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木兰从军,是流传很久的民间传说,这个故事,虽然在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写的很清楚,但花木兰的故事,可能要比木兰辞更久远。因此,花木兰也成了民间的偶像。

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花木兰是存在的,但她的故事,大量出现在演义和传说里,而正史上的记载,极为稀少,甚至花木兰的姓氏,也存在极大的争议。并且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也让很多人感到费解。

如果从大量演义传说,以及零散的史料记载看,花木兰活跃在北魏时期,并且参加过北魏对抗柔然的战争。

如果从这个时代背景中,确认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真实性,那就需要看一下,当时有没有这样的可能。

首先就是征兵问题,从木兰辞可以看出,皇帝的征兵,不是抓壮丁,而是有公文的合法招兵。

在古代,老百姓除了赋税以外,还要服兵役,一般服兵役可以减免一部分的赋税。

而征兵和服兵役的区别在于,服兵役只是为了保持常规的国防力量,属于防御性质的。这时候服役时间不会过长,而且国家一般会三丁抽一或者五丁抽一,很少因为服兵役影响生产。

征兵基本上就是大的战役,甚至是举国之战。这样的战役,也就无所谓人员,根据战争的程度,比如长平之战,秦国曾经征招十五岁以上的男丁进入战场。在杜甫诗中甚至夸张到把老太太抓到军中。

十二卷朝廷公文,可见这次征兵是多么着急,这样的征兵,一定不会像普通兵役那般的温和,只是没有动粗抓壮丁而已。各级官员也一定会有指标,为了完成指标,审核的流程,就会松很多。甚至不会在意参加招募的到底是不是本人,只要人数够,能交差,那就可以了。谁也不愿意节外生枝。

如果说年龄问题可以解释为官员为了完成指标,稀里糊涂的让花木兰蒙混过关,那么,性别问题,又该如何解释呢?

这个问题,也好解释,那就是,花木兰生理发育,在一群男子中,并不显眼。

这个问题,并不是抹黑花木兰,而是在古代,不同朝代成人会有所不同,一般年龄都在14-16岁,但北朝多是胡人政权,一般12岁以后都能骑马打仗,如果能在一群男人中做到不显眼,只能说明,花木兰当时并没有完全发育。

这个也并不难理解,比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理个小平头,穿着和男孩一样的衣服,是很难被认出来的。

而木兰辞中可以看出,花木兰是有一个弟弟的。在十二年之后,她的弟弟已经是家里主要劳动力来分析,当时她弟弟可能只有五六岁,因此,可以推测,花木兰从军年龄,应该刚刚到了胡人的从军年龄,也就是13岁左右,她的弟弟,可能只有四五岁。

如果这个解释比较牵强,另一个故事也可以从侧面进行解释,那就是,皇帝见了花木兰,知道花木兰是女子,而且长得很漂亮,想纳她当妃子,被花木兰拒绝。

如果花木兰真到了发育成熟才从军,当时至少也要三十多岁,皇帝未必会着迷。

那么问题又来了。女孩子就算发育的晚,也会发育的,一年两年看不出来,十年八年,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只有一种解释,她身体明显发育之时,已经不需要和士兵在一起生活了。

这种可能合理吗?其实是合理的,战争是非常的残酷,会到处出征,天天死人,很可能导致,昨天还是一个营帐的弟兄,第二天就生死两隔,因此,在战斗过程中减员和流动非常大,一直和花木兰并肩作战的可能性很小。

而刚刚知道姓名,还没来得及了解,就成了一具冰冷尸体的情况,太常见了。在这样的紧张战争中,人们怎么会在意身边一个普通士兵呢?

从演义以及大量野史,文艺作品,以及少量正史中,可以看出,花木兰很能打,古代人讲究斩首立功,那么花木兰升迁一定快,当她成长为一个军官,就不会和士兵生活在一起。

一个女孩,十六七岁就会发育成熟。这时候花木兰可能已经是军官,而且有自己独立营帐,不会受到打扰。白天,在重甲保护下,也很难被人们发现。

一些文章记录,也可以看出,花木兰最后活了下来,还被授予将军军衔,从一个小孩子,经过十二年的征战,就当上了将军。可见花木兰战斗力之强,并且这是在打胜仗之后,皇帝封的。

