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首先,看一下两岁半孩子的年龄特点。
2—3岁的孩子正好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做事情开始表现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开始尝试自己的力量去做事儿,喜欢自己动手,常说“我自己,”“我来拿”“我不”等。对喜欢的东西开始占为己有,缺少物品的边界感,喜欢就一定要拿来玩。这个时候的孩子既需要父母的爱护,又想证明自己的力量,尝试独立,如果一味地压制孩子,反而会让孩子的反抗意识增强。
其次,看一下题主的描述事件,孩子丢玩具也许不是像成人想的一样破坏玩具或者搞乱房间,也许就是在玩一个她头脑中的投掷的游戏,只是丢的对象是玩具。也就是说,孩子还没有那么强的是非观念,认为这件事是错的。父母的强硬态度,孩子能感受到的是阻断游戏和压制,用威胁的方法打压孩子游戏的兴趣和需要。而且孩子需要安全感呵护的时候,母亲表现出的是冷落,这样的做法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抗。而且越是强硬,孩子的反抗越厉害。
第三,看如何引导。
一是在孩子丢玩具的时候,家长要利用孩子另一个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特点,来游戏化引领孩子学习正确的做法。所以家长可以变换一种角色,以游戏者的角色对孩子说:“哎呀,玩具宝宝都摔疼了,快抱起来帮它揉揉吧,它们都找不到家了,快送它们回去吧。”一边说,一边假装玩具真有生命的样子,把一个玩具抱起来,帮它吹一吹、揉一揉,放回玩具原来的地方。孩子会通过观察大人的行为,同情玩具的遭遇,模仿大人的行为去捡起玩具来。这样做,既不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还引发孩子对玩具的同情心,而且也不影响亲子关系。
二是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的引导方法。家长就不要再说教了,要若无其事地去做其他事情或者就在一旁安静的等着她哭,什么也不要说。孩子会边哭边看家长的反应,家长越是讲话,她就会越哭的厉害,这也是她在用哭的方法试探家长的底线,看哭到什么程度家长会放弃强硬的做法。另外家长在孩子哭时讲道理,孩子因为情绪和年龄特点的影响是根本听不进去的。所以要等孩子情绪平稳了,冷静下来再引导她捡玩具。
总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去引领孩子,不要简单粗暴威胁、打骂加糖果,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的性格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