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始于明朝。 从历史上看,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思想和科学的落后,中国的思想实际上是儒家思想,儒家主导中国的思维直到今天,而儒家是轻视科学的,这就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明朝继承了宋朝的理学,加剧了封建集权,并搞出了“心学”,明朝的经济依然是单纯的小农经济,明朝的落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明中叶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生产关系要素已落后生产力的发展,整个社会发展停滞了。此时的西方经过漫长的黑暗时期,一批思想家、科学家开始重新反思古希腊的文化思想、理论开始被重新认识和发展。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从此以后,西方走上了科学研究领导生产、生产力发展反过来影响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下面罗列一下明朝期间西方的科技进步: 数学,明代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 1464年,在《论各种三角形》(1533年出版)中,系统地总结了三角学(德国 约·米勒)。 1494年,发表《算术集成》,反映了当时所知道的关于算术、代数和三角学的知识(意大利 帕奇欧里)。 1545年,卡丹发表了非尔洛求三次方程的一般代数解的公式 1550—1572年,出版《代数学》,其中引入了虚数,完全解决了三次方程的代数解问题 (意大利 邦别利)。

1591年左右,在《美妙的代数》中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字系数的一般符号,推进了代数问题的一般讨论(德国韦达)。 1596—1613年,完成了六个三角函数的间隔10秒的十五位小数表(德国 奥脱、皮提斯库斯)。 1614年,制定了对数(英国 耐普尔)。 1615年,发表《酒桶的立体几何学》,研究了圆锥曲线旋转体的体积(德国 刻卜勒)。 1635年,发表《不可分连续量的几何学》,书中避免无穷小量,用不可分量制定了一种简单形式的微积分(意大利 卡瓦列利)。

1637年,出版《几何学》,制定了解析几何。把变量引进数学,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 ”,“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法国 笛卡尔)。 1638年,开始用微分法求极大、极小问题(法国 费尔玛)。 1638年,发表《关于两种新科学的数学证明的论说》,研究距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无穷集合的概念,这本书被认为是伽里略重要的科学成就(意大利 伽里略 )。

1639年,发行《企图研究圆锥和平面的相交所发生的事的草案》,是近世射影几何学的早期工作(法国 德沙格)。 1641年,发现关于圆锥内接六边形的“巴斯噶定理”(法国 巴斯噶)。 1649年,制成巴斯噶计算器,它是近代计算机的先驱(法国 巴斯噶)。 天文:这个本来是中国的强项,没想到后来竟然落后到要靠西方的数据修订历法 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波兰 哥白尼)。 1572年,发现仙后座超新星,是银河系里第二颗新星(丹麦 第谷·希拉赫)。 158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 1584年,《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出版,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意大利 布鲁诺)。 1596年,发现第一颗变星(蒭藁增二),它的亮度呈周期变化(德国 法布里许斯)。

1600 年,布鲁诺在罗马被教会烧死。 1604年,发现蛇夫座超新星,是银河系第三颗超新星(德国 刻卜勒)。 1609—1619年,根据第谷·布拉赫观测行星位置的数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德国 刻卜勒)。 1609—1610年,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天象:发现月亮上的山和谷;发现木星的四个最大卫星;发现金星的盈亏;发现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认识到银河是由无数星体所构成,为哥白尼学说提供了一系列有力的明证(意大利 伽里略)。

1627年,编制了卢多耳夫星行表(德国 刻卜勒)。 1631年,首次观察到水星凌日现象(法国 加桑迪)。 1632年,伽里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39年,首次观测到金星凌日现象(英国 霍罗克斯)。十七世纪,明朝出版《崇祯历》,其中的星录是当时中国较完备的全天恒星图十七世纪,明朝第一次使用望远镜观测天象(中国 徐光启)。


1645年,中国采用西方的数据,修订《时宪历》,即夏历。这是我国历法的第五次改革。 生物:中国有本草纲目,不过还是停留在经验科学的层次上。 1493年,意大利人达·芬奇模仿鸟的结构,首次设计各种飞行器。十五世纪末,达·芬奇绘制了一些比较详细的人体解剖图。 1543年,比利时人韦萨利的《人体机构》一书,批判了盖仑的解剖学。

