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个问题问的好,同样是打天下,刘邦打天下显然要容易的多。并且李渊也是容易的多。但曹操穷期一生都没有统一天下,最后曹丕,刘备和孙权三分天下。
  •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秦始皇和他的祖辈,花了600多年持续36代才统一天下,结果二世而亡,很快就天下大乱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对手不同,刘邦的对手是项羽!

要想统一天下,要先看看对手是谁。刘邦统一天下时的对手是项羽。项羽人称西楚霸王,勇冠三军无人能敌。但身边的谋士仅仅就范增一人。刘邦的谋士陈平曾经是项羽的人,号称兵仙的韩信曾经是项羽的人。除了他们两个,刘邦手下还有很多曾经是项羽的人。

但项羽不能用人,导致这些人才都跟了刘邦。最后项羽只剩下一个孤家寡人,连范增都离开了项羽。这时候项羽怎么可能不败。打天下就是要同化别人。想办法把对手的人变成自己的人,把别人的人都变成自己的人,肯定就会赢得天下。

2)刘邦和李世民对人才的招揽力度更大!

在看曹操的时候,曹操最早发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唯才是举。因此身边聚拢了大量的人才。但问题是不但曹操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刘备也一样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特别是曹操后期统一了北方,有点骄傲,对人才不是那么礼贤下士,因此名声没有原来那么好。曹操发配了祢衡,杀了杨修和孔融。这对天下人才发出了一个很不好的信号:曹操不那么重视人才了。

因此许庶投奔曹操是因为母亲被接到了许都,司马懿不得已出来是因为如果再装病,可能会被曹操干掉。这个时候,人才投奔曹操是不得已而为之。

相反这个时候刘备做了一件天下皆知的大事“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这个信号不是诸葛亮多么有才,而是刘备在对待人才上做出了表率,超过了燕昭王“千金卖马骨”的风度。因此刘备在得到诸葛亮后得到了天下人才的认可和拥戴。不但当时的人认为刘备是一代明主,就是后代的读书人,无不认为刘备是明君。给了人才充分的尊重。

不但刘备,孙权在江东一样的礼贤下士。搜罗天下人才。所以当刘备和孙权在搜罗天下人才的时候,曹操身边的人才就会越来越少。更何况打天下很多的是靠当地的人才,当地人熟悉当地的情况,一代得到当地人才的拥护,这个地方是很容易拿下的。

所以刘邦敬重“商山四皓”的原因也在于这里。对人才一定要释放出明显友好的信号,这样才能得到天下人才的拥护。李渊在人才搜集中不是很好,但李世民确是礼贤下士,设立天策文学馆。也是招揽天下人才。

综上所述:曹操之所以只能三分天下,是因为他手下的人才只有那么多,不是揽尽天下英才。而是人才被刘备和孙权分了。而刘邦之所以可以一统江山,是因为刘邦聚拢了天下英才,特别是封自己最痛恨的人才为候,赢得天下士子的心。

李渊也是善于招揽人才,李世民更是想方设法招揽天下英才,这才统一天下。所以手下的人才有多少,就能做多大的事。当曹操开始杀祢衡杨修孔融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天下士子的心。因此在才会在赤壁之战中遭到江南士子的强烈抵抗。因为孙权和刘备在当地非常得人心。

最佳贡献者
2

很简单,时势不同,对手不同。

刘邦逢秦末之乱。有韩信帮他翦灭诸侯。有萧何帮他筹运粮草,有张良陈平帮他临阵画策。他的对手项羽,有勇无谋,虽百战百胜,而却越战越穷。故五年而夺天下。

李渊以世家起于隋末,发即优于诸侯。更兼李世民英明天纵,收龙聚虎,先夺长安,建立帝号。继而东下中原,灭窦建德,收王世充,而后南下,平定江南,一统天下。

考项羽,窦建德,李密,王世充之辈,皆一时骁勇,即无统一大志,又无经纶大才。故刘邦,李渊才得以轻松得志。正如晋人嵇康所言: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曹操胆识谋略,绝不下于刘邦,李世民。但竟未能统一天下,主要因为当时出了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其中主要是诸葛亮。

诸葛亮去江东,智激孙权,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并缔结了孙刘联盟。这是赤壁之战战胜曹操的基础。

西川,乃当时天下关键之地。若曹操先占西川,水陆东下,则孙权,刘备都必灭无疑。若孙权先得西川,则天下一分为二,恐怕会提前出现一个南北朝局面。二人都虑不及此,为刘备留下了一个空子。而诸葛亮慧眼识珠,及时指引刘备取川,建立蜀汉政权。蜀汉立,三国鼎足势成。曹操统一天下之梦遂灭。

