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靖康之耻是赵家官人自作自受,在不了解金人的实力前,盲目引狼入室,还无事生非迎来祸端。事件发生后,又不能决断,始终处于左右摇摆,导致处处失机。

造成这些混乱的根子,就是党争的遗毒,内耗让大宋奄奄一息。从最后滑稽的收场,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腐朽透顶,活该被灭的政权!

对金国人认识不清,无事生非惹事端

金国人与大宋中间隔着大辽,在金国人对没落的大辽发动灭国战争的时候,大宋不顾自身条件,不看天下形势,愚昧地联合金人,参与了灭辽战争。

辽国被灭,大宋似乎报了二百年间的仇怨,可是他们就没想过,辽国已经不是狼,宋辽百年和平持续了百年;而金国人则是虎,与虎为邻,这不是找死的节奏吗?

更可怕的是,大宋孱弱的军事实力,在灭辽战争中暴露无遗。应该说,金国灭辽后,当时的皇帝完颜吴乞买,基本遵从了完颜阿骨打的政策,对北宋还算客气,可笑的是,大宋自己干起了摸老虎屁股的事。

辽被灭后,北方辽国的很多汉人,不愿意臣服金国人,纷纷逃往大宋。按宋金双方的条约,双方都不得招降纳叛,可是宋廷居然就接纳了逃回汉地的遗民,这件事让金国人很恼火。

如果你腰杆子够硬,人家也许干瞪眼,可是你就一只软脚蟹,还敢公然违约,挑起事端,实在怀疑当时的权贵们是用屁股想问题!金国内部本来就有强硬派,一直找不到借口,现在好了,送上门的理由,人家岂能不纳?

这就是宋金交战的开端!

目标不清晰,左右摇摆丧失主动权

战争一开始,大宋就一败涂地。宋徽宗吓得禅位南逃,宋钦宗在哭哭啼啼中,被大臣们硬架上龙椅,就这幅德行,估计赵匡胤会捶碎棺材板!

是打还是和?从一开始宋钦宗就左右摇摆,他一边派出以康王赵构和张邦昌为首的使团,入金营和谈,一边派出姚平仲去劫营。

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激怒金国人,也完全不顾和谈使臣的死活。其实宋钦宗原本也没有关心过使臣的生死,他只关心自己可怜的名誉问题。想打,打不过人家,想和谈,又不想落下卖国的骂名。

于是他就让张邦昌和谈,却又不给与割让土地的承诺。想打,又不敢大张旗鼓,气壮山河地来一场大战,而是偷偷摸摸像个鼹鼠似的搞小动作。

结果就是,和谈无法进展,战争准备又不能充分执行。那个偷营的姚平仲更滑稽,失败后一口气跑了几千里,到蜀地隐姓埋名避难去了,留下一屁股屎让别人擦。

忠臣误国,不比奸臣误国危害小

从后来的结果看,金国人内部分歧很大,根本没有吞并大宋的计划,无非是解解气,从大宋讹诈一笔而已。也就是说,至少大宋还没有面临灭国之灾,那怎么就演变成了国破家亡呢?

忠臣误国!我这么说估计会遭到很多愤青的抨击,没头脑的人总喜欢以道德的大帽子压人。奸臣卖国可恨,可是历史上也不乏忠臣误国,更有很多打着忠臣的旗号,谋个人私利。恰恰很多愚蠢的家伙,被道德制高点迷惑,跟着瞎起哄,可悲!

靖康之变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既然金国人没有灭国打算,无非就是贪利,你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那就只能割肉呗,先活下来,再励精图治嘛!

偏偏朝中的忠臣们不干,义愤激昂地坚决要打。实事求是讲,大宋的军事孱弱,绝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得了的,对金国人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性。割肉很疼,承担骂名更糟心,可是看看后来的结果,金国人占领开封,中原一带百姓遭受了多大的损失?远比和谈损失大得多!

好吧,再退一步,要打就打,即便亡了也能彰显一下血性。可是,你得做准备啊,拿出打的架势啊!没有,除了嘴上喊,基本不作为,白白错过了和谈争取来的时间。请问这种忠臣有什么用,除了喊着口号标榜自己而外,对国家和人民可曾有一点帮助?

党争的死结解不开,国家利益成添头

更可气的是,对于战与和的争议,已经脱离了对战局本身的关注,而是转移到另一个战场——党派之争!

