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生前孝与死后孝的区别在哪里?

生前孝与死后孝的区别在哪里?

2020-08-06 21:35阅读(92)

生前孝与死后孝的区别在哪里?儿防老不仅仅是我们老一辈人的思想,做为儿女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作为儿女对于自己的爸妈生前的孝一般不仅仅是生活费用的照

1

邻村的一个老婆婆,生下一个唯一的儿子,供他读了高中,娶了媳妇,第二年婆婆的丈夫在野外触电身亡。

她带大了4个孙子时,已70多岁了,年老体衰,多病干不动工作了,此时此刻,儿子在恶儿媳的鼓动下,与70多岁的妈妈分了家,每月30斤大米,其它一概不给。

受尽折磨的老妈无钱看病,吃饭连油盐都难以解决,儿子一家住在装修妥当的新楼房里,而老妈仍然住在极易被秋风所破的破漏泥房中,外面下大雨,房中下小雨,儿子家不会过问半句。

春节期间,万家灯火,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儿子一家欢声笑语,大鱼大肉,海鲜河鲜满桌子。但他们沒有去问一声走不动的老妈。清冷的厨房,想饮碗热水都难以实现,总的来说,孝字不存在这家人,不存在这家的儿媳妇。

一年后,老婆婆在饥寒交迫中而亡,这时全村男女近60一一70人来帮忙丧事上山。

此时此刻,这儿媳妇在家婆的灵堂前捶胸哭喊,样子凄凉之极,不知内情的人以为是真情痛哭。其实是一种深情的表演而已。

这恶媳妇在婆婆未死前,折磨家婆手法到了极点,最为愤怒的是,独生子竟然听由老婆摆布,不关自己多病体弱的老母亲,却在死后灵堂前,在山坟墓前大声哭喊,装作一副贤孙孝子的样子。这是我所见到的生前孝和死后孝。

2

顾名思义,生前孝就是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对老人格外照顾,管吃管喝管花钱,有个头痛脑热的,马前鞍后的照顾,端茶递水,请医吃药,遇事多顺着老人,不惹他们生气,这应该就是比较好的孝顺了吧。

死后孝就是在老人死了以后,摆场面,闹排场,对丧事大操大办。请戏子,叫响器,亲戚朋友一大片。有哭声,有闹声,人声鼎沸现场乱。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人家的孩子多么的孝顺,把丧事办得这么热闹,把老人高高兴兴到打发走啦。这种孝顺大概就是死后孝吧。

生前孝与死后孝有什么区别呢?

一是活着享受与死后排场。

生前孝是自己的父母在生前不论物质还是精神上都享受到子女的温暖和照顾,幸福快乐的过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这种享受是真实的,实在的,不可替代的。死后孝是活着对父母不好,慢待或虐待老人。而在老人去世后却大操大办,非常舍得花钱,极尽浪费之能事。在乡亲们眼里,孩子们花这么多的钱办丧事,一定会很孝顺,老人生前是受不了罪的,而老人这种享受是虚无的,不真实的,是掩人耳目的一种自欺欺人的骗局。

二是生前孝是仁义的,而死后孝是不道德的。

生前孝是人类善良的一面,让老人的付出和仁爱得到了有效的回报,也让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而死后孝则抹杀了人的善良,让老年人的慈爱之心被践踏。同样是花钱,生前孝是把钱花在老人身上,而死后孝是把钱花在了死人身上或者活着孩子的名誉上面。

三是生前孝是为了老人,死后孝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

老人活着的时候,让他们吃好点,喝好点,少生气,让父母充分的享受人生。而人死后,又是请和尚超度,又是请道士下坛,又是唱又是跳的。另外还要造墓地,建坟莹,花这么多钱的目的不是让父母享福,而是为了让父母,先祖的在天之灵保护自己。也就是说死后孝是假孝,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为之的。

总之,生前孝是真孝,为的是父母的幸福。死后孝是假孝,是胡闹,是为了掩人耳目,为自己的生前不孝遮羞的。

我说的对吗?请大家留言讨论。

3

首先,说一个真实故事。

村里有位孝子,老父生前生病瘫痪,孝子经常背着父亲到屋外晒太阳,只要天晴,我们就看到他爷崽的影子。老父想晒多长时间 ,儿子就陪伴多长时间。老父喜欢唱孝歌,只要听见有村里有人家过世老人,打起孝鼓,就要儿子背着去唱。一般唱孝歌要唱到深更半夜,儿子毫无怨言,也陪在老人身边。

