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在战国后期是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诸侯国。秦、赵两国必有一战,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因上党地区的归属问题,发动了影响历史走向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初期,秦国没有启用上将军白起,赵国则用老将廉颇上阵,对秦国对峙三年。后来,秦国使用反间计,诱骗赵国临阵换将,让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掉廉颇,导致长平之战失利。
长平之战,廉颇也不能算输,但是也犯了错误。
第一,廉颇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强,偏保守。据《史记》记载:
秦伐韩,军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秦当初伐韩,赵国对是否救援一事上。廉颇回答的是:“难救”,也就是不救。乐乘回答的和廉颇一样。只有赵奢说救。最终,赵国派赵奢前往救援,并取得成功。
从中我们看出,廉颇行军作战,偏保守,适合打防守战,没有破釜沉舟的狠劲。凭借多年的军旅生涯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但缺乏创新。
第二,廉颇与赵王的思想不统一。据《史记》记载:
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长平之战无疑是消耗战,战争到了后期,秦、赵双方都经不起消耗。赵王此刻想要的是出战攻打,而廉颇采取的是防守的策略。一个要打,一个要守。君臣不和,是导致赵王决心换将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长平之战,廉颇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强以及赵国国力空虚,与赵王的想法不能统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