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央大中华,二十四部史,记载了中华民族从远古到明末的大的历史事件。从太史令司马迁一个人撰写《史记》开始,到清代由张廷玉为总纂及多人参加编写的《明史》,历史的真伪可以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有从事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经过仔细研判,才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史书中被人篡改的痕迹,作为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或对历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可以说只能是作一个大概的了解。
据民间传说,古代记录历史的人士多是有个性的人才,就是面临皇帝治罪,也决不更改个人所记录实事中的一个字。这算不算正人君子?应该是吧。
至于“二十四史”中所记载都是真实的历史?也未毕。针对题主所说的“古代的历史学家道德高尚,都是正人君子,写的史书绝对真实可信”,也未必。俗话说,人在强权下,不得不低头。尤其是从东汉以后的历史编纂者,常常会受到皇亲国戚的干扰,不得已而为之,所撰写的历史值得后人沉思与怀疑。
历史都是由改朝换代后胜利的一方所撰写,难免不打上当朝统治阶级的烙印。所以说历史所记载的内容,靠后人利用旁证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学习历史不能盲从,也不应该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还是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法则来学习。要高屋建瓴,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对于史学的编纂者,也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待,什么道德高尚,什么正人君子,什么绝对真实?似乎全是真实可靠的,未免太天真了。(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