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雍正时的两江总督高其倬不但为官政绩斐然,而且他还是个风水大师。甚至雍正皇帝在选择陵地的时候,都听取他的意见。本来清军入关后,去世的帝王顺治、康熙都葬在了东陵,就是现在的河北遵化。雍正当上皇帝不久,也命张廷玉在东陵为他选择吉地,后来定址九凤朝阳山,这里靠近孝陵和景陵,最初雍正也比较满意。但有大臣提出此地规模宏大,但地形并不完整,而且此地的土壤中夹带砂石,也不利于凿穴,因此不是陵地的理想选地。

于是雍正帝就把选陵的问题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十三弟允祥。允祥就和两江总督、风水大师高其倬在易县永宁山发现了一处宝地。雍正也认为此地山水条理,实为上吉之壤。

雍正于是在此地附近选了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了允祥,希望百年之后这两兄弟还是相依相伴。但允祥坚辞不受,反而在距60里之外的涞水为自己另找了一处墓地,并亲自吃掉了取自墓地的一抔土。这又是为何呢?

允祥是雍正夺嫡大战中坚定的支持者,是雍正的铁哥们。在康熙朝,允祥因受夺嫡风波累及,备受父皇冷落。雍正继位后,允祥受到四哥雍正的恩宠,马上被封为怡亲王,任议政大臣。允祥在14岁时,母亲敏妃章佳氏就已去世,这时母凭子贵,雍正又一下把敏妃的封号提升为敬敏皇贵妃。

可贵的是,允祥侍宠不骄,他对四哥的深宠以忠贞勤恳作为回报。

雍正即位之初,根基不稳,身为总理事务大臣的允禩不甘心夺嫡落败,伺机而动;而居功自傲的隆科多也大权独揽,甚至在遴选官员的时候,不经奏请,径直作主,当时朝廷选拔官员都直接被称之为“佟选”。在这种形势下,允祥在政治漩涡中,力挽狂澜,殚精竭虑助雍正剪除政敌,稳固政基。

从1722年12月雍正继位到1730年允祥去世,允祥勤勤恳恳,八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地为雍正办差。从主政户部到治理水患,允祥身兼数职,事务繁杂。对雍正交办的事务,允祥兢兢业业,事必躬亲。

更难能可贵的是,随着圣眷日隆,允祥深谙臣子之道,越发谦逊低调,明哲本身。因为他和雍正是一起长大的兄弟,他深知四哥猜忌刻薄的心性和雷霆万钧的果敢手段。早在雍正元年的时候,雍正依亲王之标准,赐给允祥钱粮23万两,允祥就固辞不受,最后经雍正一再宣谕,只得收下13万两。

雍正三年的时候,雍正又给允祥在亲王之外加封了一个郡王,允祥可以指定其子一人获此爵。可是这一次允祥又婉拒了。

雍正赐给允祥陵地,让他百年之后陪葬在自己身边,这是无上的恩宠。可是进退有据的允祥以自己没有资格陪葬为由,请求雍正收回成命。而自己另择墓地,请求以皇帝之名赐地,然后亲吞墓地黄土。

允祥亲吞黄土,表明自己别葬涞水心意已决。允祥在吞土后,曾称“臣心安,子孙蒙福”。允祥在圣眷正隆时,仍清醒地居安思危,婉拒陪葬皇陵的恩宠,以低调求自身和后世的保全。

值得一提的是,允祥保住了自身,却保不住子孙。第六代怡亲王载垣是咸丰帝临终之前任命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首。在辛酉政变中,载垣被慈禧太后赐自尽而亡。

