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恬、项羽、韩信都是一代名将,军事能力都很卓越,还有一个共同点都结局悲惨,蒙恬服毒,项羽自刎,韩信被囚杀长乐宫。

如果让他们在战场上单挑,毫无悬念必定是项羽完胜。但是战争是讲谋略的。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大规模作战,谋略很重要。战场上情事万变,就在主将的灵机应变和把控能力。

人们往往桎梏于一个公式,韩信垓下之围打败项羽,韩信比项羽厉害。

真的吗?我们一起看看。



先说蒙恬

蒙恬的主要事迹是伐楚伐齐,表现一般,驱逐匈奴,修长城有首攻。

蒙家三代为将,为秦国统一立下汉马功劳,虽然蒙恬跟项羽没有交集,但是却跟项羽的爷爷项燕交集。

【一】蒙恬伐楚失败

秦国第一次伐楚,李信将20万军马,副将就是蒙恬,但是这次秦军却遭遇惨败。

【二】蒙恬伐齐与齐军对峙高唐

秦王嬴政让蒙恬为主将带领30万秦军进逼临淄,齐国迅速调动主力二十余万大军,把守军事重地高唐,抵御秦军。



高唐是齐国最重要的都城之一,常年守备防御赵国进攻,高唐与赵国灵丘隔着黄河。赵国也常年在灵丘囤布重兵防守,可以说高唐是进攻齐国的一个突破点,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武关之于秦国。 当年乐意帅五国伐齐,乐毅就是从高唐突破齐国防线,在齐国土地上纵横捭阖,险些让齐国从战国中消失。

蒙恬与齐国对峙整整三个月。始皇帝看蒙恬在战场上没什么进展,就让王贲带领五万骑兵从燕赵旧地斜插进去,一方面形成南北夹击的格局;一方面派人劝降齐王建。结果王贲夺得灭齐的军功头筹。

【三】驱逐匈奴,修建长城有功

秦王嬴政称帝后让蒙恬带兵三十万赶走匈奴,进驻河套地区,这时大秦的军队挟裹着灭六国的气势,对匈奴本身就是震慑。

从三次大战表现来看,蒙恬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司马迁在《蒙恬列传》中曾提起蒙恬急于建功立业因此对始皇帝修长城、修直道耗损民力不加谏阻。



再说项羽

项羽一生纵横沙场无往不胜。创造了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以少胜多的两大战争奇迹。

【一】巨鹿之战

项羽绝不是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将军,巨鹿之战,项羽就五万骑兵对阵秦军四十万:王离带领的长城正面进攻巨鹿城,章邯帅二十万军运输粮草

项羽拨给英布2万骑兵,专门破坏章邯的运输粮草的甬道,切断城中秦军的粮食补给,自己带着三万精锐破釜沉舟冲杀秦军主力,一举击溃王离带领的长城军。

当时,秦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章邯王离打败陈胜吴广的第一支起义军,接着楚军主将项梁也战死,各路诸侯恐惧,在巨鹿周围作壁上观,如果任由这样情形继续这样下去,等秦军灭了赵王的势力,调过头必定以压倒性的优势吊打各路诸侯,逐一镇压。

因此项羽在巨鹿之战彻底扭转了秦末天下的战局,为秦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这一仗项羽居功至伟。

【二】彭城之战

项羽灭秦后分封各路诸侯,但是天下依旧纷争不断,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成了救火队长,疲于奔命。

刘邦趁项羽北上平齐之际,带着各路联军近五六十万打进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刘邦正乐不可支之际,项羽带着三万骑兵回援。

项羽在此战中,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能力,他避其锋芒,绕道敌后对联军进行偷袭,打了个措手不及,五六十万的大军做鸟兽散,主将刘邦都差点丧命,此战后太公和吕雉都被项羽所俘获,刘邦败得极其狼狈。

项羽是个军事天才,但政治上却缺乏谋略,也许他太年轻了,此时他不过二十多岁,血气方刚。政治上的失败不能掩盖项羽在军事上的卓越能力。



最后说韩信

韩信被刘邦拜为上将军之后,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垓下破项羽战绩斐然,用兵奇、巧,被誉为"兵仙"。韩信最经典的两大战役是井陉之战和垓下之战。

【一】井陉之战

彭城之战失败,各路诸侯纷纷背离刘邦,张良、韩信等劝刘邦开辟北部"根据地",带兵攻伐燕、赵、齐,对项羽形成两翼包抄的态势。这个战略部署深谋远虑。

公元前204年10月,韩信与张耳统兵数万越过太行山攻赵。赵王歇布重兵(大概20万)把住井陉口要害,居高临下,以逸待劳。韩信利用赵军的轻敌之心,灵活用兵,虚虚实实,克服了汉军长距离奔袭和地势不占优势的不利因素,巧布迷阵,活用兵法,背水一战,取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