1555年,首次将鸟类骨骼和人体骨骼作了比较,由此开创比较解剖学(法国 贝朗)。 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出版 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发现血液循环(英国 哈维)。 物理:西方出现的较晚,还是因为出了伽利略这个牛人,不过一旦出现,就把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物理。 1583年,伽利略用自身的脉搏作时间单位,发现单摆周期和振幅无关,创用单摆周期作为时间量度的单位。

1590年,伽利略做自由落体的科学实验,发现落体加速度与重量无关 1590年,伽利略发现投射物的运行路线是抛物线。 1590年,伽利略认识到物体自由降落所达到的速度能够使它回到原高度,但不能超过。 1590年,用凸物镜和凹目镜创造第一个复显微镜(荷兰 詹森)。 1593年,伽利略发明空气温度计,由于受大气压影响尚不够准确。

1600年,《磁铁》出版,用铁磁体来说明地球的磁现象,认识到磁极不能孤立存在,必须成对出现(英国 吉尔伯特)。 1605年,发现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原理(比利时 斯台文)。 1610—1650年,笛卡儿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旋涡假说,认为宇宙充满“以太”。把热看作一种运动形式,与莱布尼茨争论运动的功效问题近五十年 1620年,从实际观察中归纳出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荷兰 斯涅耳)。

1628年,用两块凸透镜制成复显微镜,是近代显微镜的原型(德国 衰纳)。 1629年,发现同电相斥现象(意大利 卡毕奥)。 1629—1639年,提出光线传播的最小时间原理(法国 费尔玛)。 1634年,认识到音调和振动频率有关,提出弦的振动频率和弦长的关系(意大利 伽利略 )。 1636年,首次测量振动频率和空气传声速度,发现振弦的倍频音,提出早期的音乐和乐器理论(法国 默森)。

1637年,提出光的粒子假说,并用以推出光的折射定律(法国 笛卡儿)。 1638年,笛卡儿提出一种无所不在的“以太”假说 1643年,发明水银气压计(意大利 托里切利、维维安尼)。 地理:一开始中国领先,不过仅仅五六十年的光景就被西方超越了: 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达非洲东岸慢八撒(现今在肯尼亚)。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到150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先后发现古巴、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当时误认为发现了印度。在航海中,认识到地球磁场的偏角因地而异的变化。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1498年,对湖水的侵蚀搬运进行观察,提出防止湖水侵蚀的方法,此方法也可防止海水的侵蚀(中国 沈启)。

1499—1504年,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谱齐曾多次航行到南美洲北岸,确认为一新大陆,后来就把南、北美洲称为“亚美利加”。 1519年9月—1522年9月完成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葡萄牙 麦哲伦率领的探险队)。 1569年,创立麦卡托投影法,并于1595年出版《地图册》(荷兰 麦卡托)。 1570年,用摆式风力计测量风力(意大利 丹蒂)。 1576年,发现地球磁力的倾角(英国 诺曼)。

根据以上资料不难得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始于明朝。

最佳贡献者
2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因为康熙王朝,的时候清朝还是发达超越西方国家的,清朝后期在慈禧太后期间施政无方,才让大清朝慢慢的落后于西方,才走向衰败的啊!

3

一个国家的国运,就象山峰海浪一样,一起一落。

国家昌盛的时侯,国家就会强大,国家就会声名远播,国泰民安。

国家衰落的时侯,国家就会怕事,国家就会易受外敌入侵,农民起义等。

前朝历史,几千几万年来,都是一样,都摆脱不了历史的淘汰。

至了清朝是否让中国落后于西方,这个观点,本人不认同,再说清朝也有昌盛鼎盛时期,朝代统治时期也两百多年历史,一个朝代,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只要一个国家强大,爱民如子,人民就会爱国护国,国家就会国泰民安,人民就会安居乐业。