而能够有资格凯旋之后见皇帝,可见,花木兰在军中已经有了很高地位。

以上的分析,可以解释,花木兰为什么从军十二年,没有人发现她是个女子,这种可能性虽然不大,但的确是可以解释。

最佳贡献者
2

在南北朝北魏的时期,各地不断发生战争,北方的少数民族也经常派兵南下侵扰。北魏朝廷规定,每家每户都要派一个人去当兵,著名的《木兰辞》描写的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个传奇战斗经历。

那么,花木兰为什么从军多年没有被人发现是女儿身呢?因为我们也只能从《木兰辞》中去寻找答案了。

第一:从木兰到东西南北各地去购置的物品中可以看出,木兰当的是骑兵。而当时骑兵的作战方式和步兵截然不同,步兵是大家白天打仗晚上宿营都在一起打地铺,而骑兵则冲锋和休息都在马背上,甚至晚上都可以睡在马背上,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和同伴接触的机会。

第二:木兰有个姐姐,但姐姐没去当兵反而妹妹去了,说明她不像姐姐生得那么娇小玲珑,而是像男人一样比较高大,这也让别人不容易轻易发现她的秘密。

第三:木兰在草原长大,从小练就了一身骑马射箭的好身手。万里驰骋沙场,千里飞渡关山对她来说如履平地,如此难得的人才很快就会得到上级的提拔,这样木兰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营帐,普通士兵也不敢随便打扰她。

第四:我们从《木兰辞》的后面几句可以知道,木兰的伙伴来看望木兰了,木兰只是在脸上贴了一点“花黄”伙伴们就好像不认识她了,说明木兰是很懂得化妆的,而且木兰也不差钱,这从她家可以随便从东市买来骏马可以看出,所以木兰在军中时用来化妆的物品肯定是常备的。

先天优势加兵种优势再加精心装饰,木兰从军多年没有被人发现是女儿身就毫不奇怪了。

3

木兰是一个艺术形象,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木兰这么一个人,所以说为什么十二年没人发现木兰是女性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作者之所以这么设计情节,只是为了突出木兰这个艺术形象的传奇般的智慧,仅此而已。

如果真有木兰这么一个人,她要让战友十二年都不能发现自己的真实性别,这根本就办不到。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要是真有木兰这个真实的人的话,在这十二年当中,她怎么与战友一同入寝,怎么与战友一同上厕所,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怎么能够做到滴水不漏。这可是在军中,可不是一个密闭的私人空间,没有隐私可言的。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在古代,一个女人从军长达10年不被战友发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古代打仗,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厮杀,而是在行军。

行军期间,战士无故是不能随便脱离队伍的,除非是拉肚子去大便。

平时防止士卒随便离队,往往只有在大队停下来短暂休息的时候,士卒们才会集体去撒尿。

也就是一群男人,站在路边小便。

那么问题来了,那时候花木兰怎么办?

别人站着尿,她蹲着尿?战友就算智障也知道怎么回事。

另外,女人是有月经的。古代没有卫生巾,女人基本都是用月经带(萨沙博学吧)。这玩意不适合军人和劳动妇女,一旦运动较多肯定是不保险的(霸气侧漏)。

所以,月经带里面往往还要放草木灰,目的是吸血。

请问,花木兰有什么条件倒腾这些不被战友知道?战友都是白痴?

另外,古代很今天不同,条件非常差。花木兰是作为北魏的军人,北上大漠和柔然作战。

这里的气温非常低,经常冻死人。在帐篷中,士卒们为了取暖,睡觉的时候都是大家靠在一起的互相取暖的。

这样长期贴在一起,战友能不知道花木兰是女的(就算是平胸也能被发现)。

最后,鲜卑游牧民族虽很少洗澡,一旦遭遇大雨后还是要及时更换湿衣服的。

其实士卒们都是男人,当然就地随便把衣服一脱,光屁股换上干衣服。

请问花木兰怎么办?