井陉之战成为楚汉战争的经典案例,也为汉军开辟北方战场打开了缺口,之后韩信伐魏、灭燕、攻齐水到渠成。



【二】垓下之战

公元前203年8月,项羽和刘邦订立盟约,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分而南北治之。9月,项羽领兵东归,墨迹未干,刘邦就撕毁盟约突袭楚军,并约韩信从齐地,彭越从梁地南下合围项羽。 刘邦追击项羽至固陵(今河南淮阳北),楚军反击,汉军再次大败。

刘邦命令韩信驰援固陵,韩信接到命令没有立即驰援固陵,而是亲帅大军趁项羽主力在跟刘邦对阵,一举攻占彭城,俘虏了项羽的柱国(相当于宰相)项佗。彭城失陷,楚军便失去了战略依托,项羽的楚军成了孤军,根基尽毁,人心涣散。

公元前202年, 韩信为联军总帅率领汉军30万,正面迎击楚军,其余将军各带领军队十万围住左右两翼,周勃、英布、彭越等将兵十万部署到了楚军后侧,牵制楚军的行动,形成合围。汉联军兵力约有五六十万人,而项羽所率的楚军差不多十万,汉军以绝对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将楚军层层包围,即便这样项羽依旧突破包围,带领亲兵逃到乌江边,霸王选择自刎结束悲壮的一生。



我们摆事实,分析下来得出结果

蒙恬战绩表现一般,三人中属于最弱的。韩信和项羽各有所长,韩信擅长排兵布阵,用巧计;项羽更擅长奇兵突袭,对敌作战,抓住要害,一招制敌。如果同为将帅,项羽和韩信各帅大军30万,兵力相当,项羽应该胜算更大。

最佳贡献者
2

说来也是有趣,蒙恬、项羽、韩信三人都算是同时代的人,都是秦末的名将。其中韩信和项羽交过手,蒙恬由于死得比较早,并没有机会和项羽、韩信交过手,所以比较起来可能有点困难。我尽量客观一点!



第一个项羽

纵观项羽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钜鹿之战,项羽以十五、六万楚军击章邯秦军甬道,章邯二十余万秦军退却,诸侯联军歼灭王离军,杀涉间擒王离。 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孤军大败刘邦56万诸侯联军,刘邦落荒而逃。



但是,项羽赢了战争,输了天下,在鸿沟协议后,项羽本以为能就此罢兵,便率10万楚军向东南退却。但刘邦从张良计:“项羽此去,放虎归山,急击勿失”,单方面撕毁和约,再起战事。后来再韩信彭越等人帮助下,刘邦集齐六十万大军将项羽围在垓下。项羽陷入绝境,四面楚歌。最终兵败自刎于乌江,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坑过江东”的千年之叹。

第二位韩信

此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妖孽的军事天才之一,贫苦出身,碌碌无为,参军后再项羽帐下岌岌无名。可是转投刘邦后却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大将军,自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先是献计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助其还定三秦。后又分兵北上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帮助刘邦打下了半个天下,最终垓下之战,他携三十万大军与刘邦会师,彻底断绝了项羽翻盘的可能性,最终项羽兵败身亡,四年的楚汉之争就此结束,韩信凭借军功成为了“汉初三杰”之一。




此人在历史上军事成就极高,一生战功赫赫,被后人奉为“兵仙”,堪与孙子,吴起比肩。只可惜战场上再厉害却也敌不过蛇蝎毒妇的阴险,一代军神,最终落得个斩于钟室,夷其三族可悲


个人觉得,项羽战不如韩信!因为项羽善于精兵奇袭,不善于大兵团作战,如不管是彭城之战还是巨鹿之战,凭得就是一个奇字,而韩信则恰恰相反,他是多多益善,这样得战法打刘邦这样的二吊子还可以,可是面对韩信,他没有太多神算。

最后是蒙恬

蒙恬何许人也?他应该算是秦始皇最为器重的心腹了。



虽然出身将门,但他拿得出手的战绩并不多,因为他生得比较晚。成才时六国已经被灭得差不多了。真正使他声名鹊起得还是秦并天下后,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秦军30万出击匈奴,打得匈奴北迁7百里,十余年不敢南下。后来,蒙恬率军驻守长城,镇守北疆。而他的结局也是比较悲惨,因为其手握重兵扶苏且与赵高有间隙,胡亥登基之后再赐死扶苏得同时也拿掉了蒙恬得兵权,并将其软禁,而后被赵高杀害。

相对于项羽韩信二人,蒙恬虽然战绩不算辉煌,但是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乃是秦朝统一天下后第一将星,什么章邯,王离都得排在他们后面,北击匈奴一战更是打出了王者气概。


个人认为此人能力不在韩信之下,而且从30万级别的统兵经验来讲,蒙恬出身将门,要比韩信和项羽要高出许多。由此我认为,蒙恬会取得最终胜利!

