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接班后,他们(奉系元老)都不怕我,觉得我是个年轻小孩儿,等我把杨宇霆杀了,他们一看这个孩子这么凶,就都老实了。

意思就是,张学良刚接手奉军时,应该是弹压不住给张作霖长时间当参谋长的杨宇霆的。如果能威慑得住,何必要杀掉呢,用起来岂不更好?

杨宇霆也就能在少帅面前摆摆老资格,对老帅张作霖,他绝对不敢,也没这个实力。

冯麟阁、汤玉麟、李景林等奉系老军头都偶尔也能对张作霖呲呲牙,但长期担当参谋角色的杨宇霆只能对老张赔笑脸,同时还要时不时忍受一下老张的臭脸,这是因为:

张作霖剧照

没有张作霖,杨宇霆不可能在东北“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老张当27师师长时,杨宇霆在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麾下担任军械科长兼军械厂厂长。

有一次,张作霖在街上遇到一队军容齐整的士兵,误以为是日军,一问才知道是杨宇霆带出来的军械厂卫队连,这让他认为后者有几把刷子。

为此,他把杨宇霆找到师部,双方言谈甚欢。张作霖正想把自己的“胡子”部队正规化,于是就把杨宇霆挖来当了27师参谋长。

在杨宇霆的整顿和训练下,27师果然看上去像一支正规部队了。随着张作霖升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杨宇霆也水涨船高地成为了奉军的“二号人物”——奉军总参议。

张、杨的关系,就像大树与藤蔓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杨宇霆在张作霖面前的弱势地位。

张作霖与杨宇霆

张作霖对杨宇霆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与皖系军阀徐树铮联手整出“劫械案”,把直系冯国璋从日本订购的能装备三个混成旅的军械劫到了奉天,让奉军内部给杨宇霆送上了了“小诸葛”的称号。这是他与徐树铮的第一次合作。

1918年春,张作霖委任徐树铮为“援湘军”代总司令,和杨宇霆一道出关,对南方用兵。经人提醒,张作霖担心徐树铮拿奉军当枪使来赚取自己的声望与功劳,就下令将奉军调回了前线。

不甘心的徐树铮勾连杨宇霆,以奉军的名义从陆军部冒领了数百万元军饷,然后偷偷地招募了四个旅的兵力,隐有与张作霖分庭抗礼的架势。

徐树铮

事情泄露后,张作霖下令免去了徐树铮的军职,并把“吃里扒外”的杨宇霆关押了起来,算是弃用了杨宇霆。

杨宇霆的“二进宫”与“独当一面”能力的缺失

杨宇霆出事后,张作相、秦华等都一度出任过奉军参谋长,可与杨宇霆一比,又都有各自的不足。以致张作霖又念起了杨宇霆的好,他经常说一句话:你们办事都比不了邻葛。

就这样,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前,杨宇霆充新被张作霖启用,就任奉军总参议。

到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取得完胜,张作霖开始与手下的大佬们“分猪肉”,杨宇霆也成为了地方军政大员:江苏督办。

这个时候的一省督办可是实权要职,同样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立下重要战功的郭松龄,就因为没捞到一个省的督办,而一怒之下起兵反奉了。

郭松龄

结果,杨宇霆在江苏被孙传芳击败,灰溜溜地回到了奉天,奉系好不容易才覆盖到江南的势力,也因为杨宇霆的失败而土崩瓦解了。

因为惨败,虽然依旧被张作霖任命为了总参议兼奉天兵工厂督办,但杨宇霆的尾巴已经夹起来了,不再有以往狂妄的资本。

但即使这样,郭松龄起兵反奉打的其中一个旗号,就是“清君侧”——清除杨宇霆,又再次把杨宇霆推到了极其尴尬的位置。

总体来说,作为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杨宇霆具备相当的特长与水平,但事实也证明了他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甘心成为张作霖的附庸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总有人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杨宇霆接班的话就会怎样怎样,其实都是毫无根据的意淫了。以杨宇霆的综合能力,他未必就能比张学良干的更好。

再者,以他和日本的渊源及日本人的关系,他上位的话,可能东三省就会以另一种形式被日本人更早的实际控制了。


我是@司马砸光,欢迎关注交流

最佳贡献者
2

杨宇霆为人诡计多端,这一点连张作霖都佩服,他曾说:

“这个鳖犊子(杨宇霆),一肚子弯弯肠子,不是好对付的主。”


杨宇霆,辽宁法库人1885出生,1929年被张学良杀害,当时被杀的还有常萌槐。当时广泛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杂乱无章,扬长而去(炸烂吴张,杨常而去)。吴指的是吴俊生,张是张作霖,杨常则是杨宇霆和常萌槐。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皇姑屯事件中丧命的吴俊生和张作霖,还有在1929年被杀的杨宇霆和常萌槐。

东北军四个灵魂人物先后离开,杨宇霆死后世人这样评价张作霖父子:

自王永江死而作霖之业衰,自宇霆被杀而奉事乃不为也。


杨宇霆对奉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他在被杀后,家中资产仅十万元,在当时是很难想象的。

在1929年那个关键的时刻,如果杨宇霆没有被杀,那么之后东北军的命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结局。至少是不会变得那么不堪,几年间就被分化、分食殆尽,可怜大帅一生的心血!