4

赞同。主要是清朝的腐败社会形成的。然后是孔子的封建思想教育和传承。使中国维持了相当长的社会的封建性。形成了,封建,落后,腐败。

5

个人认为不能单一的指向某个朝代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因为这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所以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是经过不同时期的两个重要阶段造成的结果。回顾历史从16世纪后期的明朝开始第一阶段落后于西方国家;之后第二阶段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之后,也就是18世纪后期。

14世纪的中国忙于战争,明朝灭元朝,朱棣打建文帝,忙于加强皇权,在政治、经济方面均无发展。从15世纪至16世纪后期,明朝政治、经济均得到稳定与发展,市场贸易活跃度高,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从中国明朝郑和率领几万人的队伍七下西洋,可以判断出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是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之后的明朝隆庆时期,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瓷器、绸缎、茶叶、铁器等贸易独霸于国际贸易,国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但是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倡导立国之本是农业,随着明长城修建好,明朝开始闭关锁国,国力日渐衰退,特别在军事、科技方面。这点可以从意大利利玛窦(1583年来中国广东)等西方的传教士带来的天文、测绘、水利、几何数学等知识中表现出来。在中国明朝闭关锁国的这段时间里,西方国家进入文艺复兴发展、成熟时期,以及宗教革命,为欧洲崛起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这是从文化根基上第一次超越中国。

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继续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的政策,到18世纪中国进入所谓的“康乾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基本回归原始状态,武器上还是使用刀枪弓箭,而这时的西方国家进入工业革命和军事技术革命。从政治角度讲,中国正处于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期,而西方进入了近代民主代议制,及完善法律制度时期。也就是从18世纪末,中国正处于下滑时期,而西方国家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都处于上升的时期,并反超中国。

之后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等外来侵略,都是之前这两个阶段“孕育在水平面下的火山喷发”。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制度和思想的绝对保守,及自我意识的盲目自信所致,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要透过繁荣景象看到其暗藏的危机。

6

赞同

7

你好,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一直把文明与文化留传到现在,证明其优势是其他文明所无法比拟的。其他的三个文明古国,现在已找不到其踪影了。

您说清朝让中国落后这一问题要综合地看。

一是综观历史,宋代是最富裕的朝代之一,也有过被打的惨痛经历,“万岁天子"也成了俘虏。

二是从唯物史观上讲,任何事情都是在曲折从前进,有高峰,也会跌入低谷,所以清朝落入低谷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是看一下明朝后期,西方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而明朝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萌芽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严重打压,而且这种思想和作法一直延续到清朝的始终。

四是清朝中后期统治阶级的治国思路将国家带入死胡同。

五是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中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拙见,请指正。



8

我们应该真实的看待世界的历史,中国的历史。

整个人类都在走一条道路,这就是从落后走向文明,从野蛮走向理性,从蒙味生活走向科技生活。不断的改变生活工具,与生产劳动工具。

人类在不断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今天在享受着前人的智慧成果,比如手机,就是前人从发现电开始,从模拟电路逻辑性,到数字电路人脑性的利用与成果结晶。

每一个朝代,都在进步,人类都在前人的智慧肩膀上登高一步一步的知识积累,而建筑的智慧大厦,后人在享受着这些。

清朝让中国落后,这是不智慧的解说,因为一个国家统治者,都在为自己的江山,筹划着未来的蓝图,落后就要被抛弃,就会灭亡,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谁愿意灭亡呢?

清朝愿意灭亡吗?

