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到了20世纪初期,俄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欧洲”宪兵的光辉早已黯淡无光,国内严重的社会矛盾,经济危机,使得俄国这支壮硕的北极熊早已经衰弱不堪。而俄国之所以被后起之秀的小弟日本击败,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原因。
一、经济危机下的俄国
1900年,刚刚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就爆发了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第一次危机。之前的1898被称为“工业实际繁荣的一年”,重工业加速发展,世界采煤量在这个周期中增加了64%、生铁量增加了71%、钢产量几乎增加了2倍。
然而,到了1899年初,世界周期性高涨达到了极端紧张的状态,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在某些经济部门已经起着重要作用的垄断组织活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发展,促进了危机的到来。1899年夏季,俄国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
1900年末,俄国冶金业的危机首先爆发,持续了三年并且不断加剧,煤矿关闭,焦炉停工,铁炉熄火。从1900年开始生产的冶金工厂中国,有将近总数五分之一的工厂在1904年停工。危机中,金属、煤、石油的价格暴跌,而且价格是持久性的跌落,连续下降了三、四年。
危机对俄国石油工业的打击十分巨大,到了1902年,由于缺乏需求,所有工厂无一例外地把煤油提炼量降低到最小限度,一半以上的工厂停工,大量的钻井闲置,与石油密切相关的机器厂和铸铁厂或停工或减产50%。
铁路狂热助长了重工业中滥设企业和建设活动,在重工业遭受打击的情况下遭受了严重影响。股份公司的固定资本增长在1899-1902年间下降了六分之五,新创办公司减少了77%,资本额下降81%,俄国有价证券的行情在欧洲交易所终发生了灾难性的跌落。
同时,俄国残余的农奴制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俄国的经济改革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各地地主利用改革之机,在国家法律的掩盖之下以“割地”的方式强占优质土地,而全体农民的“份地”减少了72%以上。农民土地减少了,但人口增加了,为了维持生计,农民们不得不向地主租种土地,这种封建时代的农业生产关系,使得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耕作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
在经济危机的持续打击下,农业经济滞后的制约下,使得当时的俄国国内社会危机十分严重,俄国的共产主义,就是在1903年的时候形成的。在这些非军事因素的影响之下,使得俄国都不可能有充足的能力应对一场远东的战争。
二、俄国战前准备不充分
1、对战争形势缺乏正确认识。
对于战争的爆发,俄国统治阶层有着自己的预想,正是由于这些预想,使得俄国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首先,俄国错误估计了战争的对象。
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俄国的权力顶端普遍认为在远东发生战争的对象可能是俄国,因为1897年,俄国趁机占领中国胶州湾,成为了其在远东争夺利益的最大敌人。于是俄国在1898年通过一系列条约强行占胶州湾、强租旅顺口、大连湾以及附近海面,开始积极建设旅顺口,准备讲起作为俄国远东的主要基地。
虽然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旅顺口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但俄国的假想敌是德国,所以俄国在军事准备方面更多的是集中在俄国西部边界,“针对俄国进行军事部署”。
其次,低估了日本。
等到日本开始挑衅俄国在远东的利益时,俄国对远东的国际形势分析,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充满自信,这种情绪充斥着整个俄国上下。尼古拉二世甚至认为,俄国人“扔帽子都可以把日本压倒”。毕竟,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那个落后的封建王国,被俄国侵略和奴役的对象。
然而实际上,仅从海军实力方面对比,日本就略胜一筹。俄国当时有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4艘、驱逐舰25艘、各种炮舰、海岸炮舰、布雷艇和勤务舰艇。日本则有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6艘、防护巡洋舰18艘、小巡洋舰10艘、驱逐舰19艘和鱼雷艇85艘,此外,日本还从意大利买了2艘装甲巡洋舰。
更夸张的是,俄国不仅认为战与不战己方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而且国内的氛围是“不会发生战争,因为我们不想打仗。”所以,到了1904你那2月8日,日本最先发动战争,使得俄国人措手不及,毫无思想和军事上的准备。
最后,俄国缺乏对远东战场的了解。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就十分了解中国东北的战场,日本人完全熟悉中国东北的气候、降雨量、丘陵地貌等特点。在战前,日本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断将后勤物资运往朝鲜战场,派人熟悉掌握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形。由于俄国不熟悉远东战场地形,致使俄国在战略运用方面、物质补给方面、战争通讯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影响对日作战。
2、后勤保障存在严重不足。
2.1 交通运输能力低。
日俄战争中,俄国的运输状况十分困难。在战争之前,俄国认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会解决俄国在远东战场的运输问题,但在实际铁路修筑过程中,俄国遇到了很多困难,西伯利亚大铁路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贝加尔湖。
首先,如果穿过贝加尔湖修建铁路,需要开凿很多穿透高山的隧道,但高山隧道经常塌方,这救增加了修建铁路的难度。其次,如果绕过贝加尔湖修建铁路则会放慢铁路的建设进度。最后,由于贝加尔湖地区的天气恶劣,不仅给修建过程造成困难,而且也给交通运输造成了困难。
在铁路修建完成运营时,西伯利亚铁路每年只能开出2-3列车。1903年,西伯利亚铁路只有4列军运直达列车,中国东北也只有3列。运力很小。同时从俄国到远东需要6周,这样的情况制约了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因为,俄国既不能给先头部队派出分遣队,也无法排遣援军及时援助先头部队。
为了减少路上交通的困难,俄国从海上运送军队和军需品。但是,由于缺少优良内港,随着海军力量的增长,煤站和港口停泊等问题就显现出来了。特别是波罗的海分舰队在长达1.8万海里的漫长航程中由于没有后勤补给基地,而得不到后方的有力支援。同时,由于英国的干涉,也使得俄国没有一个友好国家的海洋基地可供利用。所以,舰队航行所需的煤只能随船携带,结果船只装满了煤,从而影响了舰队航行速度,长途的旅程使窗子和船员都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又使得舰队失去了良好的战斗力。
2.2 后方物资补给困难。
俄国物资供应主要依靠欧洲部分。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力使俄国军队总是不能得到及时补给。在食物方面,每天提供给士兵的只有1俄磅的肉和腐败的、生了虫的面包,因而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不断发生。当波罗的海舰队行治迟到时,湿热的气候使得携带的咸鱼、咸肉已经腐烂,造成了1.3万之多的士兵生病。
同时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俄国生病士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造成大批死亡。士兵们往往在饥寒交的情况下进行作战,更要命的是,战争所需要的武器装备也得不到补给,其武器补给进度十分缓慢。
总结
俄国早已经不如上个世纪那般强大,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还没有摆脱经济危机,再加上战略层面的估计错误,把远东的主要对手认为是德国,错误地在西部进行军事布置,等到开战前后,对对手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谨慎,加之战争爆发在远东地区,直击俄国漫长补给线运力困难的软肋,从而使得俄国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一半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