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帝何止恐惧啊,直接吐血身亡了……

一、雍正帝吐血

转眼到了雍正十三年,这一天深夜,寒风飕飕,雍正帝仍然点着蜡烛在办公,桌子上的奏折堆成了山。

他边批着奏折,边回忆着老八胤禩信的内容,同时也产生了幻觉,感觉老八胤禩就在自己的面前出现,可是再定睛一看,又不是……

终于,他颤抖着手总是无法写好最后一个字,挣扎再挣扎,奏折翻了一地,风一吹,翻滚着往里滚,随后一滴血,紧接着又一滴血,再然后一滩血喷到了地上一份奏折上,字幕出来:雍正帝驾崩了……

那么雍正帝临死前到底在想什么,又是为什么会吐血呢?

关于这个问题,还得从老八胤禩临终前的那封信说起:

也是这一天,雍正帝送乔引娣去了东陵,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养心殿走,路上遇到了李德全:

“皇上,八……不,阿其那他……他死了。”

本来雍正帝还急切地问他怎么了,估计又在想他是不是又在出馊点子,可是听到的消息却是他死了,整个人并没有高兴的样子,反而是惆怅地“哦”了一声,心中的滋味无人得知。

随后李德全就掏出一封信,告诉雍正帝:

“这是他临死前写给皇上的一封信!”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雍正帝此刻的心情必然不好,两只眼睛使劲地闭了一下,星星烛光中好像有泪痕闪现。

二、老八胤禩的信(一)

看完信后,雍正帝烧掉了这封信,但是信封还留在桌子上,雍正帝就这样一边想着信的内容,一边批着奏折,老八胤禩写给雍正帝的信大体内容如下:

“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只佩服你,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地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云烟,你太放不下了。”

这封信现在读来还是非常感动的,此时的雍正帝已经做了十三年皇帝了,皇位早已稳固了,为什么还会在争呢?

雍正帝确实心胸狭隘,对胤禩(允禩、阿其那)处处设防,不管他做什么,说什么,雍正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是不是他的圈套,防了四十多年,斗了四十多年,到头来,确实赢了!

因为老八胤禩不仅被称为了“阿其那”,还被抄了家,发配了家人,丢掉了性命,可是雍正帝真的赢了吗?

他这四十多年却一直活在明争暗斗中,为了成就这个雍正皇帝,多少人为他丢了家人,丢了朋友,丢了爱情,丢了性命?

他一开始就是孤臣,到头来仍旧是一个孤君,郑春华的死、坎儿的死、年羹尧的死,还有太后乌雅氏、年秋月、老十三胤祥,以及弘时等等等等,一个个离他而去 ,即使最后剩下一个乔引娣,也被他送回到了老十四胤禵身边,临死前仍是孑然一身。

除了剩下的皇位和皇权以外,还有那身后的滚滚骂名,几乎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这样做值得吗?

三、老八胤禩的信(二)

老八胤禩狠毒吗?

狠毒,上面那段理解,正是每个看到那封信后不禁发出的感慨,是啊,老八胤禩太善于总结了,太工于心计了。

即使自己都要死了,仍然不放弃对雍正帝的最后一击,岂不知他利用弘时的一击,已经彻底击倒了这个为人父亲的雍正帝。

雍正帝尚存的一点感动,此刻也化成了愤怒,这也是他为什么看完后就烧掉了信的原因。

可是,等到了夜深人静,一个人批阅奏折的时候,他才真正感觉到了高处不胜寒,是啊,这几天发生的事太多了,多到他都控制不住的程度。

前有老十三胤祥的死,后有弘时的死,可以说,两个人都是因他而死,而他还没有从上面的悲痛中走出来,紧接着这封信就到了,也彻底击垮了他。

可是老八胤禩心中没恨吗?

显然也有,虽说老八胤禩为了皇位无所不用其极,可是哪个皇子不是这样的。等到了雍正帝真正即位,他也是尽力做事,可以说他对大清江山是忠心耿耿,对祖宗的规矩也是坚决拥护。

可是雍正帝却从来没有信任过他,一年不信任他,两年也不信任他,这种不信任竟然持续了十多年?