最佳贡献者
2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最得力的助手非十三阿哥胤祥莫属。

胤祥的母亲是宫女出身,地位低微,从小母亲便去世,他便由四阿哥的母亲乌雅氏代为照顾。

四阿哥胤禛生母是乌雅氏,胤禛小时候过继给佟佳氏扶养,而佟佳氏是隆科多的姐姐,从这方面说,隆科多是胤禛的舅舅也不为过。

佟佳氏死后,胤禛又回到了亲生母亲乌雅氏身边,这时乌雅氏又有了小儿子十四阿哥,这样一来,乌雅氏独宠十四阿哥,对胤禛和胤祥不冷不热。

胤禛和胤祥成了一对难兄难弟,可以说是同命相怜。小时候,胤禛奉康熙命令教导胤祥算数,胤祥聪明伶俐,一学就会,胤禛很是喜欢这个弟弟。

胤祥这个人呢,知恩图报,爱憎分明,有侠义情怀,非常感激胤禛对他的照顾,这就是为什么胤祥为何拼上一辈子的性命也要去维护雍正的原因。

胤祥不仅具有侠义胸怀,还善骑射,懂兵法。康熙早年时常赞扬胤祥,出去狩猎,经常带着胤祥护驾。有时候,四阿哥胤禛也会随行,两人经常在护驾之余,经常和唱诗文,好不快活。即使只有一人去护驾,他们也是书信往来,彼此沟通。

所以说,青少年时期的同学共游,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在康熙众多皇子中,太子和四阿哥、十三阿哥是一派。而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是一派。大阿哥不受重视,三阿哥专心编书,超然世外。

所以,一开始的太子之争在胤礽和八阿哥胤禩之间展开。

八阿哥足智多谋,很会收买人心,善于谋略。在调查刑部冤案和热河狩猎“太子调兵”两件事之后,康熙第一次废除了太子。

十三阿哥因为力保太子胤礽,被康熙圈禁理藩院。

为了平衡八阿哥在朝中的势力,康熙复立太子,太子铤而走险,妄图反动兵变逼迫康熙退位,导致被永远圈禁。

太子倒台之后,十三阿哥胤祥尽到了兄弟情义和君臣之心,感觉太子不值得自己保护。于是和四阿哥联合起来背弃太子而去。

接下来的斗争集中在四阿哥和八阿哥身上。十三阿哥胤祥展现了神助攻的一面。

一、夺兵权助胤禛继位。

康熙六十八年,十四阿哥西北大捷,康熙大喜,遂举行盛大的万寿庆典活动。

众阿哥争相进献礼物祝贺,十四阿哥在西北得到了一块天石,也就是陨石,上边有一个天生的“寿”字。十四阿哥派鄂伦岱呈送康熙。鄂尔岱原本是八阿哥的门人,进京之后自然要拜会八阿哥,这块陨石被调换成了一只死鹰。

“死鹰事件”之后,康熙受到重大打击,自感来日不多,开始准备后事。

他先是把四阿哥和八阿哥,还有张廷玉、马齐等上书房大臣一律降职停用,羁押保护起来,造成传位给十四阿哥的假象。

再密令隆科多为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由他和张廷玉宣读遗诏。拉拢已经是九门提督的隆科多,保护四阿哥登基。

最后,康熙把金牌令箭的位置告诉了身边侍卫张五哥,以便让四阿哥拿着金牌令箭放出十三阿哥,让十三阿哥率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马前来护驾。

最终,在十三阿哥和隆科多的鼎力支持下,四阿哥胤禛顺利登基。

二、勤政为国。

雍正继位后,立刻提拔十三阿哥为和硕怡亲王、四位总理王大臣之一,总理户部、刑部、军需外务、冤案审理等职务。甚至还封了铁帽子王。

雍正还加封胤祥的生母为孝恭仁皇后,把她从陵墓中抬出来和康熙合葬,这对胤祥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胤祥也是兢兢业业,秉公办差,全心全意为雍正帝服务。最终活活累死在岗位上。

三、“八王逼宫”,力王狂澜。

在雍正晚年,八阿哥发动了对他的最重要的一次打击。

在年羹尧死后,八阿哥拉拢住了隆科多,借雍正整顿旗务的机会,从关外请来了四位王爷,又趁十三阿哥病重期间,接管丰台大营。

接下来,八阿哥向雍正提出了“八王议政”的主张,妄图架空雍正,推举弘时继位,自己捞去最大的政治利益。

关键时刻,张廷玉舌战群臣,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击败了“八王议政”的荒谬,为十三爷的到来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十三爷从弘宙的口中听出了危机,借口出去看病,迅速控制了丰台大营,一举扑灭了八阿哥的逼宫行为。至此八爷党彻底失败。

不久,十三爷病逝。

回到问题上来,雍正八年,大局趋定,雍正指派胤祥寻找一块万年宝地。胤祥在河北遵化的泰宁山附近选好了一块宝地,雍正把旁边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胤祥,希望百年之后,再次相伴。