北宋自王安石变法后,新党和旧党之争,已经演变成恶性肿瘤,在大宋肌体里扩散开来,无法根除了!只要一方提出意见,另一方就会完全不顾事实地反对,目的根本不在于事件本身,就是为了踩倒对方,自己一方上位。

靖康之变也是一样,但凡客观一点就能发现,其实主战派和主和派,如果能真正把目光聚焦在事件本身,是可以达成一致的。

比如,战,该如何战,战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国家能否承受得起?和,该如何和,代价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大局?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双方协调一致,定好基调,该和谈就去和谈,定好底线,慢慢拉锯,给战争充足的准备时间。和与战同步进行,一软一硬,和谈能达成以较小代价换取金人退兵更好,如果不能那就战。

这么说的前提条件是没有党争,都把心思放在事件上。当时已经做不到,主战派指责主和派卖国,主和派指责主战派破坏和谈,打成一锅粥,国家利益成了他们利益派系之争的添头!

滑稽的京城保卫战,败得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内乱中抗金,毫无胜机,即便金国人给足了大宋时间。当金国人忍无可忍,第二次兵围开封时,北宋以一种让人无语的滑稽,给自己划上了一个句号。

金兵眼看就到,宋钦宗才发现,内部为了争斗,竟然对城防没做什么准备!新上任的“忠臣”,兵部尚书孙傅一拍胸脯,没问题,我请了一个郭神仙,保开封无虞!

郭神仙叫郭京,号称通“六甲神兵”之术,只要7777名士兵,布下阵势,由他施法,任他多少金兵,都有来无回!

宋钦宗被忽悠得大嘴咧到耳根,大批金银财宝赏赐郭神仙。等到金兵围城,郭京让孙傅将军队都撤了,以防耽误他施法,并且打开城门,由他和7777名临时招上来的地痞流氓守城即可。

没想到金国人不讲文明,一点也不吃这一套,直接冲过来,一顿砍瓜切菜,郭京连同神汉们死的死跑的跑,瞬间就把敞开的城门留给了金兵!那时候,徽钦二帝正满怀信心地,在深宫等待好消息呢!

看看,这就是大宋的朝廷,这就是一群喊着口号不办事的官员,这就是低能的君臣,这就是被党争带进死胡同的大宋!这样的政权不亡没有天理!

最佳贡献者
2

因为当时那一个宋朝。,军事力量不够强盛。两个皇帝被抓走也是情理之中。

3

宋徽宗和宋钦宗一个太上皇一个皇帝同时被异族掳走,这种事情还真是不多见。不过若要问为何这么容易就被金人抓走就有意思了,因为金人真没做太绝,要怪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早在金国围攻汴京城的时候,宋钦宗就已经私下派人去金营议和了,所以在当时一边是浴血奋战的攻守战,一边是桌子上的外交战。可惜的是,宋朝兵力实在不如金国,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的骨头就没硬的地方。宋钦宗虽然比宋徽宗强点,但也强不到哪去。

宋钦宗打的主意挺好,想和之前一样花钱买平安,但是金人这次可不会那么容易就回去了,更何况宋钦宗为了表示诚意,都没让人来勤王,所以金人有恃无恐。

等到城破了,北宋大将张叔夜等人都劝说皇帝赶紧离开。可是宋钦宗一门心思将希望放在了和谈上,他宁肯相信金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军队了。

不过金人破城以后,也没有搞什么大屠杀,反而禁止士兵进城为非作歹,所以给了宋钦宗莫大的希望。现在攻防战没得打了,只剩下和谈一条路了。

金人也没打算灭了北宋,反而一开始并没有对赵家皇室有想法,还派人回去请示。所以宋钦宗第一次去金营的时候,没多久就顺利地回来了。对于宋钦宗唯一麻烦的是,金人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汴京城根本拿不出。

宋钦宗没办法,就开始从百官开始往下撸,最后一直撸到了老百姓,可是就算这样也没凑够。因为这根本就是天价:一亿两黄金、十亿两白银,同时还要绢帛一千万匹。

之后在金人的要求下宋钦宗第二次去了,只是这一次去就再也回不来了。本来他是去商量赔偿事宜的,可是赶巧金人受到消息要给北宋改朝换代,把赵家给换掉,所以他们临时起意将宋钦宗留下了。

之后又让宋钦宗写信把宋徽宗骗去,是的,宋徽宗确实是被骗去的,理由是要他亲自去把宋钦宗接回来,结果谁接谁呢?不得不说宋徽宗当了太上皇以后,这政治敏感度下降的太厉害,这么明显的诈他都没看透,也没得到啥小道消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两位大宋朝的皇帝,加上那些公主妃子皇子之类的一个不剩全都被掳走了,只剩下本来要去金营谈判又逃跑了的康王赵构。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京城都被人家攻破了,没直接杀掉就不错了。