老人瘫痪,身子不由自主,多睡在床上,如不翻身,背上就会生褥疮,儿子深知这点,就会给老人经常翻身。大小便来了,儿子以温开水给父亲洗净,并常给老人换干净衣服。媳妇有时也要给老父到粪便,儿子连忙制止,说:“女人家不方便,还是我来。”

都说“久病无孝子”,但这个儿子的孝义行为却彻底地推翻了这句话。儿子家境并不好,做点农活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他也尽量去集市里买些营养品回来给老人补充,这点,大家有目共睹。

后来,老人终于安详去世,儿子痛不欲生,哭得眼睛都泡了。每年清明和逢年过节,儿子都要到坟上去给老人打扫坟墓,整理得干干净净,一点杂草也不存在。

这就是生前孝,生后也孝。生后孝,老人高兴不高兴,我不知道,但生前孝,我们知道老人是很满足的了。

无独有偶,我村还有生前不孝,生后“孝”的人。说的是,有个老妇人,生了六个儿子,长大后,结了婚,都分家了。老妇人的丈夫前几年过世了,妇人没有了经济来源,六个儿子不闻不问,任凭老人八十多岁还杵着拐杖下地劳动。收玉米时,老人用背篓一次背几个玉米,一天背几十斤。六个儿子却坐在家里打麻将。后来妇人到大街上哭骂道:“老子养活六个儿子,六个儿子养不倒老子”。

老妇女死的那天,六儿子抢着要老妇人在自家停丧。因为我们这里有个习俗,就是谁家停丧老人,谁家就首先顺利发财有好运气。最后六弟兄只好拈字条,得到母亲的停放。

安葬后第三天,叫复三,六弟兄买了烟花爆竹,各自请了几桌客人,风风火火来到妇人的坟墓前,儿女孙子几十人,一道跪将下去,又是磕头,又是祷告,请求母亲保佑发财发福,心想事成。坟头处,摆放着山珍海味,但只见香烟缭绕、蜡烛红亮,却不见老人起来吃了。这大概就是生后孝吧!

个人认为,生前孝才是真正的孝,生后孝是虚伪的孝,这种“孝”不仅不能提倡,而且还要反对和鄙视。

4

谢邀请回答。原创

生前孝与死后孝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生前孝是指儿女们在父母活着时所给于的孝。死后孝则是父母病故后所进行的后事处理。生前不把父母孝,去世后却大操大办,这种轻生重死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多见。

我原在物业工作时的老板,家境条件好,在小区享有三套还建房。自住一套,另两套出租,每年居民楼与门面物业费收入近百万。生活富足美滿,穿的名牌衣,座的名牌车,俨然一幅大阔佬。

他六十多岁的父母则是另一番生活景象。儿子将两老安排住在底层车库。父母亲没有退休金,在小区从事装修建材及物品搬运工作。小区大多是低矮楼房,常见他父母穿着破旧衣服,肩挑背驮水泥黄沙等建材,大汗淋漓地送往各住户。空闲时,他父母便在小区内检废旧物品。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他母亲在翻垃圾桶时,受臭气熏染,突然中暑倒地,速送医院救治。抢救了几天无效去世。

老板在小区广场搭了个棚子作为灵堂,将母亲遗体安放入内。请了道土,乐队,做法事,奏哀乐,吹打弹唱了几天。出殡那天,汽车上百辆,花圈挽联排了近一里地,鞭炮齐呜,哀乐阵阵,送行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在市内最豪华酒店设宴席近百卓。有知內情的村民和小区主业无不指责老板虚伪,母亲活着不尽孝道,死后却搞这么大的排场

父母亲在世时,不关心,不照顾,不尽孝。去世后却大操大办。生前不孝,死后孝。遭人唾沫,不值得效仿。建议做儿女们的应从实际出发,对老年父母,多问候,多体贴,不要留下遗憾。真正让老人活好一天,快乐一天,幸福一天。

5

有很大区别,“生前床前一碗粥,胜过死后坟前千张纸”

所谓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弘扬。中国历史上对孝的论述很多。孔子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孝就是“为仁之本”。孟子认为,孔子把孝作为“本”,就使得“仁”这个概念坐实了,也找到了“平天下”的基石,故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孙中山提出“四维八纲”——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孝是排第一位的,他说:“讲到 ‘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所以 ‘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 ‘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

孝和顺通常又连在一起,不忤逆父母,尊重顺从都为孝。

慢慢人生长河,转瞬即逝如落花流水,尽孝要趁早,不要等,温情的陪伴,体贴入微的关怀,对父母如同对孩童般的耐心…诸如此类。都是生前最后的尽孝!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父母在的时候,疏于对父母的照顾和陪伴,等父母不在了,出于种种原因(为了让别人看,为了让自己心安等等)但凡忌日,一定要大操大办,搞得人尽皆知,标榜自己一定是孝子贤孙,这种孝,不用也罢!