3

首先这三位都是历史上的名将,蒙恬当年率领三十万秦军,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仅仅是从这一点来看,蒙恬的指挥能力还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大兵团作战。而项羽则是战术天才,最擅长的就是以少胜多,巨鹿之战以三万击溃了二十万秦军主力,彭城之战更是以三万击溃了联军五十六万。韩信则被誉为兵仙,一句多多益善就可以突出韩信过人的指挥能力和战术能力。

而在这三人之中,项羽和韩信是交过手的,并且两人都共同讨伐过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齐国。结果就是韩信征服了齐国,项羽则是失败而归,虽然这是韩信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但是也突出了韩信过人的能力。因为当时韩信刚刚打下赵地,而这个过程中,韩信没有失败过一次。

所以三人若是势均力敌对阵,那么可以断定韩信要更胜项羽一筹,当然这也是军队战斗力相同的情况下。韩信对于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能力是远远强于项羽的,韩信可以将一群乌合之众化腐朽为神奇,就足以证明韩信强于项羽。项羽率领军队最多的一战是垓下之战,率领十万大军,但是却出现了有五万大军进度没有跟上,导致自己被包围的局面。

而如果硬是排个名次的话,蒙恬应该也能排到第二,在军队战斗力相同的情况之下。考验的就是将领能否将兵力发挥到极致,项羽显然缺乏这种这方面的经验。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前期可以横扫无敌,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他的那三万江东子弟,这些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骑兵。而汉军则以步兵为主,自然占不到便宜。

4

这三个人里面,蒙恬的年龄最大,项羽和韩信的年龄差不多。

蒙恬因为被赵高陷害,自杀而死,失去了在秦末与韩信、项羽过招的机会。

先看三人所率领的军队:

蒙恬曾经率30万秦军北伐,却匈奴700余里。蒙恬所率领的秦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知道为何而战(升官发财),得到了良好的武器供应(标准化装备),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常年与山东各国战斗,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项羽极盛之时拥兵40万,真正的嫡系是以8000江东子弟为核心的楚军,其余大多是乌合之众。项羽的楚军人数虽少,在秦末也是无敌的存在,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无人可敌!尤其是8000子弟兵对项羽有无限的忠诚,是核心中的核心。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他最多指挥40万军队在垓下合围项羽10万楚军。这40万人很多也是诸侯联军,真正韩信的汉军应该不会超过30万。韩信的部队大多数是在战争中逐渐募集的,用战斗经验,但是来源非常杂。口音、习俗等差别也非常大。

再看指挥方式:

蒙恬,曾随王贲灭齐,最大的战绩是打败匈奴。能把匈奴人打得后退700多里,说明蒙恬比较善于使用骑兵,否则追不上匈奴。另外,秦军主力是步兵。只有用伏击的战术才能让步兵对匈奴造成大规模伤亡,进而才敢让骑兵追击。所以,蒙恬的水平应该不在李牧之下!

项羽,这是秦末最猛的将领。率3万骑兵长途奔袭汉军,出其不意将60万汉军击溃,对骑兵的运用也是非常熟练。而且项羽的楚军战斗力极强,巨鹿之战完全靠步兵近身肉搏取胜。可见项羽既能打运动战,又能打阵地战!

韩信,人称兵仙。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说明他对大兵团的指挥调度能力极强。任何乌合之众都能让他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打败敌人的精兵!

最后说结果

如果他们各率本部人马,我认为蒙恬第一,项羽第二,韩信第三。三人都是名将,水平差不多,所以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这方面,30万秦军优势太明显了。

如果军队实力一样,比拼的是三人指挥能力,我认为韩信第一、蒙恬第二、项羽第三!

理由:垓下之围,面对韩信的40万杂牌军,项羽竟然没有对战的勇气,空留10万楚军于垓下,自己率800骑兵连夜逃走,可见项羽对韩信的忌惮!

蒙恬一直指挥秦军作战,缺少以弱胜强,以强胜强的经验。由于经验不足他会败在韩信手下。

韩信从领兵起,几乎都在和比自己强的军队作战,反而凭借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见韩信的水平之高!

