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子杀母”这一手段其实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但是北魏时期把这个奇葩的手段变为了一个特殊制度,必须实行,非常残忍。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捍卫皇权,防止后妃干政、外戚夺权。可以说这种制度是北魏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从汉武帝的决策中学来的一种捍卫皇权的手段。
当年汉武帝因年事已高,而且生性多疑,就在他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太子时,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钩弋夫人)当时正值盛年,所以汉武帝就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女主专权的局面,于是就狠心地下令将其处死。汉武帝的这个做法,无非就是怕钩弋夫人重蹈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的覆辙。吕后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邦皇后,刘邦死后,吕后开始独揽朝政大权,专横霸道,心狠手辣,众人皆知。
▲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跬
“立子杀母”这个制度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就是说在北魏,如果一位皇子被立为太子,那么他的生母就会被下旨处死。这个规矩是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跬定的,实在是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一部分后宫干政的真实案例,比如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拓跋跬为了保证自己的皇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定了这条规矩。
当然,让拓跋跬定下“立子杀母”这个制度也跟他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有关系。
▲立子杀母
北魏王朝是一个北方的游牧名族——鲜卑族。在他们的文化中,女性的地位比汉族人中的女性地位要高得多。鲜卑族非常尊崇女性,在他们的文化中讲究先母后父,有冲突时,会杀了对方的父亲但不会伤害别人的母亲。在这种文化下,如果北魏不采取一些激进的手段、措施,这个王朝真的有可能出现女性登上皇位,积极参与各种政治的情况,这是拓跋跬万万不想看到的。
据说北魏的这种立子杀母制度一直被执行了七代,历经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直到宣武帝元恪时期。由于宣武帝信封佛教不忍杀生,所以后来宣武帝规定“立皇子诩,始不杀其母”,意思就是说从我这朝开始,在立太子时,永远不在赐死其母。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子立母死的制度被彻底废除。
▲刘锡明饰拓跋焘,废除立子杀母
但是这种激进的手段真的帮助北魏巩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权,避免外戚夺权了吗?
未必。在历史记载中,北魏这个王朝出现的外戚干政可并不少见。太子的生母被赐死,但不要忘了,古代真正由生母抚养长大的皇子并不多,皇子们大多是由奶妈、保姆抚养长大的,失去了生母,更会把保姆当做生母来孝敬,拓跋焘就是这样的一位北魏皇帝,他甚至把保姆封为了皇太后。所以,这种激进的手段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