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

希特勒骗取民众的支持,从而发动战争的理由有三个,1、迎合民众对一战后被迫签署的《凡尔赛和约》,表达强烈的不满。2、给予民众看的见、摸的着的实惠。3、使民众相信,德国已具备推翻《凡尔赛和约》的军事能力。

尽管一战的战场打的十分惨烈,但并没有波及到德国国内,德国是输在后勤保障上的,所以并不服气,《凡尔赛和约》的签订,让德国损失了八分之一的土地,激发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再加上天才演说家希特勒的扇动,让这种情绪一发不可收拾,奠定了发动战争的民意基础。

经济的恢复又让德国变的狂妄起来,并不是希特勒的经济政策有多么好,而是英、美从自身的战略考量,不愿意看到法国一家独大,所以给予了德国从矿产、金属、技术到资金的大量援助,特别是美国的“道威斯计划”到“杨格计划”,贷款给德国达几十亿美元,德国拿着这些钱,大肆发展军工企业,大搞基础建设,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然后改善人民生活。希特勒任国家元首后就承诺,要让每家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结果他做到了,要让每个人都有工作,也做到了,高工资让妇女在家照顾丈夫、孩子,又做到了,所以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不过希特勒压根就没准备还这钱。

一战并没有摧毁德国的军工企业,《凡尔赛和约》只是让其发展受到了限制,德国将军工企业化整为零,一旦战争需要,即刻可以化零为整武装部队。部队人数开始也是有限制的,国防军不能超过10万,可10军人最低级別的都是士官,没有普通军人,遍及全国各地的民间军事俱乐部,实际上就是经过训练的兵力来源,不能组建空军,德国也有办法,他们大力发展民间的滑翔俱乐部,青少年飞行俱乐部,这些都是空军的雏形。从1935年起,希特勒就开始扩军了,先从10万扩充到30万,看看没什么反应,希特勒的扩军步伐逐渐加大,有了强大的军队作保障,民众的支持率也就空前高涨了。

《凡尔赛和约》签订时,时任法国军事顾问的福熙元帅曾预言,“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这确实被他猜中了,即使没有希特勒横空出世,也会有第二、第三个“希特勒”出现,这场战争注定是避免不了的。

谢谢阅读

最佳贡献者
2

这话说的,复仇者的事,能算“骗”吗?

关于二战,很多人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即:任何国家的法西斯都是一小部分人的疯狂,广大人民群众也是无辜的受害者,比如对待二战时期的日本。

这种思想,是群众路线的生搬硬套,如果不考虑历史环境,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例如对越战争时期子弟兵被越南民众偷袭的惨痛教训。

所以,德国法西斯真的只是希特勒极其党羽上蹿下跳的结果,广大德国民众也和其他反法西斯人民一样都是受害者吗?

别逗了,如果德国民众能够在惨烈的战争中置身事外,战争只是少数国家精英的你死我活甚至单挑,那世界该多么安静啊。

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作为德国民众,虽然你可能没有在战争中支持自己的统治者,但当国家战败时,所有的国民都会和统治者一样受到战胜国的严酷惩罚,特别是《凡尔赛条约》。

1918年德国战败后,英法等战胜国对德国进行了异常严酷的惩罚,除了割走德国大片领土、夺走其全部海外殖民地,还要求德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严格限制军队规模等。

“凡尔赛体系”是德国的梦魇,因为这些严酷的条款,德国统治者不仅背上了沉重负担,广大国民也不得不在战败国的阴影下为德国统治者分摊责任。

凡尔赛体系极力压制德国的同时,也使得德国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仇恨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再加上1929年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的强烈冲击,德国数十年积累毁于一旦,刚刚出现曙光的美好生活瞬间化为乌有。

在几乎食不果腹,失去所有希望的极端条件下,不需要希特勒动员,德国民众就想找英法等国算账。

不过相比于意大利,德国民众在面对法西斯时保持了相当的理智,1923年希特勒效仿墨索里尼发动的啤酒馆暴动失败就说明了这一点。

而正是因为惨重的失败,希特勒极其党羽才决定走正规选举程序,但是前期的每一步都困难重重。因为没有生活所迫,德国民众对极端和暴力的纳粹党缺乏兴趣,直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的强权模式首先让容克大资本家看到了纳粹稳定市场的能力,因此他们愿意帮助希特勒上台,并按照希特勒的意愿购买债券,帮助希特勒攒足了第一桶金。

而后,希特勒将大量资金投向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等大型工程方面,并推行“以工代赈”,大量失业人口被吸引过来,失业率迅速降低;

