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羽被东吴害死之后,桃园三结义的兄长刘备和三弟张飞践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张飞力劝大哥刘备为二哥关羽报仇,刘备一是为义气因悲伤失智;二是听信张飞的话,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在东吴,诸葛亮不会攻打东吴;三是刘备自恃国力强盛,人马众多,产生骄傲自大思想,认为凭己征战几十年,可灭东吴,所以他听不进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规劝,忘记了诸葛亮在出山前“隆中对”的话:“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忘记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基本国策,出征不带诸葛亮,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刘备被东吴年轻将领火烧连营八百里,在白帝城去世,使蜀国元气大伤,给诸葛亮和刘禅留下了个大败的烂摊子,虽经诸葛亮治理逐渐恢复,耗时耗物耗国力,其间曹魏乘机也在发展壮大,也就是说刘备起约九万大军被陆逊消灭八万,为蜀国不能战胜曹魏埋下了祸根,也为蜀国最终灭亡埋下了祸根。

最佳贡献者
2

说起刘备这火烧连营的起因也是因为关羽和张飞被宰了,刘备把一切的原因都怪东吴。其实最早真就是因为东吴害死了关羽。因为关羽一个人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死

  首先说张飞,张飞死的原因虽说是鞭子抽士兵引起了士兵的报复,但是起因是什么?起因是因为张飞让人家做白衣白甲,做白衣白甲的起因也是因为刘备要去打东吴,张飞确实也是要去报仇不是吗?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黄忠,黄忠也是在兴兵伐吴的时候牺牲的,要是刘备真的听了诸葛亮的话这些厉害的老将也不会死。最后火烧连营把自己那么多年积攒的兵马不说都烧死了,也没剩几个。

  但是说起了火烧连营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因为刘备太傲了,刘备去讨伐东吴的时候没有带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一直在劝阻刘备不能去讨伐东吴。当时张飞也是在一边煽风点火,张飞一直在告诉刘备:诸葛亮不让去讨伐东吴的原因不是因为怕你失败,反而是怕你成功。刘备当时很疑惑,不可能吧,诸葛丞相辅佐了我们创建了基业。当时张飞说:辅佐是辅佐,咱们要是把东吴灭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怎么办?诸葛亮就是因为诸葛瑾才不让我们去讨伐的,我们出兵不能带诸葛亮去。当时刘备心思心思也有道理。

  说起刘备当时确实是太傲了真的不假,当时劝阻他不能去讨伐东吴的人他都是要斩首,但是诸葛亮和赵云也劝阻了刘备。刘备是拿诸葛亮没办法,所以让诸葛亮留守两川,让赵云监督粮草。其实说白了,刘备就是没有重用这两个关键的人。要说谁最会用兵那肯定是诸葛亮,要说谁最厉害当然是人家赵云了。但是刘备都没带。

  另外说兴兵伐吴的时候刘备几乎都是自己说的算,不管谁的意见都是不听。认为自己领兵打仗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不如东吴的一个小书生?当时刘备即使率领了好几十万大军也是注定失败。最后让陆逊火烧连营的计策成功了。其实刘备要是真的让诸葛亮跟着去出征也许真的就没什么事了。诸葛亮不可能眼看着刘备犯错不吭声吧?

3

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深入吴地二三百里,平地扎起七百里大营,求胜心切,自以为打了一辈子仗,又见多识广必能胜券在握。随后为后生所算计,足以让其羞愧难当啊!

公元221年7月(蜀汉、彰武元年)刘备亲率五万大军伐吴,一路之上势如破竹,直入吴国地界。孙权派遣使臣求和,被其拒绝。蜀军气势如虹,一直深入吴地二三百里,而且又在平地扎起连营,足有七百里之长。此时刘备踌躇满志,正在寻找时机与吴军一决雌雄。

孙权一面派使臣向曹丕称臣,一面组织兵马五万御敌。派出年轻的书生陆逊为主帅,这使得众将大为不服。陆逊一上任立刻采取措施,他认为蜀军气势正盛,势头强劲不可与之硬碰硬。于是采取避其锋芒的对策,坚守不战。这样相持了七八个月,刘备有些沉不住气了,将水军撤到了岸上,变成了陆军。(应当水路并进,撤去了水军,失策了)

渐渐的陆逊看出了蜀军的破绽,找到了致胜的方法。他先派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虽然失败了。但找到了破敌之策,派出大部队各持火炬,一攻破营寨就立刻放火。大火开始蔓延,逐渐各个大营连成一片片。七百里大营瞬间变为火海。刘备眼见已成败势,手下兵卒八九成已被大火吞没。吴军虽然前后围堵,刘备在手下将官的保护下还是逃走了。此战吴军大获全胜,蜀军惨败元气大伤。

刘备逃到白帝城,速招诸葛亮,将身后之事托付于他。而后便满带遗憾离开世界。

伐吴之事本来就可以避免,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借口。因为篡汉者是曹丕,而非孙权。孤军深入吴国,不占地利之势。况且人数众多,给养供应不方便。七百里连营之势,岂能据敌?曹丕得到这个消息,都说刘备不知兵法。就是说他不会打仗。

总结:刘备太意气用事了,为了给关羽报仇。举大军伐吴,即破坏了盟友关系,又让曹魏坐收鱼人之利。按理说征战了一辈子 应该成熟许多了,但观为人心浮气躁,最终被后生所算计。兵败夷陵,白帝城咽下最后一口气。悲哉!惜哉!

欢迎关注(咸知天下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