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榨光了老八胤禩的东西后,再玩一场挤脓包的逼宫大战……

所以,两个人的狠都是各有春秋,不相上下!

可是雍正帝真的是被这封信气死的吗?

四、雍正帝死因

表面上看雍正帝是劳累过度死亡,可是剧中的人,哪一个人不劳累?

所以,我们必须找出雍正帝死亡的真正原因,果然在他死之前,不止一次的吃过一颗红红的药丸。

而关于这颗药丸是什么,在雍正帝送乔引娣去东陵的时候,乔引娣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皇上,您回宫吧,记着,别太累着自己,贾道士送来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补才成。”

这个贾道士就是贾士芳,曾经在老十三胤祥去世前几个小时出现过,也是他给老十三胤祥续的命,让他跟雍正帝说完了要除弘时的话。

同样,五阿哥弘昼早前也曾经跟雍正帝举荐过贾士芳,只不过当时被雍正帝拒绝了。

显然,后来的雍正帝还是信了贾士芳,开始服用他送的“仙丹”,而且有点走火入魔了。

从乔引娣嘱咐要慢慢地补,可以看出,雍正帝之前吃仙丹就是大把的吃,不然,乔引娣不会这么嘱咐他。

而这次乔引娣还在东陵没有回来,雍正帝批奏折时只剩下了自己在里面,由于眼花,先是吃了一颗红药丸。

后来感觉不够,又转回去抓了一大把吃下去,这才要了命!

用我们现在的话讲,那就是重金属中毒!

而正史中,乾隆帝即位后,连发布三道圣旨,其中就有不让太监和宫女乱说话: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间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

也算印证了这条观点了……

所以,雍正帝真正恐惧的不是因为这封信,而是身体出现了中毒反应,所以才会发抖,给人感觉是恐惧,其实他是皇帝,什么事没见过,根本不会恐惧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最佳贡献者
2

第166期总268期

为何老八胤禩临死前留下一封信,历史没有记载,有可能真的给雍正皇帝留下了什么信件说说兄弟之间的争斗。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段戏好像老八至死不服!

有清一代,或者纵观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皇帝如同“雍正皇帝”这么累,登基伊始的国库银子存储量还不到八百万两百银,吏治腐败、诉讼不公、西北军事等待一系列弊病、弊政让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焦头烂额不说,八爷党还是贼心不死,这让雍正帝废寝忘食。

【阿其那死前写一封信】

雍正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生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与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为同母兄弟。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驾崩。胤禛登基,时年45岁。公元1735年10月08日,胤禛驾崩,享年58岁。

这是对于雍正皇帝的历史记载,雍正皇帝“四十五岁”登基,可谓是人到中年,在这个年龄段上是具备了一定的成熟,经过一番大风大浪的洗礼,看似在位十三年比较短,实际的年龄已经接近六十岁。

对于“老八胤禩”是否在临死前给雍正皇帝留下一封信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模糊的表现了这一段,似乎是八阿哥胤禩临死前在终结二人为了皇位争夺的你死我活的画面。

【雍正帝朦胧中看到的老八】

当太监总管李德全告知“阿其那”(八阿哥胤禩)临死前给雍正皇帝留下一封信的时候,雍正皇帝不得不想起兄弟之情,又想到了“九王夺嫡”的场面是那么残酷无情。

在康熙皇帝临终时对雍正帝说过:要善待你的兄弟、戒急用忍,可留下来的江山社稷需要治理,而且需要猛药,雍正皇帝是用力了,可兄弟们是如何对待我这位皇帝继承人的?处处下绊子。

此时的雍正皇帝虽然已经扭转了局面,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新政,但是雍正皇帝感觉到是在是累了,几个兄弟们已经不在了,特别是最为得力的十三弟胤祥也散手西去,这些让雍正帝心力憔悴。

【孤独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看着“阿其那”死前的信,仿佛看到了“阿其那”的身影在这养心殿晃动,此刻的雍正帝恐惧了! 仿佛听到了老八胤禩再说:我的皇帝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到了这一刻你还不撒手?