总体来说,杨宇霆是一个对自己、对别人都很严格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勤于公事,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物。今天著名的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沈阳黎明航空集团都跟杨宇霆有关系,这两家企业的前身分别是杨宇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立的大亨铁工厂东三省兵工厂

杨宇霆的功绩咱们就不在多说了,那么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凭什么甘愿屈居张作霖之下呢?

张作霖能够压住杨宇霆,个人感觉更多的是两人性格所决定的。张作霖性格豁达,粗中有细且足智多谋是适合做老大的。

杨宇霆相比就不具备这些能力,他更适合当一个二把手。事实上杨宇霆本人也常以宰相自诩,尽心尽力的辅佐“皇帝”张作霖。他对张学良的态度也是以保护人的身份来管理,他劝张学良要多关心政事,不要去XD。所谓忠言逆耳,有一个天天在你耳旁教训你,可见年少的张学良对杨宇霆有多么的厌烦。

实际上,张作霖和杨宇霆更是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人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事实上杨宇霆也曾离开过张作霖两次,想要独自去创业,但最终都已失败而告终)。

张作霖不仅能压住杨宇霆,在东北不服张大帅的人还真不多,当然除了另外一个猛人郭松龄外。郭松龄在1925年倒戈,确实让张作霖喝了一大壶。郭松龄失败后,张作霖大摆庆功宴,这时部下抬来一个大箱子,是当年军政要员们给郭鬼子的机密文件。

很多人都倒吸一凉气,这下可真要完蛋了。谁知张作霖却说道:

“郭鬼子死了,可就算完了,其余人等一概不追究,快把这些信件拿出烧了,我们该吃吃该喝喝,再不要叫这件事败了我们的兴!来呀,我再敬大家一杯!”

要计谋有计谋,要手段有手段,谁敢不服张大帅!当年的“东北王”张作霖可真不是吹出来的。

3

那个时候的中国真是乱得热闹,大的层面上,各个军阀割据一方,中国摊开来分为奉系、直系、皖系还有粤系、滇系等等,都各拥有一股势力占据着一块地盘。在这些各派军阀内部,也是小山头林立,像当时实力最雄厚的奉系,就是如此。

奉系内部主要分为元老派、士官派和陆大派,元老派自然就是和张作霖最早打天下的那批,多是土匪出身,也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吴俊升、张景惠、张作相、孙烈臣和汤玉麟。士官派和陆大派都属于新派,这两派都是掌握了新知识、新思想,个人素养都很高,军事素质不错。士官派都是留学日本的士官学校回来的,领头人就是杨宇霆,而保定陆大系的领头人则是郭松龄。

良佐之才,头号智囊

杨宇霆,原名杨玉亭,号邻阁,1885年出生,辽宁法库县红五月乡蛇山沟村人,是秀才出身,素以善智谋而闻名。张作霖还未统治东北,还是27师师长时,张作霖就慕其名把他招至麾下,担任师参谋长,杨宇霆也就一直成为张作霖的智囊军师。他虽不比元老派资格老,但也算是较早追随张作霖的人了。在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时,杨宇霆也成为奉天督军署参谋长,

1918年,直系向日本政府贷款4千万元购买了大批军火,这批军火途经秦皇岛时,杨宇霆获知消息后,便力主张作霖劫持这批军火。在他的同学徐树铮的配合下,张作霖顺利的劫持到这批军火,并用这批军火装备了七个混成旅。也由此,张作霖的实力得到了大步增强。杨宇霆也因为立下如此大功,而成为了奉系的核心层人物。

杨宇震在辅佐张作霖期间,积极帮助张作霖发展东北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帮助张作霖整训军队,提高作战能力,建立东北海军,提高军事实力;重新制定田赋制度,从盘踞东北的权贵、乡绅、地主手里释放出大量未开垦荒地让农民耕种,大力发展生产,增强东北经济实力;由于东北的铁路要么被日本人拥有,要么是苏联人占据,张作霖手里根本没有交通运输权力,杨宇霆便建议修筑战备公路,以便在交通运输上不被人卡死脖子;发展东北工业,特别是军工业,在他管理下,东北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兵工厂,能够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最大损失就是军工厂被日本人占有,反而源源不断的成为补给日军武器的最大后勤来源。