5

蒙恬、项羽与韩信虽然身处一个时代,但他们率队单挑的机会并没有。先说蒙恬,蒙恬祖籍齐国人,秦朝著名将领,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在黄河上游,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是“中华第一勇士”。 秦国人是历史上唯一可以轻松把匈奴野蛮人彻底打得没脾气的,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非常了不起,连汉代都比不了,汉代是靠数十倍的人力和财力获得惨胜。


大家千万不要被电视剧和连环画所蒙蔽了,认为古代战争就是两个大将骑马出来单挑,一人把另一人打败然后挥手冲锋战斗就赢了,哪有那么简单。古代战场对决主要是阵型和阵地的比拼,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对决的核心就是队伍不能乱,而且不能有一个人逃其他都跟着跑。秦军从小被灌输的铁血纪律精神一直支持着他们,所以能始终维持阵型,不溃乱,意志坚强,不管打多久都不会受不住。蒙恬手下的兵就是这样的铁血纪律的兵种。项羽垓下之战的失败正是因为四面楚歌造成了士兵的溃散,由此可见他军队的纪律性不如蒙恬,所以他俩对决估计项羽要落下风,蒙恬后来被赵高迫害至死,并没有和项羽交过锋。


项羽,楚国下相人,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史学家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破釜沉舟救赵王,于巨鹿之战九破章邯,大败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项羽的军队更多是靠血气和勇武作战的,特点是以少胜多,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但是靠个人匹夫之勇这一套对决真正训练有素纪律性高的部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看看近代的抗日战争就知道了,淞沪会战之类的,国军激发出血性,然而最终并没有改变战局。项羽打败的秦军已经远远不是那支扫平六国的铁血之师了,秦军能打的不是在北边守匈奴,就是在南边守百越。陈胜谋反时,秦国上层没把他们当回事的,认为不用动用戍边的精兵,没想到后来战事太快,戍边的精锐部队还没来得及调回,刘邦就进咸阳了。项羽用兵之法始终是个谜,他并没有兵书留世,在项羽所有的大小战役中,没有人能理解他是如何取胜的。巨鹿之战中,项羽兵团五万人,对方四十万,以一对八,项羽胜。彭城之战。刘邦五十六万大军雄踞彭城。项羽回师三万,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垓下之战刘邦集军队六十万,能征善战之士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团队,有几股力量可以同时从不同方向发起进攻,张良,陈平等为之出谋划策,天下的力量和智慧尽集于此。项羽军十万,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兵困马疲,四面楚歌又唱去了大半,力量如此悬殊之下,竟是刘邦坚守等项羽来攻。当然结果项羽未能攻破,败退回来,但主力并没有太大损失。有人说垓下之战项羽失败身死所以得出韩信军事能力强于项羽的结论,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有失偏颇。


韩信,从普通军卒升为大将军,他巧妙施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还定三秦。在刘邦兵败彭城之后,开辟第二战场,领军北上,大败魏王豹和赵国陈馀,此两战均是以少胜多,用兵之诡异令人惊叹。韩信“兵仙”的美名正是在此时种下的,他和项羽两个都善于用兵,都打过以少胜多之战,孰优孰劣众说纷纭,韩信成功了,成王败寇,所以给人留下的韩信强的印记。


要韩信与项羽一比的话,可以看楚汉相争四年,如果韩信能单独打败项羽的话,为何不让韩信与项羽对峙并最终击败之?韩信谋略过人不错,但这只能对无谋之人。高手之间的决战谋略也无决定性作用,最后的决定因素是真实力。韩信平魏,破代、赵,降燕,灭齐,每一战都叫人称绝,但是遇到项羽这样的对手,未必有胜机。韩信的每一战都能被后人解读清楚。而项羽每一战,不可名,不可道,知其胜,不知其何以胜。这就是两者用兵的不同所在。


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结果因素太多,除了看主将个人经验外,还要看部队经验,部队装备,部队执行力,地形和天气对哪边有利,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败的因素。假设三人在同等条件下,各率30万大军一一单挑,我认为胜利机会是蒙恬>项羽>韩信。

6

如果三人各带三十万人马对阵,首先出局的是蒙恬。

蒙恬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表现一般,比王翦,王贲父子要差得远。

秦始皇伐楚,主将是李信,副将就是蒙恬,说明蒙恬在秦始皇心里还不如李信,李信伐楚惨败,蒙恬又参加了灭齐国的战斗,但也没有建树,所以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都知道王翦父子,很多人不知道蒙恬也参与了灭六国的战争。

秦朝统一后,王翦父子急流勇退,这时候蒙恬成了秦始皇集团的重要将领,他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但当时的匈奴是一盘散沙,根本不能和后来冒顿单于时的战斗力相比,匈奴本身就是游击战术,不会固守某一个地方,蒙恬率领的又是当时最强大的秦军,匈奴人自然是一触既溃,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匈奴人又会回来抢掠一下,为预防匈奴,蒙恬成了修长城的监工,没什么突出战绩,是不能和项羽,韩信相提并论的。

项羽和韩信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战神级别的,都有傲人的战绩。如果两人都率三十万人对决,项羽最后可能会失败。

项羽,韩信都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几万人马打败章邯的秦军四十万,又在彭城之战用掏心战法直捣刘邦司令部,三万人马打败刘邦联军五十六万,项羽打仗的特点是勇往无前,无坚不摧的,只要你和他硬拼,就会败得很惨。