我八阿哥胤禩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我佩服你,你赢了,看你得到了什么,只不过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 虽然这是话外音,可也真正的诠释了雍正皇帝的一生,这是八阿哥胤禩临死前的预料还是对他与雍正皇帝一生争斗的终结?

雍正皇帝虽然不怕背骂名,可是雍正皇帝自登基以来对官场腐败的大力整治,对士绅及资本利益集团的打压,这个“黑锅”是背定了。可是对于兄弟们的处理也是他们自取其辱,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舍小家顾大家,看来兄弟们的“阴魂还是不散”,难道雍正帝错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3

看一个人和团队是否强大,需要观察他的对手,刘邦的强大是项羽造成的,曹操的强大是孙权和刘备成就的,李世民的强大是李建成和王世充等人成全的。

《雍正王朝》中,八爷是雍正一生最大的对手,他成全了雍正,让雍正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得心应手,他也给雍正带来数不清的麻烦。胤禩去世时还留下一封信,雍正看后,内心惶恐不安。

胤禛担心八爷阴魂不散

胤禛与胤禩争斗了一辈子,从黄河发大水斗到“八王议政”,最后胤禩虽然输了,可胤禩依旧不甘心,挑拨雍正的儿子内斗;被抄家之后,胤禩还鼓动自己的门人,到处散布不利于雍正的言论,抹黑雍正。

雍正被胤禩挖了这么多坑,实在是累了,胤禩的厉害之处他是深有体会的。雍正深知这个弟弟是反对自己、反对“新政”的,但他此时却不知道胤禩临终前是否有其他布局。

胤禩虽然去世了,可他的影响力和党羽还在,他成了胤禛无形的对手,给活着的胤禛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和未知风险。雍正心里会想,老八会不会对弘历不利?会不会还有升级版的“八王议政”?会不会找我来报仇?看着无形的胤禩,雍正如同雾里看花。

有时候,死人比活人更难对付,死诸葛吓退仲达就是这个的道理。

雍正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剧中,胤禩的存在也是为了衬托胤禛的高明,如今对手没了,胤禛有种孤独的感觉,他也明白自己快到尽头了。

为了“新政”,雍正夙兴夜寐,把自己整成工作狂。事业尚未成功,雍正害怕自己随八爷而去。

从八爷的信里,胤禛感觉力不从心

雍正当皇帝后,一心想着为穷苦百姓办点实事,可“新政”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最大的反对派就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还有掌握舆论权、代表读书人利益的清流党。

古往今来,推动变法的人没几个能有善终,雍正还在执着地坚持着。

八爷在信里劝说雍正,让他歇歇,言外之意就是停止新政;说会留下骂名,潜台词就是提醒雍正,你实行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得罪读书人了,历史会黑你的,字里行间都是在阻碍新政。

雍正很想反驳胤禩,用新政的实际效果证明自己,可终归无能为力。这就好比想出拳,却握不紧拳头,也不知打向哪里。

从一开始,胤禛与胤禩就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胤禛要当孤臣、干实事,注定孤家寡人还要背负骂名;胤禩沽名钓誉,选择当贤王,就要笼络人心,注定会成为顽固派。

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雍正战胜保守派的胤禩是大势所趋。

4

导读:这个算不上恐惧吧,这段剧情也是雍正王朝的最后一段精彩剧情了,颇有一点盖棺定论的意味。个人觉得雍正看到八阿哥胤禩死前留下这封信后不是恐惧,是一种释怀。因为雍正和老八胤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执政方向。从九龙夺嫡并不占优的雍正抢到皇位开始,就是老八不服不忿;老四发狠一定要拼命做出成绩来做出成绩来给天下人甚至是老八他们来看。康熙选择他做继承人是没错的。


