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豪气干云的诗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西楚霸王项羽所唱的一首颂歌。但无论这诗句包含了多少对项羽的崇拜和敬仰,历史却终于将这一代枭雄、一方霸主定位为一位悲剧英雄。

中国的正统史观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是亡秦英雄他本是胜利的英雄。但他在和刘邦的斗争中失败了,他是个失败的英雄。(从中国的历史观入手,从“胜利”与“失败”的不同角度作结:无论如何,“西楚霸王”是一个英雄。这就为全文的叙写定下了感情基调。)

太史公是位伟大的史家,他对项羽作了相当客观公正的叙述。但司马公生而为刘汉史臣,笔触不可能不染有汉天子的墨影。(虽是等于帝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的光耀。但特定的环境,又未必真的“客观公正”。这便是作者“追西楚霸王”的缘由。)

项羽是个心地透明的人,单纯、天真、稚气,最终于阴险、狠毒、狡猾的刘邦。善败于恶。从24岁到31,短短7年的时间,一颗年轻的明亮耀眼的慧星。在中国的天空中,画了一道长长的弧线而殒落了。他个令人敬仰,又令人惋叹的英雄。尽管他已失败了,已远去了两千多年,但一代代后世的人们,仍然尊他,眷恋他。

看看古人及名人对项羽的评价吧: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另:个人认为:乌江自刎可歌可泣,项羽乃英雄豪杰!

最佳贡献者
2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是不二规律。但楚汉之争中先胜后败的楚霸王项羽却是个例外。至今"霸王"的千年桂冠仍妥妥地稳戴头上,无人敢与争,无人能与争。

楚霸王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垓下之战项羽遭汉军合围而战败,楚军十有八人战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盖世英雄楚霸王项羽将胜而反败的结果归咎于天意,想起追随自己起义反秦而一路走来,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八千江东子弟,望着身后滔滔乌江对岸的楚地,觉得无脸回去再见支持他的江东父老。毅然拒绝了过江重振旗鼓、卷土重来的建议,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一千多年后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过乌江亭,感慨之余,不禁写下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寄托对楚霸王项羽的肃然起敬之情。

刘邦也评价楚霸王项羽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英雄。汉之后的历史,楚霸王始终作为一个悲壮的历史人物和力拔山河气盖世的英雄而被称诵。历史上,胜败乃兵家常事,楚霸王项羽却因失败而赢得对手和后人千古不渝的尊敬。因为他的英勇决绝写就的历史,成就了他的万世霸王之盛名。

3

非常荣幸能够回答楼主的这个问题,项羽虽然最后失败,自刎乌江,但他受后人尊敬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

项羽在垓下之战战败后,和虞姬来到乌江边,当时,有一位老渔夫愿意冒死送他过江,但他却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自己带领的江南弟子命陨己手,他已无法在面见江东父老。

而且在鸿门宴中,虽然范增多次示意他诛杀刘邦,但他都没有去执行,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其次,他是一个感情专一的人

项羽一生只有一位妻子,那就是虞姬,可以设想一下,三妻四妾盛行的年代,项羽能够专注的深爱虞姬一人,他们的感情基础是何等牢固。

而虞姬也一生追随他,不离不弃,在项羽兵败垓下之战后,乌江畔,项羽自刎,而虞姬没有大难领头各自飞,也随项羽而去,如果不是项羽对虞姬感情的专一,这也很难做到啊。

最后,项羽还是一个神勇无比的人

  • 项羽最大的功绩就是灭掉了残暴的秦朝统治,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以少胜多战胜了秦朝名将章邯和王离率领的四十万秦军,为后续摧毁秦朝统治奠定基础。

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还是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因为重情重义,感情专一而又神勇无比的人,符合了大家心目中英雄气质的形象,对于英雄的敬仰,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即使是他最后失败了,大家还是会怀念敬仰他的。

4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史记》对项羽的书写客观公正;二是现代的电视作品对项羽英雄形象的刻画!

我们了解项羽最主要是依靠司马迁的《史记》,而《史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司马迁秉笔直书而成,所以对项羽的书写自然客观公正。《史记》流传到今天,以至于让我们从中了解和崇拜项羽的贵族式的大英雄大丈夫的气质,所以后代的人对项羽的怀恋仍然要从历史当中去了解其人其事才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是很多有关秦末以及楚汉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都依据历史事实,用大众广泛接受的影视剧形式呈现项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了解项羽,从而广泛的传达项羽的英雄形象,以此方式更为深入人心!

一般来说,新王朝建立后为了树立良好的正义的形象,或多或少都会对上一个朝代抨击抹黑,从而反衬自身的伟光正,我们庆幸遇到的是司马迁,如果当初他对项羽进行大规模抹黑,那么我们今天了解的项羽可能就和历史上的项羽出入很大了!

5

项羽是悲剧英雄。李清照曾写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有许多优点。少有大志,立志复国,力能扛鼎,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勇敢诚实,表里如一,没有神化自己,不像一些人老谋深算,阴险狡猾。精通军事,善出奇兵,指挥了精典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忠于爱情,没有三妻六妾,桃色新闻。要和刘邦单挑,不愿意因为两个人事情拖累天下苍生。失败时自刎而死,不苟且偷生,不失英雄本色。

项羽短暂一生活得轰轰烈烈,可以说项羽凭一己之力帮助叔叔项梁起义成功。力主救赵指挥了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在项羽身上折射出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敢恨敢爱,光明磊落,永往直前,绝不屈服。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许许多多的优良品质让后人敬仰。

6

第一,楚霸王的形象很符合人们对英雄的印象,尤其是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宁死不屈。第二,史书怎么写,是受政府影响的。刘邦赢得了天下,如果他不许人们说项羽的好,史书或者当时的文人墨客也会对项羽进行一定的丑化。就像周朝丑化纣王一样。由此推测,刘邦的心胸也是很宽广的。

7

一、项羽败了,不是因为他的实力不如刘邦,而是因为他没有刘邦那么多的花花肠子,项羽有勇而少谋,又太意气用事;如果面对面的对抗,刘邦肯定不行,项羽打仗太理想化了。

二、项羽讲义气,他答应过项伯善待刘邦,因信守承若至少两次放走了刘邦,饶了刘邦的小命。如果项羽是的六亲不认,没有人性的小人,刘邦早就被项羽杀死了。

三、项羽对待皇权看的很淡,他就没想过要当皇帝,他认为让他做个诸侯王满足了,那样就可以衣锦还乡。而刘邦从起义开始就是奔着推翻秦王朝,他做皇帝去的,野心勃勃,让人看不起。

8

因为他死了,他在眼看没有胜利希望的时候,他自杀了,没有把战火继续引向江东。也因为他死得干脆,刘邦及以后的汉朝统治者没有使劲黑他。

9

关键是汉武大帝没把史记烧了!

10

因为刘邦是以下犯上,是谋反!真实历史根本就没有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领导人是项羽!项羽建立了张楚国,根本没有什么鸿门宴,那是张楚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的庆功宴!刘邦被分封为汉王后造反,造反成功建立汉朝虽然篡改了历史,但人心自有公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