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278年,秦王派白起伐楚,楚国的鄢城久攻不下,白起受农人灌田启发,想到了引鄢水淹鄢城的法子,但鄢城在高处,鄢水在低处,怎么淹?白起灵机一动,请来了成都的水利专家李冰父子。李冰父子来查勘地形后,绘制了一张导水图,提议通过烧山筑堰的方式,迅速在鄢水筑起堤坝,然后修渠将鄢水导向鄢城。结果水灌鄢城,楚人军民百姓淹死了10万。那条引水的长渠,后人称之为白起渠。

历史上,水淹鄢城确实有记载,战后形成的“白起渠”,号称百里长渠,至今仍灌溉着湖北省宜城平原的30多万亩良田。但这个军事水利工程的缔造者并非剧中的李冰父子。白起和李冰都生活在秦昭襄王时代,但生长年代一前一后,李冰出生于公元前302年左右,公元前278年秦伐楚时李冰只有24岁,他不太可能带着正当青少年的儿子,去给白起围堰修渠。有关“白起渠”的资料,《元和郡县图志》《水经注》和《长渠志》,均只提到白起,根本没提李冰,可见李冰父子和白起渠并没关系。

史载,李冰是在公元前256年-前251年任蜀郡太守,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剧中秦王透露,李冰已在水淹鄢城后即被派往蜀中修建都江堰。此时是公元前278年,剧中李冰父子比历史提前二十多年修建都江堰。剧中秦昭襄王说了一句:“动工建造都江堰,治理都江水患”,“都江堰”这个名字是从宋代才开始叫的,“都江”的叫法也不对,实际上是岷江。

古代战争攻城拔寨时,以水代兵实行水攻的案例很多,比如春秋时期的水灌晋阳,三国时期的曹操水淹下邳和关羽水淹七军。白起水淹鄢城,是有明确记载淹死人比较多的一次。

最佳贡献者
2

蒙古第一次西征围攻玉龙杰赤用的水攻。

1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也就是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起因就是蒙古派出500人左右的通商队和花剌子模通商,而花剌子模不仅把商队的人基本全杀了,讹答剌城守将沙漠汗还把商队财物据为己有。于是有了蒙古第一次西征。蒙古攻下了讹答剌城以后,把把金银化成水灌进了守将沙漠汗的耳鼻口中,对贪财的人惩罚。踏平了讹答剌城以后,蒙古兵分四路,开始了对花剌子模的攻击。其中一路有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统领进攻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于是有了这次水攻。

2术赤和察合台矛盾

蒙古军队战斗力对于花剌子模还是占优势的,尤其野战能力,攻城方面可能差点,但也不至于三个月攻不下一座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术赤和察合台两个人互相拆台。察合台主张火攻,但术赤坚决不同意,因为成吉思汗已经答应把能打下的疆土分给术赤,而术赤想要这座城市作为将来自己王国的国都。矛盾无法调和,于是成吉思汗派遣三子窝阔台过去监军,一切行动听从窝阔台指挥。

窝阔台建议水攻,掘开阿姆河灌进玉龙杰赤,攻下城市后,除了有手艺的工匠人和父母孩子以外,全部杀死,大概有100万人。

3

华夏延绵数千年历史,不断有王朝更换,每一次都伴随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不胜枚举,还有一些特别令后人害怕的残酷战争,其中不少攻城围城战斗非常惨烈。

