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用“民变”这个词更准确点,

民变通常发生在王朝的中后期,他跟人口数量有直接关系,

我们的看一看历代王朝初期和中晚期的人口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般王朝初期只有两三千万人,晚期都在6000万以上,而土地面积、生产资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养活的人口人固定的,当土地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多余的人就会造反。

道理很简单,王朝初期,因为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人口爆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能养活五千万人口的土地,王者两千万人口,这能不是盛世吗?

但是,承平日久,人口不断的繁衍,又达到峰值的人口六千万,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就越来越激烈,表现形式就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也就是阶级矛盾了。

当出现天灾,比如蝗灾、水灾等天灾人祸,矛盾就会爆发成战争。

但是,一般来说,农民只要能活命,就会苟延残喘,不会造反的,即使造反,也只会是小规模的,很容易平定。

但是,商人、读书人等一些有野心的人,就会利用流民,这些人有野心、有思想、有能力、组织能力强,他们就会把流民利用起来,这就成了民变。

如果聚一聚历代民变,会发现农民领导的很少很少,大多都是商人、读书人领导的,

所以,古代提防的是读书人和商人,而不是农民。

历史学也有个理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土地和人口的关系,是导致民变的重要因素。

最佳贡献者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注定了农民起义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常态化事件;这跟工业革命后,西方时常爆发工人罢工差不多一个概念。



我们先搞清楚常言中的封建社会是啥意思。

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指的是分封制,我国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代就是这种制度,大小诸侯,在自己的辖区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各项权利。

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封建社会,在我国历史上而言,实际上是指的是从战国时期一直到公元1840年的这段区间。它的特点很容易辨识: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各级官员是帝王的职业经理人;经济上,则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少量的地主阶级掌控了土地这一最重要生产资料,从而对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行驾驭和剥削。



那么,地主阶级指的是哪些人?

顾名思义,地主就是土地的主人,在古代指那些拥有土地、无需亲自参加劳动的特殊阶层。我们要知道,在农耕时代,拥有土地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人们有了财富/权力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

最大的地主当然是皇帝本人,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往下,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权贵、各级官员/士大夫、乡绅,以及或经由家族继承、或通过各种门路掌握了数量不等土地的幸运儿们。

这些人,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主体。

而农民,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主体。他们要么是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但要亲力亲为干活 ,按照政府的标准缴纳一定的粮食/作物(即赋税),并且还要根据朝廷的要求去当免费劳动力(即各类徭役)。还有一种是佃农,就是没有自己的土地,向地主阶级租用耕地,向其缴纳一定的收成。(其实分类更细致,此处大致罗列)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地主与农民之间,有点像老板与打工仔的关系。但两者的差别也很明显:

打工仔只对老板负有限责任,干的不愉快了,或者不看好企业的发展,拍拍屁股就走人,潇洒的寻找新机会,留下旧老板气得干瞪眼;(特殊情况除外)

而农民与地主则不一样。首先,对皇帝这个大地主,老百姓要负无限责任;依靠国家组织体系以及暴力机器看场子,皇帝对所有人,几乎拥有绝对的生杀予夺大权。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而言,皇帝让老百姓干嘛,你就得干嘛,否则就是惩罚、甚至剥夺生命;

但皇帝毕竟只有一个,为了实现对数千万百姓的有效控制,他就得分散、分割一些利益,将大小地主牢牢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实现对国家的管理。这些利益,主要是土地,比如我们时常看到史书中诸如赏赐某某食邑X千户之类的字眼,就是让对应人员享有某些地区相应户数的赋税;还有更干脆的,直接赏赐土地多少顷等等。



而封建王朝得以维系的基本前提,就是保持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既要让地主们有足够的油水,享受不劳而获的荣华富贵;又得让老百姓有口饭吃、保持繁衍生息,以为王朝提供绵绵不绝的生产力。

但就如同我们常说的那样,资本的贪欲是无限的,地主阶级对土地、对财富的追求标准,同样是多多益善。封建朝廷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适当压制地主阶级对土地的渴望,不伤害、甚至要鼓励农民阶级的积极性。

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商鞅变法,无一不是围绕着鼓励耕种而开展的;而在后世大一统王朝建立后,单个王朝的初期,统治者往往能吸取前朝的教训,抑制兼并、轻徭薄税、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努力赈灾,同时强化对官员的约束、对土豪乡绅的抑制,后世津津乐道的“盛世”往往由此产生。



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在我们的想象中,“盛世”一定是家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不愁吃穿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农民而言,封建时代的盛世是极度脆弱的。西汉王朝的文景之治,出现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但这里指的是官家的粮食,老百姓家也是这样吗?并不是,汉武帝上任的第三年,黄河出现大泛滥,立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大饥,人相食”。

因此,盛世的景象,更像是对地主阶级而言;老百姓的标准,只是吃饱肚子而已。



绝对集中的皇权是柄双刃剑,皇帝像样,就可以创造盛世;相反,则会将王朝带向末路;甚至同一个帝王的前后阶段,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如李隆基)。