这种有悖祖制的行为被胤祥拒绝,而是在六十里以外的涞水旁边选中了一块地做为自己的寝陵,立马报送雍正。在得到雍正应允之后,立马派人取来以小块土吞下,意思是一言九鼎,不可返回。

胤祥死后,雍正悲痛欲绝,罢朝三日,赐胤祥谥号“贤”,配享太庙,赐胤祥的小儿子弘晓为怡亲王,永世往替。

3

在康熙晚年,清廷之中出现了清朝最为严重的党争。由于康熙皇子众多,谁都想当皇上啊,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是为“九子夺嫡”,气的老皇上相当无奈。可是谁让自个年轻的时候这么能生呢?而太子偏偏又不成器,没办法呀。

(剧照)

后来,康熙死后,留下遗旨,向来低调的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这一下子众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老八差一点调兵遣将逼宫了。幸亏十三阿哥胤祥及时赶到,控制了丰台大营,不然呀,这个皇位是谁做还真的有待商榷呢。

话说老十三一直就和四阿哥胤禛关系好,在胤禛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就是。胤禛做了皇帝,自然,十三阿哥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十三阿哥剧照)

果不其然,胤禛登基以后,因为要避讳皇上的称谓,胤祥改为允祥。所有和雍正一辈的人都要改掉名字。

就不要说给允祥的各种官职和赏赐以及被封为铁帽子王等等了。


雍正皇帝更是委派允祥为自己寻找万年吉地。

这么重要的事情岂是随便一个人能够去做的?当然不是,可想而知,雍正对允祥的信任。

最开始的时候,雍正的陵址也是选在了清东陵,只是距离顺治和康熙的稍微远一点。此地有九座山头,喝形为“九凤朝阳山”。

(清东陵)

后来,动工以后,发现土质不是很好,雍正认为此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而废掉。

由此可见可见雍正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后来,十三爷允祥带着风水先生四处查看,跑了不少地方,要知道,这可是一个辛苦活呀,但都没有达到雍正的要求。后来,终于在易州的泰宁山下发现一处万年吉地。

认为此地乃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山脉水法条理详明,形势理气诸吉咸备,为上吉之壤。”

后来,雍正定下此地为自己陵寝的修建之处。于是,在1730年,泰陵开始修建。至此,清朝皇陵除清北陵、清东陵之外又一处陵址确定了,史称清西陵。

(雍正泰陵)

在雍正的陵址确定好以后,雍正皇帝想着一直为他辛勤付出的十三弟,于是决定在允祥其他备选的陵址当中选择一处中吉之壤赏赐给允祥。

允祥听说以后万般推辞,认为此事万万不可,连忙拒绝。

后来,允祥在距离泰陵不远的东北方向涞水境内选择了一块平善之地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为了表示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只葬此地,绝不再另选陵址。允祥派人去此地带回一些土,并吐了下去,表示自己已魂归此地。


(十三爷墓地石牌坊)

允祥是唯一一个被雍正特许改回胤祥的王爷,不再避讳皇帝的名号。

可以说,十三爷在雍正登基以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早的把自己累死了。

当然,雍正也给了他一切能给的赏赐。相信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君臣之礼,更多的是兄弟之情。

只可惜,后来十三爷墓地被盗,到现在,只残留了石牌坊、石碑等。绝大多数的建筑都被毁了,包括地宫到今天也是剩下一个大坑了。

十三爷选择的平善之地在清朝灭亡之后并不平善,但或许对于他内心来说,此处才是最佳之地。

4

胤祥排行十三,生母是敏妃章佳氏。

清王朝一向是“子以母贵”。但胤祥的生母是经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因此身份低微。后来虽然得到康熙的临幸,生下了胤祥,但并没因育嗣有功得到册封。

尽管如此,聪敏好学的胤祥不仅学识渊博,书法也是诸皇子中的佼佼者。另外,他还“精于骑射,发必命中”。由此可见,他是个非常全面的优等生。

这让一向重视皇子们的学习和骑射的康熙非常满意,颇以他为傲。

(胤祥剧照)