所以,战友绝对知道花木兰是女人。

只是,北魏鲜卑人奉行的是职业兵制度,也就是按照户为单位,必须出人参军。

而花木兰家中弟弟太小,父亲老迈多病,万般无奈只能让花木兰顶上了。

抗拒兵役,是灭门的大罪。

况且,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说明军情紧急,大汗催着立即进入军队作战。如果强行让老父亲去作战,恐怕没几个月就病死了。

其他战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也非常同情花木兰。

只是,这毕竟属于欺君之罪,严格说起来要满门抄斩的。

所以大家瞒上不瞒下,都不捅破花木兰是女人这种事,心照不宣就是了。

话说回来,鲜卑人本来和汉人也不同,当时他们刚刚从游牧转为农耕,无论男女都很尚武的。即便是女人,也能骑马射箭,这是游牧民族的遗风。

不能自卫的游牧民族女人,通常是活不长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




答:如果说一起生活了十二年,都不知道那个人是女人,那原因就太明显了:那个女人长得极其男性化。

不相信?

别说在古代,就说发生在现代体育竞技场上的运动健儿们。

尽管以现代医学手段判定出某些人属于女儿身,但当她们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还是有百分之九十八人认为她们是男儿身。

话说,今年(2019年)7月11日晚,全国田径锦标赛在辽宁沈阳顺利收官,在当晚举行的国际田径锦标赛女子4×400米的接力当中,湖南队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以3分35秒67领先亚军广东队3秒左右得到了冠军。湖南队的成员分别是,何珂,童曾欢,陈杏用,廖孟雪。看到廖孟雪和童曾欢的外表,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这两位,长得跟男人就压根没什么分别!

但是,咱们也不用疑神疑鬼,认为她们是女扮男装前来捞金摘银的,因为,经现代医学手段检测,她们的的确确就是女儿身!

因此,可以说,如果让廖孟雪和童曾欢两位穿越回古代、到军营里去参军,谁又安能辨其雌雄?

美国人不是闹腾着拍真人版《花木兰》吗?

启用刘亦菲根本就是个错误。

像刘亦菲这种,军营里哪个男的会眼瞎得不知她水做的娇滴滴女儿身?又哪个不想吃她的豆腐?

换廖孟雪和童曾欢两位去试试?

话说回来,《清代野记》也记载有一个“清代花木兰”的故事:同治初年,清军大将多隆阿奉旨督办陕西军务,招募了大批服务于军队的役夫,有肤色黝黑、脸上长满了痘瘢的陈姓少年被征在军中放养军马,后来在频繁的战事中屡屡建功,获得朝廷赏赐的“巴图鲁”称号,官至记名提督,隶属于陕甘总督左宗棠的麾下。安徽有书生朱某,应试不第,投笔从戎,在军中做了一个掌管书牍的小文员。朱某后来调到了陕西,在记名提督陈某的麾下任职,得到了陈某的青睐。某天晚上,陈某把朱某灌醉,霸王硬上弓,把他给睡了。此后,两人如胶似漆,密不可分。长此以往,陈某怀孕了,被迫向顶头上司左宗棠禀告了事情的经过。左宗棠大奇,爱惜她是个人才,就让朱某改用陈某的名字,代替她的职位,而陈某改为女儿身。 不过,僭代了记名提督一职的朱某,却嫌弃陈某太过男性化,另纳小妾,弄得陈某大怒不已。最终,陈某携带有家财和儿子迁居到了别地,从此销声匿迹。

《清代野记》的作者张祖翼因此叹:陈某的故事以遗憾收场,不为人所知,因此不能像古乐府《木兰辞》的故事一样为人广为传唱,致使“清代花木兰”的故事湮灭于人世。

不过,无论是《清代野记》的陈某,还是古乐府《木兰辞》的木兰,故事没头没尾,背景模糊,没有过硬的东西加以佐证,虚构的痕迹明显,百分之九十九是文人拍脑袋想出的奇谭怪闻,只图博君一笑耳,并无深究的必要。

6

当时男女皆留长发,在一般家庭,从小就干体力活,能读书的孩子很少,一般偏远地方连私熟都没有,只有官员或大户人家才请老师教孩子,至亲孩子或家族中适合儿童伴读已算幸运儿。

无论男孩女孩都脸黑,手上长老茧,长大以后好分辩的,毕竟男孩大了长胡子。如果花木兰的故事是真的,那么与她一起从军一起战斗过的许多将士都牺牲了,知道她真实年龄的朝夕相处的战友几要么牺牲了要么调离。又,在残酷的军事生涯中,谁还有心机去探究她到底是男孩女孩

