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评“北大,清华,出国留学生回归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年8月2日

第一个主要原因是从小就开始在养成着的、在高中教育时期定型了的、在大学时期继续养成和固化的“寻求-确立-追逐-实现眼前目标眼前利益的惯性”。养成了这种惯性的青年,在我们的社会中比比皆是,表现方式五花八门。清华/北大生们寻求、追逐的出国、高薪、舒适的生活条件、好的发展环境等等,就是在这种惯性支配下所选择的眼前目标眼前利益。而留在国内的很多青年,也会在这种惯性的支配下,把当明星、暴富、传销、电信诈骗、刷评刷单、赌博等等作为眼前目标眼前利益。而很多的进了“单位”的人,在这种惯性的支配下,会把争职称、争工资、争利益、搞不正之风、受贿、贪污、拉关系、搞潜规则等等作为眼前目标眼前利益。而这种惯性的形成是只教知道就行了的知识的教育所结出的恶果。在这种惯性普遍存在于国人的情况下,一些清华/北大生们把出国不归作为眼前目标眼前利益,真的一点也不奇怪。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在只教知道就行了的知识的教育的作用下,在教育诱导孩子们去为了分而学、为了高分而学、为了考大学而学的状态下,在孩子们已经把这些眼前目标眼前利益固化于心充斥于脑的状况下,爱国主义教育基本是无力无效的,是难以形成民族情怀的,无根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是很容易被青年所寻求所确立的眼前目标眼前利益排斥了的。于是,一个“寻求-确立-追逐-实现眼前目标眼前利益的惯性”,一个缺失或没有根基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的存在状态,再有二者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就是清华/北大出国留学生回归率低的主要原因。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我认为,与我们国家对待人才的安置和高校的培养方向有关。

社会上一直呼吁要提高科研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限制娱乐明星的收入,目前稍有改变,但依旧尚未落实到位,因此,投入与付出严重的落差,使人寒心。

一名科研人员,培养成才需要漫长的二十年,家庭和国家都耗资巨大,最后却跨越太平洋、远赴他乡、离开亲人,去为他国服务,这种情况,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反思吗?

清北毕业生,算得上国内最优秀的人才了,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就是“人中龙凤”。这两所院校,每年由国家拨款的科研经费,一直以来都位居国内大学的冠亚军;清北保研率更是每年以近半位于第一第二。国家和社会对他们如此厚爱,可谓是倾尽所有,为什么他们却还总想着出去不回来?

要知道,供养一个留学生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可不算小数目,大多数都是父母省吃俭用、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因此,不仅在金钱上花费巨大,甚至还要冒着孩子不归、晚年孤老一生的风险,可为什么父母还总支持让孩子离开自己出国留学呢?

一方面是英美发达国家的科研条件确实比我们优越很多,而且由于他们科技发达,接触前沿课题也要比国内大学有一定优势;此外,让孩子出去见识一下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方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是大多数家长“斥巨资”让孩子出去的理由。

据统计,清北毕业生每年深造率为80.5%,其中在国内继续攻读的约55.8%,出国留学的有24.6%,仅这两校就占据了留学生总数的?,而资料显示,2018年赴美留学的毕业生,选择回国就业的仅有19%。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算得上颜宁和尹希两个例子了。

颜宁,不用我多介绍,大家对她想必都不陌生,一个毕业于清华和普林斯顿、在其专业领域里有着突出成就的留美女博士。

其实起初,颜宁对回国并不排斥,仅仅因为导师施一公给她说了一句“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就毫不犹豫的回来了。可最终呢,原本承诺的教授职位不知道什么原因变成了副教授,参与评选的中科院院士也落选了。

有的人会说,中科院院士这么容易选上?论能力、论资历,她够吗?那一个个院士,哪个不是头发花白、干了一辈子才能评上!她这么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事与愿违,颜宁没有在国内等着下一个机会,她可能也等不起,还有一点,也可能是她认为自己的成就必须要有对等的荣誉来匹配,于是,她选择了离开。

打脸的是,颜宁回美后,2019年4月,在选拔标准更严格的美国,她竟然成功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另外一个“大神”——尹希,与颜宁的情况大致相同。12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2岁拿到哈佛博士学位。就这样一个在中国生活了17年,在中科大享受了很多特殊待遇的物理天才,最终放弃了回国,选择留在他的母校哈佛从教。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消息,说尹希在中科大读本科时,曾感恩于学校对他的培养,立誓学成之后回国报答祖国的培育之恩,当时他申请哈佛,也是在中科大的大力帮助之下完成的。