闯荡失败,重识自我,重树忠心

随着地位的升高,杨宇霆对继续依附于张作霖,只作个军师感到了厌倦,便有了想另立山头发展自己的个人势力的打算。他利用军部的拨款贪污了370万元,用来招编4个旅的军队。但这事如何能瞒得过张作霖的耳目,杨宇霆被撤了职,只得出走奉系。

离开张作霖的杨宇霆到了北京闯荡了几年,也是不怎么如意,先后任总统府侍从武官、西北边防司令部参谋长等职。最后,还是张作霖不计前嫌,在1921年时,又把他召了回去,委以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兼三省兵工厂督办的重任。在杨宇霆的治理下,东三省的兵工厂发展迅猛,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张作霖对于杨宇霆来说,可以说既是伯乐又是恩主,经过上次预谋自立事件后,杨宇霆也已明白,离开张作霖他也是难有大的作为,便定下心来尽心尽力的辅佐张作霖。张作霖在取得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后,杨宇霆也得到了出任江苏省督办的机会,独掌一方大权。

原本,杨宇霆是想带一支奉系新军去江苏上任的,但是,新军掌控在张学良和郭松龄这些陆大少壮派手里,而士官派与陆大派之间本就一直有矛盾,于是,新军自然就不能去为杨宇霆保驾护航,不但如此,张学良还撤走了驻扎在浦口的奉系的新军一旅,这造成的后果就是,杨宇霆就只有一个卫队在江苏,于是,杨宇霆在江苏的督军位置还没有坐热乎,就被孙传芳和陈调元联手给做了。也幸好他见机得快,在约好与陈调元开会的途中用了个金蝉脱壳之计中途跑了路,不然,他连东北都回不去。

张作霖个人魅力震服群豪

虽然主政江苏失败这事里面有张学良和郭松龄背后拆台的因素在内,但这也再一次证明,杨宇霆离开张作霖其实是玩不转的,他只适合当谋臣,当丞相,不适合另立山头当老大,当领路人。

张作霖能从一个土匪成长为统治东北的土皇帝,没有极高的手腕那是不可能实现的,特别是这里还混杂着日本、苏联还有来自内部各方势力,内忧外患的形势关系极其复杂,张作霖能在其中从容周旋,没有极高的手腕那是不可能办到的。

想当初,张作霖还没有成势时,而实力远比他大的张景惠就把自己的兵马全交付给张作霖,而自己甘愿做张作霖的一名部属,就可见张作霖的人格魅力。

杨宇霆是很有才,但是良佐之才,只能出谋为臣为相,并不具备领袖气质,他曾两次离开张作霖去创业都没有取得成功就可见一斑。而在他的辅佐下,张作霖统治下的东北也成为了国内当时最强的势力,所以,这两人是相互成就,杨宇霆自然也是很服气张作霖。

杨宇霆是个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人,杨宇霆有治政之才,但心胸狭隘,也易骄横不识礼,这也让他在奉系里人缘很差,团结不了人。有张作霖在时,张作霖可以凭自己领导权威和个人魅力压制他,当张作霖被日军暗杀后,杨宇霆对于接班的张学良是看不上的,这倒不是他要篡权夺位,而是他认为张学良是个纨绔子弟,不堪大用,也日常以托孤大臣自居,对张学良也不是太尊重,对张学良的执政政策也是日常持以反对态度,他的存在已经成为张学良最大的掣肘,于是,在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在大帅府的老虎厅,让警务处长高纪毅枪杀了他。

张学良杀了杨宇霆其实是个很大损失,应该算是自毁长城的行为,如果有杨宇霆在,东北后面不会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张学良在后来的回忆录里,也是直陈甚是后悔当时杀了杨宇霆。

4


因为张作霖知道如何驾驭人才,固然杨宇霆是个军事人才,并且与白崇禧并称南北小诸葛,可是张作霖能用杨宇霆也能废杨宇霆,当初杨宇霆刚来到张作霖身边就帮助张作霖劫持了其他军阀在日本购买的军火,使得张作霖的军队一下子经历了质的飞跃,张作霖由此更加重视杨宇霆,但是杨宇霆野心大,后来冒领军费三百四十万用来招兵买马扩充个人实力最后还枪杀了陆建章,这事暴露以后张作霖直接废杨宇霆为废人,可见张作霖的军阀手段就是如此雷厉风行。


其实为什么张作霖需要杨宇霆这样的人才呢?因为张作霖就好比绿林出身,身边一帮子拜把子兄弟,要是论武艺这些人倒是有两下子,但要是论治理军队这些人都是二把刀,这时候杨宇霆可是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于是张作霖就重用了杨宇霆,的确杨宇霆一来张作霖的军队管理更上一层楼不说,弄来的这些军火也是张作霖军队的神助攻,但是杨宇霆却野心膨胀了,张作霖可没惯着杨宇霆,我能用你我也能废你。