这段可谓精彩纷呈,在这一天里这对冤家兄弟相继离世。老八在信中表达了对雍正执政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服不忿,似乎胤禩就身历其境的在身边表述。其实信中也没有几句,即使是对雍正朝的否定也是一句带过。


老八第一句就开怼

第一句就是“爱新觉罗 阿其那谨上雍正皇帝四哥预览”,这第一句就戳了雍正的肺管子。言外之意就是你雍正虽然改了我的名字,但是我依然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你没有办法把我开除出地球去。


对于雍正苦心经营的局面轻飘飘的否定


“我输了,可你也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得到的只是生前身后骂名罢了。 ”

这句话最气人了,雍正一直兢兢业业拼命的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好皇帝就是为了证明给天下臣民包括老八等人看自己是个合格的帝王。所以才为了国家和士绅作对;和官员作对,相当于得罪了天下所有的统治阶级为的是什么?是国家的稳定和富强,为的是大清国库的富裕。但是天下的大部分官员包括老八等人恨自己入骨,似乎这天下富裕与否和他们没有关系就是雍正一个人的,背地里都在骂自己。老八这句话直接否定了雍正苦熬得来的大清富国强兵的局面,这怎么能不让雍正生气。

雍正一生确实称得上披肝沥胆的勤政皇帝,绝大部分奏折都亲自批阅并写下多达数十万字的朱笔批示。得罪了无数人换来的是朝廷户部多大数千万两的结余,这样的功绩老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像你在那累的半死,对方不但不帮你还说这风凉话。


也许老八并不是真心的不佩服雍正,而是赤果果的打击报复。说白了就是你给我谈治理国家的功绩,我就给你说百官的骂名;你收你辛苦,那是你自找的和我们无关。说白了就是变着花样的气雍正,一点也没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味道。这对亲兄弟已经比一般的仇人更有过之。

雍正气的吐血

要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当时雍正的情绪的话的话,那就是气,不是恐惧。他有什么好恐惧的。贵为天子虽然不敢说百灵护体但是也绝对说不上恐惧,因为没有做过亏心事所以不用恐惧。

雍正满头的虚汗证明他已经为国操劳精力透支甚至到了危急生命的地步。他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国家,辛苦的批阅奏折每天只睡两个时辰;两江总督李卫陪他吃饭,一小碗米饭都吃不完还操劳着这么多国事。当李卫说怎么一碗饭都吃不完了的时候,雍正说早就吃不完了。


那么说人的精力不够用怎么办,能量从哪里来?很明显古代的帝王都有炼丹大师给他们炼所谓的灵丹妙药,据说可以固本培元提升精力。其实但凡是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那都是重金属做的玩意儿含有剧毒,长期富裕完全是透支生命。


雍正想的是你们越要否定我,我就越要把国家治理好。所以当看不清奏折的时候没有去休息而是想起了红色的丹药,精力严重透支类似灵丹这样的虎狼之药也没能挽救雍正,最后吐血而亡。所以说剧中的老八到死海来这么一封信也没干啥好事。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5

《雍正王朝》里允禩挂了,得到消息的雍正却没有丝毫的高兴,有的只是满脸的惆怅与悲怆,也许他从允禩的结局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下场罢。