最好的孝,是无论生前孝和死后孝,都很重要,树高千尺不能忘根!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定要弘扬!

6

生前孝与死后孝很多时候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没有区别,又怎么要分生前和死后呢?只是说孝敬父母不就可以了吗。但是而事实就是,有个别的人在父母生时并不见得如何孝顺、关心父母,有的甚至不懂感恩、忤逆父母,却在父母过生后,却表现出十足的孝行,葬礼搞得十分体面隆重,逢年过节、忌日无不祭祀,可以说是令不明就里的人十分赞赏、感动。我们说这种现象就可以说是死后孝了。

说到生前孝,我认为,这种的孝行基本上都是出自真心,是对父母长辈的发自内心的尊敬,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当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并非是谁给得钱多谁就是最孝顺的了,很多父母也知道自己子女的环境,况且“天天父母皆为儿女”,父母又怎会让自己的子女过分为难呢?父母需要的更多是关心、尊重以及必要时的照顾和帮忙打点;即使是远隔千里,父母有事时也应该是想方设法为父母安排、打点解决的。正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以帮助、扶持,这才是为人子女应该的所为。如果这样都无法做到,也就很难说得上是孝了。

若是父母生前并不是这样做,哪么所谓的“死后孝”,做得怎样好又有何用,除了有部分是发自己良心的愧疚外,大多数只能说是做给人看的,即使是葬礼搞得排场再大,再隆重,父母又可以享受到什么呢?更有个别之人,利用这种方法来作为获取口碑、赞誉,拉拢他人赢得某些资本的手段。

试问,这样又怎会没有区别呢?生前孝,每一样都可以让父母长辈直接感受得到,领会得到,让父母得以老怀安慰、感动。而死后孝,父母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难道哪些祭品真的可以食到父母的肚里去。即使是撕心裂肺的哭啼,难道父母就可以一定听得到了吗?再者,但凡是父母生前能够孝顺父母的人,对父母死后的葬礼也绝对不会马虎了事,同样会搞得体体面面。

所所说,生前孝与死后孝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对父母生前孝的人,对父母死后也一定会孝,而只是对父母死孝,做形式的人却不一定就是对父母生前孝顺。

7

我认识的一个人,好象是那个单位小负责人,老妈活着的时候,一年难见回家几次,平时也不见给老妈包饺子啊,和在一起吃个饭,丢俩个钱就走了,老人家不图别的,就是希望亲人常回家看看,才不会感到孤独,不久前去世,又成了她儿子发财机会,大摆酒席,修坟墓,不知道的都说这儿子孝心,其实是活着不尽孝,死后瞎胡闹。生前孝是真孝心,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生前多尽孝,病床前端茶递水,问寒问暖,死后孝是伪君子,假仁假义,街坊邻居背后都在指责他,遭人骂,这样的事只是个例,父母恩情大于山,活着时候就要快乐幸福,别留下遗憾。

8

生前孝是发自内心的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在老人还在的时候多一些关怀和照顾,才能让老人能够有一个善终。

死后孝完全就是做给别人看的,这样的人最为虚伪。老人生前不去好好对待,离开后却假装弄得深情款款。其实这时候的孝顺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老人再也看不见听不见感受不到了。一个人平时对老人怎么样别人也都知道,到了老人去世的时候再惺惺作态也不过是在骗自己。

但是现实中这样的人却很多很多,一个人若是连对父母都无法做到感恩和回报,对其他人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人是让人不耻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多么悲哀的事。一个人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生存技能的,是父母给了你生命并且教会你如何活下去。等到他们老了动不了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像当初他们照顾你的时候那样,老人的内心该有多悲痛。

当你看到这段文字,希望你能想想自己父母的不容易,趁他们还能陪你的时候,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陪伴,只有这样将来的你才不会悔恨当初的自己。

9

生前孝是真情实意!死后孝是虚情假意,是演戏!

10

生前孝是真正的孝顺,是让老人能够享受的孝顺。

死后孝只是生着为了面子而做的。

生前孝,死后从简,自己心里无愧,但乡亲们可能也会说些闲话。

生前不孝,而死后大操大办,你觉得很有面子了,但其实在背后你已经被别人戳断了脊梁骨。

这就是生前孝与死后孝的区别。

如果真孝顺,还是要生前孝。“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对此最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