1,睢阳保卫战

一一张巡守睢阳堪称历史上最为出色、 最惨烈的一次守城战役。守军只有几千人,而叛军最多时达二十余万,其中包括安禄山最精锐的归、檀及同罗、奚等塞外胡兵十三万人。睢阳军民在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空守孤城10个月之久。在长达十个月的保卫战中,睢阳军民经历大小血战400余次,共杀敌12万人,杀敌将领300余人,擒叛将领60余人。最后因粮尽援绝,被迫宰食马匹,掘鼠捕雀充饥,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大批士卒饥饿而死的危急关头,许远杀了家奴,张巡杀了爱妾给士卒充饥,以誓死抵抗到底。战斗到最后,全城出现了人相食的惨景,共有3万多百姓被吃掉,睢阳守军也仅剩四百来个饿的已经爬不动的士兵,城池最终陷落。张巡阻挡了安史叛军的南下,使得富庶的江淮地区得以保全,保住唐朝的税赋重镇;此外牵制了大量叛军,又为唐军组织战略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安史叛军多胡兵,热衷屠城,城陷之后,一般是男子或被杀或为奴,子女金帛运回塞外本部落。中原地区遭遇空前浩劫,唐朝在籍人口锐减了2/3,一直到唐亡,全国人口再也没有恢复到天宝十四年的水平)

2.邯郸之战

——赵军刚刚长平大败,四十万士兵惨遭坑杀,赵国几乎家家戴孝,户户白衣。怀着对秦兵刻骨的仇恨,几乎只剩老弱妇孺的赵军硬是边哭边战斗守城,宁死不降!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国军民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赵国军民坚守2年有余,没有柴火,城中百姓就焚烧人骨;没有吃的,百姓就互相交换自己的孩子来吃。在这样顽强的坚守下,前后共计40万秦军在邯郸城下碰的头破血流。赵国军民最后在10万楚军、8万魏军的支援下大败秦军,收复大部国土。秦军死伤三十余万,逃回的秦军廖廖无几。这一仗让秦20余年没有力量对六国大规模进攻。

3.庚寅之劫

——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尚可喜被册封为平南王,率兵南征,次年二月,清军攻至广州城下,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围城攻坚。城中百姓撄城自守,男丁上城,女子送饭。守将杜永和督守勤等人多次背城出战,取得局部胜利,清军损失惨重,清将尚可福等被击毙,清军尸体在攻城地点下堆得几乎和城墙一样高。当年十一月,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指挥的清军在围城近十个月后,靠收买叛徒范承恩打开缺口,终于攻破了广州城,恼羞成怒的清军随后对据城死守的广州居民进行了长达十二天的大屠杀。城中顿成人间地狱,尸骨堆积的像山丘和宝塔一样高,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有母亲被杀之后,所弃婴儿匍匐尸旁,犹吮其乳,过者无不泪下。十二日后清军封刀,把剩余百姓集中起来宣布赦免,这个地方叫“谢恩里”,至今犹存。清军文书的陈殿桂后来写咗《雄州店家歌》回忆:“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战后收尸,成堆焚化的死难者残骸堆积得如同山丘,行人在二三里外望去,如同积雪,最后形成了令后人无比悲痛的大墓——“共冢”。广州之屠,死难者俞七十万人。

4.洪都保卫战

一一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征伐朱元璋。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朱元璋给洪都的最高长官朱文正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接到这道命令后,朱文正一改平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作风,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2万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军队之一! 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作战。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 之后朱元璋才空出手来,在鄱阳湖大战中彻底击败陈友谅。 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4

古代历史上水攻案例不胜枚举,大家比较熟知的关云长水淹七军等这些就不列举了,主要说说偏冷门的几个战例。


一、智伯水灌晋阳之战


公元前403年,晋国智伯“率韩?魏之师以攻赵氏”,“赵襄子走晋阳”,“晋师围而灌之”,但久攻不下?此时,韩魏二氏便各怀二心,害怕智伯攻下赵氏以后,又以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因为当时韩魏的都城分别在汾水和绛水之边?


因此,韩魏决意联合赵氏而攻打晋?他们约定日期,由赵氏决开晋师所修筑的水攻工程反灌智伯军,并实施正面追击,而韩魏两军则从左右两面夹攻,大败智伯军,杀智伯,尽灭其族,结果韩?魏?赵三家尽分晋国之地?