7

花木兰参军只是古代的民间传说,历史上并无其人,至于在军中多年无人发现其女儿身更是无稽之谈。古代流传这些故事,无非只是反映出了古代百姓心中的一些美好愿望,百姓们心中追求自由,加上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孝道,所以才出现各种民间传说。我们对待这些民间传说,其中故事不妨读读,其中意境和滋味不妨品品,但千万不能信以为真,更不能深陷其中,要用公正客观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好的东西要提倡和学习,错的要摒弃和反思,因为好好生活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8

《木兰辞》中有一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即便这个十二年不是确指,但至少应该是多年,然而这多年绝不是连续的,而是断断续续的,也就是说木兰参与了多次战争,每次不过是几个月或者近一年的时间,而不是一场战争打了多年,基于这样的认知,花木兰不被发现是女儿身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但即便如此,花木兰是女儿身这件事也不可能瞒着所有人。

花木兰始终是谜一样的存在,她是否存在、其姓氏为何都很难说,但有一点似乎已经是个共识,即花木兰倘若真的存在,参与的战事应当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的对柔然之战。

423年,十六岁的拓跋焘继位,第二年,柔然就趁虚而入,想要借拓跋焘初继位政权不稳的情况南下犯边,拓跋焘亲率轻骑追讨。同年九月,拓跋焘再次集结兵士,与平阳王长孙翰一起攻打柔然,这次战争持续了几个月,之后柔然暂时不再南下。到了428年,柔然再次大军侵边,拓跋焘也再次决定集结大军,准备攻打柔然,花木兰很可能就是在这次的征兵中相应响应朝廷,代父从军。

但代父从军的出发点也许并不是所谓的父亲年龄太大,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以及后面木兰归家的情况来看,木兰有姐姐和弟弟,但是弟弟年龄很小,很可能只有八九岁,而木兰应该只有十几岁,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从这些情况来看,他们的父亲应该不会年龄太大,那么木兰参军要么是父亲身体正好有病不能相应朝廷,要么就是花木兰自己本身就想到战场上去,也就是说她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是也想到战场上和男儿一样与敌人厮杀。

有这样的梦想并不是多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毕竟在鲜卑族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她们并不是如汉人家的女性那样多在家中不抛头露面,相反的,鲜卑族女子在家庭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很多时候都能够独挡一面。上战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朝廷征兵的时候不可能征女性,所以花木兰想要从军就只能代父从军。

女性在战场上可能体力受限,但是其他方面并不输男子,隋末时期,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时候,其嫡长女平阳昭公主就在丝竹园招揽兵士,在关中为李渊打下了不少的土地,后来更是率领一支娘子军与丈夫柴绍同置幕府攻打长安,可以说,平阳昭公主为大唐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更是以军礼下葬。

再说回花木兰,花木兰代父从军绝不可能没有人知道她的女儿身,要知道当时征兵是大范围征兵,也就是说花木兰家的邻居们也在被征之列,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花木兰家的情况,再怎么说,花木兰即便能扮成男儿身,难道还能扮成一个中年男人不成?但北魏是鲜卑族,女性本就地位高,因此花木兰代父从军不会被一起的士兵嘲笑或者揭露。大家是认可她这样的一位女子从军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花木兰欺骗的只能是军中不熟悉他的士兵,但对于部分士兵来说,她的女儿身身份并不是一个秘密。而429年的这一场战争,一共打了五个月,是拓跋焘亲自带兵出黑山与长孙翰一起攻打柔然的,很可能花木兰在这一次战争中表现不错,立下了战功,在军中有了小小的官职。

在这一场战争中,花木兰还是需要费心思遮掩自己女儿身份的,毕竟怎么说也说一个女人,一旦让皇帝知道,这算是欺君之罪,而和她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士兵则会帮助她进行掩护,在五个月的时间里,花木兰想要隐瞒自己的女儿身并不是困难的事,毕竟还有其他士兵的帮助。

战争一结束,花木兰就回到了家中,但是即便回到了家中,花木兰也不再穿女儿装,而是一直以男儿装示人。然后在拓跋焘再次攻打柔然的时候,花木兰因为上一次的表现仍旧在出征之列,这个时候的花木兰已经有官职在身,不需要和其他的士兵们同睡在一个军营中,也就是说花木兰有了自己独立的营帐,这对于花木兰来说是很重要的,从前有其他人作掩护,她虽然不至于暴露身份,但到底受到束缚,很多事没法做。

