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也是一位马上的皇帝,伟大领袖曾经说过:在古代帝王中,李世民的用兵是最厉害的,其次是朱元璋,可见李世民的军事素养之高。

李世民的名气如此之大,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我看了李秀宁这个名字,脑子有点没转过弯来。

后来才反应过来,历史上没有李秀宁这个名字,却有这个人的原型,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

原来,平阳公主的名字,历史记录中没有明确记录,民间才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李秀宁。

善战的李世民,为李唐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打的仗,都是一些硬仗

李世民从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带兵打仗,曾经参与解救隋炀帝的雁门之战。

当李渊举起反隋的大旗之后,李世民的军事才华再次显露出来,他率兵先后击败宋老生,降伏屈突通,最终雄踞关中。


可见,李世民虽然年轻,却已经变得异常成熟,也有了足够的战斗经验,这是李世民骄傲的资本。

骄傲的李世民,终于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第一个强悍的敌人,虽然宋老生和屈突通也非常强悍,但这个敌人,显然比前两个更加难缠。

李世民扬名的战役,是对阵薛仁杲的战役。李世民和盘踞载金州的薛举父子,结下了很深的梁子。

在武德元年的时候,盘踞在西部的薛举势力,突然向唐军控制的地区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从薛举的进攻方式看,更像是半试探性的进攻。

薛举虽然也派出了主力,但打的十分小心,他先安排小股的队伍,骚扰扶风北地两个地方,不断的挑战着唐军的底线。

这样的挑战,很有目的性,让唐军很是尴尬。

彪悍自信的唐军并不害怕这小股敌军,而是对小股敌军背后的薛举主力,产生了畏惧,长期盘踞西部的薛举势力,拥有很多上等的好马,军队彪悍,战斗力要强于唐军很多。

更主要的是,薛举本人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沉稳冷静,老谋深算。

分析了敌我局势,李世民并不想以硬碰硬,李世民的军事思路,更趋向于以逸待劳,寻找战机,攻击敌军弱点,最终,出奇制胜。

这种军事思想,在初唐时期,影响深远。无论是后来攻击东突厥,高昌还是吐谷浑,唐朝精锐的骑兵,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在对手面前,然后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击溃敌军。

李世民面对谨慎而强大的薛举,依然保持冷静,他按兵不动,只是为了寻求战机。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战机没有等到,等到的确是一场突如起来的疾病。

李世民病倒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刘文静。

刘文静是一个文官,他是最早跟随李渊的人,有着极高明的智慧,也有着非常厉害的外交能力,但偏偏军事指挥能力并不强。

显然,刘文静没有像李世民一样清晰的判断,他贸然发起了进攻,于是,李世民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第一次惨败,唐军死伤大半。李世民被迫回到长安。

薛举把唐军的尸体,做成了京观,来耀武扬威。

骄傲的李世民是不允许出现如此败仗,于是,唐军和薛举的主力开始了第二次战斗,但遗憾的是,薛举病死了。

而他的儿子薛仁杲,性格偏激急躁,全然没有他父亲的老谋深算。再加上治国无方,做事极为暴戾。很多薛举的死忠,渐渐疏远。

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但李世民依然极为冷静,他再次面对敌军,依然按兵不动,这一等就是六十多天,李世民终于等到了第二次机会,薛仁杲军队断粮了。

而且,有大批量敌军投降。于是,机会到了,李世民突然出击,一举击败悍将宗罗睺。也诠释了什么叫做势如破竹。

李世民把握机会的能力非常强,一旦遇到机会,就不会放弃,于是,薛仁杲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押到长安城砍了脑袋,一雪前耻。

因为浅水川之战是李世民独立指挥的一场大战,也因为这场战斗的胜利,让李唐王朝免去了后顾之忧。而让李世民名动天下的战役,当属虎牢关之战。

这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战,虎牢之战让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盘踞在河北的窦建德成了李唐王朝的阶下囚,北方最强的两大势力崩溃,让李唐的势力成了北方名副其实老大。

像是浅水川之战一样,虎牢之战也是十分危险,对手是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势力,兵力达到到了三十万,唐军不过五万而已。

面对着敌众我寡的危险形势,李世民依然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打法,带领三千玄甲骑士,屡次进攻对手薄弱环节,这三千人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堪称当时的特种部队。

根本不是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军队所能抵挡的。而主力唐军壁垒森严,被围困的王世充无法冲出来,救援的窦建德也无法战胜唐军的精锐骑兵。

于是,两大强悍势力土崩瓦解,八个月的虎牢之战结束。虎牢之战和浅水川之战都是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是李世民用兵风格的集中体现。也让李唐势力彻底成为足以问鼎天下的势力。

所以说,半个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点不错。

那么,我们再看看李秀宁,也就是历史上说的平阳公主

她的确是一个巾帼英雄,山西的娘子关,相传就是平阳公主为了抵御来自河北和突厥势力威胁而建造的。

她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将军,在武德八年去世时,朝廷也是按照军人的最高规格下葬,可见,平阳公主在军队中的地位有多高。

如果论起功绩,平阳公主是不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的,她最大的功劳就是参与进攻关中的战斗,而此后,她主要的功绩是防御后方。

对于打江山来说,她的功劳主要是攻下长安,对于守卫后方而言,功劳就非常的大了,多次直面对手的进攻,可谓女中豪杰。

所以说,李秀宁(平阳公主)和李世民,就打江山而言,平阳公主的功劳无法和李世民相提并论,但就守后方大本营而言,李秀宁未必就输给了李世民。

最佳贡献者
2

说这个李唐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肯定没有异议,甚至可以说李唐大部分的江山都是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打下来的,前期击败薛举,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等武装集团。

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称帝,征服四方,号称“天可汗”,令唐朝的版图和实力达到了巅峰,李世民自己又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也没有滥杀功臣。

可以说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君主。

那么这个李秀宁又是谁呢?

一个比花木兰更加传奇的女性,她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号平阳公主,她有很多个第一。

譬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兵打仗、建功立业的公主;

第一个死后追风谥号的公主,所以她又称平阳昭公主;

她也是第一个死后由军队负责出殡的公主;

我们耳目能详的娘子关就是平阳公主曾经带领自己的娘子军驻扎在那里而得名。

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振关中。帝度河,绍以数百骑并南山来迎,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新唐书·诸帝公主》

当初李渊起兵的时候,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响应李渊,当时他还担心平阳公主舍不得自己离去,但是平阳公主好严抚慰,让他前去帮助李渊起兵。

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自己也开始招兵买马,响应父亲的起义,没过多久就在关中地区拉起一支七万人的兵马,结果他的丈夫柴绍才拉拢了几百人而已。

可见平阳公主的能力非比寻常,如果不是女儿身的话,估计和李世民在争夺皇位上也有得一拼。

不过说李唐的半个江山有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则有些夸张,不可否认李秀宁的这支部队壮大了唐军的实力,为李唐江山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后期活跃在战场上的主要还是李世民,像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武装集团就是李世民带兵出征的功劳,李秀宁自然也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显然还没有达到开拓半壁江山的程度。

但这一切都并不妨碍这位巾帼女英雄的风姿,她死后也得到了极为隆重的下葬礼仪。

譬如击鼓吹号、命令羽林军、虎贲等士兵为她举殡,这一殊荣观望历朝历代公主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当然这也是她功勋的证明。

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太常议:"妇人葬,古无鼓吹。"帝不从,曰:"鼓吹,军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上同

3

有人说“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话有点道理,但未免有点儿夸大其词。

谁是李秀宁呢?