但是不得不说没了杨宇霆的军队就没有灵魂的军队是一样的,后来张作霖又把杨宇霆请回来了,但这时候杨宇霆再也不敢弄小动作而是帮着张作霖管理军队,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策略,第一件就是把东北的土地夺回来种地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第二件事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兵工厂,后来沈阳兵工厂成为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张作霖也成为军阀里面军火也能自给自足的军阀。


第三点就是改革军队,让军队成为现代化军事部队。第四点杨宇霆还是一个很好的外交家,帮助张作霖跟日本人谈判就没有败下阵的时候,日本人对杨宇霆很头疼。第五点就是让张作霖建立属于自己的常备铁路,这样为将来中日开战做好准备。在这一系列改革之下张作霖从一个绿林头直接飞跃成能与其他军阀平起平坐的大军阀。

当然了张作霖只是用杨宇霆但没有达到言听计从的地步,例如杨宇霆觉得张学良是个不能成大事的人,让张作霖不要把位子传给他,张作霖就没有听,而杨宇霆也还是一直有野心,只不过需要借着张作霖给的舞台施展,再加上张作霖说翻脸也真是不念旧情啊,所以说到底两个人只是互相利用罢了,但是张作霖在杨宇霆不会有动作罢了。


后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以后,张学良就当家做主了,张学良却没有张作霖的杀伐决断的本事,也镇不住杨宇霆张学良就在老虎厅枪杀了杨宇霆,不得不说可惜了杨宇霆这个人才了。

5

首先要颠覆一下“某度”知识,要知道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1874年正式更名成立的,第一期学员则是次年(1875年)入学,至1887年已经先后招收了11期学员。而杨宇霆1885年才刚刚哇哇坠地,谁来告诉我,一个沈阳男孩怎么可能在两岁时就已经读严格的日本军校?所以关于杨宇霆是陆士第八期的说法,纯粹是胡说八道,人云亦云是不负责任的。

(杨宇霆剧照)

从年龄算起来,杨宇霆比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小上五岁,后者1913年考入的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7期,而冈村宁次等一批日本名将则是1901年考入的“荣耀第16期”。所以,18岁的杨宇霆东渡日本留学时应该是在1903年,如果确实毕业于日本陆士,按照三年的学制应为“陆士第十八期”,归国时间则为1906年前后。

而在1906年的时候,张大帅作霖刚被清廷招安不久,就任新民(今沈阳市新民县)马队管带,也就是个小营长,他的队伍里还是一水的胡子兵,根本没有新式军官,因此跟杨宇霆没有任何交集。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巡防营统领张作霖带兵入奉天城镇压革命党人,才于次年被清廷任命封为关外练兵大臣,终于掌握了奉天的军政大权,杨宇霆这个军械厂厂长,应该就是这个时间点正式成为张作霖的部下。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委任张作霖为第27师中将师长,须知当时的东北三省只有第27和第28两个陆军正规师的番号,为了扩编部队和延揽军事人才,张作霖才将“素闻谋智深远”的杨宇霆提拔为师参谋长,此时距离张作霖落草“创业”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四年(1896年下海)。

所以在奉军这个“股份有限公司”当中,杨宇霆既不是联合创始人,也并非原始股东,只能算“新三板公司”聘请来的职业经理人,他有建议权、执行权和管理权,惟独不具备所有权,原始股份属于张作霖和他那些一起打天下的把兄弟们所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的身份,如何镇不住杨宇霆总经理?

(郭松龄剧照)

也就是说,杨宇霆在奉军中的一切权力,皆来自于大头目张作霖所授,没有张大帅在后面撑腰,他在吴俊升、冯德麟、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等人面前,根本什么都不是。张作霖实乃一代枭雄,他深知自己的部队乃是土匪起家,绿林习气严重,军队的正规化和职业化建设必须借重专业人才,因此杨宇霆才有机会“参赞中枢”,当时的保定军校和陆军大学还没有成气候,留日军校生在各省都很是吃香。

正因为他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张作霖随时可以选择用或者不用,而杨宇霆没得半点脾气,因为军权都掌握在张大帅和一众兄弟手里。1916年,张作霖升任奉天督军兼省长,杨宇霆水涨船高成为奉天督军署参谋长,整理军制和整顿军纪颇有成效,又与陆士同学徐树铮合谋为奉军弄来段芝贵的大批军火,一时风头很劲,逐渐飘飘然起来。



结果在1918年奉皖合流期间,杨宇霆在徐树铮的鼓吹拉拢下企图壮大势力,这哥俩合谋以奉军名义冒领陆军部370万元军费,私自新编了四个旅的部队。张作霖得知后立免徐树铮“援湘军”副司令职,并以“勾结外援、内树党羽”之名将杨宇霆革除本兼各职,可见张作霖对军权的警惕和对杨宇霆的控制能力,说开除你就得立马滚蛋。