中国并没有引领世界的潮流,引领当代世界潮流的是欧洲人。他们开发了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用侵略的手段把世界划分为他们的殖民地范围,间接的影响着全世界,传播欧洲的工业,与商品,而使整个世界都成为了欧洲人的市场,宗教,文化的传入,使世界欧洲化。

一个被欧洲化的世界,从服装,到文化,物理,化学,数学,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原来没有系统的物理学,数学,化学,西方医学,西方的哲学思想,天文学,这些都是欧洲传入的。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学习这些,高等学府都在学习欧洲人的发明与发现。

人类的进步在于交流与互相学习,学习充实着自己的思维空间,自由的智慧交流,把某些人的智慧变成多数人的智慧,而成为人类的智慧。

中国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时期,这就是元朝,这个被许多人咒骂的朝代,他把欧亚大陆统治在一起,构成了华夏文明的传播,就是因为这个传播,启动了欧洲人的智慧,而在今后的几百年里面欧洲发达起来。

而中国进入了明朝,建立了一个闭关锁国的朝代,失去了互相学习的机会,这个朝代被许多人讴歌赞赏。其实中国的落后就在于此,中国开始隔离了世界。

这时的日本开始离开了中国传统,跟进了欧洲,全面学习欧洲的科技成果,日本欧化了。成为了东方列强国家。

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建立,在历史的惯性下,清朝不能彻底更新明朝的历史惯性,而只能使用明朝的体制,继续明朝的治国方式。稳定住这个小农意识,及小农经济的国家,而出现了康钱盛世,出现了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繁荣景象。

清朝在解决内外矛盾中开疆扩土,奠定了清朝国土的面积。

西方的殖民地烈火,在世界各地点燃,开始燃烧到中国。清朝的落后的繁荣富裕的景象被西方打破,首先是西方的宗教信仰传入广州,洪秀全的造反致命的打击了清朝的国体,清朝开始走向衰败,直到灭亡。

我们今天回顾这段曾经的中国,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中国在列强的洋枪洋炮中,挣扎着奋力的生存,与跟上潮流,这不能怪那一个,而是整个的东亚社会并没有出现欧洲的工业革命这样一个过程。

而整个东亚,必须补课,中国也要补课,追上去。

9

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就领先世界了,不光是亚洲,整个东方世界都落后与西方了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东亚文明核心,在古代不发达的文化交流情况下,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也无可厚非,毕竟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确实是名义上的世界霸主,即便当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也是考虑很久,最终以微弱的投票优势才决心发动战争,可见当时的清朝在欧洲人眼中是多么强悍的存在

清统治者最初是举办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清朝自鸦片战争后国内部分开明之士希望能效仿西方列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然后清政府授权李鸿章举办洋务运动,用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但是洋务运动却没有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随着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道路走不通,国内有志之士决心变法图强

随着洋务运动失败,国内仁人志士意识到之所以洋务运动失败是统治者思想陈旧,不思变革,因此要想自强必须改变思想,因此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希望清朝能效仿日本政治体质变革到君主立宪制,但是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手中,最终维新派人士遭到慈禧太后捕杀,百日维新运动失败

改革派失败后,革命派力量壮大,清统治者才匆忙实行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等维新派运动失败了,国内爱过认识终于意识到,清朝已经无药可救,要想自强,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因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人士在海外成立多个革命团体并号召华人华侨积极参与国内革命事业

清统治者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性,因此为了保住政权不得不组建责任内阁用以保住政权,但是清统治者组建的责任内阁只是表面上给世人一个交代但本质上责任内阁权利还是被清统治者牢牢掌控

面对无可救药的清统治者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终于推翻了清朝黑暗统治

总结:清朝落后西方这是时代大环境所致,清并不能背锅,但是清统治者面对列强侵略本有多次机会可以改革自强,但清统治者不愿面对现实仍然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这个锅清朝不得不背

10

赞同,非常赞同!

对于清军为啥总抱着已经落后于时代的火器、战术当宝贝,相信每个人都能说出两条以上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清帝国这种中央集权到极致的封建帝国,其统治者及少数掌权者们的个人战略眼光和思维必须为此负很大的责任,因为这些少数掌权者的选择既能让某种新式武器广泛装备,也能让它石沉大海,而这种选择的正确与否将深刻决定一国之兴衰!