看起来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没激起什么波浪,原因就在于手里没兵、形式比人强,城中的百姓倒是阻拦过宋钦宗和宋徽宗出城,不过反而被他们杀了几个。如此一来,只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罢了。

4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是宋朝的国策却是“重文轻武”,文官掌握朝廷大权,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防建设却是一塌糊涂,虽然武器装备很好,但是不注重日常训练,武将的待遇更是偏低,所以军队的战斗力极差,整个国家就是一个“虚胖子”,这直接导致了在对抗金兵是处于下风。所以“重文轻武”的错误国策是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俘虏的最根本原因。

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内”,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但是国力却日见衰微,公元1125年金大举进攻攻宋朝,宋徽宗惊恐万状,在身体越来越不好的情况下宣布退位,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庙号钦宗,年号靖康。

靖康二年1127年宋钦宗和宋微宗本人及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虏,另俘虏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作妓女。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兵临国都开封城下。宋钦宗欲车驾南逃,被尚书右丞李纲劝阻。李纲在危难时刻主持开封防御,几次打退攻城的金军。陕西的老将种师道率军入援。宋钦宗又希图发兵夜劫敌营,侥幸取胜。宋将姚平仲劫营失败后,宋钦宗慌忙与金人订立城下之盟,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东路金军退走后,宋钦宗又反悔割地。宋徽宗也回到开封。

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老将种师道病卒,生前曾出四次关键建议:第一次是二月初姚平仲夜劫金营失败,种师道建议再次出兵劫营,或者每夜发兵几千人袭扰敌人,可以成功,宋钦宗不用。第二次是完颜斡离不退兵,种师道建议乘金军半渡之际,发动奇袭,否则必为他日之患,宋钦宗也不用。第三次是太原失守后,种师道急令调兵京城,第四次是临终遗奏,建议皇帝退守关中,众臣建议良臣李纲、宗泽代守开封,宋钦宗不用。在北宋立国一百六十年,养成一种浓重的重文轻武风气,一时国中无大将可用。此时的宋朝内部由宋徽宗重用高俅,童贯,宋江,方腊之乱后,被宋钦宗换掉一批旧朝,朝中紧急缺员的情况下,面临金军的进攻。失去种师道无疑让宋钦宗更无助。

十一月宋钦宗让宋徽宗劝说九弟康王割地太原、中山与河间出使金国,同时又派耿南仲和聂昌出使,割让河北与河东。康王与金军反方向行至河北的相州,与知州汪伯彦歌舞升平。同终日巡城的宋太宗的六世孙通判赵不试形成鲜明对比。后至磁州宗泽守地,宗泽劝其利用身份号召周围五州兵力出师真定。围魏救赵,分散金军进攻开封注意力。康王不愿出兵,只求自身安全,回到相州整日花天酒地。奉命割让河北的耿南仲被卫州(今河南汲县)人驱逐,也来到相州,与耿延禧父子团聚,而另一奉命割让河东的聂昌却被当地人杀死。至此割地计划无一成功。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朝东路军完颜斡离不率十万屯兵城东北,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攻击,由于救援太原,用兵河北河东,共出兵30几万,而后种师道临死前曾招二十六万八千人,死后被议和派唐恪和耿南仲以财力不支为名撤销,现正规军仅七万加上冲破阻截来援的南道总管张叔夜临时率兵一万三千人再加上临时征调的开封附近保甲(民兵),在市井招兵,最后拼凑了十七万人。

时监察御史张所的上奏。一、弹劾唐恪误国无能;二、说王宗濋自恃骄贵,不知军事;三、建议召李纲回京,委以重任;四、举荐谙熟兵机的正七品武功大夫吴革,提议破格用人,以吴革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兼守御副使;五、强调绝不能放弃河北与河东,应当下诏收回割地的命令,号召两河民众组织义兵,抵抗金兵。宋钦宗御笔:唐恪罢少宰,改太宰。李纲复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速回京师。仍重用王宗濋,吴革当量才而用。

宋钦宗召见金使,金使要求国相和皇帝亲临敝寨和谈,宋钦宗不愿亲往,后改要求相前去议,太上皇,皇子,越王与郓王为质,可退兵,候河北、河东两路割地了毕,即送太上皇等归城。宋钦宗亦不与。在攻城战期间宋钦宗曾两次上守城劳军,期望振奋军心。内殿对是死战还是议和,众说云云,宋钦宗也犹豫不绝。