不过杨宇霆这个北方“小诸葛”也确有过人之处,他特别善于揣摩张作霖的“雄心壮志”和心理,每每能够拿出符合领导意图的预案,贯彻执行也颇为得力,是典型的高级幕僚人才。所以张作霖离开他又深感诸事不太顺手,于是1920年再“返聘”杨宇霆为东三省巡阅使总参议兼奉天兵工厂督办,如此挫摸的结果,是杨宇霆再不敢拂逆这位胡子出身的主子。

(杨宇霆和徐树铮)

随着张作霖入主北洋政府和奉军的不断扩编,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和洋派三股势力,“老派”当然是以张作霖为首的盟兄弟们,“新派”则是后起之秀张学良以及集结在其周围的东北讲武堂少壮军官(郭松龄是教官),“洋派”以杨宇霆为领袖,主要成员都是他的同学、校友等等。在张作霖仍然健在的时期,这三派尚能唯其马首是瞻,奉军可以形成合力,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要除掉张作霖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人看来,只要张作霖身死,奉军内部这三个派系必然内讧而陷入混乱,关东军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彻底控制东北。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之后,奉系的接班人选呼声较高的就是老派的张作相和洋派的杨宇霆,结果张作相忠心耿耿,促成了老派与新派的暂时联合,推举张学良上位。杨宇霆心里当然不那么服气,言语和行动中对这位少帅多有不敬,且以“周公辅成王”的心态自居,被干掉是早晚的事情。



也别被电视剧《少帅》带沟里去,不应过分黑化杨宇霆和美化郭松龄,奉军的内斗只是封建军阀的权力之争,没有什么正义与邪恶之分。相反,杨宇霆对日本侵略野心动察无遗,抗拒态度也非常坚决,多次劝谏张作霖否决日本人的提案,关东军视其为侵占东北的主要障碍之一。张学良接班后,日本人曾经多次离间张杨关系,特地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传》并多方暗示,将杨宇霆比作幕府将军丰臣秀吉。

杨宇霆是个烟酒不沾嫖赌不干的正统军人,为人争强好胜,性格自负且心胸不够,在辅佐张作霖时期,能将两人关系定位为皇帝与宰相,一方面是报答知遇之恩,一方面也是对张作霖敬畏有加,那毕竟是个白手起家的乱世枭雄,所以“老帅”完全可以驾驭之。但未经风浪年仅28岁的少帅,自然不在杨宇霆眼里,也就注定了命丧“老虎厅”的悲剧。



不管怎么说,对政治形势把握比较准确、对日本政府和民族深刻了解、对奉军事务了然于胸的杨宇霆之死,总是奉系军阀的重大损失,如果杨宇霆能够在少主面前收敛一些,如果张学良驾驭部下的能力更好一些,都不会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东北的历史极有可能改写。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莽撞的张学良在不到三年时间里,连续在东北易帜、中东路事件、入主华北和“九一八事变”中举止失措,败光了乃父留下的丰厚“家产”,自己也抱憾终生。

(命丧老虎厅)

6

张大帅看似马马虎虎西里糊涂的,其实他这是大智若愚装蒜,马匪岀生的他深安御人之道,他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与众将领称兄道弟其乐融融,犹其对留学日本的杨宇霆高看一眼委以重任。为东北军的核心人物,杨宇霆智慧过人有小诸葛之称,奸诈无比圆滑善变,有老帅镇着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小张为人处世之道不似其父,所以他才会对杨宇霆痛下杀手,德川加康的故事刺激了他,否则东三省岂会轻易放弃。










7

自从接受清廷招安,由胡匪变身官军,张作霖在枭雄大道上可谓是一路驰骋,先是荡平了辽西匪盗,继而经历日俄战争的风云诡谲,接着又在冰天雪地里率军剿杀蒙匪军,辛亥革命后,更是默察时势,顺应巨变,抢先进驻奉天,一步步成了手握雄兵的新锐“东北王”。

登堂入室时最能显出一个人的格局造化。常年在绿林中厮混拼杀的张作霖,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自从下马治奉天的那一天起,他就深深地懂得一个道理,枪杆子能打天下,不会治天下,若想乱世称霸,必须有“诸葛”辅佐。

张作霖在某些方面很像汉高祖刘邦,平日一身匪气,不待见酸腐的儒生,可一旦得了时势,对待各类“诸葛”式的人才,他似乎更具豪迈挥洒的魄力,不仅能不计前嫌真诚地放下身段,而且敢说“富贵同享”的敞亮话,更厉害的,他那恩威并施,驾驭各类诸葛的枭雄手段,北洋时期恐怕也只有袁世凯可以跟他比一比,总而言之,张作霖用诸葛,诸葛无不热血沸腾,振奋感恩的同时又惧怕其威严。