可为什么仅仅5年,这位天才就改变了初衷,舍得离开父母、放弃当初的豪言,选择留在了大洋彼岸。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究竟用了什么“卑劣的法子”留住的尹希。

22岁,读了五年研究生的尹希,取得了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希望他留下继续深造。为了留住他,哈佛大学打破“该校博士不得在该校继续博士后研究”这个建校300年的惯例,破格允许尹希博士留校继续研究工作。

而尹希也对得起哈佛对他的这份知遇之恩,潜心致力于科研事业,在31时,就以突出的学术成就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的评价,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大神也都曾怀揣报效祖国的美好心愿,也都曾对培养他们的祖国有着感恩眷恋之情,但最后打败这一切的,就是残酷的现实。

有人说,他们缺少情怀,缺少民族精神的传承,缺乏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才在个人利益受到冲击的时候,被精致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

说的太对了!现在的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已经没有人再有兴趣和精力关注了,这是一个重物质轻民族大义的时代。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冒着个人生死为祖国服务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我们也要认识一点,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物价飞涨、人民币不断贬值的时代,仅有情怀显然已经不够了。

这些顶尖的留学生在国外,身为教授、科研人员,倍受人们的尊重,他们的科研经费充足,薪酬待遇也完全能够满足家人过上一个不错的生活,平稳的房价自己也能接受。

而国内,科研工作者虽然有国家提供的住房,但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一旦离开,你是带不走的,所以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几乎是每个国人共同的愿望。但居高不下的房价,经常让大多数收入不那么丰厚的老知们可望不可及。

另外,国内的科研项目,经常是任人唯亲,不看能力,看关系,这就让自命清高的老知们厌恶至极。他们需要纯净的土壤,需要简单的人际关系,这种状态让他们接受不了。

上个月中科院集体离职事件惊动了中央,具体细节咱不了解,但一下子这么多人离职,显然不正常。

刚刚开过的两会上,习主席才强调了“人才是第一资源”,各国也都正在拉开抢夺人才大战,而我国在严重缺乏高端人才的情况下,却频频流失,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开辟肥沃的人才土壤,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保住自有人才,创造条件吸引外来人员,让他们尽可能留下来、用起来,我想应该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任务。

期盼着更多优秀人才能加入我们新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清北学子,想想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想想今年武汉疫情国家对老百姓的态度,虽然她可能目前存在问题,但谁又能嫌弃自己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来改变。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指正,欢迎交流。




3

清华、北大出国留学生回国率低,这种现象确实很不正常,对中国人来说是吃亏难言的伤痛,对美国人来说是食髓知味的偷笑。造成这种情况,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的教育过于功利化,爱国主义教育严重弱化,流于形式。很多家长、老师把学分看得高于一切,而忽视对孩子爱国情感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孩子以考入名校、毕业后谋得一份高薪舒适工作作为实现个人功利目标,而对于建设美好国家、为广大民众谋取利益,则是事不关已。二是高校的领导层、精英层太过于崇洋媚外,他们大多数都是出国留学回国的人员,在高校教育时向大学生吹嘘外国什么都比中国好,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出国留学生并且在外国工作当作自已的教育成功范例。三是美英等外国势力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实施人才掠夺战略意图进一步加强实施,他们看准中国的高智商人才集中在清华、北大,便暗中从清华北大的教师队伍寻找代理人,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以出国留学的形式挖走,再在外国进行洗脑教育,最后以高薪为利诱,以致成功挖走中国的高尖人才。鉴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清华北大生外出留学就大多都是有去无回了。