李秀宁是《大唐双龙记》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原型是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即李世民的同母姐,唐朝驸马柴绍的老婆。

首先声明一点,正史中平阳公主叫什么史书不详。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和理解,姑且称平阳公主为李秀宁。

李秀宁为大唐的建立做出了什么贡献,以至于和李世民平分秋色?





这事还要从李渊太原起兵说起。

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即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是亲姐俩。李渊最初是杨广的手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升任太原留守。

此时李世民跟随父亲驻守太原,他看到各地反隋义军风起云涌,于是鼓动父亲乘机夺取大隋江山。

李渊当初不同意,认为和杨广是亲戚下不去手。

李世民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迫不得已和好朋友,时任太原县令的刘文静以及晋阳宫主管(宫监)裴寂,合谋为李渊设了一个局。

三人故意把李渊灌醉,然后把他扶到杨广留在晋阳宫里的两个妃子的床上,造成李渊侵犯杨广两个妃子的假象。

实际都是事先买通两个妃子套好的把戏。

李渊喝高了,稀里糊涂上了皇妃的床,就在早上醒来时,晋阳宫主管裴寂假装无意撞破,声言要上报李渊强奸皇妃,这就是典型的“仙人跳”。

此时刘文静出现,劝李渊造反,李渊考虑再三:“反正都是一死,如果造反成功了呢!”



李渊要太原起兵造反,这时她的女儿、女婿都还在长安居住,于是李渊派人去长安通知女儿女婿赶紧撤离。

当时柴绍对妻子说:“你爸要造反,让咱俩赶紧离开长安,否则杨广非把咱俩砍了不可!”

李秀宁说:“如果咱俩一起走目标明显,不如你先走投奔太原,我是女人目标小,把家中东西处理掉我随后就到”。

柴绍说你自己多保重,说完就带上人马投奔了太原。

丈夫走后,李秀宁变卖家产,随后带上仆人,自己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离长安投奔太原而去。

就在去太原途中,李秀宁发现各地起义军很多,她突然萌生了组织一支队伍的想法,于是边走边招人马,很快有了一支上千人的人马。

随后李秀宁带着这支队伍边走边战。

由于李秀宁所率军队纪律严明,投奔她的人马络绎不绝,不久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太原后竟发展成了上万人的军队。




李渊见自己的女婿、女儿都逃出来了,这才起兵攻长安。

随后李秀宁组织的这支军队在李渊征战关中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渊经过三个月的战斗就占领了长安。历史上除了宋朝赵匡胤得天下容易外,第二个就属于李渊了。

占领长安后,李秀宁奉父命驻守山西娘子关,这就相当于让她留守大本营。

有道是:“山西稳则关中稳”,李秀宁圆满完成了驻守任务。到现在娘子关一代仍流传着平阳公主的许多传说。

从上面可以看到,李秀宁确实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结有两点:第一,为李渊起兵提供了一支队伍。第二,父亲和兄弟们在外征讨的时候,守住了大本营长安,解除了父亲和兄弟们的后顾之忧。



但是说她为唐朝打下了一半江山未免言过其辞,只不过李秀宁是女人,巾帼英雄在历史上本来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她所取得的成绩显得尤为突出。

李渊的儿子们哪个功劳也不比李秀宁逊色。比如大太子李建成,李渊起兵前他在河东居住,秘密结交了许多有才能的人,他也组织和招募了许多义军,然后带着这支队伍投奔了太原。



李秀宁驻守娘子关,李建成、李元吉也没闲着,在外征战哪一个功劳也不小。但是李世民称帝后抹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切,李秀宁则不同了,她本来是女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李世民构成威胁,所以史书并没抹杀她的功劳。

文/秉烛读春秋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靖打下来的。

唐代最伟大的名将是谁?一战消灭突厥帝国的李靖


中国历史英雄的第三讲:李靖。

中国北方第一个强敌匈奴,在汉代末期基本被消灭,残部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彻底消亡。

匈奴的消失,不代表没有新的敌人。

随着匈奴人的衰败,东胡的后裔鲜卑人后来居上,击溃北匈奴残兵败将,占据了蒙古高原。

鲜卑人的机遇比较好,他们遇到了五胡乱华的特殊时期。

经过八王之乱的消耗,西晋只剩一个空架子。

北方汉人的统治迅速崩溃,东晋王朝龟缩到长江以南,奄奄一息。

鲜卑人离开大漠入主中原,建立了包括北魏、北周在内的多个国家。

搞笑的是,武力上的胜利却抵不住汉文化的强大。

这些嚣张的鲜卑人,文化却非常落后。不经意间,鲜卑人逐步的汉化,最后压根就不存在了。

到了隋唐时代,鲜卑人和汉人如果站在一起,根本就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

随着北周的灭亡,鲜卑族统治的国家不存在了,民族也很快消亡,融入汉族。

唯一留下的鲜卑族影子,就是他们的姓:宇文、拓跋、慕容!

随着鲜卑人离开大漠,进入富裕温暖的中原。

原本鲜卑人的一支,也就是柔然强大起来,成为大漠的主人。

也许是柔然本来就是小部落,实力并不雄厚;也许柔然真是北魏皇帝所说的蠕蠕,像蠕虫一样缺乏高超的军事和外交能力。

总之,在中原王朝尤其是北魏的长期打击下,嚣张150年之久的柔然也衰败了。

大漠的特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新的力量再次出现,这就强大的突厥。

突厥属于丁零(铁勒)的一个部落。

突厥和回鹘(维吾尔)等很多部队,都属于丁零。

至于突厥只是柔然人的奴隶,专门为柔然人炼铁。

突厥最初只是个小部落,不过只有几百户人家。但这个部落非常凶悍,他们的部落领袖又有军事和政治头脑,迅速发展起来。

区区50年时间,突厥吞并了包括回鹘在内的很多丁零部落,又进而吞并其他游牧民族。

相反,柔然在中原王朝屡次攻击下,已经大为衰弱。

终于,突厥人反客为主,开始攻击这个曾经的主人。没有多久,柔然就被突厥消灭。

在公元555年,强大突厥帝国建立起来。

突厥是有史以来,最强大北方游牧帝国。

匈奴帝国鼎盛时期,单于自豪的宣称有50万大军。而突厥帝国可汗则非常不屑的说:突厥可以出百万骑兵!