除了修建大型工程,希特勒一步步突破凡尔赛体系的制约,扩充德国的军备。军队规模的迅速扩大,需要的是大量的武器装备,极大刺激了军工企业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军,德国隐藏的军事实力被迅速挖掘出来。

因为军工企业的开动,德国的工业体系也逐渐运转正常,德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到1936年德国举办柏林奥运会时,德国已经开始欣欣向荣,希特勒成为德国民众敬仰的国家领导人。

而走出经济危机的德国,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扩大生产力,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市场。这时,庞大的军队就成了最好的工具。

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中,将罗斯福新政归结为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事实上美国经济真正转暖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战争的催化和消化,单凭国内的一系列救市组合拳是明显不够的。

所以当希特勒要发动战争时,德国民众是支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一雪一战战败之耻,且为德国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这样的人民,需要骗吗?二战时期的日本国民也一样,当武士道的洗脑已经成为传统,还有“骗”的必要吗?而当上千万重视追随希特勒的德国人走上战场,前所未有的复仇和崛起之战的大幕也最终拉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3

希特勒没有骗取德国民众支持,而德国民众走头无伦才会支持希特勒,归根结底这是一战留下来的问题,即便是没有希特勒,德国也会出现另外一个政治强人。凡尔赛条约过于苛刻,而同时又没有彻底打垮德国,导致德国一方面极度愤怒,一方面又有能力复仇,才导致后来的局面。


凡尔赛条约


整个凡尔赛条约,德国失去了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730万人口,德国人在经历战火的蹂躏之后还要负担巨额的债务,一战之后的法国情绪和二战之后的各国人民的情绪是非常不同的,当时的法国人民认为,民族之间的斗争和政治体制无关,因此不像后来中国对日本所主张的那样-----把日本帝国主义者和普通日本民众分开,法国人认为在德国压根不存在一个善良民众和邪恶的军国主义者的区别。


在法国人看来,之所以爆发一战是由于德国人和法国之间的民族仇恨,也是因为如此,当时的克里蒙梭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种种的不合理的要求,甚至法国国内强烈的肢解法国,恢复巴伐利亚等原有的主权国家,大大伤害了德国人的民族感情。


在一开始美国人出来调和,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还是比较有国际主义精神,曾经希望以民主,盟约和军备控制以及道德方面的约束来重建国际秩序,结果美国国会自己都不批准美国加入国联,等于自己打了自己一耳光,而美国对法国的安全保证条约基本上就失效了。


而英国人一向秉持所谓的大陆均势,英国人认为法国比德国强大,因此英法之间没有必要建立同盟关系,不应该过分压制德国,法国无奈只好又和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利亚之类的国家签订小协约同盟。


在英美都不能给法国安全保证的情况下,法国除了这么干已经是走投无路,竭力打压德国,不让德国崛起是法国不得不做的,因此后来包括法国出兵鲁尔地区,企图分离莱茵兰地区,只不过是法国对于安全的极度恐惧的表现。


凡尔赛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德国代表团不允许参与谈判,最后条约的通过是以通牒的方式强行让德国签字,德国政治,经济,军事都遭受到巨大打击,凡尔赛条约231条把所有的战争罪过都归于德国,导致最后德国居然没有一个政治家自愿签字。


坦率的说,魏玛共和国是一个比较民主的共和国,魏玛时期的德国政治,法律等各方面还算不错,然而即便是一个民主共和国也不代表德国民众就能接受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纳粹就产生于这么一个全德国都希望复仇的土壤里面,在美国的经济危机传到到全世界后,德国国内的民族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


希特勒说:

我们国家社会主义者在我们外交政策目标上不会妥协半步,我们的目标是保证日耳曼人民拥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资格获得的土地。


制裁的无力


尚若一下子把德国真的打入石器时代,德国人即便是想复仇而不能的话,那起码也能避免后来的二战,即便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目标,当时的协约国也没有能做到。


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原则德国是完全接受的,美国和德国之间其实已经谈和了,但是英法对于威尔逊总统的主张不以为然,最重要原因是十四点原则主张的民族独立,直接侵害了殖民者的利益,而当时哪些国家占据广大的殖民地?毫无疑问就是英法。


而美国为了让英法同意其国际联盟的构想,又公然背离十四点原则,导致整个美国的外交自己打自己脸。


最后德国的处理变成了一个无比暧昧,无比馄饨的方式:英国害怕德国倒向布尔什维克主义,法国害怕危及到自身安全,而德国民众的愤怒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传导到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束手无策,德国出现已经到荒谬可笑的通货膨胀,希特勒接手后开始大规模修建德国的基础设施,神奇的把德国的失业率降为零,并且勒令保时捷生产出平民可以用的起的汽车,而这个汽车就是现在占据中国绝对市场的大众公司:



有多少人知道大众公司实际上就是希特勒建立的呢?