自胤祥12岁起,康熙但凡出巡遏陵等,都会让他随驾左右,以增长他的见识和能力。

不过,要说胤祥和哪位阿哥最亲,那还得是四阿哥胤禛。

胤祥年少时,康熙曾命胤禛教他学习算术。由于他聪明可爱,胤禛对他非常疼爱。一来二去,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有时,两兄弟一同随康熙出巡,两人在护驾途中便在诗文上互相唱和,颇为开心。若是只有一人随驾,两人也是书信不断,互报平安。

然而,太子胤礽被废后,一向得康熙疼爱的胤祥却受到了冷遇,竟至一直没能得到分封。究竟是什么原因,现在依然是个谜。

不过,随着胤禛新君继位,胤祥也随之得到重用。不光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之一,还晋封为和硕怡亲王。

这份知遇之恩,让胤祥感激不尽。为皇帝哥哥分忧解难,那是在所不辞。

雍正(胤禛)接手的清王朝问题很多,比如康熙晚年怠政,导致吏治腐败荒弛。比如康熙6次南巡,导致国库入不敷出……这种种问题桩桩棘手,要说雍正没有压力,那是哄人的。

(雍正剧照)

所以,当雍正操持完康熙和孝恭仁皇后的葬礼后,便陆续把户部、外交、军需事务、陵寝甚至审理案件等事务层层加在胤祥身上。

胤祥没有辜负雍正,凡是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办得不漂亮的,以至雍正时常感慨:“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最为难得的是,胤祥做事尽职尽责,且从不徇私枉法。在他清查亏空时,不仅一笔一笔部记录上报,还对亏空官员,采取不同措施,督促他们将亏空的银两补上,哪怕是亲王贝勒,也一视同仁。因此得罪了不少王亲贵族,不过胤祥倒不怕得罪人,依然坚持执行雍正的旨意。

胤祥还特别留意举贤荐能。在他的举荐下,年轻有为的官员得到了展示的机会,成为改革吏治,治贪反腐的新生力量。

雍正对胤祥不光口头表扬,还封赏有加,在胤祥总理事务之初,雍正便要赐给胤祥23万两的钱粮。胤祥却百般推辞不肯受,最后无奈之下,才收下13万。

此外,雍正还准许胤祥可以支用官物6年。结果又遭到胤祥的婉拒。

不得以,雍正干脆对他府中上下进行赏赐。意思是,我赐给你,你不要,我赐给你府上的人,你不好替他们拒绝吧。

纵是如此,雍正还觉得委屈了这个皇弟,又把他做亲王时手下的佐领等人都划给胤祥。另外还增加他的仪仗规格,意在显示他的尊贵。

(九子夺嫡)

雍正又还破例给胤祥封郡王的爵位,随便他指任哪个儿子承袭此爵。但胤祥从不搞特殊化,所以他再次婉拒胤禛。胤禛无奈,只得给他加工资1万银两,此事才算了结。

雍正从继位开始,选择陵寝的事情,就着手准备了。他又把这事交给了胤祥。

胤祥几经勘选,最后在泰宁山附近为胤禛选了一块“万年吉地”。

雍正对这块地非常满意,于是便把这块地旁边的中吉之地赐给胤祥,以此显示尊贵荣耀。

没想到胤祥却大惊失色,并连连推辞,坚决不受。

最后胤祥在60里之外的涞水选了块地,并请求雍正将那块地赐给他。

当时的胤祥,已经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起初,雍正还坚持要赐他中吉之地,但拗不过他的请求,最终只得依从了他。

胤祥听闻后,大喜过望,当即便差人为他去涞水那块地去取土,待土呈到他面前时,他迫不及待地将一小块土吞下肚去,并感叹:“这样一来,不仅臣心安,子孙亦蒙福了。”

那么,胤祥为何要吃土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之前“九子夺嫡”的残酷了。胤祥是看着雍正如何处置那些皇兄弟的,因此他对雍正的性格也十分了解。虽然他现在一时得宠,但他去世后,保不住他的儿孙们还能得到厚遇。与其不知进退,到时落个被清算的悲惨境地。不如在活着时,便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先防患于未然。

除此外,胤祥仍担心胤禛会收回成命,所以先吞下一块土,以使得胤禛一言九鼎,不可更改。

亲兄弟之间也得如此小心谨慎,用尽心思,可见皇权社会实在太残酷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5

因为雍正允许他死后安葬在自己选择的地方

(《雍正王朝》中胤祥的形象)