韩信背水一战,用三万新兵打败了陈余二十万,潍水之战几万人马把项羽大将龙且二十万打得全军覆没,韩信打仗都是出奇制胜,不会只靠实力硬碰硬,背水一战不单靠置之死地而后生,还有二千奇兵把陈余大营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扰乱了赵军的军心,趁势打败赵军。潍水之战韩信引诱龙且渡河追击,事先在上游堵塞了河道,龙且人马追到河里,上游放水淹没了龙且大军。韩信打得仗都是用谋略取胜。

韩信和项羽对阵,都是三十万人马兵对兵,将对将,那韩信肯定不是对手,他在项羽马前走不了几回合就得让项羽杀了,但真正的战场较量不会是这样的,如果正面打不过项羽,韩信一定会先采用防守的方式阻止项羽的攻击,刘邦只守不攻项羽都没有办法,何况韩信,他会等待时机对自己有利才开战,毕竟打仗不是单靠勇猛就能取胜,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粮草,士气,地理等,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他的战场心里素质比项羽要强得多,一旦项羽求战不能心里着急出现失误,那韩信一定会抓住机会一战打败项羽的。

总结:蒙恬,项羽,韩信各领三十万人马对阵,最先失败的是蒙恬,最后胜出的是韩信。

7

蒙恬、项羽和韩信是怎么凑在一起的?

第一种假设秦始皇还没有死,蒙恬率秦军与项羽、韩信对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毫不犹豫地用蒙恬发明的毛笔写下“蒙恬必胜”!

第二种假设就是蒙恬没有被胡亥逼死,蒙恬率秦军与项羽、韩信对战。在这种情况下,王离、章邯等人就是蒙恬的结局。要么惨败,要么投降。

第三种假设就是蒙恬从坟墓中爬了出来,率领亡灵军团与项羽、韩信对战。这种情况嘛,大家找网络小说看吧,俺不太会编这个。

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咱们把问题简化一下,抛却其它的因素。蒙恬、项羽、韩信三人,就像玩《星际争霸》一样,只是单纯地打仗。

没有了其它因素的干扰,他们三人就是一个稳固的三国状态了!这个时候胜负就完全取决于将领了!

三方经过短暂的发展之后,最先出手的会是谁?

最先出手的是蒙恬!

蒙恬抢先出手是为了抢占战略要冲。在抢占了战略要冲之后,蒙恬就停止了进一步的进攻态势,从而转入了战略防御状态。

对于蒙恬所做出的举动,韩信好象没有任何的反应,就跟蒙恬从来没有占领他的地盘似的。

最终沉不住气的是项羽。

项羽是什么人?那可是别人打架他都要去掺乎一腿的人!更何况蒙恬抢先出手占了他的地盘。

项羽决定要狠狠地教训蒙恬一下。于是项羽就大张旗鼓地向韩信出兵了!

韩信没有招惹与他呀!为什么要向韩信出兵呢?

原因是项羽派人去约韩信共同出兵攻打蒙恬,但是韩信却拒绝了项羽。

项羽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韩信,按照项羽他们所喊大约有二十万人马。面对项羽派出的大军,韩信不得不积极备战。双方的战事逐渐升级,项羽被困在与韩信的战场上不得脱身。

就在大家都认为项羽处在与韩信作战的战场时,项羽却是集结了全部的精锐骑兵,迅速地奔着蒙恬而去。

项羽的这个花招没有逃过蒙恬的法眼,蒙恬等的就是项羽亲自来攻打。最终项羽的闪电战没能突破蒙恬的防御,项羽的精锐骑兵全部消耗在了蒙恬手下。

随着项羽在蒙恬战场的失败,韩信也展开了反攻。蒙恬和韩信最终瓜分了项羽的领地。

项羽最先灭亡了,剩下的就是蒙恬和韩信的较量了。

蒙恬由于最先占得了先机,所以在战略上具有了明显的优势。蒙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掉了韩信。

最后蒙恬胜出!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8

兵者,诡道也!蒙恬、项羽、韩信三人中最符合这一条的毫无疑问是韩信!各领三十万大军,已经算得上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了,而这恰好是韩信的长处,因此三人之中笑到最后的极有可能是韩信!

三人之中,第一个出局的应该是蒙恬!

蒙恬当然是名将,率30万秦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收复河套地区,威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不过根据个人猜测,蒙恬应该属于刚猛型的将领,打匈奴这种当时还没有太多战术的游牧民族部落确实是一把好手(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正是因为其击败匈奴),但是在中原内战中的表现确实还差那么一点。

蒙恬在中原内战中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灭齐之战,但是第一功臣却是王贲。更不用说蒙恬作为李信的副将,在伐楚的过程被楚将项燕击败。

在蒙恬出局之后,接下来就是项羽和韩两人的争夺了!