不是曹操不及刘邦,李渊,是诸葛亮太狡猾了。

3

刘邦和李渊能够用不到7年的时间一统天下,一方面是因为李渊和刘邦的能力出色,有一帮能臣干将辅佐。另一方面是因为刘邦和李渊的对手都不强,没有出现像刘备和孙权这样难缠的对手。


曹操的能力并不差

曹操、刘备和孙权不管是生活在哪一个乱世,都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然而孙刘曹三人生活在了同一时代,就只能够三分天下了。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来看,曹操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均属于一流,丝毫不亚于刘邦和李渊。

曹操的对手大多都是正规军将领,这些人拥有稳固的地盘和军队,实力远胜于普通的起义军势力。曹操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东郡起兵,一鼓作气攻占整个北方,除了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外,更多的还是曹操的个人能力出色。可以说曹操扫平北方诸侯的难度,比刘邦一统天下的难度还要大。


曹操的对手太强

曹操的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三代经营江东的孙权,一个是同为“英雄”的刘备。孙权和刘备的个人能力不亚于曹操,他们两人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相助,同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曹操为了灭亡孙权和刘备,先后发动了赤壁之战、濡须口之战、汉中之战进攻孙权和刘备,但是这些战役都以失败告终。由于孙权和刘备能力出色,手下又有众多人才相助,曹操始终也没能消灭孙权和刘备。


刘邦和李渊都没有遇到太强的对手

刘邦遇到的最强的对手是项羽,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猛将,手下只有范增一个靠谱的谋士。相比于拥有江东智囊团的孙权,拥有“卧龙”“凤雏”的刘备,项羽的“谋士团队”实在是微不足道。而且项羽的性格刚愎自用,很少听从范增的建议,后来还把范增赶回了老家,范增也在回乡途中忧愤病死。

李渊在一统天下的时候,遇到的最强的对手是李密。李密在攻打宇文化及的时候受到重创,又遭到了王世充的袭击,最终被迫投降了李渊,后来因为起兵造反被杀。李渊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把自己一统天下最大的绊脚石除掉了。实际上即使是李密的能力,也无法跟孙权和刘备相提并论。只能说曹操生不逢时,遇到了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否则以曹操的文治武功,早就能够一统天下了。


总结

时势造英雄,刘邦和李渊能够一统天下,跟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假如让刘邦和李渊跟曹操互换位置,刘邦和李渊也肯定灭不了孙权和刘备,甚至可能被孙权和刘备灭掉。只能说曹操生不逢时,遇到了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假如曹操遇到的对手跟刘邦和李渊遇到的对手一样,曹操也肯定有机会一统天下。

4

简单来说,形势不同,人也不同。

从时间上看,刘邦从前209年反秦到前202年消灭项羽,用时七年;曹操从189年陈留起兵反董到211年平定关中,用时22年;李渊从617年晋阳起兵到624年统一,也用了七年。

不过这些时间都是有瑕疵的,刘邦灭项以后,建立的是一个并不稳定的王朝,刘氏与异姓诸侯王共享天下,要到前195年铲除英布才算势压天下(长沙国不足为虑),异姓诸侯王全没要到汉文帝时期,中央彻底压倒地方更得到汉武帝时期。

曹操的统一北方就更有问题了,辽东的公孙氏基本就是独立政权,到魏明帝时才被司马懿屠灭,内部的地方豪强也不是个个俯首,比如臧霸要到魏文帝时期才被完全控制。

李渊的话,留了梁师都这个尾巴,628年由李世民拔除。

不同时代的三个势力用不同的时间取得不同的成就,其背后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个,时代潮流

汉和唐的统一都是建立在前代基础之上,两朝前面均有一段漫长的分裂时期和一个结束分裂的短寿王朝。

秦朝统一的基础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奠定,隋朝可以说是摘了北周的桃子,但漫长的分裂过后,国内注定是矛盾重重的,两朝的二代都没有做好缓和矛盾这一重任,导致王朝覆灭。

短暂混战后,新起的汉唐继承秦隋的制度,并在现实基础上作了改良,最终坐稳天下,开创了灿烂的王朝。

而曹魏前面是统一了几百年的汉朝,在一场黄巾之乱中分崩离析。

汉朝能够走到这一步,是因为社会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但凡中央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镇压叛乱,汉灵帝也不至于将权力下放。

曹操的统一北方本质上是一个军阀的优胜,他在消灭一个又一个军阀对手后,把北方纳入自己的地盘,在进一步争夺南方时遭遇了失败。

对于缓和矛盾,曹操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这种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他的政权是比较松散的,臧霸就是最好的例子。