鼎盛时期,突厥的疆土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堪称世界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

一般认为,此时突厥骑兵如果杀入欧洲,可以轻松将那里扫平。

此时的欧洲,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蛮族建立的国家四分五裂,强大的所谓西哥特人的阿德里安堡战役,不过出动了2万兵力。这点点人,还不够突厥人一口吃的。

突厥的强大,给中原王朝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当时还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分裂为北周和北齐两个国家激烈内讧。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北周还是北齐,都无力对抗强大的突厥。

无奈之下,北周北齐都向突厥纳贡、和亲,甚至称臣,提供了巨额的物资。

匈奴单于也得意洋洋的说:我在南方有两个儿子孝敬!

而突厥则借助中原的分裂,一面通过外交敲诈,一面不断入侵,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可惜这毕竟是古代,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想要统治突厥这么大的帝国,是很困难的,更别说这样的部落联盟。

583年,突厥发生分裂,分为西域的西突厥和中原王朝北方的东突厥。

形式上,西突厥还受东突厥大可汗指挥,实际上已经获得独立。

就在突厥不可一世的时候,中原王朝终于统一,伟大的隋文帝登场。

现在有些无知小儿,说隋文帝杨坚是鲜卑人。杨坚虽然有个鲜卑名字,和鲜卑人压根没半毛钱关系。

他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父母都是汉人。至于赐了个鲜卑的姓,也就像郑成功的国姓爷一样,是个荣誉称号。

在北周,汉人如果没有鲜卑的姓,根本就没办法在军事高层混。

杨坚是个能力超群的皇帝,同他的垃圾儿子不同。篡夺了北周的大权以后,隋文帝迅速消灭了南朝的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中国150年的分裂局面。

在统一战争和建国初期,隋文帝明白无法和突厥全面开展,被迫采用了温水煮青蛙的战略。

军事上,隋文帝通过防御战略,恢复了长城的防御,坚决打击突厥的入侵。

突厥人几次大规模南下,都被隋文帝击退,占不到什么便宜;外交上,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计策,远交近攻,离间本来就貌合神离的突厥各大部落。

经过20年的对峙,隋朝实力越来越强,突厥实力越来越弱。

东突厥领袖沙钵略可汗,被迫向隋文帝称臣。

遗憾的是,垃圾隋炀帝毁了一切。这个志大才疏的皇帝,把父亲留下的基业迅速搞垮。

胡乱施政以及弱智的远征高句丽,搞得隋朝全面崩溃。

突厥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良机,再次入侵中原。

隋炀帝不知死活,亲自率领部队征讨突厥,结果被十多万突厥骑兵包围在雁门郡。41座城池,被突厥攻破39座,炀帝吓得眼睛都哭肿了。

趁着隋乱,突厥又强大起来,成为中原王朝的死敌。

这边,隋将李渊是山西的土皇帝。众所周知,山西是突厥的主要活动地区。李渊在山西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对付突厥人。

起兵时反隋,李渊只有区区一二万人,当然不是突厥对手。这个时期,李渊向突厥示好,以换取突厥人的支持。

直到统一全国,建立唐朝以后,李渊才开始和突厥人正面对抗。

这一阶段,突厥人肆无忌惮的扶持李渊的反对派力量,还到处南下劫掠。

颉利可汗曾亲率15万铁骑攻入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成为中原最可怕的敌人。

公元626年,李世民杀死哥哥和弟弟,逼迫李渊退位,这就是唐太宗。突厥人认为中原又出现混乱,颉利可汗立即出动20万骑兵南下逼近长安40里。

突厥骑兵极为强大,旌旗就有几十里长。

长安包括民兵在内只有区区数万人,根本无法长期抵抗突厥骑兵的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一面调集全国军队增援,一面大胆的赶到渭水和颉利可汗谈判。

颉利可汗见李世民不慌张,认为唐军已经早有准备,只得放弃了进攻。这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也是李世民毕生的重大耻辱。

由此,李世民下定了消灭突厥的决心。

那么,我们的主角李靖由此登场了。

李靖出生在武将世家。隋朝大将韩擒虎,就是他的舅舅。

韩擒虎是打垮陈朝的战将,在枯井中活捉了陈后主。李靖从小就仪表堂堂,长大以后更是身材魁梧,深受韩擒虎的喜爱。

从少年开始,韩擒虎就陆续传授李靖兵法。

韩擒虎不是浪得虚名,他的兵法是一刀一枪中杀出来的实战经验。

李靖很快就掌握了要点,经常和舅舅一聊就是一天。

韩擒虎认为外甥头脑清晰,有很强的战略观:可与之讨论孙吴(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有意思的是,多年以后,李靖曾经和皇帝李世民讨论过兵法。

李世民说:你舅舅韩擒虎的兵法很厉害。

李靖说:他是很厉害,用兵按部就班,小心谨慎。可惜,他不懂用奇兵,不懂得奇正结合的道理。

李靖的爷爷曾经做过殷州刺史,封永康公;他的父亲就差了很多,只做到赵郡太守。

到了李靖成年,隋朝政治腐败,他仅担任县书佐(也就是今天的县委秘书)、驾部员外郎(运输部下属某局副局长)的低层次官员。

不过,由于李靖精明强干,能力超群,还是有一定口碑的。连吏部尚书牛弘、左仆射杨素都曾经赞扬过他的能力,说他年轻有为。

随着突厥不断入侵山西,李靖被派到非常重要的前线城市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作为郡太守的助手,主要负责对突厥作战。

这种地方,可不是什么官员都能呆的住的。马邑这种极端危险的地方,早已离不开能力超群的李靖。于是,李靖在马邑一干就是10年,深受各方面信任。

马邑是太原留守李渊的地盘,两人打过很多交道。

李靖对李渊却有成见。

李靖聪明绝顶,自然看出李渊狡猾多智,收买人心,网络党羽,野心很大。

此时,全国已经到处反叛,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纷纷起兵。

李渊认为隋朝的灭亡已经是必然,也开始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起兵反隋。

当年4月,突厥铁骑再次进攻山西。李渊趁机下令,境内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子,都必须从军

可见,李渊就要起兵了。

作为大隋的地方官,李靖很快有所察觉,知道李渊要叛乱。

于是,李靖愤然离开马邑,前往隋炀帝所在的江都,举报李渊谋反。

没想到,他刚到长安,就遇到了叛军,道路全部中断,只能留下等待机会。

此时,李渊已经在太原起兵,很快出兵攻占了长安。

李靖被堵在城内,无处可逃,被李渊的部下活捉。

早就知道李靖潜逃举报的事情,李渊对他极为仇恨。众所周知,谋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如果李靖举报成功,李渊恐怕就要全家死光光。

于是,李渊下令将李靖斩首示众,还亲自去观看。

就在处决的时候,李靖看到李渊,激动之下对他高喊:你兴起义兵,本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怎么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