本文将对两个年代相近的中央集权国家统治者及其统治阶级的战略眼光,以及对待新式武器的态度来表明统治者眼光对国家命运的重要影响。

▲乾隆和普鲁士国王(后来的德皇)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一定对公元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者乔治·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这一事件不陌生。

这位不远万里从英国远航到中国的使者,不光带来了英国女王致乾隆的国书和通商请求,也为乾隆带来了“一份符合其尊贵身份的生日礼物”(八十大寿)。

这些“礼物”可不一般,据说价值13124英镑!足足装了600个大箱子。

包含天文地理仪器、显微镜、望远镜、图书、燧发枪、气枪、臼炮、工业机器、欧式刀剑、欧式钟表、欧式车辆、欧式船模等,英国人为显示自己和一般的朝贡国不同,特地煞费苦心的送来了很多远东少有的欧洲工艺品,代表了当时英国甚至是欧洲最高的工业水平,连最新式的蒸汽机都送来了,而且跟随马戛尔尼访华的人员里还包括数位英国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和医生等。

虽然英国人祝寿是虚,谈判是真,但单论马戛尔尼带来的这些礼物来看,英国人确实下了大本钱,他们想借此机会给乾隆及清政府的掌权者们留下好印象,好让清廷解除对外贸易的种种限制。

不过乾隆和清廷却看不上这些礼物,因为早在英国人给乾隆祝寿前,清廷就已经通过广州的十三行,获得了诸如八音盒、挂钟、地球仪等西洋玩具(雍正、乾隆是西洋玩具的爱好者),甚至还能仿造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乾隆认为英国人这次送来的东西并没有多贵重。

▲天体运行仪

这点也可以从乾隆给英国国王的回信中看出:“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敕英咭利国王谕》)

▲这幅图据说在马戛尔尼率团访华前就画好了,是英国人畅想的场景

清廷嘚嘚瑟瑟的说英国人送的贵重礼物比自己有的要差,傲娇的气息溢于言表,但清廷只顾着炫富了却没有发现英国人送来的最珍贵礼物。

英国人送的最珍贵的礼物才不是啥宝石或黄金白银装饰着的西洋玩具,而是开启工业革命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欧洲工业产品、工具,如开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式蒸汽机,以及一整套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

这些东西对未接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些咱们也先放下不谈,因为还不够直观,并且有资料显示,英国人也没有给乾隆展示这些机器运作起来的样子,直接就被锁进库房了(MD,糟蹋东西),咱就说说能直接、彻底决定一国国运,并且乾隆还看到过的玩意儿——武器。

▲欧洲四管步枪

英国人送给了乾隆很多武器,如欧洲的气枪、燧发枪、加农炮、手枪、臼炮和有110门火炮的一级战列舰模型(君主号)等,这些都是欧洲主流使用的武器,要比清军自用的火绳枪、抬枪等强很多,但是乾隆和清廷就和没有发现蒸汽机巨大的潜力时一样,也没有敏锐的发现这些武器的先进之处。

▲乾隆御用的猎枪,是一把火绳枪,已经落后于欧洲了

乾隆能从英国使者的请求中看到英国人对中国的野心,能看到英国人的请求将会对中国主权造成的破坏,能看见英国人所展现的实力,所以他限制英国人在中国的活动范围,不让其对中国的地理、气候有更多的了解,严令各地紧急部署沿边防御,同时还下令让沿海的官员收英国人船税的时候不准敲诈,不给英国人挑事的借口。

但这位自封的“十全老人”和他的廷臣眼光也就只有这种程度了,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英国人和他们带来的武器所含有的巨大潜力,不!不应该说是潜力,而是实力才对,因为英国送来的是很成熟的武器,并不是需要继续研发的半成品,欧洲人自己用的也是这些武器,这些技术可以直接拿来大规模装备使用,而乾隆让中国白白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他不知道他的这个短见将会给他的子孙造成什么样的困扰。


▲一级战列舰的船模,这个不是英国送的

英国人送来的这些武器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十二磅榴弹炮、燧发枪、迫击炮、榴弹炮、战舰等。

▲燧发手枪

▲臼炮

如果说气枪这种有很多限制和毛病的武器,清廷看不上,咱还能理解,毕竟这玩意除了奥地利少量装备以外,其他欧洲列强都不玩儿气枪,但清廷为什么没有发现燧发枪、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强大威力呢?为啥没发现英国人的大炮已经比自己强很多了呢?为什么没发现西式的炮车能比自家火炮运动的更快呢?都能仿造西洋钟表了,为啥不顺便仿造枪支、大炮呢?唉!

