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子和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圣人,是影响中华文明的人物。至于后代,分两种出名方式。

第一种,凭借先祖的名望出名,但是这种但是往往持续不了多久,最多两三代人。大家都听说过星二代,官二代,顶多官三代等等,这还是受在世亲人的影响力。但是我们没有听说过官五代吧,除非这个人本身就很出色,而祖上历史荣耀也只是给这个人锦上添花罢了。所以,如果孟子、孔子后人平平无奇,也就会被世人所遗忘。

第二种,凭借自身造化,延续家门名望。一个人的优秀,被社会和世人认可,不管你的祖上是否有名,都会被世人记住。祖上的荣耀,也只是多增加了一个闪光点而已。这时候,不论你是孟子后代、孔子后代还是普通百姓后代,只要你足够优秀,你就会出名。

纵观历史,孟子和孔子的后代都不是人才辈出,大多归于平淡。孔家除了孔子以外,其孙凭借自身学识略微出名,最被大家所认识的应该是孔融吧。大家还是先从孔融让梨认识的,再知道他是孔子的后代。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先祖的聪慧会遗传吗?这个是不确定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祖的聪慧不会一直遗传,更多的是依赖个人。

回归问题,孟子的后代为什么没有孔子的后代出名。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第一,孔子后代中确实出现了几个能够被世人记住的人物,比如孔融。但是孔融的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是孔子的后代,而是自身原因。

第二,孔子被世人称为至圣先师,并且后代都有官职追封,也就是说,孔子的后代一直被中国的权势阶级所关注,且未曾间断。这也是后代出名的原因之一吧。

最佳贡献者
2

主要是政治需要的选择,孔夫子的理论在不同的朝代,被不同的人进行修改,由于这种学说扩容性很大,可以容纳各种人等的需求。对于掌握政权的统治者,它要求所有人遵守上下秩序。对于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可以追求三代之治,对于家族家长,提倡孝。甚至对于奴隶,无权势之人,都可以要求上位者需施仁。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它们所需要的。与老子的道,庄子的道,墨子的天鬼之说,杨朱的一毛不拨之说,所需要信奉的人的资质要求较高不同。所以孔夫子的理论偏于世俗化。孟子的理论属于政论性,一直在讨论一个国君或地方大官应该做什么,施政目标是什么,心中坚持是什么。但孔夫子,孟子两者问题都没有很好说明如何实现这种目标,也就是没有一点办法。同时,他们所处环境是邦国时代,君王胡搞,他们可以称之为危邦不入。可是到了大一统叶,君主成了望之不似君王时,理论的缺陷与现实的不协调,导致人们将儒学称之为瘸儒。因此董仲舒弄出五德始终,天人感应来限制君主。王莽时代,儒家学者们甚至弄出禅让,井田制等等。其后果是儒家的政治前景破灭,在此时,孟子那种理论被指为大而泛的理论,不被重视。之后东汉陷入经学之争,汉代皇帝声誉尽毁,曹魏,司马晋将儒学扯得粉碎。蛮夷纷起,到唐,儒学只是人们说说话语时的场面话。然后五代,军阀丧失人心。因此宋儒开始修补儒学,所有最高尚的嘴炮在此时诞生,因为宋为篡位而来,伪君子成为私下的规则,文人骤登高位,如王安石,司马光一类人,在执政上应该是国家之耻。明清儒学越来越僵化,也越来越强大,到此时,由于文天祥的事迹,以及宋儒们执政失败,殉国的人不少,明儒们讲究气节,因此孟子才得到重视,但明朝有部分知识分子对儒学已有很大的不信任感,比如李贽,王阳明,泰州学派,何心隐等。明亡之后,清儒,就不说了。

总之,儒学是被政治扭曲了的学说。孟子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宋亡后,文天祥的正气歌,给予明儒刺激,孟夫子才得到重视

3

孟子的君为轻不合时宜

4

简单啊

孟子讲节

后代很多殉国了

孔子的后代你懂的

5

因为孔子比较聪明,他的主张都是让老百姓听命于朝廷,自己的一切都由皇帝做主,这当然会受到各个朝代的皇帝赏识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