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只佩服你,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地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云烟,你太放不下了。这就是允禩生前写给雍正皇帝的最后一封信,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允禩的这些话,说得中肯,说得到位,也算是他的肺腑之言了,允禩输了,他夺嫡失败,在后来的逼宫之争中也输了,他未能阻止雍正新政的施行,未能维持住祖宗的成法,他殚精竭虑所要扶持的三阿哥弘时不仅没有成功上位,甚至还落得个小命不保的悲惨结局,对允禩自己而言,他不仅未能保全自己,而且连带了家人,允禩的输可谓输得彻底,输得一塌糊涂。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对待允禩这件事上雍正他赢了吗,他上位成功,成为强势的雍正皇帝,他心胸狭隘,对允禩处处设防,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不是八爷党的阴谋,所谓用人不疑,在对待允禩的事情上雍正显然没有做到,为君者最重要的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而是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能彰显出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豪迈,也才能体现出为人君者的雅量,在这一点上,雍正显然是差得远了,尤其在对待允禩的问题上,雍正的这一缺点表现得最为明显。允禩这个人,总的来看他确实是心思缜密,善用权谋,但他对大清的江山社稷是赤胆忠心的,对祖宗的规矩成法是忠心不二的,就算是对雍正,他也只是不满雍正施行的某些措施,不服气雍正的颐指气使和高高在上,打算扶持弘取而代之,却从没有自己篡位谋逆的想法,允禩和雍正,他们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和行事方式,雍正是雷厉风行,是令行禁止,也是简单粗暴,允禩则是思虑周全,是力求圆满,也是刚柔并济,很难说这两种性格和行事方式孰优孰劣,而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总的来看雍正确实更适合作为一名君王,而允禩成为雍正的一名得力助手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因为当时的大形势是朝局混乱,吏治废弛,必须要有雍正这样的铁血手腕的人才能稳得住局势,而在一些具体事情的处理上,在一些具体矛盾的把控上允禩凭借他的处事风格可以如鱼得水,大显神威,可以说如何能掌控住允禩,使其为我所用才更能彰显雍正的英明,而如今允禩惨死,雍正读着允禩的遗言,尤其是最后的署名,爱新觉罗.阿其那,不知雍正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这难道真的是雍正想要的吗?雍正把自己的兄弟称为阿其那,那么他自己又会是什么?面对这天人永隔的一幕,雍正会漏出胜利者的微笑,还是兔死狐悲的凄凉,他算是那个最后的赢家吗?

在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上,雍正也并没有赢,回顾雍正从夺嫡到成为雍正皇帝的整个历程,有多少人离他而去,成为他前进路上的一个个阶梯,郑春华,坎儿,年羹尧,弘时,乃至邬思道,允祥,太后,年秋月,等等等等,他们的离去原因固然复杂,但都与雍正有关,可以说,是雍正的无情使他们与自己生离死别,而他们的先后离去使得雍正孑然一身,成为一个孤独的人,正像允禩说的,雍正这么苦苦熬着,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杀伐决断,心狠手辣,到最后自己所有的,除了皇位与皇权,还剩下些什么?雍正在位十三年,他得到过快乐吗,得到过亲情吗,得到过别人的理解和赞许吗?都没有,他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得到的只是高处不胜寒的悲凉罢了,可以说,正是雍正对权位对声名的无尽的追求才使得自己众叛亲离,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到头来让自己也成为权位的牺牲品,从这一点上来说,雍正的确是输了,输得干净,输得彻底,输得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纵观雍正的一生,他整顿了朝纲,刷新了吏治,为大清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头来自己却众叛亲离,形单影只,在无尽的争议与凄凉中孤独而去,他到底是赢家还是输家,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6

只说剧,不谈史。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老八的死,并没有出现死时的场景,是通过雍正身边的大太监李德全口述出来的,他临死之前写给雍正的信,也是李德全转承给雍正的。在得知老八的死讯时,从雍正的神态上不难发现,他还是有些伤感和惊讶的。

雍正看过信之后,当时就把它烧了,只留下一个信封还在桌边上放着。然后就是一边批奏折,一边想着老八信中的话。从他回想的信的内容看,并没有提到雍正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只是说出了两个人之间的皇权之争,反问他这个胜利者四十多年的不辞劳苦,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

刚刚处置完曾静一事的雍正,想到那句“身前身后的骂名”,才是真的震惊了,悲哀了。想自己为了这大清的江山社稷,四十余年来的辛苦付出,继位之后更是宵衣旰食呕心沥血,最后只换来了一身的骂名。最可悲的是,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能够理解他,反而是一再不遗余力的和自己过不去。老八为了整垮自己,身败名裂之后仍不忘利用弘时去刺杀弘历,逼得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痛下杀手。就算死之前,也还要用最后的力气写上这么一封信,来戳他的心。