此战的水攻,改变了韩?魏?赵三家与晋国之间政治与军事力量的对比,最终导致晋国亡国?此战虽在《史记》?《国语》?《韩非子》等史籍中都有记载,但如何利用工程手段实施水攻却没有提及?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道:“晋水出晋阳县悬瓮山……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水分为二派,北读即智氏故渠也?昔者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水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于此,故智氏用亡,其读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园溉”?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当时水灌晋阳的可能性及其工程实施,必须了解当时晋阳附近的水源情况?


古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30里,晋祠东北10里?据史籍记载:“晋水源出并州晋阳县悬瓮山”,即晋祠所在处,故晋阳仅距晋水源头10里左右?但是,晋水水源很小?据现代测定和分析,晋水历史最小流量不低于1.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不超过2.5立方米/秒,一般流量仅为2立方米/秒左右?


即使历史有所变化,但因其集水面积变异不大,所以要想直接把这样小的水量引来冲击晋阳城是不可能的,必须像(水经注》所记“防山以水之”?


“防”就是堤堰,即在上源筑坝先把水源拦截不使走泄,以待利用?这是水灌晋阳工程的第一步?


《水经注》所载“以周园溉”,是水攻晋阳工程的第二步,亦即在晋阳城周围预先筑起一道堤围,将蓄储的晋水引进围内,使之灌浸晋阳城,而不是用水动能直接冲毁城墙?


所谓“城不没者三版”,可见当时在外面筑的堤围,几近晋阳外城一样高?由此可知,公元前403年的这一次水攻,至少有在上游筑拦水坝?开引水渠及筑围城堤三大工程?


由于这三大工程的作业量巨大,攻击一方如果不是具备绝对的军事优势,是难以实施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运用水攻进攻晋阳的可能性,我们再来看看1000余年以后的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亲征太原时运用水攻的情形?


是年三月,宋太祖指挥宋军进攻北汉军坚守的太原城,因屡攻不下便欲增兵?


左神武统军陈承昭进言:“陛下自有数千万兵在左右,何不用也?’,太祖一时未解?陈承昭策马指着汾水,太祖恍然大悟,于是令陈承昭指挥宋军实施水攻?陈承昭便“北引汾水灌城”,又“决晋祠之水注之”,两源兼施,合水而攻?


当时实施灌城的水攻工程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其一,“筑长堤雍汾水”汇,其中应包括横越汾水构筑的拦河坝及在坝的上游一定距离处加高河堤,使汾水的水位提高至足够的高度;

其二,“筑长连城”,即在太原城外修筑环形连城将太原城围住;

其三,开凿新的引河,以便“引汾水入新堤”?这里所说的“新堤”,即上述的“连城’,“决晋祠水灌城下”,这里包括晋祠水源处的蓄水工程和第二道引水渠的开挖?

从记载看,公元969年陈承昭主持水攻太原的工程,与公元前403年智伯水灌晋阳的办法基本相同,都是用围城“浸灌”之法?

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采用荀枚?郭嘉计,“决泅?沂水以灌城’ ,即在彭城外筑长堤引水浸灌,最后因“城溃’,而“生擒布”?这次水攻也不是直接用水冲击,而是“堑围三月”?所谓“堑围”与上述水灌太原相仿。


二、白起水灌鄢城之战

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伐楚,以水攻陷鄢城(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鄢城距楚都郢(今江陵西北)甚近,是拱卫郢都的军事要地,楚国在此集结重兵,意欲阻止秦军南下。

白起所率秦军在此遭到楚军顽抗,屡攻不克。白起乃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城内,尔后开渠灌城,城东北角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溺者极多。

《水经注·酒水》记述了此事:“夷水又东注于污,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即是水也。旧遏去城一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阪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阪为臭池”。
又据唐李吉甫记载:“长渠在义清县东南二十余里派引蛮水,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两道争灌郡城,一道使河北入,一道使河南入,遂拔之。”