允祥是雍正帝的弟弟,也是他的知己,允祥一直由雍正的生母抚养,二人一同长大成人,感情非常好。

在九子夺嫡中允祥始终追随雍正,始终维护雍正的利益,因此卷入政治漩涡中。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允祥受到废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暂囚禁了一段时间。被释放出来后康熙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轮班制和出去巡游都没有允祥,以前康熙每次出巡都会带着允祥。

康熙五十年允祥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康熙虽然在废太子之后不再像从前那样喜爱他,但是在回复皇三子的奏折中询问允祥的身体情况,胤禛为他寻遍名医。

(《雍正王朝》中胤祥与胤禛的形象 )

1722年雍正继承皇位,在康熙朝受到冷落的允祥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雍正帝任命允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成为了雍正帝的台柱,康熙帝、雍正生母的丧事都由他处理,户部、西北军事、水利等事务雍正帝也交与他处理。

后来雍正帝命允祥处理陵寝事务,他到泰宁山为皇帝陵寝选址,他选中一块“上吉之壤”,雍正帝对这块土地非常满意。他想到允祥劳苦功高,于是将附件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允祥,允祥听后,坚决不受,认为这等土地不是他能够受用的。

他说他在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认为这块土地才与他的身份相配,在与雍正再三商讨后,雍正同意了他。允祥非常高兴,于是派人去涞水取土,侍卫将土取回呈给允祥,允祥竟拿了一小块土,手捧着吞了下去,而且还说道:“这样的话,我就心安了,而且子孙也会蒙福了。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与允祥)

允祥的身体一直不好,1729年冬天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但是他还亲自与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往来审视,为了不叨扰百姓,他在黄昏的时候才吃饭。

1730年允祥打算出视察北运河,但是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了,甚至连先农坛的亲耕礼都不能去参加,同年五月初四,允祥积劳成疾去世。

允祥去世后,雍正帝非常伤心,他将其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是清朝唯一一个不避皇帝讳的臣子。

(胤祥的奏折)

胤祥重情重义,被称为一代“侠王”,《雍正王朝》中刻画的十三爷也深入人心。

6

在众多清宫剧中,“四爷”与“十三爷”都是情比金坚的好兄弟。在历史上,两人的关系同样休戚与共。当年“九子夺嫡”之际,胤祥坚定地站到胤禛一边,并在后者登基后忠心辅佐,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雍正登基后,对昔日的兄弟毫不留情,老八、老九直接被开除宗室队伍,老十和老十四被幽禁,老三被多次敲打,唯对老十三格外开恩。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还要从兄弟两多年的交情说起

胤祥小时候,生母章佳氏就去世。按照惯例,胤祥需由其他妃嫔代为抚养,而抚养他的正是雍正的生母德妃。由于性情相投,胤祥与胤禛从小就关系密切。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废之后,胤祥为了保护胤禛的前途而情愿牺牲自己。结果就是,原本颇受康熙喜爱的胤祥,坐了十几年冷板凳,彻底被皇室边缘化。所以,雍正非常感谢他。

胤祥办事勤勉,对雍正忠心

从雍正元年到三年,胤祥担任总管事务大臣,亲自办理了康熙、孝恭太后丧事,负责管理造办处、会考府、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运筹,办理国外传教士事务,朝堂上的所有大事,几乎都有他的影子。

尤其是他主政的会考府,经过大力整顿,一改康熙晚年官员“怠政”的风气。

为了给雍正分忧,胤祥顶着巨大压力追缴亏空,最终查办一大批高管显贵,累计追回亏空钱粮2300万两,使大清财政重见好转。

军事方面,雍正对噶尔丹用兵而设立军机处,胤祥主事,他及时有效地保证了军事供应,而且没有向民间另外摊派。

所以,雍正帝对胤祥宠爱有加,还说自己离不开胤祥: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天下”

一、加官进爵。胤祥在康熙朝白丁一个,但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他就被雍正封为总理事务大臣,爵位上晋升为怡情王。物质待遇上,雍正特地为其修建怡亲王府,还赏赐了23万两白银。

1725年,雍正破例加封胤祥的一个儿子为郡王,任其指定,胤祥再三推辞,最后改为加俸禄一万两。

1726年,雍正亲笔题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赐给胤祥,还称赞他“公而忘私,视国如家”。

