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李莲英是个货真价实的太监。现在的人们受到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李莲英是假太监,他能有如此的高成就是因为其与慈禧太后有染,故而登上了权利的巅峰。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并不要被其他任何所影响。

大太监李莲英剧照李莲英9岁入宫,刚入宫的他在最低的岗位上做着苦活,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裙带关系,这种小太监要想在宫中装太监是不是太过于难了点。另外假设李莲英是假太监,净身不彻底,他在宫中与慈禧太后有染也是不可能的。清朝规定,皇子们12岁以后就有自己的宫殿居住,而且每个宫门内均有人24小时看守,宫门内由嬷嬷们上夜看守,而太监们则于宫外等候差遣。各个关卡把守严格,而且各司其职,要想逾越是很难的。李莲英在宫中能有如此的成就决定于他的个性,李莲英很聪明,他能看人做事,看人说话,生性圆滑,做事八面玲珑,不论做人做事都小心谨慎。李莲英后来深受慈禧的恩宠,当上了太监总管,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但是即便如此,李莲英也不得罪人,对上尊重,兢兢业业,深知奴才与主子的关系;对下属为人宽厚,在宫中人缘可谓是顶呱呱的。每每替人分忧艰难,与人方便。李莲英并不因为职位高就目中无人,目无法纪,他就是居高位却能把握尺度,这也是他能有如此成就的最大因素吧。 李莲英和慈禧的关系李莲英是清末著名的大太监,也是最有权势的一大宦官,26岁就晋升为首领大太监,46岁就头戴二品花翎。李莲英能有如此的成就与一个人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慈禧太后。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太监,陪伴慈禧近53个年头。

最佳贡献者
2

大太监李莲英,能通吃慈禧和光绪,靠的是什么?

{!-- PGC_VIDEO:{\"video_md5\": \"85bd807b89c10494428d87eef69ecc56\

3

李莲英是清朝时期最后以为太监,这些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这位太监有着诸多的传奇色彩,但却又深得慈禧宠爱。然而作为慈禧身边的公公,在安德海问题上明白如何调整一个主子和家丁的关系。李莲英对慈禧可谓了如指掌,无论是推拿脾性与爱好,想尽办法让慈禧开心,而且为人处事心思缜密,处处为之一小心。

慈禧作为女人都爱美,作为奴才的李莲英深深的明白这一点,并利用这一点来获得慈禧恩宠。

李莲英深得慈禧恩宠的秘密居然是“梳理一手好头发”,在当时的人称呼为“小篦李”,可能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如此很简单事情,可在当时看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李莲英能从买胭脂水粉的人和妓女身上学到30多种梳理的方法,所以获得宠爱也是需要花费很多功夫的。

真是因为梳理一手好头发,李莲英在宫内的地位可谓与日俱增,年仅31岁就与大总管平起平坐。也正式如此,李莲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利、财富与地位。

4

早在李莲英之前,慈禧太后身边受宠的大太监其实是安德海。而安德海这个大太监的地位,几乎可以说是用生命换来的。

在热河时,慈禧想要联合北京的恭亲王奕?合伙干掉肃顺,安德海充当了中间的联络人,相当于拿生命在传信,而这次事件也使他成功获取了慈禧的信任。安德海死后,李莲英有了上位的机会,但他并没有类似安德海一样的舍命救主功绩,这让他十分苦恼。

一日,李莲英在一本书中偶然读到一个典故,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李信纯外出喝酒,醉倒在一片干草地上不省人事,不巧又赶上一伙猎人在草地上放火围猎,李信纯饲养的狗为救主人,跑到附近水沟里将全身打湿,再用身上的水打湿主人身旁的草,以此救了主人一命。

李莲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他在慈禧太后身边一定要忠心不二,一心为慈禧考虑,在她身边做一只摇尾乞怜的小狗,这样才能一步步取得慈禧的信任。

在斗蛐蛐这件事上就能以小见大。李莲英先摸清了慈禧的喜好和她蛐蛐的实力,然后总是险胜慈禧,胜出之后的蛐蛐他不会带走,而是用更好的陶瓷罐子装好献给慈禧,将慈禧的内心想法看得相当透彻,手段非常高明。

5

所以李莲英一看安德海这个下场吓的是肝胆欲裂,这辈子我可不能这样,所以他掌了权之后,朝廷大事问都不问。忠心耿耿,伺候好老佛爷,慈禧当初八国联军往外跑的时候,荒山野岭的那车下雨打滑,差点没掉山沟里,李莲英下的时候肩膀头硬扛起来了,老佛爷没什么事,他受了重伤,还一个劲问老佛爷身体怎样,你说慈禧能不被感动吗?