上述记载说明,这是一次用水力直接冲毁城垣,给敌方以毁灭性打击的古代水攻战例。


其水攻工程技术相当复杂,至少要包括在上游构筑规模巨大的拦河坝,以造成储水量庞大的蓄水库,以及长达一百多里的主引渠工程、辅助攻城的引水工程。


汉高祖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所率汉军与项羽部将龙且所率楚齐联军对阵于潍水(今山东潍河)东、西两岸。夜间,韩信派人以万余沙囊在潍水上游筑坝截流。


天明后,亲率一军渡河进攻,随又佯败退回西岸。龙且以为汉军怯弱便渡河追击。汉军乘其半渡,决坝放水,将楚军分割于两岸,并乘势回击,杀龙且,联军大败。


此战的工程手段并不复杂,主要是用计引诱敌方渡河而放上游的水击杀之。当时正值初冬,各江河水位处于枯水时,潍水又是一条不大的河流,所以龙且根本没有防备,而韩信只用沙囊将上游的水位抬高,之后又以激水冲敌的战法,达到水攻取胜的目的。


这种方法与白起水灌郡城之法基本相似而更简单些。


三、明末水灌开封之战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李自成起义军大败左良玉所部明军后,即挥师开封。九月,明军新任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统兵东出渔关,决黄河朱家寨口淹灌李自成起义军。


起义军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亦决马家口河,互相攻灌。时值秋九月,“天大雨,二口并决,声如雷,溃北门入,穿东南门出。注涡水。城中百万户皆没。得脱者惟周王、妃、世子及抚按以下不及二万人。”



这是有史记载以来运用水攻手段溺杀人数最多的一次。


我是畅侃历史,欢迎关注我。聊历史,看当下,以史为鉴品人生!

5

纵观中国古代战争史,水曾无数次与军事斗争结缘,以水带兵,以水为战,从而决定战争胜败的战例很多。

一、上古时期有炎帝、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的战争都采用过以水围攻的方式。

涿鹿之战:《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在涿鹿之战的最后阶段,“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这一个故事反映黄帝与蚩尤的战斗无疑是一场水战,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掀起一场大的风雨,使应龙的水攻无法发挥左右。黄帝又请请天帝的女儿旱魃参战最终,取得了最后胜利。

共工与颛顼的战争:居住在今河南辉县的共工氏以擅长治水而著称,处于黄河上游的丘陵地带。颛顼一族居住在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以一带,在黄河的下游。当双方发生冲突后,共工利用上游的优势,壅塞河流,用水来攻击下游的颛顼,史书有共工“壅防百川,跺高堙庳”(《国语?周语》),“荡滔洪水,以薄(迫)空桑”记载。

二、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争频繁。各国之间“壅防百川,各自为利”,以邻为壑,交站双方以水最为战争的武器,因此水攻的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战国时期以水代兵更是司空见惯。

公元前512年,吴国筑坝壅山水,以灌徐城,灭掉了徐国。公元前453年,晋国上卿智伯联合韩、魏围攻赵与晋阳,攻城3年未克,智伯下令掘晋水灌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公元前358年,楚国罚魏,决黄河大堤淹长垣。公元前332年,齐魏联军攻打赵国,赵国决开黄河南堤淹灌齐魏联军。公元前281年,赵国在卫地决黄河大堤攻打魏国。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之战中,大将王贲决黄河大堤,引黄河、鸿沟之水淹灌大梁城,魏国灭亡。

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下邳之战: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东征吕布,决泗水、沂水灌下邳城,吕布投降,被曹操斩首白门楼。

邺城之战: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大军围攻袁绍大本营邺城,围城挖沟20公里,引漳水围城,城中人饿死大半,数月后城破。

樊城之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逢刘备之命率军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曹操派于禁增援。正当8月雨季,连绵大雨不断,汉江泛滥。平地水深数丈,于禁所率七军被大水围困。关羽趁机大举进攻,斩庞德,擒于禁,败曹仁,大获全胜。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水淹七军”的故事。