二、意外照顾胤祥生母。胤祥的生母,出生低微,直到去世才被封为“敏妃”。谁也没想到,雍正居然追封其为“敏敬皇贵妃”。不仅如此,雍正还将敏妃与康熙合葬。

三、赏赐墓地。胤祥曾奉旨到河北易县为雍正帝陵选址。雍正对胤祥选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满意,认为胤祥功不可没,就将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赏赐给他。

按照大清礼制,皇子不准葬入皇陵,尤其是胤祥已经成家。胤祥知道雍正赐“中吉”之地的大恩后,惶恐不已,坚决不敢接受这份隆恩。

胤祥立即上奏雍正,说自己早年已经在涞水县境内选择一处平善之地,请求皇帝将其赏赐给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和忠心,胤祥派人前往那里勘探,并取回一些吉祥之土。胤祥叫来家人,在众人眼光之下,将取来的泥土吃了下去。雍正只好答应胤祥的请求。

胤祥已经深受皇恩,不敢再轻易僭越常制。在宫廷里面当差,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阿其那、塞思黑的前车之鉴,胤祥是亲眼所见的。他清楚地知道,雍正是兄弟,也是君父,两人要按照君臣关系相处才能善始善终。

7

如果马云给你一个亿,你会为他吃土吗?

我先来回答。支付宝每天只给我几块钱红包,我都已经在天天吃土了!要是真给我一个亿了,我可以把马云吃破产。。。

更别说胤祥了。雍正不仅给了他荣华富贵,还赐予他无上荣耀“铁帽子王”!他真可以为雍正去做任何事。而且,他的“吞土”行为,更是为了在临死前向雍正表示谦逊和感恩,为他的后人铺条好路。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更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胤祥在20岁之前,就很受康熙帝喜爱。在胤祥12岁以后,康熙帝只要出京,都会带着随身胤祥。这份殊荣,让所有皇子都很羡慕。而胤祥自己也很争气,性格温文尔雅,为人处事随和,办事能力又强。17岁时,已经是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而且,他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

可是,一切的宠爱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发生了变化,这年胤祥22岁。胤祥不知为何也被短暂圈禁起来。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把胤祥被软禁和太子私自调兵逼宫的事联系上,也算是一种假设吧。也是在此事之后,胤祥渐渐不再像往日一样受宠。

康熙五十年,胤祥腿部突然长了一种毒疮:"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 。胤祥这一病,更让他无法像往日那样陪伴在康熙帝左右。同时,由于身体原因,他也无法像其他皇子那样参与政事。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祥是第二次被康熙圈禁(长达十年)起来,而不是病了。历史上,胤祥并没有被圈禁十年!

不过,等到雍正登基以后,胤祥再次被启用。

雍正在继位之前,就和胤祥关系特别好。等雍正上台以后,马上晋升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出任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雍正三年,雍正甚至破例允许胤祥在儿子中任意指认一人,加封为郡王!

雍正四年,胤祥更是接替老八允禩,出任总理王大臣(全称:大清国总理事务王大臣)。他也是雍正朝最后一任总理王大臣,胤祥的地位也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回归正题,说下“怡王吞土”的事。

胤祥奉旨为雍正选取陵地,最后定在泰宁山的"上吉之壤"。雍正为了表彰胤祥,把陵寝旁边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

胤祥虽然深受雍正宠信,但是,他在这七年的“伴君”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而且,自己只是“臣子”,怎敢用为皇帝选好的陵地?日后,如果有人拿此事做文章,说自己“僭越”。那么,胤祥的后人就会遭殃。毕竟,他也不能保证后人还会受到皇帝恩宠啊。所以,胤祥非常惶恐,求雍正收回赏赐。

于是,胤祥一边又在60里以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平善之地”。一开始,雍正坚持要让他葬在自己陵寝旁边。直到胤祥病重之时,趁着雍正来看望自己,胤祥又再次恳求葬在60里外的“平善之地”。此时,雍正才答应了胤祥的恳求。

胤祥觉得自己“躲过一难”,同时,又感谢雍正的恩典。所以,他赶紧让人从自己的“平善之地”取土,并拿起一块土,吃进肚子里。

在即将离世之前,胤祥又再三告诫家人要低调。对于他的丧事要一切从简,陵寝规制要精简。不过,雍正很喜欢这位谦逊的弟弟。在胤祥死后,亲自操办其葬礼事宜。胤祥的墓葬被扩建,成了亲王中规制最高,最豪华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8

