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不仅仅是因为统一六国,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更是因为废分封,设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举措。只可惜,秦王朝如划破夜空的流星,虽然璀璨却瞬间滑落,秦二世而亡不免落得悲剧收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楚汉相争秦朝灭亡。朝代的更迭实属正常,但秦朝存在时间太过短暂,在汉朝建立时秦朝遗民都还在,为何无人复国呢?
楚汉相争十多年,最后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胜出而告一段落,天下也随之归于大汉。“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于这一句大多数人都十分熟悉,而相对来说,秦人更加尚武好斗,楚汉相争各有损伤,抓住时机复国看上去并不是没有可能。匈奴大败刘邦时,汉室王朝危在旦夕,秦人也没有复国的意思。除此之外,七国相争,汉朝内部失去控制,此时更是秦人复国的大好时机,为何秦人一次一次错失机会默默无闻呢?
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商鞅,商鞅变法虽然受到贵族的抵触,但百姓对其十分爱戴。而更重要的是,百姓心中的格局从商鞅变法开始转变。曾经的国别、地域间的隔阂已经淡化,秦人心中普遍养成天下一家的格局。天下一家的格局不仅有利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在汉朝建立之后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秦人眼中,只是君主换了,而且是换成了更好、更和善的一位,秦人自然不会因为秦朝灭亡而挑起纷争想着复国了。
从秦汉继承来看,汉承秦制,汉朝在政策上只是有所改良,并没有推翻重构,所以二者是继承的关系。而从官员的角度来看,前朝旧臣任职者虽然少,但并非没有,而前朝旧臣的子弟效忠大汉的更比比皆是。如秦朝李信,带兵灭楚、灭赵、灭燕皆有功劳,而李信的子孙李广就效忠于汉朝。经济政治制度一致,官员大多出自同一士族,百姓对于秦汉交替几乎没有感觉,汉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战争的洗礼,人们心中更向往和平的环境,哪里还有复国的想法呢?
百姓与官员固然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因素,但是带头人与将军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在嬴政死后,公子扶苏愚忠自尽,而胡亥继位后将兄弟姐妹屠戮殆尽。除了骨肉相残,项羽进入咸阳之后,第一时间也是搜寻秦始皇遗嗣,子婴全族被斩就是此时。至此,秦始皇直系亲族基本灭绝,而旁系亲族并非皇族,号召力明显不足,且大多为了避难更名改姓。对于他们来说,复兴秦朝并没有任何意义,不如隐姓埋名好好生活。
胡亥继位之后,不仅仅是对兄弟下狠手,对于秦朝元勋也没有容忍。秦朝开国功臣如武将蒙恬、蒙毅被赐死,而李信病亡也雪上加霜,其余将士如王离战死,章邯战败投降项羽。可以说在秦二世时,能够上战场领兵打仗的将领几乎全部覆灭。而文臣中,丞相李斯被斩,冯去疾被迫自尽,能够出谋划策的谋臣也不复存在。没有谋臣武将,战场上的获胜简直天方夜谭,没有统一的领导,秦人则如同一盘散沙。
秦始皇死后,公子扶苏自尽时手中30万将士大多遣散,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王离带回中原。而赵佗手中大军,丝毫没有参与中原争霸的意思,50万大军几乎脱离秦朝管制。在众多将领中,章邯并未受到与蒙恬一样的结果,但是章邯在秦国仅是新星,率40万大军南征北战,不仅面对六国复辟军队而且还要面对项羽。章邯在投靠项羽时,手中大军已所剩无几。可以说,此时秦人不仅没有将领,兵士也不复存在。
春秋战国前后五百年乱世,百姓遭受太多苦难,华夏大地满目疮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楚汉相争十余年,百姓早已经厌倦了硝烟,到了汉朝统一时天下百姓损伤过半,百姓心中向往的只有和平。汉朝开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恰好符合人们心中愿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汉初人口及经济迅速恢复。秦人对汉朝有极大认同感,而对于秦朝的留念早已丧失殆尽,汉朝对秦朝的继承让秦人存在一定归属感,如此一来,秦国的复国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