刘曜石生金墉城之战:东晋咸和三年(328年)八月,刘曜攻石生,决黄河千金堤灌金墉城。因金墉城的地势和护城河水系而失败。

慕容垂、苻丕邺城之战: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攻打苻丕,引漳水灌邺城,翟斌决堤水溃,城不拔。水攻失败。

梁、北魏 寿阳之战:514年,梁为攻破北魏的寿阳城,征调民20万人,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淮河干流上筑成了浮山堰。堰城壅水之后,回水向上游两岸淹了几百里。北魏军被迫向北撤退,寿阳城居民移到八公山。是年八月,淮河暴涨,浮山堰溃决,大水倾泻而下,声震百里之外,造成百姓十余万人,被大水冲走。

四、隋唐代以后

后梁后唐杨刘之战:贞明四年(918年)二月,梁北面行营排阵使谢彦章领兵数万攻打杨刘城,并挖开黄河大堤,利用河水阻止晋军来援。六月,李存勖从魏州来到杨刘,亲自泛舟测量河水深度,并率亲军过河,登上黄河南岸。梁军沿岸阻击,死伤惨重,谢彦章只身逃走。晋军攻占临近黄河的四个营寨,从而加强对杨刘城的戍守。

北宋后汉晋阳之战:969年三月,宋将李继勋与晋阳城下被北汉军队打败。宋太祖观兵南城,觉得可以用汾水淹晋阳城,于是下令在汾河上筑坝蓄水,决晋祠水注入其中,北引汾水淹城。980年宋太祖帅兵再次阶段汾河蓄水,引导晋祠水淹晋阳城,城破后下令焚城,在水与火的吞噬下,晋阳这座恢弘的历史名城在宋王朝的铁蹄下被夷为平地。

李自成水淹开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攻打开封城。吸取上两次教训,改为围城。崇祯帝命令保定、山东、河北、湖北等省官兵前去剿匪。各路大军皆溃败于李自成军。崇祯帝又令山东总兵刘泽清前往援助开封。 开封城中粮食已尽,明军坚守城池。刘泽清援兵来了,诸军在河北硃家寨集合。刘泽清计划筑甬道给城中运粮,遭到李自成部队攻击而失败。李自成大军三次攻打开封,损失惨重,誓必拔之。围困半年,已经疲乏,粮食短缺,欲决黄河灌之。但因为城中子女货宝,犹豫不决。闻秦师已东,恐诸镇兵夹击,欲变计。明军计划决河水淹李自成军。李自成军得知,后移师高处,同时驱掠民夫数万反决马家口以灌城。九月,夜半,二口并决。河水从北门入,东南门出, 城内一片汪洋。开封城原有百姓百万,已经荡然无存。

蒋介石花园口事件: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为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致使89万人葬身鱼腹,1250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同时,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6

第一个:水灌晋阳。

历史记载最早。公元前455年,智氏胁迫韩、魏两家共同出兵攻打赵氏,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瑶围困晋阳而不能下,于是引水淹灌晋阳城。导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百姓“易子而食”,幸亏赵氏密会韩、魏,共同打败智氏才得保全。

第二个,关羽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进攻樊城,困曹军于低洼地区,命令荆州军造大船,并调水军集结待命。时逢大连阴雨连续下了10多天,于禁等七军皆被大水淹没,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庞德却顽强抵抗,终被擒住,拒不投降,遂为关羽所杀。

第三个,水灌开封。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至十五年九月,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率农民军,先后向河南开封发动三次攻坚战。在1642年第三次围攻开封中,农民军先攻不克,留一部“围而不攻,以坐困之”。后双方,相互决水攻击,最后导致水灌开封。

是役本为明军决河,水淹农民军,而李自成亦想引河水灌开封城。最终的结果,洪水淹掉李自成农民军一万余人,而开封城也被滔滔洪水吞没,整个城市被毁,死伤惨重。

第四个,汉水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王曹操为争夺汉中,亲率二十万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杀向汉中,并令徐晃作先锋、王平为副先锋。