▲气火两用枪,既可以使用燧发,也可以使用气枪

▲军用气枪威力强劲,射速远超燧发枪,而且下雨天也可以使用,还没有声音

▲一分钟内能发射20发以上铅弹,有效射程达100米,能穿透1寸厚的木板

英国人还送来了“标有受英王陛下之命在世界各地远航所发现的新地方,并画出所有这些远征航海路线”的地球仪和炮舰模型!卧槽!要是换上一位有雄心壮志的皇帝,我想只凭这个地球仪就足以让他疯狂了(其实康熙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地球仪了,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不怎么准确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明朝万历年间,西洋传教士画的世界地图,不是很准确,但已经很难得了

但清廷对英国人送来的武器和地球仪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也察觉不出其先进可学习之处,大多数武器根本没有使用过,连看都没看几次就锁进了库房,我只能把其归为清廷的鼠目寸光!

▲这都是用来观察天体运行的仪器,对航海很重要

这就是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战略眼光低下造成的落后,可能有人要说这种战略眼光对武器及国运走向的影响很小,而且乾隆可能对武器不敏感,发现不了西洋武器的威力实属正常,毕竟乾隆当时都八十多岁了,但我认为乾隆及其廷臣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直接掌舵人,没有超远的战略眼光就是最大的原罪!

▲在君主及格线上的乾隆

下面咱们来看另一个用来对比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直观的反应统治者战略眼光对国家命运的重要影响!以及在国家事务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个故事最初发生在19世纪前叶的普鲁士,一位名叫德莱赛的普鲁士青年研发出了一种迥异于当时主流的燧发枪和火帽枪的新式枪械,也就是后来击针枪。

▲老年的德莱赛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击针枪还是处于摸索研发阶段,还有很多的毛病,和后来成熟的后膛击针枪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为了获得国家的支持,信心满满的把这种新式步枪介绍给普鲁士军部,但却遭到了普鲁士军部的拒绝!

▲普鲁士从王国升格成帝国的扩张图

军部的老爷们根本看不上这种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的击针枪,宁愿继续使用老式的燧发枪和火帽枪,他们认为这种击针枪没有值得国家支持的价值,所以普鲁士的军部没有给德莱塞支持。

▲德莱赛M1841型击针枪

被普鲁士拒绝后德莱塞还不死心,他又跑到奥地利的军部推荐自己研发的新式步枪,但也同样被拒绝(军方有时会成为新式武器应用推广中最顽固的绊脚石)。

两国的军部老爷都没看到这种还处于研发阶段的新式步枪其巨大的潜力,这让德莱赛很受伤,被逼无奈,德莱赛只能继续精进自己研发的新式步枪。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制作的新式步枪虽然被军部的老爷们瞧不上,但却引起了普鲁士军队里一位年轻军官的注意,正是在这位“慧眼识人”的上尉帮助下,德莱赛才得以重返普鲁士军部,有了再次向军部老爷们介绍新式击针枪机会。

在这位好眼光的军官帮助下,军部的老爷们破天荒的给了德莱赛一个考验,他们让德莱赛研究如何把老式燧发枪改装成他发明的击针枪,若是能成功,就对其大力支持!但事与愿违,改装后的老式燧发枪威力并不咋样,军部的老爷们当即表示抱歉,并让德莱赛再次滚蛋。

▲火帽枪必须要打一枪更换一个火帽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新式武器即将石沉大海的时刻,德莱塞再次遇见了几位贵人——普鲁士的几位战略眼光独特的重量级王室成员,他们是后来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腓特烈·威廉四世

▲战略眼光深远的德皇威廉一世,在他的直接介入下,德莱赛得到了订购合同

这些从小接受军事或精英教育长大的王室成员,在武器运用方面有着远超常人的战略眼光,他们一眼就发现了当时还处于摸索、研发阶段的击针枪其巨大的潜力,正是他们的介入才让固执的军部给了德莱塞一份购买枪支合同。