问题中,说雍正看了信之后恐惧,其实并不是很准确。如果是恐惧,在那个时候,又怎么还会有心情去批阅奏章处理政务。我想他应该是伤心了,寒心了,因为不被理解而痛苦了,心疼了。








7

八王议政”逼宫乱政失败之后,老八胤禩最终的罪证被坐实,再也无法翻身。按照道理讲,逼宫谋反篡位是犯了杀头之罪,但是康熙皇帝有言在先,再苦再难也不要为难兄弟,所以,雍正也只好将老八老九远远发配。

中间的史实情况老九允禟死得最为凄惨,据说老八迫害也很惨,不过他没让雍正下手,自己吞食毒药了结了自己。在《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临时前给雍正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为:

“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只佩服你,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地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云烟,你太放不下了。”

想到现实中的老八胤禩宁死也不给雍正机会的态度,他纵容也不会给雍正写什么信。这只是艺术创作的展示罢了。其目的在于突出电视剧的主线,老八和老四一生的争斗,总该有个了结的时候。

《雍正王朝》的主线在于雍正从夺嫡到施政的整个过程,光雍正一个人耍单干不够精彩啊,老八胤禩便成为对手,掀起一浪又一浪的冲突和高潮,才让《雍正王朝》看起来更为精彩绝伦。

从黄河发大水,老八纸上谈兵,老四调查国库,二人就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清查国库欠款,刑部冤狱案,一废太子,推举新太子,推举大将军王,死鹰事件,康熙驾崩,诺敏案,科场舞弊案,年羹尧孙嘉诚案等等,哪件事不是老八与老四之间的角力?直到最后逼宫,老八最终被雍正收拾掉。雍正的江山可谓稳如铁桶,老八被收拾后,雍正还杀了自己的儿子弘时,还解决了曾静案,老八虽然已被流放,但是件件还是与之有关,直到身死。如果仅仅只让李德全通知雍正一声“阿其那死了”结尾就显得头重脚轻,整体感观差强人意,用一封信来了尾,故事就完整很多了。

当然,这是从艺术角度来分析,如果从剧情来分析呢?

这时候已经是雍正晚年即雍正十三年了,之前在送乔引娣去见老十四的时候,乔引娣曾说:贾道士送来的丹药好是好,但是得慢慢调。这说明,雍正当时已经在服丹药求生了,身体基本上已经处于垮掉的边缘。

那一晚,雍正其实正在批阅奏章,下世的情形已经出现,想到李德全说老八已经死了,并留给他一封信,所以才恍惚出现了老八的影子,于是,准备伸手去拿红色的丹药丸子吃,不想一把没抓着。

如果翻开刘和平原著剧本,这一段是这样描述的:

雍正恍惚中看见了老八的身影(如前),他颤抖着拿起一颗丹药塞进嘴中,那支笔终于动起来。雍正当时候正在批阅李卫的奏折,虽然老八胤禩的影子总是在他身边游动,但是雍正并没有恐惧,一个经历了若干腥风血雨的皇帝怎么会害怕?

雍正的画外音:“好,很好......你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诚是两广百姓的福分。咬着牙推行两到三年,两广的库银自然丰足,两广的百姓也自然不会像以前那样贫困......朕这一向身子不安,经常头昏目眩,吃了药也不管事......你那儿若有什么异能之士推荐一两个来,或许能治好朕的病......”