徐、王二人来到汉水之西,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敌人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晃曰:“汝可引步军拒敌,看我引马军破之。”遂令搭起浮桥,随即过河来战蜀兵。 王平苦谏不听,渡过汉水扎营。忠谓云曰:“今徐晃恃勇而来,且休与敌;待日暮兵疲,你我分兵两路击之可也。”云然之,各引一军据住寨栅。徐晃引兵从辰时搦战,直至申时,蜀兵不动。

晃尽教弓弩手向前,望蜀营射去。黄忠谓赵云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军必将退也:可乘时击之。”言未已,忽报曹兵后队果然退动。 于是蜀营鼓声大震:黄忠领兵左出,赵云领兵右出。两下夹攻,徐晃大败,军士逼入汉水,死者无数。而此一役不仅让魏军死伤惨重,并失去了王平这样的将领,而这也拉开了曹操败退汉中的帷幕,无力再战中原,也使得刘备得以壮大势力、扩大版图,这也为三方在短时间内僵持不下打下基础,多多少少给了百姓一点喘气的机会。

第五个,以水代兵。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滚滚黄河水倾斜而下,据《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记载,此次决堤,使豫、皖、苏三省共44个县市和5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及1250万的黄淮儿女遭受黄河之水的浸袭,而死亡人数高达89万之多。

国民政府“以水代兵”的策略在军事上的确是阻击了日军侵略中原的脚步,并借以消灭了日军的精锐部队,但这却是以牺牲数百万普遍民众的生命利益而达其目的。

第六个:白起水淹鄢城。

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而秦国军队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于是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

第七个:王贲水淹大梁。

前225年,秦王派王贲去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深,周围还有纵横交错的水网,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魏王假出降,梁城在水中浸泡三月有余才告倒塌,魏王假只好驾着小船向秦军投降,魏亡。

第八个:蒙古军水灌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于(1220年)二月抵不花剌(不花剌是花剌子模在中亚的大城市),守将率领骑兵奔逃,结果被蒙古军追至阿姆河附近将其歼灭。蒙古军又决阿姆河河堤,放水灌城,藏在城中的人全被淹死,昔日繁华的玉龙杰赤变成一片水乡泽国。

第九个:叶梦熊水淹宁夏镇。

1592年,宁夏镇爆发了喠跖崖摇F咴拢蚶廴我睹涡芪坑沂汤伞⒆芾砟木瘛R睹涡芾媚恼虺前揭浪⒌厥频屯莸奶氐悖潘а湍恼虺牵率钩悄诰褚虺て诒晃В狭付纤罅克劳觥>舜伪洌某窍缡艿骄薮笃苹担裣萑胨罨鹑戎小

7

中国的战争,很早就开始运用水攻之法破城,死伤在战争的水攻中的百姓,可以说是无计其数。深知水攻之法的孙武,曾在《孙子兵法》中指出“视生处高, 无迎水流, 此处水上之军也。” 即行军中, 要择居高向阳之地, 不要在江河下游安营扎寨, 这是在江河地带部署军队的原则。 相反的, 处于上游, “顺流而战, 则易为力。”由于遭受水攻之城,往往生灵涂炭,春秋战国的诸侯们,也大多不愿采用这种惨无人道的方法。在齐桓公时期,曾经举行“阳谷之会”和“葵丘之会”,盟约中有“无障谷”和“毋雍(壅)泉”的规定, 表明不允许在河道上建水坝进行水攻。可是,战争的残酷,总是不会遵守所谓的盟约,所以2000多年前的中原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水攻。

1、楚国文成时期,楚国不断向北方侵伐,搞定了陈国蔡国息国后,继续把步伐往北方延伸。楚国攻伐宋国和郑国,火烧郑地,使郑国城池成了一派断壁残垣。正好兵威正猛,乘势就要攻打宋国。拦截宋国的农田,从两侧堵塞两条河水,使其不能东流,结果东山的西面,水深没墙,四百里以外才能种地。宋国被搞得实在没办法了,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干涉,楚国才拆除水坝,暂时撤退。