这恐怕就是乱世最霸道的驾驭之道了。

张作霖风云大崛起前后,麾下有三位诸葛大才很有名,一位是前期的袁金铠,另两位便是张作霖的文膀武臂——王永江和杨宇霆。

王永江有治世之才,但底子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士”;杨宇霆不同,此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典型的洋派军人,有锋芒,有治军之才,也有野心。

张作霖识人用人,除了有魄力,眼光毒辣,在将将之“度”的把握上也极有分寸。杨宇霆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先是效命清廷,在奉天办理军械厂,时任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见他治军有方,便将他挖了过来。

杨宇霆,字邻葛,意思说自己不比诸葛亮差,在奉系,他的野心不是做一个摇扇谋士,而是成为诸葛亮那样具有军政实权的大丞相,但张作霖却长时间将他放在参谋长,军中第一智囊的位子上,办理军政实务的权力给他,但统兵之权却从不轻易给他。

这是很高明的驾驭之道。一来,这可以极大地发挥出杨宇霆的治军、办实务的才干;二来,知其想统兵,始终不给实权,这就让杨宇霆憋足了劲,欲以功劳赢得军权,必先拼命效力;三来,此举很巧妙地扼住了杨宇霆的野心。

客观地讲,杨宇霆辅佐张作霖,贡献还是很大的。杨宇霆整军前,奉军更像绿林军,经他整训,奉军才有了精锐之师的样子,军纪、战斗力大大提升。此外,在诸如建立东北海军、发展东北工业尤其是军工业、修筑东北战备公路以及发展东北经济上,杨宇霆都扮演了主导推动者的核心角色。

因为确实具有才干,奉系中的洋派军人便渐渐地围绕到了杨宇霆周围,从而形成了奉系中的一大派别,士官派。

张作霖虽然大力任用士官派新锐军人,但奉系的军权却始终掌握在元老派,也就是跟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那一帮老兄弟(吴俊升、张景惠、张作相、孙烈臣、汤玉麟)手中。

杨宇霆不甘两手空空,没有实际军权,始终在寻找建功立业,掌握军权的机会,结果就让他干成了一件对张作霖帮助巨大,甚至影响到北洋格局的轰动大事。

1918年,杨宇霆伙同老同学、皖系“小诸葛”徐树铮,怂恿张作霖劫持直系北洋政府采购的大批军火,乱世枭雄见有肥肉可叼,毫不犹豫,立即派善于打劫的“老土匪”张景惠奔赴秦皇岛,劫下了这一批足够装备七个混成旅的军火。

事成之后,张作霖一为逐鹿中原,二为酬赏杨宇霆、徐树铮,随即组成“援湘军”,张作霖挂名任总司令,徐树铮以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杨宇霆任参谋长,统一指挥,挥师入关。

杨宇霆、徐树铮两人无论野心、干才、秉性还是最终惨死的命运都极其相似,见军权就在手边,杨徐两人为脱离张作霖控制,自立山头,竟背着张作霖,以奉军的名义向北洋陆军部冒领了370万军费,私自新编了四个旅的部队。

这时候就能看出张作霖行事霹雳的枭雄性格了。

得知内幕,张作霖当即翻脸,立免徐树铮“援湘军”副司令职务,并以“勾结外援、内树党羽”之名将杨宇霆革除本兼各职。

在奉系,谋私利,犯大忌,撞张作霖枪口,顷刻间是要人头落地的,这样的事太多了。

杨宇霆深知张作霖施恩豪迈,施威要命,他不敢申辩,也不敢周旋,立即胆战心惊地脱离奉系,远避在京城,原本傲慢的姿态低落了十万八千丈。

杨宇霆被扫地出门后,张作霖陆续启用了张作相等一批老弟兄做参谋长,但用起来总是不顺手。得知杨宇霆在京城未投奔其他派系,颇有洗心革面的诚心,张作霖冰释前嫌,又将杨宇霆召唤了回来。

再回张作霖麾下,杨宇霆再不敢乱起野心,而张作霖也颇为大气,相比之前更加地器重他。

到这阶段,张作霖和杨宇霆之间的君臣关系,才算真正达到了佳境。

第二次直奉大战张作霖取得大胜后,奉军长驱直入,进驻安徽、江苏、上海等地。这时,奉系主要有三大派系,元老派、士官派、陆大派,元老派要镇守东北,陆大派主要是张学良的人,少信任,缺历练,于是张作霖将进驻中原,做封疆大吏的蛋糕首先分给了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