闰十一月二十四日郭京率其新征六甲神兵代替守城军,一开始后被大败,郭京扔下宣化门只身逃跑。攻城金兵冲进并占领宣化门,利用城楼设施对内,与城中军民展开以此门为战略的战斗,死伤无数百姓。秦元、王宗濋 与刘延庆三军数万之众出逃,此时宋钦宗仍以来神兵大胜,后得知城破,悲痛不已。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景王和李若水出使议和,金军要求河东河北河中割让,并交付犒军金银。第二日宋钦宗亲自出使达成协议。十二月一日宋钦宗正式在城外上降表。一百万锭和银五百万锭的犒军费。被诱降至金帐,废宋,至此北宋亡国。

二月七日王时雍、徐秉哲和范琼将宋徽宗和皇族、后妃等三千多人,或者乘轿,或者乘牛车,或者徒步,陆续押送到金营。至十一日被金军将帅选取女子达一万五千六百多人,皇室女多被瓜分,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徽宗、钦宗被金人虏后,徽宗写下《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宋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宋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宋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宋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所以,不准钦宗跳入坑中。宋徽宗死时五十四岁。徽宗死后,宋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靖康耻无疑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更是大宋这个王朝的百年国耻!而这场大劫所产生的根源更是后人必须深刻总结的重大教训,这个国耻宋王朝用了百年才终得洗雪。

后来以民族英雄岳飞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历经百年才得以雪耻,岳飞以一首《满江红》一直激励着后人不忘国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

靖康二年,金军挥师南下,直取北宋首都东京,宋徽宗见势危,立宋钦宗为太子后,北上与金人谈判,不料被俘,然而儿子宋钦宗也相继被俘,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在靖康之耻中,北宋不仅被金人打的体无完肤,徽宗与钦宗二帝为何会被金人轻而易举的抓走呢?

一、宋朝重文轻武

古代很多王朝都很注重军力,为抵御外敌入侵,甚至改朝换代。可是宋朝却不是这样,宋朝重文抑武,朝堂上也是文官有话语权,武将们沉默寡言,无论武将们有多少战功,在面对文官的时候都要输一大截,在这样的体制下,让宋朝的军事实力一日不如一日。当军队不够强悍的时候,就容易给外敌留下把柄,金人很容易就将宋朝的军队攻破,而宋徽宗和宋钦宗也因为无法受到强大的军队的保护,只能被金人掳走。

2、宋朝富裕但政治失败

不能否认的是,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很强大,这也是宋朝不重视军事的原因之一,宋徽宗一味的贪图享乐,在宋朝经济发展强盛之时,不仅让很多外敌都有了入侵的想法,也让宋朝开始慢慢松懈。宋朝的国君当时忽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都沉醉在富裕繁荣的景象里面不能自拔,以至于在面对金人的打击时,才忽然如梦初醒,原来宋朝这么弱不禁风。宋朝的富裕繁荣吸引了蒙古以及金人的目光,他们都希望在宋朝拿走一块肥肉,而宋朝当时在面对这些外敌的时候,并没有合适的对策,在面对危难时早已乱作一团,所以皇帝也不能自保。

因此,靖康之耻的发生并非意外,而是宋朝长期积累的隐忧一时爆发所产生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徽宗和宋钦宗也无能为力,只能任人宰割,所以今人要吸取宋朝的经验,牢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

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皇帝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一次皇帝,如果皇帝要是某一天成为阶下囚,那简直是一种难堪,很多皇帝在国破山河的时候,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最终选择了自尽,比如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自尽而亡。

要说最屈辱的三个帝王,明英宗朱祁镇算一个,本来是御驾亲征,结果被打得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了,再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爷俩了,被人来一个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人来了一个“Double Kill”,一块被人俘虏了,屈辱到家了。

今天,纵横就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为什么宋朝皇帝会被金人那么容易的俘虏了。

靖康之变前,宋朝军事力量的大崩溃

徽钦二宗被俘虏,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军队实力太虚,这一点在联金抗辽当中就能看出来。

本来宋军承担攻打辽国的就是压力比较轻的那部分,为何宋军还打的这么臭,这个主要从两方面来考量。

一方面是,从体制上导致的军队作战能力不强。北宋的军队本来就渣,这是北宋立国后的传统,尤其是在对辽和西夏的战事上,就很少胜利,其实宋朝的军队并不少,除了开国时期,宋朝兵力保持在20万左右,后期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在百万人以上,在宋仁宗时期,人数更是多大125万人之巨。