实际上解决取代汉朝那套的新制度要到几百年后的南北朝才完全成型,李渊建立的唐朝,是它的集大成者。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是要容易些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曹操的统一似乎显得分外艰难。

第二,敌对势力

刘邦和李渊的起点其实都不低,这是他们进展神速的基础。

李渊是关陇集团主要成员,是隋炀帝的表哥,坐镇北方军事重镇晋阳,偷摸摸搞了兵权,又争取了突厥的支持,这才能一起兵就浩浩荡荡杀向关中。

刘邦虽说只是个小起义军首领,混了个沛公的称号,但在项梁死后,他很快成为楚怀王麾下的重要人物,宋义率军救赵,他率军往西偷家。

宋义被杀后,项羽掌握了楚军大权,又以少胜多击败秦军,威震天下,成为楚国实际上的头号人物,刚刚夺得实权的楚怀王又被架空。

而刘邦因为率先攻破咸阳,在诸侯中也算有头有脸,项羽分封也给了他巴蜀和汉中。

这些地盘不算太好,但刘邦很快就扫灭三秦,夺取关中,拿下了当初秦国的基本盘,汉军一下变得强盛难啃了,最终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击败项羽。

曹操起步的时候,益州刘焉、荆州刘表已经颇为强盛,河北袁绍,淮南袁术因为家族势力庞大,硬实力也远大于曹操,曹操早期基本上是靠依靠袁绍,即便后来做大做强,官渡之战也是明显的以弱胜强,而且也没一战打垮袁氏,要不是袁绍病死,曹操取河北又得多费好久。

而且从地盘地缘来看,曹操的地盘在中原,四面皆敌,比刘邦和李渊的关中要危险得多。

第三,个人能力

论能力,曹操集团真的比不上刘邦集团和李渊集团。

曹操多疑是出了名的,他永远不可能像刘邦和李渊那样派一个大将率大军出征,这种事从来都是曹操亲力亲为,实在脱不开身也是派几个大将出马,各将相互制衡,生怕你造反。

这种局面跟当时叛乱多有关系,但跟曹操的性格也有关系,李世民评价他“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可谓恰当。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邦和李渊都是老大,头上虽然各有个楚怀王和隋恭帝,但楚怀王明显对项羽威胁更大,刘邦西进后就没见过他,再想起来已经是设灵堂讨伐项羽了,隋恭帝则是李渊拥立,又是幼主,全无威胁。

曹操的情况不一样,他接盘时汉献帝正值少年,满腔热血,几次三番想夺权,曹操不放心大军,每每亲征,可出征时又要提防后方有人要暗算自己,分散了精力。

而且在大战略上,曹操犯的错远比刘邦和李渊要多。

刘邦只犯了两次错,灭秦时生出独占之心,差点在鸿门宴上被项羽剁了;彭城之战时轻敌,被项羽打的落荒而逃,连儿女都要扔了。

李渊就更不用说了,一堆儿女打天下,他的任务就是坐着长安维持稳定。

曹操的话,著名的宛城之变,色心不仅葬送了子侄护卫坐骑,还令张绣降而复叛,损失惨重。

还有拿下荆州后信心爆棚,一封劝降信发过去,本想与孙权会猎于吴,结果反而让自己成了赤壁战场的火烤猎物;拿下汉中后,曹操也没有得陇望蜀,选择了退兵,汉中之战跟刘备硬刚一波,却不得不放弃汉中这个鸡肋,让刘备完善了益州北部的防线,也拿下了汉中王的封号(刘邦都汉中)。

说到刘备,又不得不说,其实曹操在曹刘孙三家中是起点最高的,刘备最低,如果他有曹操的家底,汉末可就是完全不同的情形了。

5

时也,命也。一个人的格局大小是天生的,受各种因素制约,并不是个人不努力。

6

刘邦和李渊都处在大势所趋的时代后期。曹孟德处在大势所趋的前期。

曹操所在的时期,汉朝处在崩溃的边缘。皇帝还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在和割据势力做斗争。天子对他来说有利有弊,当时的社会已经开始走向两极分化,有保皇派和捣皇派两种思想。

曹操站在任何一边都会受到很大的阻力,所以他没有能够统一天下。

刘邦和李渊的时代,不存在两种力量。就是简单的群雄逐鹿。大家都是在夺天下,思潮是统一的。展示的就是力量。有力量就能快速统一天下。他们没有思想负担,专心的展现自己的实力,成功的阻力比曹操要小得多。

之所以说曹操所处的时代是大势所趋的前期,就是天下的人心还不统一,大家还在讨论是不是应该改天换地。

刘邦和李渊处在大势所趋的后期,天下人心已经统一,就是要再立新朝。

总结:一个人的成功不是自己的能力决定的,是天下人心决定的。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舆论导向会左右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人再强相比天下人心也是微不足道的!