项羽其实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有勇无谋,至少在军事上,项羽相当出色。项羽的失败,不在于军事,而在于政治。

项羽生平的两场得意之作,一是巨鹿之战,二是彭城之战。巨鹿之战中,世人只知道项羽破壶沉舟,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凭借5万人击溃了30万秦军,却很少关注项羽派英布率精兵袭击了秦军的粮草。彭城之战中,刘邦趁项羽北上平齐之际,联合了56万大军进攻项羽的老巢,却没有想到项羽率3万大军进行奇袭,半天之内击溃了刘邦56万军队。

通过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我们粗略分一下项羽的用兵特点:刚猛、少而精、速战、奇袭。换句话说,项羽擅长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进行奇袭,一鼓作气在短时间内击溃对方!

韩信被称为兵仙,是“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擅长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以奇用兵。

关于韩信以奇用兵的战役很多,除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人所津津乐道之外,韩信在灭赵、灭魏、灭齐三场战役中,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策略。

灭赵之战,韩信故意示弱,引诱赵军追击,最终背水一战击溃赵军;灭魏之战,韩信假装与魏军隔江对峙,主力却从上游渡河,出其不意大败魏军;灭齐之战,韩信利用龙且轻敌的思想,假装败退,当龙且率大军渡河追击时,韩信放出上游被截住的河水,淹死了不少楚军,龙且本人也在慌乱中被杀。

至于说韩信指挥大兵团作战,经典的就是垓下之战,韩信指挥60万大军一举打败了楚霸王项羽。

项羽用兵虽然厉害,但是在指挥30万大军这种规模的大兵团作战,比起韩信来说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更不说韩信用兵不拘一格,奇谋妙计层出不穷,项羽这样的贵族根本比不了。

9

《各率30万对抗,项羽首先兵败而死,韩信比蒙恬稍高一筹》

蒙恬、项羽、韩信都是同时代的人,韩信和项羽交过手,蒙恬死于前210年冬,没有和项羽、韩信交过手。

先说项羽和韩信,按照历史史实,项羽被刘邦打败四次,最后一次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刘邦对韩信、彭越、英布许与楚地,三人率兵围困项羽,项羽兵败在东城被汉军斩杀,因此项羽根本不是韩信、蒙恬的对手。

【项羽】项羽并非战神,项羽打仗有勇无谋,司马迁大肆吹捧拔高项羽,在《项羽本纪》中,只写项羽打的胜仗,而不写项羽打的败仗,让后人误以为项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大规模的战役来讲,小规模的战斗不计,项羽一生打过四次胜仗,也打过四次败仗。

【项羽打的胜仗】:

(1)、钜鹿之战,秦将王离围钜鹿,章邯为甬道输粮。项羽以十五、六万楚军击章邯秦军甬道,章邯二十余万秦军退却,诸侯联军歼灭王离军,杀涉间擒王离。

(2)、棘原对峙,钜鹿战役后,章邯退守棘原,项羽率联军40万与秦军对抗。刘邦先进入关中,秦王子婴降,两个月后,章邯降项羽。

(3)、彭城之战,刘邦与韩信分兵,刘邦合五路诸侯兵26万,韩信合齐赵兵30万。刘邦进占彭城。项羽以30万楚军击刘邦,刘邦兵败退守荥阳。

(4)、荥阳会战,刘邦与韩信分兵,韩信经营赵魏,刘邦在荥阳和项羽对峙。一年多后,韩信搞定赵地,荥阳粮尽,韩信不来救援,刘邦出逃,项羽胜。

【项羽打的败仗】:

(1)、成皋战役,刘邦夺韩信兵权,封张耳为赵王,韩信为丞相攻齐地,刘邦再次整合人马,发动成皋战役,刘贾、卢綰攻占17城,刘邦进占成皋,司马欣、董翳自杀,项羽大败。

(2),第二次荥阳会战,刘邦夺取成皋后,发动第二次荥阳会战,彭越、英布等袭击项羽粮道,八个月后项羽粮尽,楚军撤出荥阳退守彭城。

(3)、第二次彭城会战,刘邦命郦食其说齐国,下齐地七十余城。刘邦与项羽大战于睢水,陈平用计离间范增项羽,范增离开睢水回彭城,死于半道。项羽再次败给刘邦,丢失彭城。至此,项羽的30万人马打的仅剩10万。