他真是忠心护主,比狗对自己主人都要衷心的多,所以慈禧太后真拿李莲英当回事,也拿他当个伴,几天不见就想,互相打发手底下去问候,然后经常跟李莲英聊天,聊到后半夜。真拿他当心腹,当知己,而且李莲英也确实聪明,眼力见这是天生的。

慈禧愿意听京剧,有五生泰斗杨小楼,杨小楼进到宫里头唱戏,慈禧一听挺高兴,赏桌子上的点心,像驴打滚,艾窝窝,饹馇(北京有朋友吃过饹馇,就是面糊炸完了)拿过之后给慈禧,慈禧吃一口,老佛爷挑剔,尝完了转身拿走,慈禧太后说不错,搁这儿,说它好吃,再留下。满桌都是这个点心。赏给杨晓楼,杨小楼那天一看慈禧高兴,心里想你赏我吃有什么用,几口下去了,借你高兴我多要点,杨小楼也贪,翻身跪倒“老佛爷赏这些吃喝都是进了老佛爷的金口袋,奴才哪敢享受,我想斗胆求老佛爷赏我点别的。”老佛爷一听,你想要什么呀?

我想请老佛爷给我赐个字,慈禧一听好吧,来笔墨纸砚伺候,拿起毛笔来填饱了,刷刷点点,写了个字,福气的福字,你想想老佛爷赏个福字多大面子,杨小楼拿过来一看傻了,慈禧这福字写错了,咱们都知道福字这边礻部旁,慈禧一着急写个衤部旁,多了一撇,这是个错字,旁边就有人嘀咕了,不对吧,大伙往这一看,尽管没明说,谁都知道这幅字多了一点,这可怎么办,杨小楼就不敢接了,慈禧也发现了,气氛就尴尬了,弄不好这屋里就得有不少人有杀身之祸。

李莲英这时候站出来,我说杨小楼,老佛爷赐你这字你可不敢领,老佛爷的福比别人都多那么一点,你看这话说的一语双关。杨小楼说唉呀洪福齐天岂是奴才所能承受,请老佛爷另行赏赐,奴才万万不敢领。就把这尴尬的场面给遮回去了。李莲英就这么聪明,你想慈禧能不喜欢他?

6

太监是经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特殊群体,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的奴仆。不管是太监还是太监主管,都只是负责宫廷杂事,负责宫内他们的主子日常生活起居,但由于他们是统治者身边的人,不免会随主子参于到宫廷斗争之中。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有名的太监:赵高,蔡伦,高力士,李辅国,童贯,郑和,魏忠贤等, 由于政体设置的关系,这些人都参与了政治,他们的参于打破了官僚体系的平衡性,相互制约性。??

顺治帝有感于明末太监干政的荼毒,立下铁券,太监不得参政,违者立斩。这就注定了李莲英这个清末太监,他不会像魏忠贤那样祸国殃民,也不会如郑和那样干出惊天伟业之事。也正是由于这条铁律,李莲英避开了同治,光绪两任皇帝与慈禧的政权斗争。处于夹缝之中的他,不会因为政治斗争而引来杀身之祸。况且他从他的前任那个25岁就被砍了头的安德海身上学到了经验,那就是:炎炎者灭,默默者存。??

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想尽办法让自己主子欢心。慈禧好书法,他暗自刻苦练习,也写得一手不错的瘦金体。慈禧好听段子,他到处搜集段子,性格诙谐擅长讲笑话他,时常把慈禧逗的开心无比。幽默的人谁不喜欢呢?慈禧热衷当时还是禁书的《红楼梦》,他就命人将长春宫绘上红楼壁画,讨得慈禧欢心。他了解主子的脾气爱好,投其所好,是一个敬业的太监,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太监。??