德国在重建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来自于美国的资金,美国对德国政策一直充满了矛盾。德国民众并非不知道希特勒是个战争狂人,实际上希特勒从来没有隐瞒过自己的战争欲望。


而在德国最后扩充军备的过程中,在1933年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后,实际上德国的战争欲望已经不可遏制了,而此时英法反而变得异常懦弱,根本无力对德国进行约束,在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以后,英国表示,英国不能接受战争风险,甚至英国连采取行动的愿望都没有,而当年一直叫嚷要把德国肢解的法国,此时也完全丧失了勇气。


懦弱的国家,是不配得到和平的。

4

简单的说下吧:

1、一战结束后德国民众普遍感觉屈辱(你们这丫的算打赢么?居然这么倒算我们)

2、希特勒上台后经济飞速发展恢复,民众将希特勒神话(万能的救世主,带领德意志一往无前的前进)

3、英法的一味纵容祸水东引(快去跟苏联干架去吧,干掉共产主义你半死最好),加上宣传机构的误导而导致民众对于战争的形势过于乐观

4、民族主义高涨,被希特勒鼓吹的德意志人种论冲昏头脑。

5

这个我就简单一点回答,把希特勒1939年9月1日的广播和演讲照搬过来,借此看看希特勒是怎么说明自己发动战争的理由的。

首先肯定是一通推卸战争责任的谎言,希特勒是这样说的:

诸位知道,我曾一再做出努力,争取在奥地利问题以及随后的苏台德地区,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等问题上通过和平途径澄清事态并取得谅解。但是一切都归于徒劳……

在我同波兰政治家们的互换中……最后我提出了德国方面的建议……

整整两天,我和我的政府在等待着,看看波兰政府是否方便,能够派遣一位全权代表前来,但是,如果把我对和平的热望和我的耐心当做是软弱或者甚至是胆怯的话,那就看错我了……我再也看不到波兰政府有任何诚意同我们进行认真的谈判……

昨天夜间,波兰正规军已经向我们的领土发起第一次进攻,我们已于凌晨5时45分起开启还击。从现在起,我们将以炸弹回敬炸弹。

但我们都知道,波兰军队对格莱维茨电台的进攻其实是德国自导自演的大戏。

当然,德国民众对于战争刚开始的感觉是麻木的,在接连取得胜利尤其是闪击法国成功后,一种可怕的热情和自信便迅速在国民心中升腾起来。

最后说句实话,民众往往只有选择是否用国内革命结束战争的权利,而没有一开始就拒绝战争的权利。

6

题目中这个词汇“骗取”真的很有意思,如果是提问者生在一战战败后的德国,没有工作可做,好不容易找了个零工,干了一天拿到工钱,发现连一个面包都买不起,到了冬天只能在衣服里塞点报纸来取暖,阶级矛盾一定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希特勒上台后这些现象慢慢的得到改变,不知道你还会觉得希特勒是个骗子吗?希特勒像民众宣扬民族主义,将矛盾往国外转移,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军工,让工人们恢复了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让德国的经济逐渐好转,他的出现让大多数德国民众看到了希望。

希特勒他本身也代表着德国民众的一个缩影,一战战败,大多数上前线的德国军人是败得很屈辱的,其中就包括了希特勒,在他看来这是由于犹太人的银行家们,既要生活在德国,享受德国的保护,却又不愿意为德国做贡献,还大发战争横财,最后导致了德国的战败,而犹太人虽然在德国生活,但是对德国并没有归属感,在欧洲各国都不受欢迎,所以在一些戏剧上,犹太人总是被描绘吝啬刻薄的形象。于是希特勒提出了反犹太人的观点时,得到了很多德国人的支持。

仇富心理在各国都有,希特勒也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成功的煽动了德国民众,当时很多德国民众家徒四壁,而很多著名的德国银行家却都是犹太人,德国在战败之后,要对协约国赔偿巨额的赔款,而希特勒就渲染这些犹太人对国家一毛不拔,德国的军人们献出生命保护国家,而犹太人却在国内吸食德国的血液,这一下就把战败导致的国家通货膨胀严重,经济萧条等问题全部推到了犹太人的身上。

同时由于一战的战败,德国将要对协约国赔款1320亿金马克,德国只能拥有十万军队,不能有坦克,飞机,还要由国际联盟监管,这就导致了所有德国人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德国的出路在哪里,德国还有未来吗?并且战争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快就反应在了德国民众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时的德国人是很绝望的,可能真应验了一句话,天无绝人之路,这时苏联发展起了社会主义,一下就让资本主义国家如临大敌,所以对德国的监管就放宽了很多,并且英法有意的扶持德国来对抗苏俄。

