入官场,直接一飞冲天的一条捷径而已,他于变法而言半桶水都没有。

光绪则是将“维新”当成一个契机,一个能够从慈禧手中夺回皇权的契机,所以才会铤而走险。

可是如果光绪在1908年之前一直当个“乖宝宝”,然后顺利从慈禧手中接过交接棒,他还会维新?

光绪那种软弱又没有主见的性格,就注定了他不可能会再走上这条路,他甚至可能会比载沣做得更差。

载沣能够在1912年事了拂衣去,从此隐退。

但如果是光绪在位的话,那么1912年的大好局面就不会存在。

所以,光绪在1908年能够顺利接过权力的话,不仅不可能力挽狂澜,还可能会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或许24年之后,光绪的侄子溥仪在东北那一幕会提早出现,最后还可能会出现裂土分疆这个最坏的结果。

9

所谓挽救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讲。

若维持传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根本不可能

我们知道,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创建最早,但解体很晚,保持时间最长。之所以能维持这么久,原因相当复杂,而闭关锁国是重要原因。

如同一个人被关黑屋,他会觉得外面世界皆如此,甚至是还不如自己这间屋子!中国自明朝中期开始实施海禁,延续到清末,四百多年时间,中国人还在做着天朝迷梦。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门户被迫开放,西式物品(包括毒品)涌入中国同时,西式民主思潮也在涌动传播。可以说若没有这种被迫的开放,辛亥革命就不会成功。



当此之时,皇帝不再神秘,更不再神圣不可侵犯,人们忽然发现,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家伙也是人,他本身并不高贵,只是广大愚民把他捧得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光绪若掌握实权后,还实行专制君主制,只有找死,说不定死得比英国查理一世,法国路易十六,俄国尼古拉二世还惨!



“世界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若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清王朝有可能延续

从世界来看,君主立宪制还是有生命力的,例如欧洲、中东、东南亚多国均实行这种政体,延续个王朝的名号,延续个世袭的皇(王)室体系,享受国家专项供养,这都是民众所能允许的。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清朝出了个慈禧,注定了这个王朝必死无疑!

10

光绪算是清末一位有理想的皇帝。但治国不单单需要理想,更需要实干能力。论实干能力,光绪明显是不如慈禧的。

像慈禧手下,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能臣。光绪有心胸重用这些人、有能力镇住他们吗?这些人可都是手握重兵的。

光绪皇帝信任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呢?如翁同龢、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是空有理想的书生而已,根本不足依靠。难道靠这些人能够改革朝政、挽救大清吗?

光绪即使执政,他也不会比慈禧干的更好。说不定就是另一个崇祯皇帝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