李渊早就听说过李靖大名,颇有爱才的念头。加上此时李渊刚刚起兵,立足不稳,也需要招揽全国人才。

于是,李渊考虑了一会。此时,李世民等人又劝告:“李靖如此有胆识,真难得”。

最终,李渊下令将李靖释放,随后编入了李世民麾下。

此时的李靖已经46岁,并不年轻了,却终于有了自己的舞台。

之前40多年,因为隋炀帝腐败无能,李靖10多年还在做个小官。

此时,李靖终于遇到了明主。

李世民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却被李靖的军事才能惊叹。

可以说,李靖本人就是1个活着的兵法大辞典。

而十多年戍边的经验,也让李靖积累了无数的军事作战经验。

战乱的年代是武将最好的舞台。

你如果是个没能力的武将,你的结局就是被强者消灭,兵败生死。

相反,如果你像李靖一样具有超强的能力,就会无往而不利,让敌人闻风丧胆。

没有多久,李靖就成为李渊麾下的第一猛将。

在北方,李世民发动了征讨王世充的洛阳、虎牢之战。

就在李世民调动主力激战的同时,盘踞湖北的南梁萧铣出动大军北上,联合两股蛮兵近10万人,试图乘虚占领湖北宜昌、四川等地。

在李世民的建议下,李靖奉命率领大兵对付萧铣。

萧铣和蛮兵的战斗力,都不可小视。他们都是久经战争的部队,曾经多次击败唐军。

尤其是萧铣,颇有军事才能,一度控制了中国南方到越南的地域,麾下兵力高达40万。

可惜,他们完全不是李靖对手。

李靖第一次挂帅做主将,用兵如神,先后击溃两股蛮兵数万人。

李靖用兵和舅舅韩擒虎一样,冷静分析战局,利用实力碾压,绝对不会将实力占优的仗打输。

同时,他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和漏洞,尤其是转瞬即逝的战机,出奇兵致胜。

一次,李靖出精兵800,突袭上万蛮兵冉肇的大营。

蛮兵不知道李靖的兵是从哪里来的,惊慌下全线崩溃。李靖轻松斩杀了冉肇,俘虏就有5000多人。

当然,李靖的兵法多样,使用了闪电战、疲惫战、疑兵等等。

面对萧铣这么强大的军阀,李靖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将其打垮。

期间,萧铣被李靖神出鬼没的用兵惊呆,自知完全不是对手,失去抵抗的意志。

当李靖杀到江陵城下,萧铣明明有几万精兵在城里,10多万援军又只有几天路程。

可是,萧铣认为自己不可能打败李靖,最终开城投降。

萧铣投降一周内,他的十多万援军纷纷杀到江陵城下。见萧铣投降,这十多万人也不敢抵抗,纷纷投降。

于是,李靖用了七分力,就打垮了强大的军阀萧铣,扫平了北方。

相比李靖,北方的李世民等人就差远了。

李世民麾下猛将如云,又使用了唐军几乎所有主力,花费了10个月才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期间,李世民还惊险万分,几次差点全军崩溃。

一正一反,显然李靖能力要抢的太多。

本来李渊对于李靖并不信任,在作战期间甚至暗中下达过处死李靖的命令(怀疑他不忠)。

见李靖获得难以置信的胜利,李渊也极为兴奋,册封李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

窗体顶端

这边,李靖不费吹灰之力,又扫平广西,接着击破江南的农民军悍将辅公祏的5万精兵。

李渊对李靖更是赞赏:李靖乃萧铣、辅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

由此,南方大局已定,北方又紧张起来。

在唐军统一中国期间,突厥人趁乱不断入侵。

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窦建德激战期间,突厥大军多次南下,试图和唐军主力决战,一举消灭或者重创李渊。

此战中,李渊和李世民被迫对突厥节节退让,多次遇险。

王世充、窦建德垮台以后,突厥人改为扶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同时,突厥大军不断南下,试图寻找唐军主力决战。

在这种危急下,李渊想到了李靖,命令他立即离开江南,北上对付突厥人。

武德八年(625年)八月,李靖率领部下1万江淮部队刚刚赶到山西,就遇到了突厥大军南下。

颉利可汗率领10多万突厥铁骑,大举进攻太原。

李渊命令山西境内的多路唐军,立即应战。

此时突厥骑兵非常强大,势头极猛,以步兵为主的唐军根本抵抗不住。

唐军主力并州总管任瑰的部队,被突厥人团团包围后吃掉,全军覆没。

李靖呢?

在极端不利情况下,李靖沉着应战,占据复杂地形死守。对抗数倍兵力的突厥人。见李靖有准备,久攻不能得手,突厥人不敢恋战,掠夺大量物资和人民,北上回到大漠。

第二年,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刚刚上台,就遇到了上文所说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认为,渭水之盟是他一生最大的羞辱。此时的突厥已经是唐朝头号敌人,必须消灭他。

李世民对于李靖非常信任,远超过他的父亲李渊。

于是,李世民为兵部尚书,专门负责对付突厥。

其实,李靖对于突厥也非常熟悉。

早在马邑担任县丞时,李靖就和突厥人交战过无数次。随后20多年,李靖基本都在和突厥人打交道,对突厥一切都很熟悉。

当时的突厥骑兵,确实已经非常强大,远非当年匈奴骑兵可以相比的。

匈奴帝国时代,由于没有马镫,匈奴骑兵战斗力大受限制

没有马镫的时代,骑兵很难进行近距离肉搏。骑马飞奔时挥舞兵器,只要打空,立即就会栽倒下马,不死也就残废了。

马镫限制了骑兵能力的发挥,匈奴只能依靠骑射取胜。必须要近距离肉搏的时候,匈奴骑兵只能下马作战。

那么,匈奴人一旦遇到装备大量强弓硬弩且军纪良好的汉军,他们是很难对付的。

弓箭方面,匈奴的骑射难以压倒对手。如果采用下马冲击,更不是善战的大汉步兵的对手。

很多人惊讶,为什么李陵5000汉兵可以射杀数万匈奴骑兵。其实,这就是匈奴骑兵的局限性。

面对骑兵,步兵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只要战术得法、武器得利、训练有素,步兵完全可以对付骑兵。

自从东晋十六国发明了马镫,一切都不同了。

骑兵的综合作战能力提高了几倍,步兵几乎不能和他们对抗了。

除了大大增强了原有的机动性和骑射的优势以外,骑兵还可以进行可怕的冲击肉搏。

有了马镫以后,1个骑兵借助马的力量,肉搏中可以轻松对付多个步兵。

欧洲人曾经惊叹:1个矮小罗圈腿的亚洲骑兵,在马上却能对付我们好几个魁梧的战士。

很多人惊讶,为什么东晋十六国和后来的南北朝的北朝,明明胡人只有几十万,却能征服北方上千万的汉人。

这就是骑兵的巨大优势。那个年代,汉族步兵很难对付得了骑兵,打不过、追不上,甚至逃不了。经常出现,数千骑兵,冲垮数万步兵的战例。

那么,李靖如何对付?很简单,还是大汉那一套,以骑破骑。

幸运的是,李靖完全有这个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这要感谢五胡乱华的胡人。

此时的汉人已经非常强悍,不亚于胡人了。

胡人骑兵在中原肆虐150年之久,汉人也被迫组成骑兵,引进了很多优良的西域马种。

作为戍边的大将,李渊就是非常重视骑兵的将领。

他起兵的时候,就曾经建立了数千人的规模的骑兵部队,完全模仿突厥骑兵。

后期,李渊和李世民越来越重视骑兵去,骑兵数量很快高达三四万,他们甚至招降了史大奈这些突厥将领。

击破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决战中,李世民就有3500精锐骑兵,配备7000匹突厥马。