而且,宋朝实行的还是募兵制,募兵制相对唐朝前期的府兵制其实是更有战斗力的,毕竟府兵制的兵员是从小干到老,士兵素质参差不齐。

关键是,宋朝这个兵制太复杂,最后就导致,高成本养了一群废物,越到后来,战斗力越低,反而士兵数量越多。

另一方面,在攻打辽国之前,北宋内部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方腊部的起义影响力最大,童贯亲自率兵前去讨伐,虽然取得胜利,已经是疲惫之师,紧忙在北上灭辽,自然是有一些虚。

当然,一想起宋朝的军队,我就想起中国男足,再多的借口都没有用,就是虚的不行,要说北宋武将最高军衔的太尉高俅竟然是踢蹴鞠出身,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总体上来说,宋朝的那一套复杂的体系,用在文官上能够相互掣肘,用在军事上,就是扯淡。

北宋都城开封的位置太过暴露,没有天险可守

除了军队的原因,徽钦二宗被俘,还跟开封都城有关。

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曾经详细的讲过,北宋为何要定都开封,简单来说,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封的天然缺陷就是,地理位置太差。

开封的位置在黄河以南,而紧邻黄河,黄河以北是太行山以东的大平原,在宋朝之前,因为有燕云十六州的存在,还有一条燕山防线的存在,以此可以抵挡北方的骑兵攻击。

然而,在宋朝建立之前,五代十国的后晋高祖“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致使北方的辽国最终得以建立。

可以说,在没有了燕山防线后,游牧民族的骑兵想要从北方南下就是长驱直入,这也是为何北宋人一直把燕云十六州当作一块心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次辽军压境,宋朝的处境都很艰难,开封实在是“所谓八面受敌,乃自古一战场耳”

正因为如此,当金国与大宋多次谈判没有取得成果,而其已经看出大宋军事力量的虚弱,最终来了一个靖康之变式的“斩首”行动,直接打下开封,使得北宋政权覆灭。

假如,北宋都城能够定在洛阳和长安,敌军来袭,皇帝还可以逃出去躲一躲,比如唐朝中期之后的皇帝,从唐玄宗开始,出去躲一躲是常有的事情。

当然,在逃跑这方面,徽宗比较在行,钦宗则不行,实际上靖康之变的前一年,面对来势汹涌的金兵,不惜让出皇位也要逃跑。

宋钦宗即位后,对金兵抱有一定的幻想,没有料到会俘虏他北上,他还认为只要是割地赔款就没有事了,最后放弃了逃跑了机会。

大概正是吃了不好躲这个亏,在徽钦二宗被俘虏之后,赵构建立南宋后,尤其注重逃跑细节,一旦前方开战,无论胜负如何,这边就时刻准备逃跑。

可以说,这都是燕云十六州丢失之后,对游牧民族无险可守的原因。

当然,这些问题其实也都不算什么问题,毕竟对于一个拥有百万军队的政权来说,皇帝被俘虏也不是一瞬间的问题,然而当时的北宋军队不但无法抵抗,反而是见到金国的军队就投降,金军南下的过程连接收城市都来不及。

靖康之变实际上,更是一个宋代版的“闪电战”,金人打宋朝统治者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更为可笑的是,希特勒的闪电战大多是偷袭,金人在发动闪电战之前,还派遣使者前去宣战。

7

【新锐历史】为你深度解析:

说到宋徽宗与宋钦宗身为皇帝为什么被金人抓走,其实也就是问的为什么会发生靖康之难,我们先看下什么是靖康之难:

“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以及大量的赵氏宗亲,皇亲国戚,后宫嫔妃,贵妇和朝臣三千多人,押往北国。东京城内积蓄为之一空,北宋因此灭亡。”

民族英雄岳飞写过一首《满江红》,更是刺痛着当时每个宋人的心,其中的“靖康耻“就指的是靖康之难。

那么谁该为宋徽宗与宋钦宗被金人抓走这一汉族历史上最为屈辱事件负责呢?