《宫女往谈录》说“他对待底下从来不克扣,且他也愿意帮扶他人。”宫女何荣儿的回忆录说宫里的太监好人不多,整天闷着头琢磨坏主意,可叫李莲英一句“李总管”还是心服口服的。李鸿章要让朝廷派员去视察他的北洋水师,醇亲王代表光绪皇帝,李莲英代表慈禧去检阅北洋水师,他没有戴慈禧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而是戴着七品顶戴,他没有把自己当巡视大臣,相反的像奴才一样伺候着醇亲王,深得醇亲王的好评。他的低调行事没有给慈禧惹下乱子,相反的还给慈禧赢了面子。底调做人,高调做事,对待下人不盛气凌人,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他知道慈禧与光绪有很深的矛盾,但他不搞主子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那一套,他对光绪这个落魄的皇帝也是护着,尽力的伺候着。史书记载,在慈禧西逃返京子时路过保定,受人冷落的光绪皇帝在屋里挨冻,李莲英见状痛苦不已,把自己的被子给光绪盖,伺侯光绪整个晚上。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李莲英是慈禧的红人,但是他对待光绪皇帝也是尽到了奴才的忠诚,以至于光绪皇帝在临死前留下话:诛杀袁世凯,善待李莲英。

总之,李莲英是一个高情商,会做事,会做人,懂得谦卑,是一个忠于主子的奴才,这就是他被慈禧恩宠的原因。

7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赭黄脸,高颧骨,肿眼泡,大鼻子,厚嘴唇,长下巴,就是这么一个相貌丑陋的阉人,却得到了晚清独裁者、慈禧老佛爷持久的恩宠,一生未曾改变。

李莲英为何深受慈禧老佛爷恩宠?民间流传的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因为李莲英手上有绝活,为老佛爷梳头无人可以取代,不仅能梳各式发型,保证不断一根头发丝,不掉一根头发丝,而且在梳头时还能说一些让老佛爷开心的民间趣闻轶事;有的说,李莲英会梳头只是表面,他能成为老佛爷身边红人,根子跟他之前的安德海一样,他没阉干净,跟老佛爷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说起来,李莲英背负这样的污名有点冤,想想就能明白,如果李莲英光会梳头,他顶多就是慈禧的一把梳子,不可能有随时随地侍奉在慈禧身边的资格,至于没阉干净,清宫规矩森严,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民间之所以会这么说,一来,那是因为权宦的名声历来就不好,从东汉的中常侍到明朝的刘谨、魏忠贤,这些人干的都是惑乱朝政、卖官鬻爵的勾当,看上去就不像好人的李莲英怎能例外;二来,李莲英和他的主子慈禧老佛爷,都有些生不逢时,如果放在别的朝代,像他这样的宦官,像慈禧这样的太后,说不上流芳百世,也断不会留下多少骂名。怎奈晚清偏偏赶上了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样一个内乱难平,外辱难免,危机四伏的时代,不能力挽狂澜,结果只能是罪孽深重,而作为慈禧身边的宦官就更惨了,主子做的孽,他不主动揽,也会自然而然地落到他头上。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李莲英之所以能受到慈禧长久的恩宠,主要还是因为他懂规矩,会做人,能办事,正如李莲英墓志铭上写的那样:“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说,李莲英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

慈禧老佛爷并不像民间说的那样不堪,垂帘听政本就不符合祖制,为杜绝流言蜚语,损害自己的权威,慈禧在深宫之中其实是很威严的,重用李莲英这种相貌丑陋的宦官恰恰能够说明这一点;另一方面,慈禧一向拿乾隆来自比,作为一个并不昏庸的独裁者,她根本不可能允许太监,哪怕是最亲信的太监,对朝政插半句的嘴,李莲英能长期侍奉左右,正是因为在这方面极守规矩,虽然有位高权重之实,却从不作威作福,相反,只要有机会,他总会给人以方面,总会用自己的高情商来化解一些矛盾,因而宫中虽然派系复杂,争斗不断,但慈禧对他总是放心的,而其他人背后也不会陷害他。

这么讲,并不是说李莲英就是个清宦、廉宦,他没少贪钱,但他贪得很有分寸,而且极为聪明,这一点也保证了他难有把柄被别人抓住,别人没法攻讦,他在慈禧身边自然能长期受到恩宠。

李莲英是怎么贪钱呢?