而希特勒就在机缘巧合下,率领德国工人党迅速崛起了,并且他也是反对共产主义的,所以德国工人党并没有引起欧洲各国的注意,希特勒宣称德国工人党是个大众党,力求为中下阶层的人民争取更多的利益,德国工人党的出现,迎合了民众们的需求,他们相信希特勒能兑现他的承诺,也的确在一段时间内,德国的经济开始出现好转,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得到缓解,德国似乎在恢复往日的繁荣,也因此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德国工人党从最初的10万人,增加到了100万人,1932年,在大选后,德国工人党更是成为了国会的第一大党。

这都是因为希特勒将最初的承诺兑现为现实,才得到民众支持的,而下一个阶段希特勒是想要恢复昔日德意志的荣耀,而不是像当时的德国,不断受到英法的压制,但是他选错了方法,不过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似乎也没有比战争更有效恢复德国霸权的方式了,战败国的民众比战胜国的民众更容易被煽动,而这时的英法美等国,国内普遍不愿意再次爆发战争的,也因此给了希特勒可乘之机,在经济,国内矛盾,就业等问题相继解决,他开始考虑怎样对外扩张。

希特勒开始故技重施,将导致德国发展困境的原因转移到了国外去,他告诉民众是因为英国,法国,俄国的掠夺,导致了德国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资源不断被掠夺,在一系列的宣传攻势之下,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希特勒也慢慢的掌握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支持西班牙内战,吞占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几次试探后,德国工人党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也让希特勒意识到,已经是时候洗刷一战的屈辱了,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在众多德国民众的拥护下发动了世界第二次大战。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7

1939年7月底,但泽危机愈演愈烈。希特勒要求波兰交还但泽走廊,被波兰拒绝了,英法站在波兰一边。

德国一个小城市的报纸发表了这样一则报道:“大众对于但泽走廊问题如何解决的回答是一样的:并入第三帝国吗?是的。通过战争解决吗?不行。”

二战后有人回忆当时的情形,谈到自己和朋友们的感受:“到处都在流传战争马上就要来的消息,但我们并不过分担心。我们相信,希特勒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会尽一切努力来和平解决问题。”

当时德国民众普遍害怕战争,尤其是跟西方大国的战争,不过希特勒有办法煽动民众的仇恨,来获取战争支持。

一、煽动民族主义

反犹情绪、反波兰情绪、反斯拉夫情绪,在德国民众中一直存在。希特勒所做的不过是点了一把火,隐藏在民众内心的这些情绪很快就燃烧成了熊熊烈火。

希特勒将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德国民众所遭受的生活困难,在宣传时都归罪于犹太人、波兰人和斯拉夫人。

在希特勒口中,犹太人是叛徒和剥削者,波兰人是刽子手,而斯拉夫人则占据了本属于德意志人的良田。

希特勒一直强调德意志人是“优秀种族”,被犹太人、波兰人、斯拉夫人这些“劣等民族”给拖累了。

希特勒在宣传时,无限放大其他民族的缺点和他们对德国造成的伤害。

一句话,德国人之所以过得不好,都是其他人的锅。民众虽然害怕和英法开战,但是他们却普遍认为应该“教训”波兰人。

二、用胜利证明自己的正确

从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区开始,希特勒就在不断冒险,他就赌英法不会有实际行动。

希特勒的运气很好,后来干涉西班牙内战,合并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进攻波兰,英法都没有采取实际行动阻止,他赌赢了。

这些胜利强化了他的英雄光环,在德国民众心中塑造了一种伟大正确的光辉形象。

打败法国后,希特勒被塑造成了德国的英雄,无数人想要为他献身。

西线的巨大胜利不仅洗刷了凡尔赛的耻辱,更是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回报。

德国民众多少分享到了从占领地榨取的利益。除了战略物资,德国士兵会将掠夺到的东西源源不断寄回国内,让普通民众享用到那些胜利果实。

这些东西都是谁带来的呢?当然是在“元首的领导”下才有的。

三、用绝对权力来控制

希特勒遭受了多次来自内部的暗杀,说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随希特勒,不过希特勒打败了所有内部反对力量。

1938年的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希特勒打击了军队的权力,分化了军队的领导。这次事件后,作为德国最强大的权力集团,德国国防军已经成了希特勒的工具。