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容易被金人抓走了。

一、 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在后周政权只剩孤儿寡母的情况下,他利用带兵出征的机会,在军营中成为了皇帝。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赵匡胤是利用军权夺取政权的,那他在当皇帝之后,会怎样对待军权呢?答案当然是抑制军权,这才有了“杯酒释兵权”的事件。

不过,“杯酒释兵权”只是让当时那些已经掌握兵权的人交出兵权,而为了彻底禁绝武将篡位的事情发生,北宋就制定了一整套抑制武将的措施。比如,皇帝画阵图、派监军等等。

总之,就是对武将的权力进行最大可能的限制。

武将在被限制权力的同时,其政治地位也被严重的贬低。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主见,会打仗,敢打仗的将领,都会被文官集团排挤。

所以,北宋大多数做到枢密使的武将,都是低调、不张扬,甚至唯唯诺诺型的。比如,曹彬、王德用等等。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中枢系统没有懂军事的人。这一点在北宋中期就已经突显出来了,比如在“澶渊之盟”前夕。

面对辽国的军队,在还未开战的情况下,大部分官员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迁都。当时,如果没有名相寇准的主战,北宋可能早就灭亡了。

二、 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王安石

许多人认为王安石也有责任,在宋神宗时期,荆国公王安石主持了变法,历史上称此次变法为王安石变法,也叫熙宁变法。

此次变法由于诸多原因失败了,但是变法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带来了两个更加严重的后果,而这两个后果对靖康之变的发生有着很大的推力。

一是变法的失败的影响,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受到了以欧阳修为首的许多人的攻击,从王安石之后,便无人再敢谈及变法,所以宋朝也注定悲剧。

二是变法失败造成的党争,北宋的党争就是开始于王安石变法,当真正有事的时候,朝堂之上各派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吵架争斗,受伤的只会是百姓和国家。

三、宋钦宗和宋徽宗。

如果皇帝是软蛋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任何希望了,更何况是两个软蛋。

北宋元符三年,宋哲宗突然病死,因为哲宗无子,太后与朝臣们商议策立哲宗之弟,也就是端王赵佶。

这位赵佶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徽宗,也是实际导致北宋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他是古代帝王中少有的艺术天才,但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此人喜好声色犬马,任人唯亲,却不会治国。”

他在位时大兴土木,宠幸蔡京、童贯、王黼等奸臣,使得朝纲腐败,军队的贪污日益严重,宋军几不能战。

可以说,宋神宗、哲宗时期积累的国力在徽宗时代彻底消耗殆尽,让北宋滑向灭亡的深渊。

宣和二年,宋朝与新兴的金国缔结“海上之盟”,两国约定夹击辽国,结为兄弟之邦。

认为天下太平的宋徽宗,突发奇想地要“开疆拓土”,完成太祖、太宗皇帝收回幽云十六州的遗愿。

他不顾天下承平日久、宋军几不能战的现状,命令宦官童贯率领宋军北上进攻幽州,配合金国灭辽。

宋廷原以为可以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毕竟是游牧骑兵,他们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

辽国名将耶律大石等人在幽州将主动出击的宋军打得溃退千里,宋徽宗两次攻辽,均遭到大败,损失数十万人马,河北地区囤积的粮草辎重消耗一空。

与宋军一败涂地的惨状相比,金国人的攻势却相当凌厉,短短10年内,金军连下辽国五京,追杀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

号称控甲40万的辽帝国被女真金国摧毁,同时,金国也将宋朝外强中干、强干弱枝的本质看得明明白白。

1125年,也就是金军灭辽的同一年,金国集结主力分两路南下,攻拔西北重镇太原,以迅猛之势横扫黄河以北,斩杀北宋的西军名将种师中。

十多万驻守在黄河以南的宋军早已没有斗志,逃之夭夭。宋军放弃黄河天险,使得不善于水战的金军轻易渡过黄河,两围宋都汴京。

危机时刻,宋徽宗再次显示出了懦弱的一面,传位给太子赵桓,赵桓就是北宋的亡国之君宋钦宗。

骇人听闻的是,在1127年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时,无耻地向宋钦宗索要城内少女一千五百人充当军妓。

那懦弱的宋钦宗不敢怠慢,派出爪牙在民间四处搜刮少女,由于没有按期凑够数量,宋钦宗屈辱地挑选了自己的妃嫔去抵数。

当时北宋的吏部尚书王时雍掠夺民间妇女最为卖力,民间骂他是“金人外公”,开封(汴京)府尹徐秉哲也不甘落后,把40多岁的中年妇女也拿去充数。

金军破城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三千多人,并将汴京城中金银珠玉、财货书画抢夺一空。

金国人逼迫徽、钦二帝脱下龙袍,向金太宗下跪,随行的吏部尚书李若水死死地抱着宋钦宗,不让他脱去帝服,哭喊着“大宋天子不跪蛮夷”。

虽然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淮河以南建立了半壁江山的南宋,但落难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却被押解到寒冷的黑龙江地区,并被折磨死在那里。