2、“冬十二月吴子执锺吾子, 遂伐徐(城), 防山以水之, 己卯灭徐。吴王阖庐进攻徐国,堵住山上的水,再灌入徐国,就是记载中的防壅山水以灌徐,徐国国君章禹剪断头发,带着他夫人迎接吴王入城。徐国因此灭亡。

3、吴王阖闾似乎对水攻极为擅长,在灭掉徐国后,公元前500年,在伍子胥孙武等名将的辅佐下,挥军西进,逼近楚国国都郢城,遇到了楚军的殊死搏斗。史载“通漳水灌纪南入赤湖, 进灌郢城, 遂破楚”,当时的楚昭王见吴军来势汹汹,只能抛弃都城,向外逃难。将军宋木则坚守纪南城。吴军主将孙武巡视荆门外,发现漳河水势浩荡,故令屯兵高处,一夜之间挖深渠一条,引漳水淹灌纪南城。随着汹涌澎湃的漳水灌入,城中一片汪洋,楚国守军大乱,吴师则乘木筏攻入城内,纪南城遂被吴师占领。

4、公元前454年,智伯久攻晋阳不下, 于是在晋水上筑坝, 引水围困晋阳,想要灭掉赵襄子。据说当时正值雨季,连日大雨不止,河水暴涨,把蓄水池灌得满满的。智伯下令,掘开堤坝,一时间大水奔腾咆哮,直扑晋阳城。很快地晋阳全城都被浸没在水中了。城内军民只好支棚而居,悬锅而炊,病饿交加,情况十分危急。资治通鉴记载,跟随智伯的魏韩两国本来攻打赵国就是心不甘情不愿,赵襄子看出其矛盾,便派出使臣,离间魏韩与智伯,导致魏韩阵前倒戈,魏韩赵三国联盟,反将智伯全歼。

5、智伯毕竟不是搞水利的专家,而且也高估自己的向心力,他没想到魏韩竟然临阵倒戈。当时在晋阳城外修筑水坝之时,由于智伯的军队靠得太近。魏韩赵三国联合起来以后,就将朝向智伯的堤坝口挖破,决堤水灌智伯军, 两面夹击, 大败智伯军, 三家尽分晋国之地。智伯自掘坟墓,也是开启了战国时代。

6、黄河干流上最早的一次以水代兵的战例发生在魏惠王12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十年(公元前359年),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当时长垣是魏国重镇,楚宣王要让震慑中原,需要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便掘开了黄河上的白马口险工,掩攻敌军。

7、公元前332年, “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 与其攻赵。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 齐魏之师乃去。”当时的赵国是赵武灵王在位,也是赵国最为强大的时期,助楚攻齐,侵伐魏国,修筑长城,大有恢复晋国雄风的气势。这个事情正好被秦国惠王利用,派出犀首到齐、魏添油加火,齐魏便联合出兵图谋报复赵国。 赵国面对强敌,采用水攻之策,决开黄河,以水浸灌,迫使两国联军无功而退。

8、 “王再之卫车阳, 决河水伐魏氏。”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赵国又派军队至魏国东阳,“决河水,伐魏氏”。总的来说,魏国在整个战国时代,由于离河水较近,所以多次被敌军用水攻城。

9、公元前279年,白起征伐楚国,在鄢诚受到楚国顽强抵抗,《水经注》中,“昔白起攻楚国,引西山长谷谁,即是水也。旧葛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清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都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陂”,可以想见,此战魏国死伤又是数十万,战神白起的杀戮有多重!

10、《史记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25年, 秦将“王贲攻魏, 引河沟水灌大梁, 大梁城坏, 其王请降, 尽取其地。倒霉的魏国,终于在无数次的被水攻以后,亡了国。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