一个是利用潜规则,合理地贪小钱;贪大钱,他则是聪明地利用外人的心理。

在外人眼里,总觉得李莲英只要背后在慈禧那里递句话,事情就能办成,因而到他那里送银子走门路就成了常态,不送反倒成了心病,而李莲英不端架子,但收了银子之后,大多数时间他根本不会直截了当地去替谁谁谁办事,更多地他只是巧妙地传递一些关于慈禧的信息。

举个例子,李莲英的聪明、谨慎可见一斑。

袁世凯没少给李莲英送钱,李莲英是怎么替袁世凯办事的呢?每逢慈禧召见,袁世凯跪在地上看不到太后的表情,不利于察言观色时,就看李莲英的脚。如果李莲英两脚并拢,说明慈禧不爱听,那么就立刻打住不说;如果两脚分开,则放心大胆地说。

除此之外,就是经常偷偷地将慈禧的日常起居状况通报给袁世凯,以便他能随时掌握慈禧的动向,上朝的时候能有个准备。

简而言之,李莲英拿钱办事,是软办,不是硬办。

再说李莲英守规矩,光绪十二年陪同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就极能说明问题。此行,李莲英实质上是慈禧的眼线,主要的任务是盯着醇亲王的一举一动,换是其他得势的宦官,那不得趾高气扬得很,但李莲英却时刻摆出侍奉醇亲王的姿态。

这种办事的艺术,慈禧满意,醇亲王也舒服。

对光绪,李莲英也是这样,论阵营,他是慈禧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有些时候去诚心地侍奉光绪,例如西逃的时候,他对光绪就关照有加,以至于光绪一直亲切地喊他谙达。

再来具体说说他侍奉慈禧。

在大处,李莲英行事低调谨慎的同时极其干练,并且富有指挥调度的才干,宫中大规模的仪式活动,基本都是由他一手操办的,无不井然有序,让慈禧满意。

在小处,李莲英聪明体贴,有事无事总能将舒心话递到慈禧的耳朵里,这方面的轶事就太多了,民间在传这些事的时候,也都是服气的。

这么长久地侍奉着慈禧,人心都是肉长的,加之慈禧本就是孤家寡人,人到黄昏时,李莲英自然也就成了慈禧精神上的一个伴,这也是李莲英长期受到恩宠的一个原因,用自己的智商情商,最后能跟主子成一家人。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载的细节很能说明这一点:(慈禧与李莲英),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如果用三两言来概括李莲英长期受恩宠的缘由,宫中一位伺候过慈禧的老宫女的话,可谓是既朴素又看到了根本。

老宫女说,李莲英就像一种俗名叫“佛见喜”的梨,看着黑黑的,很不起眼。可吃起来又甜、又酥、又细、又嫩。李莲英外表看着不怎么样,可当差当得滴水不漏,你刚刚想到,他已经做到了,让西太后舒服而且放心。这样的人,哪个位高权重的会不喜欢呢?

8

李莲英入宫五十二年,伺候慈禧四十多年,即使被提升为总管太监后,也时刻不离慈禧左右,深得慈禧的信任。作为一名太监,他被破格授予二品顶带,大清王朝独此一例。像他这样的奴才,几十年恩宠不衰,实属罕见。究其原因,我觉得跟李莲英的做人有很大关系,一是他懂得自己的身份,始终保持对慈禧的“敬”与“忠”;二是他为人宽和谦卑,让他获得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三是他的机智聪慧,常常能为慈禧排忧解难,讨得主人欢心;四是他知得失,懂进退。

一、李莲英的“忠”与“敬”

自古以来,像李莲英这样的奴才,对主人的忠诚和尊敬,是很难把握的一件事。宫廷的利益关系太复杂,既要把握好原则,又要拿捏好度。同时与主人恰当的距离很重要,太近了容易亵渎“敬”,太远了显示不出“忠”。

李莲英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政治上不参与,显示出对慈禧的“忠”,生活上对慈禧体贴入微,处处维护慈禧的尊严,时刻突出对慈禧的“敬”。民间流言,说李莲英经常干预政治,卖官鬻爵,其实那都是毫无根据的事,也曾经有大臣弹劾过李莲英,但没有一件事有真凭实据。慈禧太后为此很生气,两次都把弹劾的官员降职罢职。