四、投降派。

这个锅本身也想归结到宋太祖身上,但这样就变相隐瞒了北宋朝中那些投降派的罪恶。

宋太祖提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简单的就是说重文而轻武,这也是北宋军事实力弱的根本因素。

重视士大夫的直接结果就是,朝中投降派必然会占据主流,他们没到过前线也没有经历过战争。

而他们就算是投降了也依旧会做官,自己的荣华富贵可以保全,所以朝中的投降派会处处掣肘军队,在朝堂之上也会诱惑皇帝投降。

他们还老出馊主意,比如联合金消灭了辽,他们还沾沾自喜。却不知道,金消灭了辽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宋了,最后国破家亡,他们负担着很大的责任。

结语

综上所述,宋徽宗与宋钦宗身为皇帝,之所以这么容易被金人抓走,就是源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抑制军权、王安石不成熟的变法、宋钦宗和宋徽宗治国上的昏庸无道、以及部分重臣的投降倾向。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8

北宋末年宋徽宗推崇道教,痴迷于炼丹和结交江湖术士,一心想“飞升成仙”,不理国事,传位给儿子钦宗。金兵南下攻打到东京汴梁时,正值冬天,汴京城墙坚固,金兵无法攻破,守城的宋兵南方人居多怕冷,只得轮换上岗。而金兵生在东北,自然习惯于寒冷天气,于是不断攻城。宋钦宗非常愁闷、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讨退敌良策。这时兵部尚书对宋钦宗说,禁军中有个叫郭京的人,精通神道,能呼风唤雨、召天地神兵,可破金兵。宋钦宗大喜,把郭京找来,封为大将军,按照他的要求,在开封府和军中招募7717名处男,为“六甲神兵”,郭京每日吃喝玩乐,就是不出兵,而金兵破城一天比一天猛,宋钦宗就逼着郭京出战。他没办法,就穿上六甲神兵皂衣,念念有词,这七千多童男脸上涂抹墨绿色,穿黄披红挂彩披头散发,大开城门从护城河列队出来,金兵本在北方,山猫野兽见多了,铁骑马队挥刀冲杀,结果这神兵天将根本不堪一击,哭爹喊娘四处逃窜,郭京率领残余的“六甲神兵”逃得无影无踪。守卫的士兵根本没有想到结果会这样,没有丝毫防备,被金兵乘势攻上城楼。此时宋徽宗在宫中没有逃跑,一心一意还在炼丹,相信神仙会来救他,金兵抓他时还在梦里,就这样和宋钦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了。




9

一、靖康之变概述

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年轻主角郭靖和杨康,虽然他们的人生道路大相径庭,甚至站在了民族大义的对立面,但是他们出生取名时,却都是出于铭记北宋末年最大的耻辱——靖康之变,以图日后发奋,以雪前耻的目的。就像岳飞《满江红》里面“靖康耻,犹未雪……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国军队分东、西两路向北宋发起进攻。东路金兵破燕京,过黄河,直逼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情势危急,于是禅位于太子赵桓,即宋钦宗。1126年正月,东路军兵临汴京城下,迫使北宋赔款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后方才撤军。同年八月,金军再次兵分两路攻打北宋,是年闰十一月,两路金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无奈之下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此一役,北宋徽钦二帝沦为金人俘虏,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其他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被掳至金国,皇城中被洗劫一空。

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灭亡。被掳走的中原女性,要么在路上被人为折磨致死,要么因路途艰辛导致皮病而亡,即便活下来,大多人也惨遭蹂躏。两位皇帝同样受尽凌辱,宋徽宗被金国皇帝辱封为“昏德公”,最终不堪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而死;宋钦宗年届六十,体弱多病,却被金国皇帝被迫赛马球,最终摔下马来被乱马踩踏而死。北宋享国167年,也算得上是幅员辽阔,富庶之国,为何却蒙受如此大辱,连皇帝都做了奴隶。

二、原因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社会环境: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北宋加速了腐败没落,农民起义不断,小说《水浒传》虽是虚构,却是基本以北宋末年的实际情况做背景,例如方腊起义,就是当时较大规模的一场农民起义,这些都说明北宋末年,庙堂与江湖之间已经难以有效维系,朝政腐败已经导致了北宋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其统治根基出现了松动。政府环境: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宋徽宗如果是一个文艺青年,其在文艺方面还是有一番造诣的,吟的好词,写的好字,可惜做皇帝就大大的不合格了。突出体现在用人方面,远贤臣,亲小人。李纲被贬黜,蔡京、童贯这样的奸佞之人横行朝堂,把持朝政,为了宋徽宗的爱好而四处劳民伤财,搜刮奇珍异宝,且中饱私囊,过个生日都耗费巨大,《水浒传》中被劫的生辰纲就可见一斑。