而等她有了独立营帐之后,她晚上休息的时候至少比较自由了,虽然行军打仗的时候依旧需要身边有人做掩护,但隐瞒女儿身这件事已经容易了很多。

拓跋焘对柔然的战争从424年一直持续到449年,前后打了二十五年,拓跋焘自己就亲率大军攻打了十三次,这里很难说花木兰次次都参与了,因为随着花木兰立下的战功越来越多,必然会吸引到拓跋焘的注意,等他召见花木兰的时候,也就是花木兰身份揭晓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花木兰不可能继续用男儿身来欺骗拓跋焘,女儿身一旦揭晓,花木兰也就不可能再继续外出征战,而她上战场杀敌报效国家的愿望也已经实现,这个时候她也没什么遗憾了。

朝夕相处多年,她身边曾经帮她掩护的那些士兵有的已经去世,有的也立下了战功,他们在多年的相处中虽然一直帮花木兰隐瞒,但在他们心中,很可能已经把花木兰看做男儿,毕竟花木兰一直以男儿身示人,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丝毫不输男儿,所以在花木兰脱下军装,真正恢复女儿身的时候,他们多少是惊讶的,眼看着当年那个青涩勇敢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但对于更多的战场上的战士来说,他们是第一次知道花木兰是女儿身。

对于木兰自己来说,实际上多少也是不习惯的,毕竟扮演了多年的男子,一直在模仿男子的行径,在多年的征战中,她越来越像男人,连她自己也早就忘了如何做一个女孩子,即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在家中也曾偷偷换上女子的衣物,但也只是在镜子中偷偷的打量自己,在人前,她还是男儿身。

为了实现心中征战沙场的梦想,花木兰牺牲了很多,但或许在她看来都是值得的,她多年的隐忍与英勇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甚至拓跋焘还想给花木兰一个官职来做,但是为官并不是花木兰的梦想,离开了战场之后,她只想陪在父母身边。

9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事情有可能发生么?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如果木兰是普通士兵,她是肯定会暴露的,没有意外。

因为古代军营设置,决定了木兰根本不可能有私人空间。没有私人空间的最主要原因,其实还不完全是由于物资的紧张,必须十几个人挤一个帐篷。

而更多的还在于,为了军队的安全,必须是人盯人,士兵绝对不允许单独行动。


比如去上厕所,一般厕所是设置在离军营的下风口几百米之外,远离水源,集中挖坑掩埋的。所以士兵要出恭,通常都是至少几十人集体行动,一来为了安全;二来为了防止有人逃跑或者做间谍。

再比如洗澡,天气暖和的时候,通常会找一个天然水体,一个部分负责警戒,一部分下鸭子;如果天气冷,或者不存在大的自然水体,那就在地上挖个大坑,烧了热水往里倒,跟澡堂子差不多,也是共浴;就算按照大草原上的传统,生个篝火靠汗液搓泥巴,那也是一群人围着一堆火。

而木兰是女儿身的秘密在这种环境之下,暴露是没有任何意外的,除非所有人都替他她保密。

但是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为没人可以保证每一个人都有那么高的素质。而且一旦军营里,有人知道木兰的秘密,那原始的欲望不是说控制就可以控制的。


但是如果木兰进军营的时候,她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呢?她一进军营就有自己独立的私人空间呢?

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木兰辞》原文里找到证据。

木兰从军12年,不但活着,而且还立了很大的军功,回朝之后,可汗要升她做“尚书郎”。这说明基本上木兰在军队里做到了将军。

根据可汗、黄河、阴山、燕山、勅书,这些信息。基本上专家们认为木兰是南北朝北魏时期军户。

那么北魏和柔然打仗的时候,木兰因为没有长兄,父亲年纪大了,所以替父从军。而她父亲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在军队里的,因为年纪大了,以及暂无战事,所以回家了。所以木兰的父亲大概率是有军职的。


而木兰如大概率也不是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进入军营的。

首先,毕竟古人从士兵到将军,在南北朝那个时代至少还是比较难以实现的,但是如果一开始进军营就是一个基层军官,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其次,和后来明朝的戚继光、俞大猷等类似,他们进入军营的时候,都是袭的祖职。比如戚继光就是登州卫指挥佥事。而花木兰顶替父职上岗也是理所应当。

再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古代冷兵器作战,战损率非常高,特别是木兰那么英勇,如果是士兵,她的死亡率至少会比其他人更高一些。


而木兰本身就是军官,她的秘密会被保守住的几率会更大,即便因为受伤等原因暴露了,也可以控制在极少数人范围内,而这些少数人极有可能成为木兰的拥趸。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10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北朝民歌中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动人的“忠孝两全”的英雄模范。

很多人有一个疑问,“从军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件事,在真实的历史中,可能发生吗?