李莲英作为副使,陪同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是李莲英一生最荣耀的时刻。但这个巨大荣耀背后是有危机的,醇亲王之所以奏请李莲英作为副使,实际上是为打消慈禧太后的疑心病,让慈禧的心腹监督自己。副使虽然荣耀,但他的太监身份,很容易被人诟病。

李莲英很聪明,他首先拿掉自己的二品顶带,改换四品出行。整个巡视过程中,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太后派来伺候醇亲王的。所以他既不离醇亲王左右,同时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不是给醇亲王点烟袋,就是给醇亲王端茶倒水,即便晚上无人的时候,他也会忙着给醇亲王洗脚。

有官员来拜访李莲英,他一律闭门谢客,绝不接待,理由就是我仅仅是伺候王爷的奴才。如此一来,既完成了对醇亲王的“监视”,同时给了醇亲王极大的面子,又不给人太监干政的口实,还处处显示出对慈禧的“忠”和“敬”。回京复命时,慈禧对李莲英大加赞赏。

人在得势的时候,很容易忘乎所以,李莲英的前任安德海就是一个例子。李莲英的可贵,就在于他把对慈禧的忠和敬,一以贯之。

二、李莲英的宽和谦卑

李莲英的宽和谦卑绝不是装出来的,他当大总管后,始终扮演着一个家长的角色,对宫里的太监宫女们时时呵护。如果谁犯错误,他不是发威,而是尽量维护,因此他的威望很高。

李莲英巡视北洋水师回来后,正赶上他四十岁生日,慈禧太后赏了他几桌酒席,他没有忘乎所以,只邀请了少数几位同僚和“义子”,悄悄地把生日过了,谦卑得连小太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历史上,对主人恭敬有加,但对下跋扈嚣张的太监多如牛毛。在主人面前当奴才,在奴才面前装主子,似乎更符合太监们的正常心理,但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生存环境搞得很复杂,时刻让自己置于火山口。比如安德海、崔玉贵。

据满清遗留的太监和宫女们回忆,李莲英在他们面前,是那种不怒自威的大家长,不会有人对他背后放冷箭。正因为如此,李莲英这个大总管,很有点无为而治的样子,连慈禧都经常跟他讨论黄老学说。

三、李莲英的聪慧和善解人意,让慈禧离不开她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次慈禧给京城名角杨小楼赐了一个福字,但不小心把“示”旁多加了一点,成了“衣”旁。旁边一个小王子小声嘟囔了一句说出来了,声音虽小,还有被人听见了。这下尴尬了,杨小楼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不接是不敬,接了万一被人笑话还是自己的罪。慈禧也尴尬,赐出去了也没法要回,更不能承认自己写错了。

李莲英脑子转得快,他说:“老佛爷赐的福就是不一样,总是比别人多一点!”杨小楼立刻接话:“老佛爷这个福是万福,哪是我这样的小民敢承受的!”慈禧很高兴,顺水推舟收回来大白字,免去了被人讥笑的尴尬。

慈禧人前威武,但实际上作为一个普通女人,她也有寂寥的时候。资料记载,慈禧最怕的就是一个人独处,这时候能陪伴他散心的就是李莲英。

一个人在最孤独的时候能想起来的那个人,无疑就是与他心灵最接近的那一个。所以,李莲英不光是慈禧身边使唤的奴才,还是最能熨帖她心灵的知己。

四、知得失,懂进退

李莲英的这个智慧之处超脱常人。他多次遭到大臣们弹劾,说他干预政治勒索钱财。勒索钱财李莲英没少干,干预政治纯属子虚乌有,李莲英很清楚他要什么,他能要什么。他很懂慈禧太后的心思,绝不可能干出干预朝政的事,尽管他有这个能力和条件。

最能体现他懂进退的一件事,是在慈禧死后。李莲英深知慈禧一死,他的恩宠就到头了,为了自保,他捧出几盒历年来攒下的稀世珍宝,献给隆裕太后,并说:“这是老佛爷历年赏赐给奴才的,但奴才深知这是皇家的东西,怎敢留存。所以一直替皇家收藏着,现在我把它交还给您,请求出宫养老!”

隆裕太后大为感动,此后她对李莲英非常照顾,李莲英死后,隆裕太后还对他有特旨抚恤。

这就是李莲英,如果抛开他被人鄙视的太监身份,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懂得自我约束,善解人意,有涵养,有生存大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深受恩宠,不也理所当然吗?