7

謝邀。

蒙信诚,说一点个人见介,总的是天道衷然(这里的天道是指自然规则),自然规则;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说白勒有乱必有治。

。试看前朝。夏商周三代史称上古盛世,传至周武王姬发以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开始)转入春秋列国,到战国,直至(公元前230年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结束了500多年的春秋,战国的战乱時代。

。秦二世后有出现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湧,到楚汉相争,汉髙祖比较顺利地灭楚建汉,二汉相传四百年天下,到东汉未年,十常侍作乱,从汉献帝开始,天下十八路诸侯王纷争。

。十常侍是在汉灵帝時期(168一一189年)阉官操纵政权的有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髙望,张恭等以后就逐步进入东汉未年的混乱,从灵帝到献帝,中间换了几亇皇帝,都是授制于奸臣的魁壘皇帝,值到献帝,在李,郭之乱,王司徒被害,吕布逃走,献帝逃到洛阳,召曹操勤皇,才有曹操拜为丞相,从205年曹操官渡之战开始到265年,司马炎承父祖基业杀君建立西晋。三国从205一一265年战乱整整六十年。

。那么在这一个甲子之中,曹操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原因多多:①是在极顺時期发动的赤壁之战不成熟,准备不充份曹操大伤元气;②是曹操本有头疾,经赤壁之败加重了头疾;③由于刘备的兴起加重了曹操对国事的担忧而缩短了寿命,事业要有好的身体,身体不行万事全休,自从赤壁之败。曹操再没有亲临前线,像征西凉,讨伐袁绍時那么充配的精力和必胜的信心。

。从高人司马徽预测曹操只是历史舞台上急冲冲的过客,这是天下的定数,人力不可为也。

8

刘邦最大的敌人是项羽。项羽平定之后,统一天下就不成问题了。

李渊兴起过程中。天下没有太强的对手。充其量就是李密领导的瓦缸军。但后来迅速瓦解了。李渊对其他势力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最终取得胜利。

曹操一生最大的政治对手是董卓和袁绍。自从公元184年参加镇压黄巾军大起义以来,曹操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消灭了这两大对手。集体参与式。及其残余势力。伴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是曹操原来没瞧得起的势力的。壮大和巩固。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基业。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刘备近战四川后,曹操在汉中没有迅速进军四川。给了刘备统治四川的历史性机会。从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9

刘邦的对手只有项羽,先是项羽分封,本来能大一统的又成为春秋战国。刘邦的大将韩信拿下三秦就相当于当年的秦国,山东诸侯一盘散沙,项羽又去打齐国,无疑让刘邦有各个击破的可能。只要打败项羽,他一死天下大一统就到来了。

李渊是对手太弱了,先在太原造反,然后打进长安,东出几乎没有什么强敌。

曹操就不同了,刘备和孙权哪个是省油的灯?赤壁打败后,当曹操要平定陇西的时候,刘备已经进军西川了。等曹操收服陇西刘备已经在成都安家了。最后在抢汉中战役曹操又输了,三足鼎立已经形成。刘备有山川险固,孙权有江河阻拦,再加上他们不是庸主,国内稳定,曹操想统一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10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曹操的内心应该是一声长叹:既生曹,何生孙刘啊!擦擦擦

刘邦,李渊曹操客观来看,其自身实力确实很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都是身处乱世。只是,刘邦最大的对手只有项羽,只要把他干掉了,下面那帮小弟个个听话的很,统一天下顺理成章。李渊虽然对手比较多,也比较乱,个个占山为王的。然而奈何实力实在跟李渊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充其量也就是李密的稍微强点,算得上是对手,其他都是草头王,而且李渊出身高贵,血统纯正,是那个时代最理想的统治者。

曹操就比较悲催了,本身自我素质非常强,有胆有谋,文能治国,武能安邦。那句话说的最好,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无奈啊!三国实在是牛人辈出。三国那段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人辈出的年代,感觉把前后几百年的人才都挤在一起出场了。孙氏一门,刘备一伙,加上一些地方小诸侯,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啊,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能独霸一方,稍不留神就被吞并掉。在那个时代,能够做到割据一方,三分天下踏实的生存已经实属不易了。

这绝不是曹操能力不够,只能怪生不逢时,换在刘邦李渊那个时期,绝对是一代雄主。没办法,命苦不能怨政府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