雍正的十三弟允祥把自己选中涞水县的墓地里的一块土带回来,当着众目睽睽将土咽了下去,他的意思是向雍正表示自己已经选好了百年之后的吉壤,就不烦劳皇帝四哥再费心了。雍正和允祥关系好,因为也只有十三弟这一位兄弟和他三观同路气息相同,这是有一些先天原因的。

当初雍正出生的时候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地位极低没有抚养雍正的资格,雍正被贵妃佟佳氏收养过。而允祥的生母章佳氏原本是镶黄旗包衣,生允祥时级别也低,出于同样原因允祥也曾寄于佟佳氏门下,他们两兄弟从小在一块玩耍学习,之间的感情自然要比其他弟兄来得深厚一点。雍正从始至终对其生母和同母十四弟允禵的感情远远不及其养母佟佳氏和允祥。

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时,康熙惩罚了大部分具有夺嫡能力的皇子,但事后不久除了皇长子和允祥,其他皇子都释放了,连废太子都复立了允祥还被监禁着。为什么会这样,允祥是丢了自己这个“卒”,保全了雍正那个“帅”。

当时大阿哥利用江湖术士巫咒太子,那些人是谁介绍去的,大阿哥是怎么和他们接上线的,这些皇子里面平时只有雍正喜欢拜佛吃斋和江湖术士有来往,大阿哥的丑事其实雍正脱不了干系。但出乎意料的是允祥把所有事都扛了下来,让雍正摆脱了巫咒事件的干扰,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走在夺嫡的路上,而允祥遭受了十几年的圈禁,雍正心知肚明,能不感激他么。

等雍正一上位就追封早在康熙三十八年就去世的允祥生母章佳氏为“敬敏皇贵妃”,还把她的棺材挖出来重新装饰再送入康熙的地宫。他的十三弟允祥更是从一个囚徒一下子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允祥迎来了他人生的光辉岁月。

从此大清帝国雍正是董事长,允祥就是总经理,尽管雍正那些个弟兄还在和他折腾掣肘,但允祥就似雍正王朝的定海神针,替雍正掌管着几乎朝中大小一切事务。处理康熙和皇太后的丧事,总管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筹划,帮助雍正整顿吏治推行新政,为应付西北用兵,允祥指挥调度保证军需供应,这一切允祥都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有这么好的一个十三弟,雍正当然感激涕零,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在自己的西陵旁边替允祥选了一块“中吉之地”,作为允祥将来的墓地。允祥知道后并不领情,自己尽管是先帝皇子但也只是人臣而已,按祖制按伦常都不能死后葬入皇陵。再说了,皇帝的赏赐能随便收么,他也清楚皇帝四哥的脾气,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允祥当然懂得。

就这样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允祥上书雍正说明自己早已在别处选定了墓地,然后再“吃了土块铁了心”,向雍正表明自己的心迹,实在不敢占据皇陵一隅,雍正事后也没有再坚持,同意了允祥的请求。

雍正八年,允祥去世,雍正将其名恢复为“胤祥”,这算是雍正对十三弟的最后一次恩旨,意在十三弟不需要避开自己的名讳,大清也只此一例。

9

怡王吞土,历史记载确有其事,看似荒诞,实则饱含无奈。

怡亲王胤祥曾奉旨到今河北易县的泰宁山为雍正帝勘选陵址,最终他选定了一块上吉之地,雍正十分满意,便将距此地不远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胤祥,希望他能将未来的陵寝修在自己身边,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辅佐自己。



这本是皇帝的恩典,换了别人不定如何洋洋得意,但胤祥得知后却惊悚异常,拒绝了雍正的好意,说此等福地自己无福消受。他又连忙在60里之外的涞水县境内选了一块地作为自己未来陵寝所在,并奏请雍正答允其请,雍正不置可否。后来胤祥病重,估计是预感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便再三奏请,雍正见状,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胤祥十分高兴,连忙遣侍卫前往该地取土。土取回后,胤祥竟迫不及待地捧起一块,吞入肚中说:“臣心安,而子孙蒙福。”