(4)、鸿沟对峙:项羽彭城失败后,退守到鸿沟,刘邦兵至对峙于鸿沟。项羽放冷箭射伤刘邦,用刘邦的父亲家属为人质,逼迫刘邦签订鸿沟协议,楚汉以鸿沟为界。

(5)、垓下之战,鸿沟协议后,项羽率10万楚军向东南退却,刘邦从张良计:“项羽此去,放虎归山,急击勿失”,刘邦率20多万汉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韩信、彭越、英布30多万前来助战,杀楚军八万,项羽率800骑突围,在东城被灌婴5000骑兵追上,灌婴手下五个营团长共斩项羽。

【蒙恬】蒙恬是秦国名将,祖居山东蒙阴,祖父蒙骜在齐地投靠秦昭襄王,率兵攻打韩魏,为上卿。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协助秦将王翦灭掉楚国。蒙恬自小熟读兵法,参加过很多战役。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帅军灭齐国,升为内史。秦并天下后,蒙恬率秦军30万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今内蒙伊克昭盟一带),设置34个县。蒙恬把原来秦、赵、燕的长城连接起来,修建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秦长城。

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沙丘,胡亥、赵高、李斯伪诏,御赐扶苏自尽,蒙恬劝说公子扶苏未果,公子扶苏自尽。蒙恬交出兵权后,李斯替代蒙恬,蒙恬被关押在阳周,后遇害于阳周。

【韩信】韩信早年参加项梁楚军,后来为项羽的执戟郎中(营长),不为项羽所用。后来投奔刘邦,当逃兵要问斩,夏侯婴推荐给刘邦,为萧何手下治粟都尉(旅团级别),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拜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刘邦的一盘死棋盘活,定三秦为刘邦打下关中战略根据地。

韩信在在彭城之战前,率领汉军联合齐赵30万佯攻楚军。彭城之战时,韩信来晚了,刘邦败退荥阳,韩信在京索之间阻击了一下楚军,然后到荥阳和刘邦会合。刘邦在荥阳制定战略规划,刘邦在荥阳和项羽30万楚军主力对峙;韩信和张耳率汉军进攻赵魏代等诸侯,开辟第二战场。

韩信、张耳发动“井陉之战”,以疑兵计一举歼灭赵军十余万,灭赵破代击燕,搞定了北方。荥阳失守后,刘邦怪罪韩信不救,夺韩信兵权,封张耳为赵王守赵地,任韩信为丞相攻齐地,刘邦自带兵攻打项羽楚军主力。

郦食其说齐地,韩信从蒯通计攻齐地,齐王复归楚,烹郦食其。刘邦在彭城大战项羽时,韩信在齐地大战龙且楚齐联军,杀龙且破楚齐联军十余万。韩信跟刘邦要假齐王,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垓下之战,项羽使人说韩信,韩信摇摆不定,刘邦许与楚地为王,韩信遂率30万兵围项羽。垓下之战,汉军60多万,项羽楚军10万,一战歼灭楚军八万,项羽突围后,被汉军杀死在东城。

项羽以40万兵对刘邦10万兵,仅仅四年,项羽把自己玩死了,项羽自小练剑不成,项梁教兵法略知大意,项羽根本不是韩信和蒙恬的对手。韩信和蒙恬,两人没见过面,也没打过仗,但是二人都精通兵法。蒙恬击匈奴打的是硬仗,用计谋少一些;韩信打仗用兵多多益善,韩信打仗用计谋多一些。韩信比蒙恬稍高一点点,韩信和蒙恬的胜率是五点二比四点八。

10

蒙恬、项羽和韩信都是秦末汉初时期的名将,都有过辉煌战绩,但是相对而言,韩信最强,项羽次之,而蒙恬最弱。假设都有30万大军对阵,最终赢的还是韩信。我们可以从历史中三人的战绩来对比分析一下。

蒙恬,山东省蒙阴县人,先祖为齐人。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朝大将,蒙恬可谓是军事世家出身,自幼熟读兵书,胸怀大志,起点高是他的优势。但是,蒙恬的军事功绩,实在有限。

秦朝平灭齐国时,蒙恬仅仅是作为王贲手下的一员普通将领随军出征,立功升内史。蒙恬北击匈奴,是以30万强盛时期的秦军,打十余万发展期的匈奴人,以这么大的优势取得胜利,展现不出蒙恬的个人能力呀。蒙恬其余的功绩,就是修长城和秦直道,这让蒙恬更像个工程专家,或者包工头。

秦始皇死后,蒙恬就被赵高陷害致死了,历史给与的评价是秦朝著名将领,连军事家都称不上。

蒙氏一族的名气比较大,主要还是因为影视剧《神话》中的蒙毅和《寻秦记》中的蒙骜吧,让蒙氏相比章邯、王离的知名度更高。我们扯远一点,《寻秦记》里项少龙比蒙骜牛呀,那项少龙的儿子项羽,类比一下也要比蒙骜的孙子蒙恬牛吧,毕竟项羽遗传了带有现代知识的基因。当然这不是历史,只可以作为娱乐,下面再看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就是今天的江苏宿迁人,跟奶茶妹妹的老公东哥是同乡,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也是军事世家出身。项羽的天赋很高,论个人的武力百分百在蒙恬和韩信之上,应该没有人有异议。自幼对读书、习武和韬略都学习的非常快,只是不肯深入研究,也就是这点,种下了败给韩信的祸根。

