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的描述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口语化与专业表达矛盾”之处,而且举例的数字也给出了专业机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原因分述如下:
1、文字表达口语化与专业表达的不一致
财务的专业描述中:
- 【息】这个字,表示的是“具体真实的多少钱”的意思,它的单位是“元”;(其大小多少,与本金直接成正比关系)。
而要表达“使用代价高低”这层意思,应该使用:
- 【率】这个汉字,比如【利率/利息率】,这是一个百分比表达的方式,没有单位(其高低水平,与本金的多少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单从“语文意义上的含义”角度去理解“1万贷款年息1分,月息是多少?”这一句话,
意思绝对就是【1万元贷款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是1分钱人民币,那么对应到一个月需要支付多少钱】,我敢负责任对自己的解释面对任何汉字语言专业和财务专业人士的质疑。
因此,我建议,“1万贷款年息1分,月息是多少?”这句话,符合正式的财务和语文的说法可以是:
“1万贷款年利率1分,月息有多少(钱)?”,或者“1万元贷款年利率1分,月利率是多少?”
然而,上面说的这都是钻牛角尖、抠字眼的抬杠,
正是因为大家都口语化习惯了的缘故,
这种错误的文字描述,我肯定,并不妨碍任何人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
另外,这种口语中“利率几分/几厘”的说法,都是相对于“本金1元钱”而言的。
2、正轨机构给出的利率数字,一定是可以被3除尽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严格的财务制度中,关于利率存在着如下的规则:
- 日利率用万分之多少表示;
- 月利率用千分号(‰)表示;
- 年利率用百分号(%)表示;
正是如此,我们在很多专业机构中看到利息需要计算到日的精确度时,会以“每万元一天多少钱”来表示,提及月利率时,会以‰表示、年利率用%。
当然了,非正式专业的财务会计、机构,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不是如此严谨。
但如果专业的财务会计专业机构、文献出现与此不符合“行业规则”的表述,则会被嘲笑的。
正是因为有着上述表达的行业潜规则,才会有:
这样的转换公式存在。
利息支付的原则(原理)是:按使用时间收费。
所用的计算方法以及精确程度,一般都会在“事先约定的协议”中言明,到底是精确计算到小时、日、还是月。那么在事先无声明的可能实例中,又有了另一个行业潜规则:
- 默认一年当中所有“一个月”为30天;
- 需要精确到日的计算,会考虑大小月份精确到“每一天”;
上面这2点就是为什么有的贷款提前归还时计息,如果“整个跨过2月份”不会扣除少了的那1-3天,但如果计息起始点有任何一个处于2月份当中,则,2月份会按实际天数计算。
于是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正轨机构给出的利率数字一定会被3整除的原因了吧——因为要确保转换到日利率的精确度,不允许出现“转换时除不尽”的情况!
有兴趣的条有们,可以去查一查我国央行历年公布的所有利率数字,不管小数点后面有几位,看是不是全部属于除以3之后,始终是除得尽而从没有出现无限小数的。
所以,“年息1分”、“月息1分”,这种说法,都是笼统的“大致利率水平高低”的表述,严格意义上,正轨金融机构公布的利率,其数字绝对不可能恰好是“1分”。
因此,看完上面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规则之后,估计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宽标准泛泛而言,你的问题答案可以是这样的:
“年息1分,月息是8厘33333333,1万元1年的利息是1000元”,
如果严谨表达也可以是这样的:
“年利率1分(10%),月利率大约是8厘3333(8.3333‰),1万元使用1年需要支付1000元钱”。
对了,利率10%这个数字,只会出现在民间私人借贷情况下的哦,如果哪个机构真出现这样的利率了,那么悄悄告诉你,这家机构的专业业务水平特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