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面原因。一是时代背景不同,二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水平不同。
先说第一点。
晚清时代与此前王朝最大的区别,就是当时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洋人进入了中国。
洋人来了,给清朝带来了什么呢?
洋人是来侵略中国的,洋人伤害了以慈禧为首的清中央政府的利益。
但是,洋人在侵略中国期间,客观上也维系了清中央政府的统治秩序。
比如太平天国击碎了清朝粮仓,再加上北方的捻军起义,清朝一共耗银四亿两,相当于十年的财政收入,才平定叛乱。这事要是搁在明朝以前,早就因为朝廷加税加到王朝崩溃了,可是清朝却没发生这种情况。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行,偏偏清朝就可以?
因为洋人来了后,清朝有了外债、海关税及商业税这三驾马车为它提供了新税源。
1861年,太平天国正在进行二次东征,当时清廷户部的存银几乎是零。
然而就是在这一年,清朝靠着英国人(清朝海关总税务司是英国人赫德),建立起了近代关税体系,短短三年就获得了约为490万两白银的关税收入。这笔收入在七年后的1871年,达到了1100余万两。
1100万两是什么概念?想想当年缺钱缺到要抄家的崇祯皇帝,李自成在北京城下各种明示暗示,只要崇祯给钱,他就退兵,可崇祯愣是凑不出区区20万两白银。
如果清朝也是这幅德行,军头们是不是早就蠢蠢欲动了?然而朝廷有钱,所以慈禧就不怕湘军、淮军不听指挥,几百万两银子砸下去,军头们立马就消停了。
清朝除了靠洋人开拓税源外,它没钱了还可以找洋人借钱。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朝廷众人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缺钱,但左宗棠还是去了新疆。
左宗棠的钱从何来呢?一部分,是慈禧拨付给他的,另一部分是他找洋人借的。英国公司向英国民众发行股票,然后投资到了中国收复新疆。左宗棠因此就有了钱。
当然,这笔钱最终也是要还的。但是,如果清朝借不到这笔钱,新疆是不是就没了?而新疆要是丢了,后果会有多严重?
再回头看看东汉,汉末天下大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朝廷没钱了,汉灵帝无法镇压黄巾起义,只好把权力下放,允许地方豪强自募军队镇压黄巾起义,待他死后不久,军阀四起,天下大乱。
如果当时汉灵帝有钱,朝廷不把权力下放给地方,军阀们还能割据一方吗?
另外,洋人之于清朝,不仅仅是为清朝提供了白花花的银子,还为清朝提供了维持统治的政治后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的洋枪队直接参与战争,英法美都宣布支持清朝,而不支持太平天国。
庚子之后,同盟会举行了十次起义,可无一不被清朝剿灭。起义失败的原因无他,就是国外列强支撑了清政府的国内统治。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不曾有过的情况。
为什么列强这么支持清朝?因为清朝统治阶级卖国卖的够彻底。用晚清革命党人陈天华的话说: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在当时那个时代,没有人能比慈禧开出更卖国的筹码,列强们舍不得看到这么听话的奴才政权死掉。
这里可以想象一下。
东汉时期,如果有几个强大的外番政权宣布支持汉献帝,而不是袁绍或曹操,东汉末年的军阀还有可能闹腾起来吗?
PS:清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洋人不支持清政府了,改而支持袁世凯和北洋系。
再说第二点。
汉末的时候,军队是军阀的私产,董卓的西凉军无论是财政、后勤还是将领选拔,都是他自己说了算。换句话说,西凉军就是董卓自己的私军,这也是为什么董卓死了西凉军就会内部火并。因为他们都听董卓的,没了董卓就变成了人人争老大。
而晚清的时候,所有军头的军队,无论是经费开销,还是后勤保障,还是人员安排,都是捏在中央手里的。曾国藩死了没关系,湘军仍然听指挥。因而,晚清的军头至使至终都只是军头,没有能够变成军阀。
当然,晚清的军头们也很厉害,具备了造反的资本。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军头们如果想跳出来造反,胁迫清政府,底下的士兵和将领是大概率不会服从命令的。因为军队上下没有一心,底层没义务陪军头一起玩掉脑袋的事。
好,那为什么东汉末年就局势失控了,晚清政府却没有失控呢?
是不是,晚清政府还没有病入膏肓呢?
当然不是了。比如看看1860~1861年。
当时,太平天国在江南割据,湘军和淮军也在江南割据。英法联军杀至北京外围,一把火烧了圆明园。而咸丰皇帝却带着老婆、孩子跑到了承德。这种场景放在别的王朝,怕是早就四分五裂了。
另外咸丰皇帝死后,顾命八大臣和两宫太后内耗,为了夺权,两宫太后还联合恭亲王干掉了八大臣。这种明火执仗的内战,就是典型的亡国气象,丝毫不弱于汉末的局势。
所以说,要说咸丰死后的晚清政府没有病入膏肓,那是在扯蛋。
既然如此,清朝为什么没乱呢?说到底,还是慈禧太后有本事。
辛酉政变,慈禧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的解决了八大臣,把内耗降低到了最低程度,不仅洋人没反应过来,就连国内的军头们也没有反应过来。就算南方的军头们想趁机清君侧,来不及。而慈禧获得权力后,很快又把权力再稀释出去,大家都捞了好处,自然就没人闹了。这一系列的操作,简直可以与玄武门之变相提并论。
除了辛酉政变外,之后的甲申易枢,叫停戊戌变法,慈禧都是快斩处理。待处理后,慈禧迅速收拾人心,该封的封,该赏的赏,事件迅速平息。慈禧的这种操作,即使是站在慈禧对立面的人也不得不佩服。
再回头看东汉末年,你会发现东汉末年的政治家,没有一个人有慈禧这种手腕。
董卓乱政之前,何进在干嘛?掌握军队的皇甫嵩在干嘛?颇有影响力的卢植、朱儁等人在干嘛?王允后来倒是很果断,但他却不能像慈禧一样收拾人心。
东汉末年,看似是王朝病入膏肓,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汉末迅速大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政者处理不当造成的。
另外,慈禧除了稳定中央外,她还采取外重内轻的策略,压制了地方实力派。
一个王朝末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朝廷无力维系统治,只得下放权力,把地方交给军阀代管,继而导致军阀割据。比如汉、唐就是如此。而晚清相比于汉唐,在这方面的成功简直像堪称是奇迹。
平太平天国时,咸丰皇帝启用了湘籍将领自行募兵,待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慈禧立刻裁撤湘军,启用淮军平捻。西北战事时,用的又是湘淮两军之外的楚军统帅左宗棠。
从太平天国时期起,到戊戌变法止,整整三十多年,差不多两代人,地方实力派一直没有形成事实割据。
当然,慈禧能控制住地方,这固然有当时时代进步了,有电报等新兴技术的贡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但是人不行,有电报也是白搭。就好比说载沣摄政时期,技术更进步了,但人不行,清政府最终也只能以灭亡而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