项羽起事时,就曾斩杀会稽太守殷通及其手下近百人,镇服整个郡府,顺利起事;后又伙同刘邦,破濮阳,攻定陶。最著名的灭秦一战,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率领数万楚军,以一当十对阵章邯20万大军,大战九次,连战连捷,彻底击败章邯;接着项羽挥师北上,再败王离所部20余万军队,这20万可是蒙恬当年带的长城戍边军。秦军此役之后,精锐丧失殆尽,再无能力组织大规模反击。

项羽此后又平定齐、赵叛乱。彭城之战,以3万精兵,破刘邦联合诸侯的数十万大军。之后就是鸿沟议和,惨遭垓下之战,“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是战术军事家。战术军事家擅长的就是临阵,一定规模的战斗布局进攻,就凭这点和蒙恬各率30万大军对砍,项羽胜率大大高于蒙恬。特别是如果项羽战场上跟蒙恬面对面时,不把蒙恬给撕了,那就不能叫“西楚霸王”了。楚兵对秦军那也是毫不示弱,当年灭楚国是秦国打的最艰苦的一仗,而楚人也对秦人有不可泯灭的仇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历史已经证明不是随便说说的。

韩信,淮阴人,现在淮安市淮阴区人,和项羽是江苏老乡。多介绍一个人,刘邦,他是沛丰邑中阳里人氏,就是今天江苏徐州丰县人。折腾了半天,楚汉之争,实际上就是三个江苏人在打架,这是题外话,我们继续侃历史。

韩信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天下谋略上比诸葛亮都厉害。他给刘邦分析了天下形势,劝说刘邦出兵汉中,攻取三秦,最终取得了汉朝的大一统。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就是个效仿者罢了。

韩信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智取三秦,逼死章邯,一出山就名震天下,比起诸葛亮的“跑跑跑”策略管用多了,而且诸葛亮多次兵出汉中都被曹军堵了回来,又跟韩信差了很多。

彭城之战,刘邦兵败后,是韩信及时赶到,收拢残兵,大败楚军,韩项对阵,项羽输了第一战。其后,韩信木桶渡河平灭魏国。“背水一战”,又击败代、赵。“背水一战”这一谋略让后人学一次死一次,这就是韩信的厉害之处,只有韩信玩的转,其他人只能学其表。韩信顺势又北上降服燕国,再南下攻灭齐国,并在潍水全歼项羽大将龙且支援齐国的二十万楚军。

韩信太强大了,平灭四国时,被刘邦多次抽兵,这就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节奏,结果是被韩信逐一化解,次次都能重新发展起来,最终与项羽决战于垓下。相比之下,蒙恬和项羽这点上差很多。

垓下之战,前期刘邦因为韩信未能及时到达垓下战场又被项羽战败,这时才将指挥权全权交给韩信。韩信、彭越、刘邦最终三面围项羽于垓下,“十面埋伏”,接着“四面楚歌”响起,西楚霸王项羽最终上演“霸王别姬”的大戏,自刎乌江。

历史上,韩信和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这是与谋臣并列;武将方面与彭越、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足见其文韬武略是举世无双。

论出身蒙、项、韩三人中韩信最差,出身于市井平民。但是论坚韧,韩信可以忍受“胯下之辱”。论战略,韩信的兵出汉中,收复三秦,一统天下的策略,比诸葛亮的“三分天下”,要强百倍;论战术谋略,韩信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很多计策让后人学都学不会。蒙恬和项羽跟韩信比都差远了,别说有30万大军,就是只给韩信3万大军,他也能发展起来,干翻项羽和蒙恬。毕竟战争最后比拼的是最终的实力,包括军力、财力、民心等等。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会发展,即使初期再强大,也会越打越弱,最终只能是被动挨打,直到灭亡的份。

韩信最终会赢,这点历史已经证明了。蒙恬死的太早了,即使蒙恬不死,能比章邯、王离强多少,还真不一定。而项羽在历史上被韩信军“十面埋伏”困于垓下大败,最终自刎身亡。韩信的起家兵力也就是汉中王刘邦最初的三万子弟兵,相比项羽的势力,弱到家了,这样情况下韩信都敢兵出汉中,胆识已经过人。如果刘邦没有韩信,不要说统一天下,汉中估计都出不去。这也印证了《孙子兵法》中所说:“上兵伐谋”,韩信就是谋略家,军事家,是继孙武、吴起之后的军事大家,被称为“兵仙”、“战神”,当之无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