所以,此时唐军中已经有了一批骑兵。

只是,突厥骑兵天下无双,唐军骑兵还是差了一截。

于是,李靖制定了相应的战术。

他编组精锐的大唐骑兵,完全按照突厥人的方式训练、作战,甚至生活。

兵在精而不在多。

李靖在现有的唐军中,精选了一批精兵。

李靖的要求很高:第一能够穿着铠甲,还能够长距离行军,体力充沛;第二能够熟练使用长枪、短刀等冷兵器,要求能够一击刺破重甲;第三穿着重甲以后还可以熟练的驾驭马匹;第四要善于使用弓弩。

这样一来,这些大唐骑兵就有不亚于突厥骑兵的战斗力。

另外,大唐骑兵还有远强于突厥人的地方。

突厥骑兵总体是比较落后的,他们缺乏金属武器和战甲,绝大部分突厥骑兵都是没有衣甲的轻骑兵。

大唐骑兵则有精良的武器,比如突厥人所没有的唐弩(可以射200米),精良无比的唐直刀、长枪,还有各种精良的战甲。

同时,这些骑兵还有严格纪律,这绝非普通突厥牧民可以相比的。

这样一来,大唐骑兵的战斗力就彻底压垮了突厥人。

同时,特殊的职业兵的府兵制,以及之前150年的战乱,让大唐战士凶悍善战,已经不亚于胡人了。

在随后的3年内,李靖不断强化训练自己的骑兵部队。

李靖甚至让一些部队,去对对付零散的南下的突厥骑兵,积累实战经验。

其实不要说李靖,甚至李世民自己,都在皇宫里面让卫士训练射箭。根据当时的法律,携带武器进入皇宫本来就是死罪。

而突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不断出现内乱。同时,脆弱的畜牧经济,让他们一旦遭遇天灾就会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导致人心涣散。

贞观三年(629年)东突厥发生了内战,属于丁零部落的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

甚至东突厥的嫡系部落真珠可汗,也南下归顺大唐。

同时,大漠又发生了雪灾,大批牲口死去。

很多部落因饥荒猖獗,脱离突厥大单于的领导,四散求生去了。

李靖派出的间谍报告:突厥牲畜瘦的皮包骨头,人也无精打采。

突厥各部南下投靠大唐,还有逃回来的汉人俘虏已经高达120多万人。

内外交困,显然这是讨伐突厥的良机。

就在这种时候,突厥还不忘记南下劫掠。11月,东突厥大军猛攻河西走廊,唐军依靠酒泉和张掖死守,将突厥人击溃。

有了这个借口,8月,李世民决定对突厥发动战略决战。

李世民命令,由兵部尚书李靖总指挥,出动十多万唐军分6路北上,痛击突厥。

被突厥骚扰屠杀近百年,终于到了收拾他的时候。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领各部北上出发。

李靖分析占据,认为庞大的十多万步兵,对于突厥的威胁不大,只能用于打扫战场。必须以精锐骑兵为主力,闪电攻击突厥,击破他们的主力。

于是,李靖亲自率领3000个精锐大唐铁骑,从他戍边10年的马邑出发。

突厥基本都是轻骑兵,机动力强悍。此次北上的大唐铁骑,主要也是轻骑兵,也就是人有衣甲但马不批衣甲。不过,部分骑兵也携带了用于冲锋的重甲。

李靖认为突厥敢于南下,就是认为唐军绝对不敢北上。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出奇兵重创敌人。兵贵神速,李靖亲自挑选3000个精骑,向突厥大营猛扑。

这些3000大唐铁骑瞬间杀到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

面对李靖的奇兵,毫无准备的突厥颉利可汗大惊失色。

他认为李靖敢于孤军深入,一定是倾巢出动,已经杀到突厥腹地。

突厥骑兵仓促应战,根本不是大唐铁骑的对手。

在远距离,突厥骑兵完全被大唐弓弩压制,一批批的倒下。在颉利可汗的呵斥下,一些突厥骑兵咬着牙冲击过来,双方激烈肉搏。

唐军以必死的精神冲锋,他们的长枪比突厥人武器长得多,衣甲则很难被刺破。突厥骑兵伤亡惨重,全面溃败。

眼见不敌,突厥骑兵出现了溃散,一部自发的逃走。

颉利可汗见兵败如山倒,急忙率部向北撤退。唐军立即追击,又杀伤了不少突厥骑兵。

这种情况下,突厥内部又发生分裂。

在李靖的策反下,颉利可汗的心腹大将苏密见势不妙,率部投降唐军。

这边,大唐骑兵还在不断乘胜追击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多次和唐军遭遇,每次都被击败。

颉利可汗仓皇退到屯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收拢残兵仅剩数万人。

自知不敌,颉利可汗向李世民求和。

实际上,这是颉利可汗的缓兵之计。颉利可汗很聪明,他知道此时只是突厥的低谷期。

各部只是被打散,实力尚存,只需要几年时间就会重整旗鼓。

突厥历史上多次低谷,最终都熬了过去,再强大起来。

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去突厥谈判,2月已经和颉利可汗接触。

此时,李靖的主力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

李靖和部将徐世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商量,下一步要怎么办?

徐世绩认为,突厥虽然战败,人马还很多,只是暂时溃散了。比如属于丁零的多个部落,目前仍然盘踞漠北,还有很强的力量。

东突厥属于丁零,征服其他丁零部落成为霸主,对部落也有打压(比如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毕竟属于利益共同体,还是可以合作的。

如果让东突厥残部逃到漠北,几年内就能恢复实力。

而受后勤补给的限制,唐军很很难越过大漠去追击,不能彻底歼灭他们。

现在要不惜一切代价,将东突厥主力消灭在漠南。

此时,唐俭去突厥谈判,就恰恰是好机会。东突厥见唐朝使者来,一定会放松警惕。我们乘机攻击,一定能够大获全胜。

李靖完全同意徐世绩的观点,决定立即出兵1万携带20日粮水立即前进。

副将张公瑾却有顾虑:恐怕唐俭他们一行人会被突厥杀害。

李靖回答,这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可以牺牲任何人。如果能够消灭突厥,怎么可能在乎唐俭区区一人。