为何胤祥坚决不接受雍正赐给他的墓地呢?因为胤祥作为臣子,虽然是雍正的弟弟,更是他的股肱重臣,也没有任何资格葬入皇陵,这属于僭越。



由此可见,胤祥是在用吞土的方式向雍正表明自己为人臣的态度。事实上,胤祥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这或许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胤祥早期曾受康熙宠爱,但在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事件中受到了牵连,遭到康熙的冷落,后来甚至遭到圈禁,亦未受封。雍正继位之后,他的人生才迎来了第二次重大转折点,雍正立刻起用了胤祥,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并将其从一个闲散宗室晋升为和硕怡亲王,顿时成为雍正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

但经历了九子夺嫡的胤祥,又目睹了雍正初年处置胤禩、胤禟等兄弟以及年羹尧、隆科多等臣子的惨状,所以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却一直以谦逊低调、明哲保身的态度示人,恪守为人臣的本分,甘当皇权的陪衬。在工作上百分百配合雍正帝,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而面对雍正纷至沓来的赏赐,他也一向是推辞不受,谨慎小心。如雍正传旨按亲王例赐给胤祥钱粮23万两,胤祥百般谦退,只收下了13万两。不久又令胤祥在儿子中任选一人加封郡王爵位,胤祥依旧是坚辞不受。



伴君如伴虎,胤祥之所以能够在血雨腥风的雍正朝始终屹立不倒,与他低调谨慎、明哲保身的为官为臣的态度不无关系。

10

怡亲王胤祥吞土的起因就是雍正希望胤祥与自己都能葬在清西陵。

雍正皇帝本来将自己的陵寝地址也选在了清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下,并运去了大量材料。但是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而废弃了原有方案,进而另选陵寝地址。之后便找到了易县永宁山,此地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也对此非常满意,认为“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也就将此地选为了自己的陵寝地址。而为雍正找到这样一块风水宝地的不是别人,正是怡亲王胤祥。

怡亲王胤祥,是雍正皇帝最为倚重和信赖的大臣和兄弟,而胤祥也真称得上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雍正朝做出贡献要远远多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表现,再加上为雍正找到了这样一块合适的陵寝福地,所以雍正也让胤祥死后也葬在这里,陪着自己。

胤祥吞土,吞的是河北涞水县的土,为的就是不与雍正葬在一起。

听到雍正让自己葬入雍正自己的陵园区,胤祥马上就不答应了,极力的反对,雍正见到这种状况也没有过多的坚持,而是让胤祥就近选择一块福地,也算是能陪着雍正。

随后,胤祥选择了河北涞水县的云溪水峪地区作为自己的陵寝所在地,此时胤祥已经是身患重病,同时又害怕雍正收回成命,让自己葬在清西陵,所以命人前往河北涞水县自己的陵地取土,并且吞了下去,意思就是告诉雍正,自己已经同他选择的土地融为了一体,希望雍正能够成全。

见到此状的雍正也是大为感动,也就依了胤祥的请求,在怡亲王胤祥死后,将胤祥安葬在了河北涞水的怡贤亲王墓,也就是十三爷坟。

胤祥不接受雍正的封赏,是以退为进,成为了人臣的典范,也是在为后代积福 。

胤祥不接受雍正的安排,不肯葬入清东陵,按照怡亲王自己的话说是自己没有资格,但是从雍正对于他的倚重与他所作出的贡献,是绝对配得上这份殊荣的,但是胤祥最终还是拒绝了。一来,为人臣,就是要尽臣本分,不能有僭越之心,这一点,胤祥深有体会,特别是见证了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崛起与迅速衰亡,更明白了为人臣者的职责;二来,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希望子孙的起点不至于太高调,也希望以此能够能够平安与富贵。

其实,早在雍正登基的时候,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就已经得到了破格的殊荣了。

于怡亲王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在康熙朝时为庶妃,死后被追封为敏妃。雍正登基后,“母以子贵”才被册封为敬敏皇贵妃,棺椁也从原来的陵寝中抬出,重新按照皇贵妃的标准下葬,并且是同康熙合葬入景陵地宫中,这也开创了清朝皇贵妃从葬帝陵的先例。

而这也看出了雍正与胤祥的感情至深,以及兄弟间的倚重与信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