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蜀后主具体是指哪位?历史上的蜀后主有三人:蜀汉后主刘禅、前蜀后主王衍、后蜀后主孟昶。

一、蜀汉后主刘禅

严格来说刘禅并不是蜀后主,应该是汉后主,人家的国号是“”,继承的也是汉朝衣钵,只不过是偏安蜀地。

而曹魏以及后来的晋朝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一直称割据蜀地的刘禅为蜀。

刘禅也不是“弱智”无能的皇帝,三国当中,刘禅帝位稳固,从没发生过像曹魏、东吴权臣当道、甚至沦为傀儡。

刘禅投降也是因实力不如人,后来在宴席上如果说思念蜀地,以司马昭的本性会怎么样?跟着他的那些文武大臣还能安全?

二、前蜀后主王衍

前蜀是五代十国之一由唐节度使王建建立,传二帝,十八年(907-925年)。

后主王衍是幼子,却子凭借母贵登上皇位,是个标准的二世祖。

司马光评价:后蜀太子衍好酒色,乐游戏,不亲政事,奢纵无度,

乾德七年(925年)亡于后唐,次年被害。

三、后蜀后主孟昶

后唐灭前蜀后,委派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史称“后蜀”,传二帝,三十年(934-965年)。

后主孟昶继位后,也是生活奢侈,比如一个夜壶也要用珠宝镶嵌,任由官吏腐败不问不管。

后蜀最有名的却是孟昶的老婆花蕊夫人,一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男儿让多少汗颜!

乾德三年(965年)亡于北宋。

这三位后主,只有刘禅中规中矩,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后二位只是喜欢享受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蜀后主真的是一个“弱智”的皇帝吗?

(刘禅)

读《三国演义》,人们都以为蜀后主昏庸、弱智,其实,这是冤枉了蜀后主。

认真阅读《三国志》,就会改变看法。

对于蜀后主,山野老人以为并不昏庸,并不弱智,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主要谈三点看法。

一,蜀后主驭官的手段高明。

这里的蜀后主一般的人都以为是刘禅,我也当作刘禅看待。

刘禅执政期间,经历了四个能人。

这四个能人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费伊、姜维等,尽管这四人只有诸葛亮是名副其实的丞相,其他三人都没有担任丞相。尽管这样,史书称这四人为蜀汉四大名相。

面对这四大名相,蜀后主可以说是轻松搞掂。

对于强势的诸葛亮,蜀后主仅用了“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这八个字就搞掂了。

蜀后主登基,诸葛亮辅政。

蜀后主,由着诸葛亮的性子,不闻不问。但是有一条,却不让诸葛亮染指。那就是祭祀这件有关国家主权的大事,蜀后主亲自操持。

所以,在诸葛亮辅政期间,诸葛亮一再表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管权力多大,从不敢有篡权的奢望。

对于蒋琬,这位诸葛亮的真实信徒,蜀后主只用了一道圣旨就搞掂了。

蒋琬接替诸葛亮,一心北伐。蜀后主对此,也不闻不问。其间,只是下了一道圣旨。

圣旨的大意说,抓紧北伐的准备,随时准备北伐,但是什么时候北伐,听候我的命令。蒋琬准备了大辈子北伐,就是没有接到蜀后主北伐的命令。

蒋琬为北伐准备、忙碌了一辈子,最后什么事情也没有干成。

对于费伊,蜀后主什么也没说,因为费伊从诸葛亮与蒋琬的经历明白了蜀后主的内心想法,从不谈北伐,所以官做得很轻松。

对于姜维,这也是北伐的积极分子。

蜀后主同样对姜维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最后身边的宦官出面帮蜀后主搞掂了姜维。

二,蜀后主维稳的本事不差。

诸葛亮死后,交给蜀后主是一个烂摊子。

因为诸葛亮不断北伐,掏空了蜀汉,让蜀汉苦不堪言。

蜀后主接手这个烂摊子,维持了三十多年的平安,这不能不说蜀后主维稳的本事不差!

三,蜀后主有大局观。

曹魏大军入蜀,蜀后主绑着自己投降了曹魏,对此很多人对蜀后主不理解。

史书对此却有公允的评价!

史书这样评价蜀后主:蜀后主投降曹魏,刘氏家族并没有什么危险,整个蜀汉百姓也免除了一场灾难!

综上所述:蜀后主尽管算不上什么圣君明主,但也不昏庸、不弱智!

3

蜀后主应该算刘禅吧,毕竟“此间乐,不思蜀”太过出名。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很大原因都是因为后世想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对君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楷模。



那么刘禅本人到底能力如何呢?是否是“弱智”呢?诸葛亮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说明刘禅在礼贤下士一方面很有头脑,至少不昏庸。

刘备给刘禅留下的遗言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诸葛亮留下的是: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刘禅在位时期,绝大部分时间都秉持两位父辈的教导,有自知之明,任用贤良,君臣一心打理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蜀国,刘禅充分信任大臣能力,使其为国家效力。



陈寿对于刘禅的评价其实最为到位。

《三国志 后主传》:“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刘禅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刘备的雄心和毅力,也没有诸葛亮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能力和决心,生于战乱年代的刘禅也许就只想当一个安稳的蜀汉皇帝,虽然他很明白诸葛亮所作所为,但是他也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后期刘禅重用黄皓,搞得蜀地乌烟瘴气,也许就是他累了,再也没有当初的雄心壮志了,正如陈寿所说刘禅重用贤臣国家就能繁荣,重用奸臣国家就快速衰败。

此间乐,不思蜀”这话一出,后世把他贬为”弱智“,但是那时候的刘禅就只想活命,国家都灭亡了,说出此话其实无可厚非,换位思考,咱们放在刘禅当时的位置能不能做得比他好还不一定呢!



码字不易,希望各位看官可以关注我,实在不行,点个赞在走呗!(#^.^#)

4

蜀后主,应该指的是后主刘禅吧?

所谓“弱智”,我觉得有些夸张了。刘禅在位时,蜀汉的军政全部归诸葛亮指挥,刘禅并没有什么作为。诸葛亮死后,虽然宠信宦官黄皓,但这种事在我国历史上司空见惯,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唯一让人觉得刘禅“弱智”的,是刘禅归降后,司马昭试探刘禅,刘禅闹的那出乐不思蜀。让人觉得刘禅是一个“弱智”。但是,这件事也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是“弱智”,一种说是大智若愚。

我觉得,刘禅相比于他的父亲刘备而言,确实有不足之处。父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葬送在他的手中,让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懊恼。可转眼一想,三国后期,三国统一的大局已定,曹魏最为强大,孙刘联手尚不可打败曹操。又何必强加一个后主呢?

其次,刘禅虽然能力不足,没有什么大智慧,但也懂得审时度势。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对诸葛亮深信不疑,听之任之。不管怎么说,刘禅才是蜀汉的正主,当权人,诸葛亮只是一个臣子。历史上,有哪朝哪代的帝王能做到对臣子如此信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禅知道有诸葛亮在一日,就能保蜀汉一日不灭亡。

最后,看看刘禅做的一系列事:

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刚刚继位,就加强与孙权的联系。这说明,刘禅还是知道交好孙吴的必要性。

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致力发展农业生产,停止征战让百姓休养生息。

这些政策或许是臣子进言,或许是诸葛亮主张。但是,最终能否颁行,还是要征得刘禅的同意,不是么?

综上所述,刘禅确实不是什么得道明君,但是也不是一个“弱智”皇帝,他只是众多平凡皇帝中的一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