(二)地理位置分析一国首都被攻破占领,皇帝被俘虏,这基本上已经标志着一个朝代的灭亡。北宋国都在开封,地处平原,交通便利,经贸发达,在当时以大陆贸易为主的时代,再有国都这一政治加持,可谓是天然的繁华富庶之地,但是无险可守,这是硬伤,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是抵挡不了侵略者的铁蹄的,再加上当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拱手于外族,遑论北宋边境到开封之间的战略纵深,这简直就是将心脏袒露于人。

(三)军事力量分析宋朝富而不强,世人皆知。

豹子头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光禁军就八十万?一方面这是不切实际,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有可能切实际。北宋末年人口大约有一个亿,皇城禁军80万,再把地方军、边军加起来这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当时宋朝还施行高薪养廉,这样能养的起这么多军队吗?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一方面。而符合实际的方面则是虽没有八十万,但是吃空饷的问题在宋朝极其严重,庞大的数字是符合账面统计的,这些人存在与否、到训参战与否,另当别论,只是满足了贪官权势的口袋。

(四)战略失误

分析北宋建立初期,壮怀激烈,希望能够把幽云十六州从契丹人手中夺回,在遭到屡次失败后,最终决定放弃,最终采取同辽国和好的政策,开放边境贸易,每年向辽国进贡些岁币。这个局面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直到徽宗朝。君臣缺乏战略智慧,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不谋一隅者,不能谋全局。宋徽宗时期,最大的战略失误便是联金灭辽。相对于金国,辽朝是比较守信用的,自从宋辽建立了和平共处的双边关系后,相互之间很少有大的摩擦。

所以,北宋虽然无幽云要塞保护,但是占有这些地方的辽朝却保持了和蔼的态度。徽宗时期,辽朝步入晚年,被新起之秀金国攻城略地,此时北宋无论是从盟约还是长期考虑,都应该向辽朝施以援手。有人可能会说,马后炮谁不会,但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人与人的交往尚且有个熟悉的过程,但是北宋不是这样,对金国缺乏应有的基本了解,只是施以利诱,便成了灭亡辽国的帮凶,最后是亲者痛,仇者快。

再加上联军行动时,充分暴露了北宋军队的腐朽软弱,屡战屡败,就连被金国打败的辽军散乱之师也将宋军打的落花流水,这更加激起了金国吃掉北宋的野心和决心。当然,更搞笑的是,金军兵临城下,北宋危亡之际,竟然请了个江湖骗子郭京来挽救颓势,如此帝君臣子,不灭都对不住他们的智商。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10

宋徽宗和宋钦宗身为皇帝,轻易被金人抓走,这个应该怪不得别人。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

宋徽宗重用奸佞,把一个富庶的国家,败坏得民不聊生,朝政腐败不堪,平时不修武备,金人南侵,徽宗不想着怎样拒敌,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方便逃跑,把皇位草草传给了儿子赵桓,是为钦宗。

宋钦宗也比他的父亲强不多少,国难当头身为一国少主,明知老子无能,自己也不愿承担救国重担。做为社稷之主,哭哭啼啼被臣子们硬逼上皇位。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金人初围开封,由于钦宗能用李纲、种师道,加上勤王之师兵精将广,金人孤军深入,失望而归。

在金人撤离宋境之时,种师道、李纲都提议乘机击之,使金人丧失精锐,以免再犯宋境之祸。由于钦宗没有主见,加上奸佞阻碍,宋朝错失给金人致命一击的良击。因此事名将种师道被气病致死,主战的李纲也被钦宗给调离京师。

第一次东京被围之后,钦宗不能痛定思痛,闭着眼想想金人为何敢如此嚣张。钦宗依然让奸佞围绕身边,依然不分好坏地轻视武将,无异于自费武功,自掘坟墓。

金人看宋朝皇帝和投降派为自己清理了灭宋的障碍,不请自来。金人第二次围困东京,奸佞怕得罪金人,不准就近宋军勤王,北宋名将张叔夜违命带领两个儿子,组织了一万多人去和金人对抗。被围困的君臣,在危急关头,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荒唐的徽钦二帝,使荒唐的误国奸佞得势,酿成千古悲剧,一点不值得奇怪,徽钦受辱真是自做自受,苦得是当时的军民。

据说钦宗被俘之时,是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后悔没听种师道和李纲的话。可惜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