4

主要原因是清华北大的领导层没有中国心,在此两校的学子从入学开始就没有得到爱国主义教育,此两校花费国家大量资源,却是为欧美培养人材,国人真气愤。

5

教育中尚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整个小学中学教育

围绕着高考而展开

两耳不闻窗外事

闭门苦读高考书

以考入名校为出发点

国家的情怀

家庭的亲情

伙伴的友情

社会的情愫

只要与考分不粘边

统统烟消云散

父母的心血

老师的教诲

在孩子连轴转发疯似的苦读中

皆黯然失色

十几年头悬梁 锥刺股

一但金榜题名

心花怒放

灵魂深处涌动着

没有自己艰辛苦耕书田

哪有今日风光

同样老师教学

同样父母关爱

但绝大多数同学

止步于清大、北大门外

现在自己能昂然踏入清大、北大

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从而形成了顽固的

以自己为中心的

自私自利的绝情思想

家国情怀

在他们眼里

不屑一顾

入清华、北大就读后

更深入谋划今后道路

即以清北为跳板

跃进世界名校

再跨入顶级公司

实现人生梦想

从而蜕变成精致利己主义的典范

整个图谋

与国家、民族、家庭?等均无干系

故,回归率能高吗?

#凌远长著#

6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要请清华、北大的朋友来回答才更加真实,大部分估计都是局外人,更多的是凭自己的臆想来回答。

马云曾经说过,员工辞职的原因无外乎两种:钱,没到位;心,受委屈了。

不知这个说法能否回答题主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有人担心这些留学生不会来,总设计师小平同志说,先把人派出去,只要我们的环境好了,他们总会回来的。所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回来了很多优秀人才,这些人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外国为什么能留住我们的留学生?

一个是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一个是学术环境,再一个是研究的硬件设备和前沿理论。

不可否认,以前这些条件发达国家确实有优势。不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不断补齐短板。近年来,回国的留学生明显多了许多。

所以,我们的国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7

清华北大出国留学生回国率低,固然与清华北大利己教育有关,爱国教育没有搞好,但是如果把责任都推到清华北大肯定不合理,也说不通。我认为应该另有问题,长期以来,第五纵队混入领导层,故意挖空中国人才,目的是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让中国永远落后挨打。我认为国家要严控北大清华留学生,对不爱国不回国的留学生要有管控措施,特别是公费留学生管控。

8

无论有怎样的客观因素,国家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一去不回,名誉上是人才流失,实际上是国家培训的人才与祖国做对,等同于养虎为患!



9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清华北大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成功的标准导向错了。清华北大聚集了中国顶尖的生源,大家都希望成为世界顶级科学家,而这个成功道路的途径被吹嘘成就是去世界顶级的大学工作,工作在世界顶级的研究机构,结果都不回来了,不回来的也没有出几个世界顶级科学家。清华北大更没有出多少国内第一流的科学家,院士。在美国和西方不回来的也没有拿到诺贝尔奖。清华北大的历届党委和辅导员们有不可推却的责任,这些人必须大换血,选派其它学校优秀的干部充实到清华北大。清华北大的思政教育老师必须大清洗。教育清华北大的学生,让学生把投身祖国科学事业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让他们都争当国内的院士,行业领军人物,大项目的负责人,新学科的开创者。鄙视洋奴,买办,不要国籍的逃兵,形成这样的风气。其实,清华北大的好多人把在国外混饭吃当成成功的标杆,让家人和同学觉得他在美国和西方就是成功。甚至在国外开超市,开饭店也不回来拼搏,清华北大应该建立网上耻辱柱,把在国外混饭吃的挂在网上让大家欣赏。把那些阴暗面公布出来,让清华北大在校学生看看,不回来的下场是什么?统计一下清华北大在国外的阴暗面,把所有在国外混饭吃的都细分统计,让国人知道舔腚茬个刺还赖还在国外混饭吃的下场,让清华北大的海外要饭的无处藏身。弘扬哈工大,西工大等国之栋梁的伟大之处。形成风气,5年后就可以扭转这个问题,把在国外要饭的清华北大的人都成为人人唾弃的垃圾,自然就刹住了这个歪风。

10

这个现象的出现,不是哪个学校,哪个老师,哪个学生有问题,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现在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每天在学校上完课,还要去补习班补课,学校老师上课不讲正经课,不上补课班就学不到东西,每天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到半夜,老师美其名曰家长是孩子第二个老师,家长不能把孩子推向老师。家长为了孩子在教育方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学校和补课班花双份钱。孩子的教育费用从小学到大学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花费掉了家长一生的全部积蓄。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成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让他回国报效国家,凭良心而论合理吗?所以说,大家不要用爱国之心来绑架这些学子了。要想改变这种情况请大家呼吁,中国的教育要回归正轨,不要只是向钱看,要担起中国复兴的大业,为中国未来培养人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