接着,雍正倒地身亡。

由此可见雍正之死,可能死于红丸丹药中毒,直到死都还让李卫找能人异士给他炼丹治病。至于那封信,不过是对老八和老四一生争斗的一个交代而已,和雍正之死没有因果关系,雍正也犯不着恐惧。

8

雍正的继位,从当时的时期特征来看,实属必然。国库空虚,吏治荒废,那个时期需要这样一种风格的皇帝,康熙看明白了这一点,传位于他。然而,这也是雍正自身的性格使然。在位十三年,与其说是勤政,倒不如说是这种执政风格就是其个人的志趣所在,同时,更是成为了天命所归。雍正帝并无过多的嗜好,其勤政之余,最多的心思就花在了对艺术品的完美苛求上,在博物馆看一下康、雍、乾三个时代的瓷器,都明显凸显出这三个皇帝的不同风格和时代烙印。其中,惟有雍正年间的瓷器最为简约和精致。这其实恰恰折射出了雍正的自身追求极致的性格。

这个话题,放在更大的一个格局里来看,雍正的命运和身后评价,也实属必然。因为比较起康熙的政策和风格而言,雍正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实际上成为了其一个人与整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博弈,就彼时局势而言,如逆水行舟,自然苦不堪言,累不堪言,骂名的背负更是随之而来。雍正倒并不在乎这个,如果说他有所恐惧的话,怕的只是自己的改革和勤政不仅不被天下人理解,而是在历经多年以后,其无法获得历史和后世的接纳和认同。概括而言吧,作为一国之君,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清朝得以延续。这,既是天命所向,亦是其本心所在,即同时是历史和其本人的必然选择和命运。至于后世评说,那自归于后世,自有公论。

9

这个问题应该不是问题,写雍正王朝的作者刘和平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让八王爷多活了八年,这就是雍正十一年,八王爷才死的。而历史上八王爷,在雍正三年就死了。为了使该剧更有喜剧冲突,才有此设置。剧中八王集团逼宫时,八爷有一句话:皇上四哥,因为你是皇上,否则你赢不了的!这个话表达了八爷党的心镜,他们的逼宫是被雍正逼的,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们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达到皇帝的要求,不做事也不行。八爷也希望他哥哥能放过他,他的党羽又不放过他,一直在顶他,把他放在火上烤!他自己又不甘心,what can I do for you,my friend?死又不行,活着又如行尸走肉一般!

10

雍正一生都厌恶手下的大臣结党,而八爷党是康熙朝、以及后来雍正朝最大的党派,在很多重大的事件中都可以看出,朝中有人结党。其中在康熙朝的时候,大批的官员举荐八爷胤禩为太子,就让康熙很是震惊,也意识到这股力量如果不控制,会严重影响皇权的更迭。

在康熙王朝中最后一集,的确是雍正看到八爷胤禩死前留下了一封信,当夜暴毙。但当时的情况是雍正身体已经很不好,一直靠着道士练的丹药续命,再加上之前亲手处死自己的儿子弘时,使他的精神和身体都已经到了极限。

当雍正看到八爷胤禩的生前留下的信时,还是受到了一些刺激。这一方面是自己身体不行,另外一方面也担心胤禩给他挖了什么坑。

雍正十几年的执政生涯中,得罪了很多官员和士绅,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也给清朝留下了很多隐患。

而八爷胤禩在官员和士绅中名声一直不错,虽然他最后没有登上帝位,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八爷的贤名以及理政的能力,还是得到了肯定。

以至于在雍正执政的几次重大的事件面前,很多人支持八爷,以他马首是瞻,比如说“八王议政”,就是胤禩设下的连环计,差点就架空了雍正。若不是十三爷胤祥力挽狂澜,解除了隆克多的率军逼宫,可能雍正就会失败,也将是雍正栽的最大的一个跟头。

雍正收到八爷胤禩的这封信时,表现还是很平静,但是情绪上还是有反应,所以才会吐血,最后因心力交瘁而暴毙。

雍正不是因为胤禩的信让他恐惧死的,但是这封信也是雍正死的一个导火索。

四爷雍正和八爷胤禩相争40年,因为康熙临死前让雍正不能杀害兄弟,两人一直缠斗,最后的结果是雍正胜利,而胤禩被圈禁。

他们两人相爱相杀的这40年,既是骨肉兄弟,又是敌人,雍正看到对方的死亡,心理上难免会有恨,有伤心,有遗憾,也有解脱,这些情绪的到来,对于风烛残年的雍正是致命的,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再也支撑不住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