在进攻波兰之前,国防军由于担心爆发战争,想把希特勒换掉,但缺乏领导核心,他们不得不放弃计划。

反而是一个木匠独立操作了一起暗杀事件,不过由于希特勒提前离开了会场,逃过了一劫。

希特勒通过遍布全国的党卫队和盖世太保严密掌控着德国,在这种严密的控制下,民众很难形成有效的反抗力量。

斯大林格勒失败后,希特勒的英雄形象已经坍塌,民众对戈培尔的宣传也已经不再相信,但是在党卫队和盖世太保的严密控制下,民众只能继续充当希特勒的炮灰。

总的来说,希特勒深谙德国民众的心理,他利用有效的手段煽动民众的情绪,再给予一点胜利的甜头,将德国民众绑上了战车。民众其实是很短视的,只顾眼前利益,他们既然享受了希特勒给的甜头,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8

希特勒也不算是去欺骗,更多的还是由于当时的德国人其实是对希特勒抱有一种期待,他们是非常渴望希特勒可以带领他们走出一战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当时的德国因为一战失败,可以说是受尽耻辱,大家都记得五四运动是因为巴黎和会的不平等条约吗?作为战胜国的我们尚且遭遇了如此大的不公对待,可想而知,德国在欧洲搅的天翻地覆,英国和法国因此而损失惨重,他们不会轻易放过德国。



果然,德国遭遇了史上最严酷的赔偿,领土被划走计划建立军事隔离区,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国家的煤矿也被法国人拉到了法国,德国重要的鲁尔工业区也被法国人占领,德国人组织反抗都会被杀死,德国还得为英法两国在战争中的损失买单,一系列的高压政策,使得德国人内心充满了绝望。

日耳曼人的尊严被践踏,尊严受到侮辱,温饱问题更是得不到解决,生活过得比狗还不如,他们内心其实一直在想着复仇和反抗,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时机,也没有人带领他们。



希特勒通过啤酒管政变失败后锒铛入狱,但是这并没有对他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反而因为他在庭审现场滔滔不绝的演讲,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英雄,慷慨激昂的演讲使得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感染,他们觉得希特勒说什么都是对的,而且特别想要让他出狱,不仅如此,就连当时审判他的法官都对他抱有同情心,对于希特勒不停的打断其他人的行为持包容的态,就这样,希特勒虽然呆在监狱里几个月,但是事实上,他却在德国乃至全世界都出名了。

希特勒的演讲非常具有煽动性,而且非常容易被洗脑,当然,这也和当时德国的国情有关系,他们压抑太久了,他们其实非常渴望有个人可以带领他们释放出内心的仇恨,他们想要复仇,而希特勒就是那个实现他们愿望的人。



总体来说,二战的发生主要还是因为一战时期战胜国对德国的压榨太过苛刻,倘若没有战胜国对德国的过分压榨,德国人也不会因此而对希特勒如此趋之若鹜。

万物有因也有果,二战的种子早就在巴黎和会上种下,英法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对德国狮子大开口,德国人在这种绝望的生活状态下,对英国和法国没有任何好的印象。

(本文由风云一点通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9

此处用“骗”来表述希特勒争取到的民意支持似乎并不恰当,笔者以为使用“煽动”似乎更为贴切。而这一几乎贯穿希特勒整个政治生涯的词汇(煽动),也是他德意志第三帝国短暂辉煌的最基础保障。

在很多关于希特勒的文献资料中,有一项技能始终会被提及:演讲。他喜欢演讲也善于演讲;当然,希特勒的演讲无一例外都充斥着带有强烈民族主义的法西斯色彩,但也正是这种激进的演讲为他拉拢了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在具体到民众间的政治宣传上,希特勒最喜欢以刚刚结束且德国战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例证出发点;比如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萧条”,希特勒就将其归咎于魏玛政府的无能、德国接受《凡尔赛和约》的恶果。

希特勒上台之初,德国由于受一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体乏力:经济衰败、失业率居高不下、部分民众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妥善解决。而这些密切关系到民众生存的问题也给希特勒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于是,纳粹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制进行经济改革,在此期间施行了两个提振经济发展的“四年计划”并使德国经济自一战后首次迎来复苏。多领域大型工程的实施和鼓励妇女专心持家的政策解决了无业男性的就业问题;希特勒上台仅三年就基本上解决了德国六百万人失业的困局。

这一系列的举措也让希特勒有能力兑现当初对德国民众许下的承诺:让德国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民众对其的支持。

另外,德国在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大大削弱了自身实力,尤其是在军事方面:陆军和海军被严格限制、空军直接不允许设立;坦白而言,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羞辱;因此,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队基本上是符合德国人的国家意志和民族感情的。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10

为一战复仇与民族生存空间是,统一全民认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