▲当时的火帽枪,又叫雷汞枪,大部分是前膛枪

可虽然有了大贵人的直接介入,普鲁士军部的老爷们也还是对新式步枪不报太大的希望,一方面是官僚固有的顽固,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时的击针枪还很不够成熟,本身确实有太多的毛病。

但有大贵人推荐的待遇就是不一样,德莱塞获得了资金,得以继续改进自己的发明,并在几年后成功研制出完全成熟的德莱赛栓动击针枪!


▲一个简单示意图

而比较操蛋的是,就是这样一把已经非常成熟的击针枪还是入不了军部老爷们的眼,他们固执的认为这种“灌肠枪”有太多致命缺点,还非常贵,实在没必要装备!

最终还是普鲁士王室成员的再次强力介入,才得以让德莱塞发明的击针枪部分列装军队,虽然军部对此有异议,但他们无法反对自己主子的决定。

▲战略眼光深远的普王

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就非常喜闻乐见了,相信对近代欧洲军事有了解的盆友一定不陌生。

列装各种新式武器的普鲁士在著名“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接连发动了三场王朝统一战争,最终在1871年1月18日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统一了德意志各邦国。

▲正在问法王拿破仑三世成为阶下囚是否开心的脾斯麦

在这三场王朝战争中,最能体现君主战略眼光对国运有深远影响的是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当奥地利的士兵还拿着前装火帽枪“傻乎乎”的列队,慢慢悠悠的准备玩排队枪毙时,普鲁士的士兵已经对其进行了“暴风骤雨”般的打击,快快乐乐的屠杀奥地利人了。

▲普鲁士军

ps:德莱塞拉拴式击针枪的射速是奥地利人的五倍以上,并且还可以采用卧姿装弹、射击,趴在地上就可以完成装弹——瞄准——射击等一系列动作,而奥地利人使用的是前装枪和排队枪毙战术,他们填装子弹时要站起来!要先把枪管竖直,换上火帽,然后将弹丸、火药从枪口塞入才能发射,在这一阶段其整个人都会暴露在普军的枪口下。

▲这个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站撸”

若是奥地利士兵知道自家的军部曾经拒绝过德莱塞时不知道会不会问候军部老爷们的全家女性,就是因为奥地利军部的短视,使得奥地利军队错失了装备这种强力击针枪的机会,造成了普奥战争的失利,丢掉了“德意志”。

▲火帽枪不如击针枪优秀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央集权国家其君主和统治阶级战略眼光对国运的深远影响!

像这种君主眼光决定国运走向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小编认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统治者眼光短浅就是最大的原罪,乾隆也就堪堪及格!

▲普鲁士王国的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中国古代有很多战略眼光深远的君主和掌权者,比如汉武帝刘彻,这位暴躁老哥只是听了张骞对大宛国良马的描述,就不惜花费重金派遣使者去万里之外的大宛国购买优良马种,而当自己的使者被大宛国王杀害后,汉武帝更是不惜劳师远征也要得到汗血马。

▲《天马赋》其实写的是乌孙马,而不是汉血马

甚至当汉军的第一次远征受挫时,汉武帝也毫不气馁,他将反对自己远征计划的大臣丢进监狱,又重新调兵遣将继续远征大宛,直到抓获大宛国王,得到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匹,并指定亲汉的大宛贵族为国王后才停止对当地的征伐。

汉军对大宛的成功远征,花费了很多代价,但也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汉军不但在西域打出了汉军的威名,还获得了汉地不可多的优良马种,这些马种的作用将会在汉朝和匈奴人进行大规模骑兵战时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统治者战略眼光长远的好处。

就是因为有了上述的这些例子,我才认为乾隆这位自认为“十全”的统治者只有及格的水平!

亲眼见过乾隆的马嘎尔尼在访华后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接下来的故事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后来清朝的时局图

求关注、点赞、转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