这是杨宇霆手握实权、独当一面的绝佳机会。

然而在北洋后起枭雄孙传芳的攻击下,杨宇霆充分暴露了他的软肋,做核心智囊行,独领风骚,无论是嗅觉、性情还是掌控能力,他都差得远。

最终,在孙传芳的突然合围下,若不是耍小聪明,借洗澡从暗道逃脱,杨宇霆恐怕就成了孙传芳的囚徒,奉系的耻辱。

张作霖用人之大气,很是让人佩服,他用人,从来不以此时的污点来否定他时的优点,相反部下遇挫,他会用雪中送炭的方式来激发斗志,从而叫部下在擅长的领域焕然一新。

对杨宇霆即是如此。

自江苏督办的大任上败归之后,因为张作霖的信任、激励,杨宇霆并未失去光芒,即便遇到很大程度上因他而起的郭松龄叛乱,他也未曾受到实质性的影响,1926年2月,张作霖登上人生之巅,就任安国军总司令,杨宇霆被任命为安国军总参议。1927年末,奉系韩麟春因病去职,张作霖又任命他接替韩麟春之职,出任第四方面军军团长。

在张作霖风云生涯的最后阶段,时刻都在与日本人周旋,杨宇霆作为核心智囊的表现可圈可点,张作霖往往将周旋的难题推给杨宇霆,杨宇霆不仅配合打得好,而且因为对日本了解深刻,一度让日本人觉得很难对付。

遗憾的是,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君臣合奏戛然而止。

关于杨宇霆是否有取代张学良的野心,众说纷纭。

说有的能讲出许多故事,例如,张作霖死后,日本人想扶持傀儡,在《满洲报》上将张学良、杨宇霆、张作相等十人的名字列成一个表格,要读者每日填写自己拥护的“得人心者”,剪下来邮给报馆,报馆统计后,再在报上定时公布名次。

杨宇霆每日派人去买大量《满洲报》,剪下选票,让亲信写他的名字寄回报馆,因这个伎俩,他一直是最得人心的那一个。

然而,不久当杨府卖掉数千张旧报纸时,有人发现废报纸均少了一角,于是大骂他是白脸曹操。

还有人说,1928年秋天杨宇霆与常荫槐勾结,准备谋杀张学良以自立,他为父亲办寿是假,设谋杀张学良的鸿门宴是真。

而另一种声音却说,这都是日本人的离间之计。

不管怎么说,杨宇霆最终还是命丧在大帅府老虎厅,抛开有无阴谋野心不说,杨宇霆身死之前的确犯了大忌,张学良虽非雄才,但也不是可欺的竖子。

他怎会如此跋扈呢?

历史有时候就是如此让人费解。

让人感慨的是,杨宇霆被杀后,家资仅十余万,不及同僚的十分之一。

时人评议张作霖父子的事业:自王永江死而作霖之业衰,自宇霆被杀而奉事乃不为也!

8

张作霖虽然重用杨宇霆,但是很长时间内都没让他碰兵权,杨宇霆更多的只是从事参谋和文职工作,要是还镇不住就怪了。

杨宇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早在张作霖还是27师师长时,杨宇霆就是他手下的参谋长。张作霖的部队出身草莽,训练、军纪和战斗力都比较差。经过杨宇霆的整顿,战斗力有所提高。

1918年,在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和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两人争夺北洋政府控制权时,杨宇霆的老同学、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为了拉拢张作霖,于是通过杨宇霆和张作霖拉上关系,以北洋政府在日本购买的27000支步枪为条件,要求他支持段祺瑞。最终徐树铮和杨宇霆两人在在秦皇岛劫持了这批军械,两家人各得一半。依靠这批军械,奉系的军事实力大增,杨宇霆也更受张作霖的倚重了,被任命为关内奉军参谋长,和徐树铮一起指挥驻扎关内的奉军。

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年,杨宇霆在徐树铮的撺掇下冒领给奉军的军款370万元,想自己和徐树铮两人一起招募部队,编练自己的私人力量。此事被张作霖知道以后,杨宇霆被免职,直到1921年才被张作霖重新召回。

杨宇霆这次重新回到张作霖手下以后,担任了总参议一职,兼东三省兵工厂督办,主要负责东三省兵工厂。在杨宇霆的主持下,东三省兵工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正是靠着这个功劳,杨宇霆重新得到了张作霖的信任,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奉系胜利以后,出任了江苏军务督办。

不过杨宇霆在江苏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孙传芳赶了回来。直到1927年末,奉系大将韩麟春因病辞去了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的职务,杨宇霆去接任,才首次单独领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杨宇霆在张作霖手下很长时间是参谋长、总参议一类的职务。虽然这种职务靠近张作霖,平时出谋划策能对张作霖的决策起很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掌握实权,手下没多少部队。

杨宇霆最多也就是利用控制东三省兵工厂的便利,在军队补给上做做手脚,拉拢一下人心,但是毕竟没有直接的军事力量,因此也不可能威胁到张作霖。张作霖也是见惯大风大浪的人,怎么可能连这么一个人都镇不住。

9

【张作霖 】


据张学良介绍,其父张作霖虽是绿林草莽出身,平时“妈拉个巴子” 不离口,表面上是一位粗线条枭雄好汉,但他绝不是一介粗鄙莽夫,相反他有胆有识,腹有良谋,骑射皆精,尤其是练就一身百步穿杨的出众枪法,群雄对其敬仰加折服,唯其马首是瞻。

假设张作霖只是个有勇无谋或鼠目寸光之辈,那么东三省的豪杰人物,譬如他的七个结拜兄弟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相等缘何尊其为首 、甘愿服从其号令呢?假如他没点本事,没点谋略,没点驭下之能,奉军中的后起之秀杨宇霆、郭松龄、姜登选等精英人物又如何会对其心悦诚服、甘心受其节制、尊其为“老帅” 呢?

