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眼光来看,北宋的澶渊之盟和南宋的绍兴和议本质都是和平协议,没有本质区别
澶渊之盟
从辽朝的角度看,辽朝是契丹灭后晋在汴梁成立的,因此辽朝因为在后晋的合法性是辽,而非后汉。后汉是从辽朝叛变出来的,和后晋没有关系。后汉、后周、北宋都是伪政权。
从北宋角度来看,契丹是外来民族,从来没有得到中原的合法性;北宋才是后晋后来的继承者,而非辽朝。
在燕云十六州问题上,辽朝认为燕云十六州是后晋得以建立的前提,是后晋割让并承认的辽国土地,若北宋以后晋后继人自称,就应当承认燕云十六州是辽朝土地;北宋认为燕云十六州是汉唐传统汉人生活地区——但实际上从五胡十六国直到五代,燕云十六州的胡人非常多,不能认为是非汉人地区。
在后周、北宋攻取燕云十六州失败之后,辽朝进行了反击,最后双方达成了一个本质是承认燕云十六州是辽朝土地的和平协议:澶渊之盟。
因此,表面上看,澶渊之盟是兄弟结盟、只送岁币、不割地,但北宋承认燕云十六州非北宋土地,在本质上就是割地。
绍兴和盟
北宋在蔡京改革下,财政得到恢复,手里有了钱,加上东北的完颜阿骨打反叛辽朝,建立金国。看到辽朝难以遏制金国的崛起,北宋于是就有意撕毁澶渊之盟,不再承认燕云十六州是辽朝土地,并和东北的金国建立了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是北宋和金国的一个平等条约:
1、双方南北夹击辽朝:金国攻打上京、中京,北宋攻打燕京和西京——这条,金国实现了,但北宋没有实现;
2、北宋将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国;
3、约定燕云十六州归北宋。
海上之盟和澶渊之盟一样都是兄弟同盟、只有岁币,不但没有割地,还收复失地。
虽然金国要求北宋以20万白银、30万绢、一百万贯钱的代价得到燕京,但这不算无理要求,谁叫北宋自己攻打不下燕京——更多反省自己的责任吧。
即便是被掳掠过的空城,以北宋的财力,填充燕京不成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北宋一心想要不属于燕云十六州的平州,并册封投降金朝的张觉为世袭节度使——这是完颜阿骨打严肃拒绝的。
作战不力,还闹事,这就是海上之盟实践时的北宋。如果燕云二州是北宋攻取下来,金国自然没有什么话说。可金国自己攻下的燕云二州,肯定不会心甘情愿把自己搏命得来的土地白白让给别人——可完颜阿骨打还是如约给了北宋,当然要北宋支付一点费用,合情合理。
金宋开战,金宋海上之盟的信任越来越薄弱。随着宋钦宗不肯履行割让太原四镇,金朝越来越不相信赵氏能够履行金宋以黄河为界的约定:
即山西、河北、山东归金国,河南、陕西和江南、巴蜀归北宋。
在第二次汴梁之围中,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决定废赵氏另立,不再信任赵氏。即便是在张邦昌转身就让位给赵构,金国依然不肯承认赵构即位的合法性,哪怕是宋徽宗上书要求。
为了是否承认赵构即位合法性的问题,金宋进行了15年的战争。金国不惜直接治理河南、陕西二地。
绍兴和议的本质就是金国承认南宋的合法性,即靖康之变中金宋谈判的遗留问题。
第一次绍兴和议,本质是金国承认南宋的合法性,并重回靖康和约。
第二次绍兴和议,本质是金国承认南宋的合法性,但废弃靖康和约而立新条约。
澶渊之盟、海上之盟、绍兴和议的比较
从内容上看,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都有:边界划分、国家地位关系、派遣使节、岁币四方面内容。
从边界划分看,澶渊之盟是以燕云十六州为边界,海上之盟还是以燕云十六州为边界,靖康和约是以黄河为边界,绍兴和议以淮水为边界。
从国家地位关系看,澶渊之盟、海上之盟都是兄弟关系,靖康和约、绍兴和约并非平等的兄弟关系,都是册封与被册封的宗主国、藩属国关系。
从派遣使者来看,澶渊之盟、海上之盟是互派使者问候,靖康和约、绍兴和议是单项派遣使者问候(金国不派遣使者问候)。
从岁币看,澶渊之盟、海上之盟、靖康和约、绍兴和议都有岁币:澶渊之盟、海上之盟岁币都是10万银、20万绢。靖康和约数目不详,绍兴和议是25万银、25万绢。
综述
澶渊之盟,绍兴和议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和平协议,不同的是皇帝面子和地位——但这重要吗?能上升到国仇家恨、民族自尊心的程度吗?
澶渊之盟、海上之盟,都是地位平等的关系。但北宋不但没有能力按照约定夺取自己想要的燕云二州,还扭扭捏捏的不愿意支付雇佣金军的费用。更在云州还没有得到的情况下,不是积极稳固两国的关系,而是为了一个平州将原本脆弱的金宋信任摧毁。
完颜宗翰和宋钦宗在汴梁谈妥的靖康和约,因为金太宗不立赵氏的决定而没有得到执行。金国所立的张邦昌、刘豫都没有能力有效的治理河南、陕西二地,只能依靠金国进行治理。最后金国在要不要河南、陕西二地犹豫了一下,最后承认南宋的合法性,达成绍兴和议。
从历史角度看,海上之盟是对北宋最有利的,但最先破坏它的竟然是北宋;澶渊之盟次之,靖康和约和绍兴和议都是退步。
澶渊之盟是辽宋关于燕云十六州问题,绍兴和议是金宋关于南宋地位问题。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