一般来说,在王朝的后期,大多是因为皇帝能力或态度的问题,失去了对执政阶层的控制,劣币驱逐良币,有为之官被逐、贪婪的官员浸入到各个层面;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税负之重让农民苦不堪言,维系社会平衡的制度彻底被破坏。

而将局面彻底推向万劫不复之地的,一般都是大范围的自然灾害。由于此时的朝廷已腐朽不堪,失去了及时赈灾的机能;更有甚者,仍不顾客观困难,加大赋税的征收,此时的农民阶层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既然横竖都是死,为啥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晋朝和宋朝是例外。自它们建立之日起,就对土地兼并放任不管,从没像其他王朝那样施行均田制。这也是西晋被少数民族以及流民击垮的原因,也是两宋开国后就在四川出现王小波、李顺起义的主要导火索。

农民起义,也是宋朝的一大特色,前后共出现了400多场,令人叹为观止。不过,由于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的政策,这些起义并未能撼动赵氏的统治。



就像我们的伟人说的那样:“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起义,是封建王朝自身压根无法解决的痼疾。借助农民起义建立新王朝→励精图治→出现盛世→走下坡路→土地兼并严重、苛政猛于虎→自然灾害点燃农民起义.......这几乎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死循环。“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就是这个意思。

3

封建王朝末期农民起义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没饭吃。

如秦末农民起义,由于秦朝的暴政,农民赋税徭役过重,所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各地农民起义便风起云涌。

揭竿起义

东汉末年,连年军阀混战,又加上瘟疫横行,老百姓都没有了活路。曹操在《蒿里行》中这样形容当时老百姓的残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老百姓如果不起义,就是等死!

元朝末年,政局不稳,统治残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从朱元璋一家的生活可见一斑,朱元璋的祖父和父母都是学年拖欠税款,东躲西藏的过日子,虽然辛勤劳作,却连糊口都做不到时,他的父亲、大哥、母亲先后饿死,却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只有朱元璋和二哥也被饿得半死不活。为了活命,朱元璋不得不当和尚要饭,三年后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亦是如此,自万历以来,朝政废弛,地主兼并土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老天又不作美,又赶上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故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才能推翻大明统治。


李自成起义

4

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看,每个王朝灭亡都有农民起义发生,这成了历史规律,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有关系,王朝后期出现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生活艰难,面临吃不上饭危险,导致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是最好的例证,李自成起义军进北京。

第二:权力集中,皇帝一人独裁权力集于一人之手,这样很容易发生腐败,使得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起义成为农民被迫选择。如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山起义军联合天下众起义军推翻隋的统治,最终使得唐王朝建立。

第三: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成必然,农民起义也就随之发生。

第四: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古代中国历来以农业为主,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受天气影响很重,一旦出现旱灾,农民生活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出现极端情况导致农民起义也不足为奇。

通过上述分析了爆发农民起义的各种原因,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与教训,以警视后人,以史为鉴。

5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己回答了这个问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6

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产物。

其一,在中国古代,土地是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封建专制下的土地制度主要有三种即国家土地所有、地主土地所有和农民土地所有三种,而在这三种制度下,农民个体占有土地资源最少,但是数量较多。与此相比,国家和地主阶级个体所占土地资源要大的多。在土地多寡与财富成正比的情况下,地主阶级对土地的追求只能放在势力弱小的农民身上,土地买卖的合法性也为地主剥削农民提供了便利。而土地作为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在土地被地主兼并后,生存就出现问题,也导致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对立,从而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下,爆发农民起义,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其二,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弊端,国家大事集中于皇帝一人,则皇帝的好坏决定着当时社会的发展。富有才干的明君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会轻薄徭役,减低赋税,像汉朝文帝和景帝,唐朝唐太宗都十分重视农民问题。而昏聩之君则穷奢极欲,将农民当作牲畜随意剥削,导致农民不堪重负起义反抗,向秦二世、隋炀帝等等。苛捐杂税和繁重徭役是导致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往往也是直接原因。

其三,天灾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天灾具有偶然性,所以这往往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其根本还是在于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的恶化以及当政者这的腐朽对农民压迫所致。

7

不管任何时侯,当人们生存不下去的时候,都会被迫起义的。

1.有的是官逼民反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失期不到就会被处死,所以起义还希望不起义就是死路一条。

比如方腊起义,时辰纲把江南民众弄的民不聊生,方腊振臂一呼,从者云集。

2.流民起义

在封建社会,土地做为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没有土地,就没有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皇帝赏赐和各种土地兼并政策,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些人就是流民,流民到处流浪,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果碰到天灾荒年,极易被人利用,成为起义的主力。

3.各种教会信众

做为社会最底层的穷苦大众,文化水平和辨别真假的能力比较低,容易被各种教会洗脑,成为别人的工具。

黄巾起义就是一斗米教的

太平天国起义就是拜上第教的

红巾军起义是明教的

清末的起义义和团居多还有白莲教天地会的

8

不安份的人,哪个朝代没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