9

能当好一个太监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啊。

李莲英名声不好,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受宠于慈禧太后,至于什么伤天害理,残害忠良的事情,李莲英也确实没有干过。



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府大城县人。清宫档案记载他十三岁入宫,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

李莲英早先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李莲英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宫里有个太监,和李莲英是同乡,叫沈兰玉。看见李莲英初进宫,孤零零无依无靠,受人排挤,非常同情。沈兰玉得到一个消息,慈禧太后听说社会上有一种新式发髻特别流行,但宫里太监谁也梳不好,慈禧太后很不高兴。沈兰玉就告诉了李莲英,让李莲英好好揣摩。

李莲英得知,就请了十天假,出宫四处打问,到北京城最红的青楼妓馆向给妓女梳头的匠人们学习这种新发型的梳法,直到练得炉火纯青。回宫后,沈兰玉便把李莲英推荐给了慈禧太后,李莲英大显身手,得到慈禧的欢心,这是李莲英得宠的开始。



才知道,慈禧太后原来梳着个妓女的发型。也不清楚,那些常去青楼的官员上朝后,看到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会不会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慈禧太后很爱美,对梳头非常重视,当然,只要是爱美的女人,都对发型特别关心。

有了李莲英这个美发大师,不管是挽髻还是簪花,慈禧太后都指定让李莲英来伺候,否则就会觉得很不舒心。《奴才小传》中说,慈禧太后对李莲英非常宠信,允彝李莲英与她并坐听戏;慈禧太后甚至知道李莲英喜欢吃哪种点心,让太监留好,专给李莲英。

李莲英梳头时,会把慈禧太后脱落的头发丝悄悄收进袖中,在整个梳妆过程中,慈禧太后看到地上一根头发也没有,就认为李莲英谨慎诃护,小心翼翼。更加信任他的尽心。



除了梳头外,李莲英还善于言语逢迎,能揣测慈禧太后的心意。李莲英还经常给慈禧太后说些笑话,讲讲听来的宫外的小道消息,花边新闻。李莲英讲出来的笑话搞笑而不粗俗,慈禧太后就经常让李莲英说些笑话来给大家解解闷,李莲英总能让大家开心。

由此我们相信,郭德纲就很适合当太监。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的资历才可以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仅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李莲英的声望和地位也水涨船高。31岁时,李莲英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李莲英46岁,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可厉害了,虽然是个虚名,但这也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传奇。当年,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最高限度,而慈禧却为了李莲英而违反了祖训。

李莲英虽受宠,但他从未当过敬事房大总管。具体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作为宫中的总管,李莲英对于本职工作还是尽心尽力,安排妥贴,细致入微。宫中物品的陈设位置和礼仪程序,无不烂熟于心,宫里的太监们遇到事情都常常向他请教。遇到宫里有喜庆等大事,李莲英调度得当,安排合理,总能出色完成任务。甚至于王公大臣们家中如果办什么喜事,也往往请李莲英来指点一下礼仪和布置,以讨得慈禧太后的欢心。

前车之鉴,李莲英处世圆滑,做人低调。

慈禧太后以前宠信的太监是安德海,因在“辛酉政变”中立下了大功受宠。但安德海为人自负,跋扈嚣张,恃宠而骄,做事不留余地,结果倒了大霉。

安德海借着置办龙衣的差使,到南方去,一路上招摇过市,大肆索贿,被山东巡抚丁葆桢以清廷祖训“太监不得出宫”为由,以假太监的名义处死。慈禧太后救援不及,也不敢声张,吃了个大瘪。 而李莲英要远比安德海会来事。

1886年,北洋水师初具规模,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检阅。慈禧太后派醇亲王奕澴去检阅,奕澴是光绪的生父,怕慈禧太后猜忌,就主动要求让李莲英陪同前去,以示忠心。 慈禧准其所请,让醇亲王便作为朝廷的正使,李莲英作为副使,去视察北洋水师。

太监作为朝廷钦差大臣外出视察,在清朝历史上是首次。为避嫌,李莲英把慈禧太后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换成四品顶戴,规规矩矩的跟随醇亲王出发。