于是,李靖冒着大雪,率领1万精锐骑兵突袭阴山,徐世绩的大军随后跟进。

颉利可汗发现唐朝使者来谈判,果然降低了警惕心理。不过,到处都是大暴雪。所谓天寒不用兵,一旦李靖指挥不力,唐军就长不利,可能全部死在草原上。

当然,突厥人根本没想到暴雪中,唐军竟然敢于进攻。

这一路,李靖前后遭遇数千个突厥的营地,将他们全部降服。

连续行军多日,李靖大军终于逼近了颉利可汗的大营。

此时颉利可汗还茫然无知。

当日,阴山又有大雾,数米之外不能见人。

擒贼先擒王,李靖见机会难得,立即命令大将苏定方出击。苏定方率领200名精锐骑兵作为先锋,突袭颉利可汗大帐。

怕暴露目标,苏定方命令绑上马嘴,在大雾中急行。

一路上遇到零星突厥侦察骑兵,都被唐军杀死。

苏定方一直冲到到距离大帐7里,才被颉利可汗发现。

颉利可汗哪里想到唐军只有200人,而认为数万大军已经杀来。

仓皇之间,颉利可汗顾不上杀死唐朝使者唐俭,自顾自的跳上一匹千里马,带领数百部下溃逃。

李靖铁骑随后赶到,同颉利可汗残部激战。突厥骑兵失去领袖,只能各自为战,被歼灭上万人之多。余部见不是对手,纷纷投降,李靖一次俘虏10多万人。

颉利可汗不敢逃到大漠以北,试图向西投靠西突厥。

在行军路上,部下见颉利可汗已经穷途末路,纷纷逃走,最终只剩下几十个骑兵,连可汗的儿子也失散了。

颉利可汗没有逃多远,就被唐军追上活捉,押解到长安。

李世民倒也没有杀死他,只是指责他背信弃义,多次攻击大唐。随后,李世民任命颉利可汗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

颉利可汗惨败后,东突厥帝国就瓦解了。

东突厥残部在突利可汗、突厥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几十万人,纷纷投靠大唐。

由此,东突厥帝国已经不复存在。

唐太宗将东突厥领地划入唐朝版图,在其地设置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

东突厥灭亡以后,西突厥远在西域,对大唐腹地已经没有什么影响。

20多年后的657年,大唐派苏定方等征讨西域,活捉西突厥大单于沙钵罗,西突厥灭亡。

为祸中原100多年的东突厥帝国,被李靖打垮了。

需要说明的是,东突厥帝国和有些别有用心人说的是两回事。

今天有人自称维吾尔人是东突厥。但实际上,突厥和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都是丁零的部落。

突厥强大起来后,征服了丁零和其他民族的部落,成立了东突厥帝国。

换句话说,此时突厥和回鹘都属于东突厥的一部分,但不能说东突厥就是回鹘。

事实上,回鹘后期脱离东突厥,还协同唐军打垮了东突厥帝国。

打个比方,这就相当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属于斯拉夫人,在18世纪乌克兰被俄罗斯吞并,成立沙俄帝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帝国。

随后乌克兰从沙俄和苏联分道扬镳,今天又成为俄罗斯的敌人。

这个情况,乌克兰和回鹘几乎是一样的。

你们说,回鹘就是沙俄帝国,就是苏联帝国吗?

根本就没这个逻辑。

有意思的是,李靖并非单纯的武将,他还很懂得政治。

萨沙之前写的英雄战将李牧和窦宪都没有好下场,李靖却不同。

消灭东突厥以后,李靖又被任命为丞相,位极人臣。他深感功高震主,以有足疾为借口,要求退休。

李世民顺水推舟,赏赐了无数财物,甚至包括一根灵寿木手杖。

没想到,李靖刚刚隐退2个月,鲜卑族的吐谷浑就攻打河西走廊的唐军。

李靖知道外敌入侵,不顾自己年老多年,请缨出战。

李靖率领大军,在青海重创吐谷浑。吐谷浑不是李靖对手,将所有粮草烧光号,向青海腹地撤退。

李靖冷静判断局势,认为吐谷浑已经到达崩溃的边缘,可以不顾后勤的巨大危险进行追击。

唐军追击2000里,终于将吐谷浑全部击溃。吐谷浑的伏允可汗只剩下1000多骑兵,被部下杀死向唐军投降。

经过2个月的闪电战,盘踞青海甘肃长达300年的吐谷浑,被李靖歼灭。吐谷浑残部四散逃亡,被吐蕃吃掉,这个民族由此消失。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改封李靖为卫国公,此时李靖已经66岁高龄,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十岁了。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准备远征高句丽,希望李靖指挥。此时的近已经73岁高龄,患有多种疾病,不能从军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当时也已病重的李世民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对国家有功劳。如今病到这种地步,为公感到担忧。”同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李世民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赐谥曰景武。

5

历史上有个说法,唐朝的江山是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说的是李世民打天下,李渊当皇帝坐天下。

李渊在起兵到当皇帝的过程中,确实没有打过什么仗。他当这个皇帝,确实有些捡便宜的味道。不过,若认为李渊的江山,是全部由李世民打下来的,这话未免有些夸张。事实上,当时还有个人,在李渊打天下的过程中,所立的功劳,其实并不比李世民小。说李渊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还有一半是这个人打下来的。这个话,绝不夸张。

这个人,就是李渊的第三女平阳公主。由于她去世后,被李渊给了一个“昭”的谥号,因此,她又叫做平阳昭公主。而这个谥号,也使得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谥号的女子。

(平阳公主剧照)

为什么李渊的江山,有一半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呢?我们来看看,平阳公主在李渊打江山的过程中,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一、招兵买马多达七万。

李渊刚刚起兵的时候只有三万人马,兵力明显不足。平阳公主当时住在长安,为了帮助李渊,她想方设法从长安逃了出来,回到老家,把家里的田产变卖了。

平阳公主变卖了家产后,一方面用这些家产来赈灾,一方面招募军队。她这样做,在李渊起兵的初期,所起到的效果是极好的。既帮李渊积攒了仁爱的名声,同时也拉起了队伍。一时之间,就有数百人加入了平阳公主身边来。

平阳公主只是个女子,女子在古代既无地位,也无威信,而当时就有几百人加入进来,这个数据看起来很小,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接下来的发展,就可以看出,平阳公主相当了得。当时,在平阳公主老家一代,有四五支起义军,分别是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的军队,其中尤其以何潘仁的军队人数最多,手下有好几万人。然而,平阳公主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全部把他们招募过来,人数发展到七万人。

如果说当初招募几百人,靠的是平阳公主的赈灾之举,那么,现在召集了七万人,就完全是平阳公主依靠个人的能力了。

七万人的部队,在李渊的部队里,不是一个小数字。李渊自己并没有什么军队,他起兵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有三万人,全都是他当初平定农民起义军的结果。而平阳公主这七万人,加上李渊的三万人,就为李渊进攻长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渊剧照)

