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代比较近,都比较好确认,都不是自己祖上那一只,就算金也是完颜的,跟爱新觉罗没关系。拜别人祖先是什么意思。还有就是拜金代的皇帝,自己就变成了臣子,在封建社会这个是自己玩自己。要么不拜,要么自己祖上也得是帝王。为了显示自己也是祖上显贵,就得往上推。经过添脚的大儒好顿推算,觉得满清这支能靠上商中宗的某个被流放或封地与其有关的儿子。这样不好考证,异议就少,蒙头一拜,这就是祖先,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个问题问得不全面,因为清朝顺治年间把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加入了帝王庙祭祀,后来顺治又想把这三位移出去,但是顺治驾崩了,康熙即位的时候还小,不懂这些,顾命大臣也没执行顺治这一决定,所以实际上辽太祖等三人并未被真的移出去,而后一直祭祀。祭祀商中宗也是顺治的决定。
顺治二年的时候,礼部建议把辽太祖等多人入祀帝王庙,因为原本宋太祖被祭祀,北宋向辽进贡,南宋向金称侄,怎么看也应该把辽太祖和金太祖带上。而元太祖则更要带上,因为顺治恢复了元世祖的入祀,不祭祀元太祖就说不过去了。原本明朝也祭祀元世祖,因为元朝是元世祖建立的,而不是元太祖,但是后来把元世祖给移出去了,到了顺治时期恢复。
入祀帝王庙的帝王越来越多,一开始的要求是开国创业之君,后来礼部建议把贤德的守成之君也放入帝王庙,顺治同意了,于是商中宗这次便被选中入祀帝王庙。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周成王,汉文帝,明孝宗等。增加商中宗等帝王,也是为了表示对贤德君主的敬重,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开国君主就不祭祀。因为顺治本身就不是创业之君,而改国号为清的是皇太极。顺治是一统天下的君主,但也是继承了前人的基业,所以也是为自己日后被祭祀打基础。
与此同时,顺治又想取消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的祭祀,一方面他们没有统一天下,另一方面他们行事不如其他帝王,还有一点是质疑他们是否算是创业之君,明太祖曾经把周文王和唐高祖移除,就是因为这个。但是没多久,顺治就驾崩了,这事一直没办,而后来帝王又不断增加祭祀的帝王,辽太祖等三人就一直没被移出去,一直被祭祀。
祭祀古代贤德帝王是以他们为榜样,同时昭告天下,我这个王朝是正统,我承接了之前的正统王朝,所以祭祀他们。而祭祀标准越来越宽泛,祭祀的帝王越来越多,辽太祖等三人便一直被祭祀,赶上顺治驾崩并没有被移出去。
简单来说,康熙朝以后,这四位帝王清朝都是祭祀的。
历代帝王庙最早是由明太祖朱元璋鼓捣出来的。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华夏传人的身份,朱元璋于洪武六年(1373年)下令,在京师(今南京)钦天山之南修历代帝王庙,祭祀历代开国之君。
经朱元璋敲定,确定了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共16位帝王。这里面只有唐太宗不是开国帝王,还有周文王对周朝的建立也有很大作用,原本朱元璋是想把他们也拉进来的,考虑再三,还是只留下周武王和唐太宗,以对标元世祖的实际开国。
明朝迁都后,历代帝王庙并未一同北迁,直到嘉靖九年(1530年),明朝开始京师(今北京)历代帝王庙的选址修建工作。
次年九月,历代帝王庙建成,仍为16位帝王。到嘉靖十一年(1532年),蒙古在北边闹得太欢,嘉靖帝就把元世祖的牌位踢了出去。
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全盘继承了明朝置办的家业。为了宣示明朝已亡,刚刚入主京师的清朝便将明太祖的神位送入历代帝王庙。
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开始在历代帝王庙中大加异族神位,最为合适的莫过于辽、金、元三朝的皇帝,毕竟北宋与辽国约为兄弟,南宋早期向金国称臣称侄,晚期被蒙古帝国(元朝)吊打,宋太祖既在,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也没理由不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扩充多了一位非开国之君的人物——金世宗,跟唐太宗实为开国之主不同,金世宗跟开国没有半点关系,他在位时已经是中期了。不过金世宗是金国汉化历程上的重要一环,清廷此举多有招揽人心之意。
随着南明等政权的相继覆灭,清朝夺取天下已成必然,清廷干脆把所有明朝皇帝的神位都送进了历代帝王庙。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六月,清廷再次大动历代帝王庙的祭祀名单。
礼部官员经过商议后,认为历代帝王庙中不应只有开国之君,那些声名卓的守成之主也应该有个位置。
《清世祖实录》载:顺治帝谕旨: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具入庙并祭,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原未混一天下,且其行事亦不及诸帝王,不宜与祭,著停止,余依议。
顺治帝觉得辽、金、元三家太祖均未统一天下,不应祭祀,但这道谕旨并未长久执行,原因很简单,顺治帝很快就驾崩了。
康熙帝继位后不久,顺治帝的这道命令就被推翻,辽金元三家太祖重返历代帝王庙,七位守成之主被移出历代帝王庙。
康熙帝幼年继位,这道命令显然不是他的意志,等他到了晚年,仿佛理解了那些帝王对于祭祀的渴望,决定给大家每人一口冷猪肉吃。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初六,康熙帝下了给大学士们透露了自己心目中的历代帝王庙:“朕意以为,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
于是乎,历代帝王庙迎来了空前的扩充,除了那些短命政权之主和昏庸无道及亡国之君,都有了自己的位置。
到乾隆年间,乾隆帝进一步调整,打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旗号,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明末,每个时期均有代表君主入选,历代帝王庙祭祀名单达到188位。
不过这是乾隆帝的意见,跟今人的想法是有冲突的,比如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和隋文帝没入选,三国时期也只有汉昭烈帝刘备一人入选。
谢谢金仙师友邀请!!清朝建国乃其\"满族″祖先(即当时北方游牧契丹族)开疆裂土、攻城略地使然!
一个愚昧落后的奴隶制王朝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对先祖的崇拜
网友的答案挺全面,科普的挺好。想说两个东西:一是中国古代祭祀从来都是国之重事大事。祭祀谁更是不可马虎,如有答案说的,当时清朝一开始以建国创业之君王为对象,后来扩大范围到所谓贤明守成之君。提问中所列都符合这个标准,包括商中宗肯定不是开国之君,那就是贤明之君了。二则为啥这样做?很简单,清朝满人统治者需要树立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继承延续性。当时,清朝已入主中原,肯定要以华夏大地上的正统自居,以这些君主为祭祀对象,就是想让天下人,尤其是汉人接受满族人的统治,且表明清朝是明朝的合法继承者,根本枉顾历史事实,抹去了李自成大顺朝的痕迹,以彰显其满汉一体的政治理念。所以呢,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