一路上,李莲英丝毫没有半分架子,对醇亲王好生伺候,就连晚上醇亲王洗脚,都是李莲英亲自给打热水,说自己以前没机会伺候王爷,这回一定要尽点孝心,醇亲王深受感动。



检阅的时候,李莲英刻意和醇亲王、李鸿章保持距离,他拿着醇亲王的大烟袋,退后半步,让出C位,别人还以为他是伺候醇亲王的服务人员。

在沿途,李莲英也不随意结交地方大员,他基本就不出去,那些地方官准备好的贵重礼品门都不许进。

这次出差,李莲英算是给慈禧太后挣回了面子,也堵住了那些反对派大臣们的嘴,慈禧太后后来也喜滋滋的说,“总算我没白疼他”。

《德宗遗事》中曾记载,庚子之乱,洋军进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西逃。在返回到保定的时候,一行人停驻歇息。慈禧太后的一切都周备妥贴,精美华丽。李莲英伺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各太监及内务府的人也纷纷散去,李莲英走到光绪的卧室,发现光绪孤零零一个人对着油灯枯坐,居然没有一个侍奉的太监。

李莲英跪安后问:“主子为何还不休息?”光绪说:“你看看这屋里,教我怎么睡?”李莲英一看,发现光绪屋里除了坐褥和椅子靠枕外,连条盖的被子都没有。

李莲英跪下抱着光绪的腿大哭:“奴才们真是罪该万死!”立即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说“今夜已深,不能再传他们,这是奴才的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

光绪回到北京后,还经常念叨这事,说:“若没有李俺答,我恐怕都活不到今日。”光绪的最后十年,经常被慈禧太后为难,李莲英从未落井下石,还算厚道。



1908年,光绪和慈禧太后去世,丧事办完,李莲英于次年告老,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休致”。从此,李莲英告别了他五十一年的大内生涯。

李莲英死于1911年。李莲英曾用八个字概括自己的一生,“事上以敬,事下以宽”。

做事用心,细致谨慎,说话幽默,工作认真,为人低调,从不张扬,还心存善念。这样的人,不要说慈禧太后了,谁又能不喜欢这种属下呢?



那个灰暗的时代早已远去,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拖着残躯,步步惊心,提心吊胆地在钢丝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世间留下了无数的嘲讽和骂名。

10

谢谢邀请。

大太监李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接近53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了,慈禧太后对李莲英是寸步不离的,成为了晚年慈禧太后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可见当时李莲英绝对是慈禧太后眼前的大红人,而且红的发紫,那大太监李莲英为什么如此深得老佛爷的恩宠呢?

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李莲英得宠的关键:

第一:聪敏乖巧、善解人意

李莲英很聪敏,善于揣摩慈禧的心思,有时候慈禧没想到的东西,他都可以想到,时时处处为主子想,对慈禧恭顺,对下人也很和气,情商很高,有一颗八面玲珑的心,知道慈禧喜欢奇珍异宝,李莲英就花大价钱送给慈禧,讨慈禧的欢心,这样慈禧怎能不喜欢呢?

第二:李莲英特别会梳头

李莲英深得慈禧太后的恩宠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那就是他掌握着让慈禧太后高兴的梳头技巧,据说他可以给慈禧太后每天梳理出不一样的发型,还保证一根头发不掉,要知道慈禧太后不仅热爱权力,更是个爱美女性,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暗中去青楼学艺,和那些姑娘学习各种发式的梳理,各种梳头样式他都熟记于心,然后善于根据慈禧太后的气质以及每天的服装搭配不同的发式。

不仅这样,李莲英一边梳头一边还抹上茉莉香油,这样头发不仅顺滑还特别香,慈禧自然凤颜大悦,离不开李莲英。

第三: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伴”

在深宫大院里,即使慈禧是万人之上的太后老佛爷,可是她也是个女人,慈禧年纪轻轻守寡,感情脆弱害怕孤独,也需要依靠和别人的宽慰,李莲英就是这位陪伴她的人,宫中的太监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李莲英一直陪伴着她,每天和李莲英遛弯,有时候两人一起聊天到深夜,只有李莲英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和慈禧形成了一种“伴”的关系,两人之间感情很深,慈禧离不开他。

以上种种是李莲英得到慈禧老佛爷恩宠的原因,可见李莲英也是一步步用自己的心思智慧取得的,得到慈禧的恩宠也是情理当中,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