二、攻陷长安功盖天下。

平阳公主的第二个大功绩,就是带领和招募起来的兵马,和李渊、李世民一起攻打长安。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平阳公主攻打长安的具体情况,不过,后来平阳公主去世的时候,李渊一定要给她像对待将军一样,配上军乐等各种礼节。当时有很多人并不同意,说平阳公主只是一个女子,而李渊告诉他们:“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这里就讲到,平阳公主在打仗的时候,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取得了巨大的功劳。这里的“克定之勋”,显然就是表彰平阳公主在攻陷长安的过程中,所立下的大功劳。

(李世民剧照)

三、镇守山西稳定后方。

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可是,长安在当时其实只是一座孤城,周围有不少敌对势力,对李渊虎视眈眈。这些敌对势力,一旦攻进长安来,李渊不得不重新变成流寇。

为了防备这个问题,当时李渊想了两个措施:一是派出李世民对付长安周边的那些敌对势力,对他们各个击破。二是派出平阳公主镇守山西。

李世民在扫平敌对势力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过,平阳公主镇守山西,其功劳也不容小视。因为山西是李渊的大本营,也是李渊给自己留的后路。一旦长安保不住,李渊可以退回山西,退回自己的大本营中。

平阳公主积极防守,她在苇泽关这个地方,派上重兵驻扎。多次打败了敌人的进攻。这个关隘也因为平阳公主的存在,被后世称为“娘子关”。

从以上三件功劳可以看出,说李渊的江山,有一般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并不是夸张。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6

北周末期,眼看着杨坚夺了北周的江山,北周武帝的外甥女窦氏说:“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可惜当时的窦氏只是待字闺中的小女孩,并没有能力干涉朝政,但她的气魄和胆量确实令男子都汗颜。斗转星移,十几年后,窦氏和李渊生下一女,即后来的平阳昭公主。

平阳昭公主是唐王朝的大功臣,这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话,当然,说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她打下来的,而另一半时李世民打下来的则确实有些夸大其词,诚然,平阳昭公主是相当优秀的,她的胆识和能力甚至是不输李世民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平阳昭公主虽对大唐江山做出了贡献,但并不是那么的突出。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其一即平阳昭公主不是男儿身;其二则是平阳昭公主去世的太早。

平阳昭公主和其母一样并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相反的,她们都是非常的有主见,更是有不输男儿的胆量和气魄,如果是太平年代,或许平阳昭公主并不是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但她虽没有出生在乱世,却是在乱世中长大嫁人的。

她前半生的经历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就是一个贵族小姐,长大后嫁给了柴绍,时间很快到了617年,这一年,天下纷争已经到了最激烈的阶段,而隋炀帝也躲在了江都不肯北归,也是在这一年,平阳昭公主大放异彩,当时她的父亲李渊在晋阳准备起兵,准备工作做的很足,李家人都被秘密召回晋阳,柴绍和平阳昭公主也在此列,但当时柴绍和平阳昭公主在京城,想要全家不动声色的离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李渊并不那么被信任。

夫妻俩一商量,柴绍独自奔晋阳响应李渊起兵,而平阳昭公主则带着马三宝等人悄悄回到了鄠县,正是在丝竹园,她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即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支持父亲的起兵,此事既没有和李渊商量,也没有和柴绍商量,而是她自己做出的决定。她收编了很多小势力以及反隋人士,以丝竹园为据点,开始攻城略地,当李渊在晋阳以三万人的军队起兵的时候,平阳昭公主也已经有了不小的势力。

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平阳昭公主手底下已经有了七万多人,在关中有了自己的地盘,更是吸引了朝廷的不少活力,与此同时,李渊的军队也渐渐逼近长安,平阳昭公主领一万精兵与弟弟李世民在渭北会师,然后共同攻打长安。

可以说,平阳昭公主展现出来的能力不亚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如果给她足够大的舞台,她定能让世人惊叹,不过因为她只是女儿身,因此虽在最初建立了不小的功业,但在攻下长安之后,她就不再战斗在最前线,反而是领兵驻守李唐王朝的大后方,她的军队也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娘子军。此后的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623年,平阳昭公主去世。

按照她的年龄来算,去世的时候应该还没有三十岁,当真是英年早逝。她去世的时候,李渊很是悲痛,葬礼打破了“妇人无鼓吹”的规制,以军乐下葬,只因为平阳昭公主“功参佐命”,“有克定之勋”

认真算起来,平阳昭公主在战场上活跃的时间超不过半年,但就是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她硬是在关中为李渊打下了不小的地盘。这样的功绩即便是男儿,也未必有几个能做到,所以,平阳昭公主对大唐来说是有功的。

但据此认为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她打下来的,则未免有些夸张,因为她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时间很少,不超过半年,在攻下长安,大唐建立之后,她基本就不再上战场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她的女子身份,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很可能是之前操劳太多,以至于身体吃不消,所以不能上战场了,毕竟623年她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子。

7

李秀宁是谁呢?在历史上叫平阳公主。为啥会有说法大唐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的,一半是平阳公主打的呢(李秀宁)?一位公主打什么江山?她不应该在闺房里绣花吗?

在中国有无数的巾帼女英雄,但是第一位是谁呢?绝对不是花木兰,一定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可不是娇滴滴的富家女,她的实力让很多男人汗颜,即使是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恐怕也不敢在她的面前居功自傲。

巾帼女英雄

说起平阳公主,顿时感觉一阵傲气干云,想想一位公主铁马金戈,驰骋沙场,岂不快哉?多少男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是何等的风姿!遥想公瑾当年,也就不过如此吧。

李渊起兵之时,柴绍和平阳公主在长安定居,一接到李渊的迷信,得知李渊要起兵的时候,柴绍决定先行离开长安,随同李渊起事。但是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平阳公主的安危。如果柴绍离开长安,必定会被发现端倪,如果事发之时发现柴绍不在,必然会捉拿平阳公主泄愤。

柴绍不得不走,平阳公主不得不留,她不能一起走,否则事情过早败露,与大事不利。万难之时,是平阳公主力劝柴绍安心前去,助李渊起事,平阳公主深陷长安,临危不惧,义薄云天。正是平阳公主的毅然决然,才让柴绍安心去李渊身边,成为臂膀。

柴绍即去,平阳公主并未隐匿身形,而是就地行事,与乱世之中招兵买马,成就小股势力,这起初的几百人,成了一个旋风的风眼,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平阳公主将附近起义的小股势力凝聚在身边,成为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军事力量,这股军事力量的首领正是平阳公主。

娘子军

平阳公主的义军,一再扩大,但是还不能成为一方霸主,因为一座大山在她面前,无法超越,这座“山”正是胡商何潘仁的起义军,这支起义军不容小视,拥兵3万,形成了一方势力。

不收何潘仁,平阳公主的义军便无法再扩大半步,但是硬打的话,平阳公主又不是何潘仁的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平阳公主选择让马三宝去招降何潘仁,结果是何潘仁来降。究竟何潘仁为何投降平阳公主呢?这个问题恐怕只有马三宝知道了,令人费解,或许仅仅是何潘仁眼光如炬,看到了李渊未来的发展前景。

总之,平阳公主成为了关中的一大势力,随着她的势力急剧扩大,周边的一些小型起义军都纷纷前来投靠。平阳公主的军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在平阳公主带领起义军期间,多次击败了隋将屈突通。在平阳公主的率领下,她带领的军队逐渐闻名于各路起义军,因为她的强硬作风,又是女子为军队首领,大家都称平阳公主的军队为“娘子军”。

等到李渊渡过黄河之后,发现关中的平阳公主此时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地盘,心里自然是美滋滋,对自己的这个三女儿更是喜爱非常。可以说,平阳公主的势力,对李渊占据关中支持很大,这是一个贪天之功!

