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如果放到中国,在历史上最像的应该还是项羽吧。拿破仑严格来说是一个优秀的将军,而并非一个称职的帝王。他对自身的定位,以及他的政治纲领是模糊不清的,这一点与项羽非常像。项羽这个人,虽然有推翻秦朝的志气,但是并没有想过自己当皇帝。否则,进军咸阳后,他要当皇帝,找个理由也就当了。如果他想当皇帝,必然就会在各方面提前准备。也不会再搞分封制。但是从历史的事实来看,他显然毫无这方面的打算和准备。留下刘邦这个大敌,把天下分封出去,自己去当一个王,这是他后来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果他敢于当皇帝,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天下的资源,也可以给自己的部下更好、更广阔的未来预期,从而取得他们坚定的支持。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追随他,这样的话,自然也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要知道韩信本就是他的部下,也出走到刘邦那里去了。人们显然更愿意追随一个皇帝,而不是一个王。刘邦就敢当皇帝,这是他成功的关键。项羽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自身定位,以及在政治上的方向出了问题。
拿破仑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拿破仑是因为法国大革命而崛起,本来是属于打破皇帝封建统治的力量。而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比如与其他的国家作战胜利后,就极力的推行民主的思想。但是这一套,在当时那个年代的欧洲,并不怎么被理解,也很难被接受。而作为一个征服者,也很难赢得其他国家人民的信任。这样拿破仑的身份就显得很尴尬。最后法国人折腾了一番,自己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了,想搞一个民主制,结果既无纲领又无基础,在某些人的推动以及拿破仑的默许下,最后拿破仑成为了自己曾经要打倒的对象“皇帝”,成为了皇帝肯定就还需要一帮贵族支持。于是以前曾经被打倒和驱逐的老贵族又被接纳,回来了(拿破仑自己也感到很无奈,他这样说:“我为他们打开了客厅的大门,他们就急忙冲了进来。”)当然也有闹革命的人成为新贵族。老贵族和新贵族之间,相互憎恶,矛盾和争斗不断。参加革命兴起的将领里面,肯定也有人觉得他背离了革命的初衷,从而对他不满。比如从士兵晋升上来的元帅贝尔纳多特,后来离开了他,好像是到瑞典当贵族去了,反正就是不支持他了。这样对他的力量必然会有明显的削弱。
另外,项羽和拿破仑都是比较好大喜功的人,都喜欢表现自己。每次打了胜仗,都喜欢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而不喜欢把功劳让给部下,并且给予足够的奖赏。比如拿破仑就喜欢在每一场战役中,由自己来完成最后的那一击,别人打了半天,把敌人打的差不多了,他最后来那么一下结束了战斗,就好像别人都不行,而是由他来完成了关键的一击了结了敌人,这样就可以把功劳大部分都揽到自己身上。在一次战役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前线的那位将军没有听从他的指挥,自己就打败了敌人,结束了战斗,而没有等待拿破仑前来。结果就遭到拿破仑的不满。拿破仑这样做,也必然会引起手下将领的抵触,与他离心离德。在这一点上,项羽跟他是一样的。
拿破仑与项羽都是擅长于军事,不太懂得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的人。如果不打仗,就根本显示不出他们的才能。因此,他们都是喜欢发动战争的好战分子。并没有能力,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把国家治理好。因为好战,而国家的经济实力跟不上,最终也就带来灭亡。拿破仑的军队,很多时候,即使打了胜仗,如果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缴获,自己也是伤筋动骨,跟打了败仗差不多。国家的人力物力不断遭到消耗,而难以再生和补充。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只要来一次大的失败,就难以翻身。项羽的情况也是如此。刘邦就不一样,有萧何这样的人搞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身后有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打了败仗很快就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综上所述,拿破仑与项羽非常相似,都是毛病多多的人,其实有这样的人并非国家之福。因为法国是一个实在没有多少亮点的国家,因此把他奉为至宝,捧的很高。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