这种情况极其可能,但木兰回乡之后做回女儿身,就不大可能了。

按照主流历史学家的推测,花木兰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北魏时期。花木兰参加的战争,应该就是北魏对抗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战争。北魏实行的是府兵制,全体国民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军户一种是民户,军户不需要缴纳税赋(包含租庸调),但是要服兵役。

花木兰在从军前,购置了马、鞍鞯、长矛等装备,这些都是自费购买,国家不出钱的。所以,花木兰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自干五”,自带干粮的五毛党。

花木兰替父从军,主要是年龄上不合适。按照北魏的制度,花木兰一家永久性享受不交税的权利,同时也要随时带着干粮武器参加国家发动的战争。花木兰的父亲已经老了,弟弟还没有长大,从为国家考虑的方面来看,花木兰参军有利于国家利益最大化。所以,这也是一个爱国的故事。

关于花木兰从军为什么没有人发现,人们有两种猜测。

1,第一种猜测:花木兰第二性征发育较晚战友们没有发现。

古人参军往往十二三岁就参加了,最晚不会超过15岁。这阶段,女子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不仔细看,完全猜不出性别。

2,第二种猜测:花木兰从事相对独立的军种工作,不会与战友有过分接触。

花木兰有可能从事侦查、送信等军种,长期在外独立行动,不会与战友有过分接触。所以没人能够发现。

在赵薇主演的《花木兰》电影中,前面两种情况都考虑了,而且加入了赵薇在军中升职的桥段,让女儿身不被发现更加合理。

可是,历史知事,认为,花木兰在军中没有暴露女儿身,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有意识隐瞒了这一切。

如果暴露了女儿身,这属于造假行为,对国家不忠,甚至有可能对花木兰的家中有极其可怕的后果。所以,花木兰为了自保,绝不会暴露女儿身的秘密。

参照20世纪我国出现的几个“现代花木兰”,发现在军中隐藏女儿身并没有十分困难。

1,抗日战争中,湖南零陵女子唐桂林隐瞒性别,在第307团3营机枪连任重机枪手,负伤后暴露女儿身。后来换了部队又被未婚夫叫回去成亲,生完孩子再次参军。唐桂林第一次参军因为年龄太小没有人认出,第二第三次参军没有被发现,则是因为他故意留了男士发型,面孔黝黑,胸部平坦,甚至洗澡时裸露上身,战友们都没有发现。

唐桂林这个国军中的女机枪手,1939年3月21日登上《申报》名满全国。1939年7月在部队转移中车祸牺牲。

2,解放战争中,辽宁14岁女子郭俊卿被地主老财害死,为了报父仇,她女扮男装加入东北野战军,南征北战5年之久,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先后当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1950年一次负伤后被发现了女儿身,被评为“解放军特级英雄”

郭俊卿的男名是郭富,贫苦出身的他,从8岁剃光头当泥瓦匠,辛苦劳作却无法维持生计。参军解放军,让郭俊卿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解放后,郭俊卿不愿意嫁人,一方面因为自己长期军旅生活患了妇科病不能生育,另一方面她想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郭俊卿退休后,才把户口本上的性别改为女,过上了女人的生活。

3,解放军中,还是东野,还有一位花木兰,她的名字叫曹玉兰。曹玉兰花名曹玉堂,参军东野,从事侦查任务。辽沈战役中,曹玉兰带着侦察队一晚上就抓了四个俘虏,其中一个俘虏是排长,还想逃跑,被曹玉兰一枪放倒捉了回来。

曹玉兰的知名度明显不如郭俊卿,她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可以想象,在中国革命的大洪流中,还有无数的刚烈女子参加革命军队,保家卫国争取全国人民大解放。只不过,她们的名字并没有留下,甚至,她们牺牲的那一刻,都没人知道她们是女儿身。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