李渊入长安,扫平关中期间,平阳公主回军山西大本营,坐镇娘子关,保李渊后方安稳。山西不失,则关中无事,长安无事。娘子关的得名也正是因为平阳公主曾经驻军于此而得名。

古今奇女子

称平阳公主为奇女子,除了她战功盖天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平阳公主死的时候,采用的是军式葬礼,身为公主,死后受到这样的待遇,绝对是古今奇谈了,当时也有人提出反对,但是李渊不以为然,他认为平阳公主金戈铁马,以这样的形式入葬没什么问题。甚至在平阳公主死后,给了平阳公主一个谥号“昭”,可见李渊对平阳公主的重视。所以,平阳公主也称平阳昭公主。


平阳公主独自在关中发展势力,开辟关中根据地,作为李渊入关中内援,合二为一,迅速攻占长安,随后坐镇大后方,使李渊等人可以安心作战,最终夺得天下。如果说李唐的江山一半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其实也并不为过。

▲文/野史日记 欢迎关注!

8

李世民千古一帝,在新世纪被黑的最严重的一个历史人,黑他的人提不出认何证据,只用了一句李世民篡改历史,可是记载贞观年间的旧唐书后晋刘昫编撰、新唐书宋祁、欧阳修编撰、资治通鉴司马光编撰,这些人李世民什么影响他。

李世民生平只做了一件有背世俗观念的事,但是这种事在帝王之家是最常见的,正因为他坏事只做一件,所以显得特别突兀。人好一生只做一件坏事,别人只会记住你的坏,人坏一生做只做一件轰动的好事,别人只会记住这件好事!

李世民在大唐建立中起的作用:

17岁:平定山西反隋叛乱,成功抵御突厥

18岁:太原举义起兵,击败隋朝名将宋老生,攻克长安。

19岁:浅水原之战击败薛仁杲平定陇西

20岁:收服秦叔宝,程咬金

21岁:击败宋金刚,刘武周巩固大唐河东地区

22岁:击败窦建德,王世充统一中原地区,进封天策上将

23岁:击败刘黑闼,巩固大唐河北地区

25岁:平定杨文干叛乱,击退突厥

27岁:登上帝位,以六骑渭水吓退突厥

太子李建成的丰功伟绩:

没有单独领兵作战,一直跟随着父亲。

33岁率兵平定被李世民击败过,在突厥借兵来的刘黑闼。

李元吉的丰功伟绩:

李渊、李世民攻打长安时,他丢掉太原。

丢掉并州

当李世民的副手南征北战。

最大的一次成功是李世民虎牢关打窦建德时他围困王世充成功,没有拖后腿。

9

谢谢邀请。李秀宁,乃民间传奇话本,给她取的名字。她的真实名字,正史并无记载,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均无记载。也许,你用平阳公主更为妥当,也可加她谥号昭,这个更为人所熟知。

平阳昭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我觉得大唐江山除了李世民功劳,有平阳昭公主一半功劳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奠定李唐天下的一战是灭王世充,灭窦建德。这一战平阳昭公主都参与,负责的是保护大本营的任务,虽无直接上前线,但她的夫君,凌烟阁二十四臣之一的柴绍却参与前线的战争中。包括前期的李渊打天下,平阳昭公主基本都有参与。在古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环境下,一个女子能有如此魄力和胆量,是极其不容易的。能统帅千军万马,必须要有过人的指挥才能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她做到了,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死后有谥号的公主。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虽正史并无出生日期的记载,但推算其年龄应该不大),也许李世民就不会有玄武门之变亦或没那么快发动,以她在军中的威望和人格魅力,李世民会对这个姐有所忌惮。也许她在中国历史会更加辉煌。但历史不容假设,而我们所做的,唯有记住,曾经在唐朝也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10

应该说唐朝的江山多半是李世民打下的,少半是平阳公主打下的更准确些。李秀宁只是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里的角色,就是以这位平阳公主为原型的。

平阳公主是谁

在整个唐朝历史上,公主这一角色频频出现在政坛上,不管是把持朝政还是朝堂斗争,都有公主的身影,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还有这位平阳公主。

根据《旧唐书》记载,平阳公主是李渊的第三女,是李渊和太穆皇后窦氏所生,和李建成、李世民窦氏同一个母亲,但是至于她的具体名字和出生年月都有残缺,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说李世民说过李渊第五女长广公主是他姐姐,那平阳公主应该比李世民更早。

我们再说平阳公主的这个“平阳”称谓,就有褒扬她的意思。当年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将“平阳县”改成“临汾县”,原因是“平阳”和“平杨”谐音,所以“恶平阳之名也”。可是等到李渊起兵南下到临汾的时候又特意改回平阳的称呼。建立唐朝后,李渊赐其三女封号为“平阳”,就是褒扬她在“平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平阳公主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李渊起兵。在此之前,李渊专门派人秘密召回正在长安的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可是平阳公主却以两个人一起离开不可行为由,先让柴绍离去,自己断后。

等到柴荣去了太原后,平阳公主就动身跑到了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李氏在当地的产品变卖了,用来召集了一支几百人的灾民队伍。

当李渊开始起兵时,平阳公主又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招纳了四五支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是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好几万人。当时是平阳公主的家僮马三宝去的,也知不道怎么说的,势力远超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就成了她的手下。

后来平阳公主又接连收编了向善志、李仲文等义军,每次朝廷派兵攻打的时候,平阳公主总能打胜仗,并且连续攻占了多个地方。

由于平阳公主的名声太响,百姓们都称她为“李娘子”,她的部队则成为“娘子军”。这些五大三粗的男人也不恼,反而成群结队的前来投奔平阳公主。不久之后,“娘子军”的规模就超过了七万人。

到了九月,李渊的主力渡过黄河,和平阳公主成功会师。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共同攻打长安,长安很快就被攻克了下来。也就是这个时候,李渊将其封为“平阳公主”。

在李渊稳住关中后,就调头处理拥据在陇西的薛举和凉州的李轨,主帅是李世民。而平阳公主也没有闲着,她的任务则是守住大本营山西,驻守的地方则是苇泽关,后来改名为“娘子关”,就是因为平阳公主在这里驻守。

之后她的事迹也不再见于史书。直到六年以后的唐高祖武德六年(623),才突然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至于为什么有这记载,还是因为平阳公主的葬礼是以军礼下葬的,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所以封谥号为“昭”。平阳公主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部队为她举行军葬的女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