据说张作霖外粗内细,也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德才兼备、心思细密的政治领袖人物。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天生精明干练,执掌东北政局后能做到案牍如流,颇具行政才能,加上他平时生活简朴,礼贤下士,也令人叹服不止。

俗话说:英雄不论出身低。张作霖虽崛起于蓬蒿,但却具备上述超人的才能,又身逢乱世 ,天赐良机,赶上了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大变革时代,于是,当武昌城头打响了反清第一枪、辛亥革命一爆发,他那超人的军事才干与纵横捭阖的政治智慧以及先人一步的狡黠心机,助他在通向“大帅”、“东北王”的血腥道路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据记载,奉系军阀集团中分为新旧两派。所谓旧派,是指当年和张作霖一起当马匪、拉杆子、闯天下的绿林旧部,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冯德麟(后反叛)等等; 新派指奉军壮大后陆续招收的正规军校毕业生 。新派又细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最先加入的是以杨宇霆为首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所以称“士官派”,代表人物有韩麟春、姜登选、于珍、于国干、邹作华、王树常、臧式毅、何柱国等 ;后来加入的“陆大派”指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及保定军官学校的将领,核心成员有魏益三、齐云、刘伟、刘振东、范普江等,为首的是郭松龄(张学良也被划入这一阵营)。

【杨宇霆】


奉军中除张作霖的绿林把兄弟们掌管部分军队外,最精锐的主力大部分都被杨宇霆和郭松龄的“新派”所统辖。

张学良说,杨宇霆和郭松龄都属奉军中的“少壮派”,论才干,旗鼓相当,专横跋扈也类似,两人互相不服,明争暗斗,关系并不融洽,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两雄不能并立。

在此单说杨宇霆。杨宇霆,字邻葛,辽宁法库人。光绪十一年生人。据说杨自幼聪颖好学,1904年考中清朝末科秀才。后被清廷选中公派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成绩优异。1911年学成回国后,先后在新军中担任见习排长、营长、军械科长、军工厂厂长、(奉军)师参谋长等职。

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沈阳)督军,有留洋经历的科班生杨宇霆引起了他的注意,之后开始飞黄腾达。杨宇霆军事素质出众,能文能武、治军严格,深得张作霖器重,由27师师长先后攫升为奉天督军总署参谋、奉军总参谋长、江苏督办、安国军总参议、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司令(军团长)等要职。

杨宇霆身为留学生,在日本正规军校中学得一身军事本领,缘何会服从绿林出身的“老粗”张作霖?彼时的张作霖早已是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大约在1918年9月间,北洋政府屈从于张作霖施加的巨大军事压力,任其为东三省巡阅使,总揽了黑、吉、辽三省的军政大权。从此,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大帅”,标志着以他为核心的奉系军阀集团正式形成。

张虽是马匪出身,但并不是腹内草莽的粗豪人物。他谙于权谋,气度颇大,知人善任,能善待下属。正是这些性格特点,使其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

王铁汉将军如此评价张作霖道:“雨亭先生气度恢弘,敢用人,肯信人,能容人......他那种风谊,颇为那个时代的人所景仰” 。

这样一位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有复杂经历加独特人格魅力、能恩威并施的实力派,镇住杨宇霆这类喝过洋墨水的军界新秀,还不是小菜一碟?

再说,杨宇霆本事再大,也属倚人成事之辈,要没有张作霖的慧眼识才与大力提携,他哪有发挥才干的机会?又能掀起几多风浪?好比三国时登高望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若不是被刘备请出山并委以重用,他一辈子只能在南阳卧龙岗上抱膝长啸,最后老死荒丘。

据记载,杨宇霆被张作霖提拔做奉天督军署总参议后,经常琢磨谄媚、取悦张作霖的法子,极力逢迎老帅,投机钻营,加上他军政素质不俗,能力出众,确实有两把刷子,因而博得张作霖的宠信,视其为左膀右臂,甚至将大帅府的印绶都交给他掌管。杨宇霆发迹后 ,常以诸葛亮自诩,位高权重,骄纵恣雎,盛极一时,除老帅外谁都不放在眼里,很快就成为能左右东三省军政、红得发紫的人物。

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后,与日本关东军的关系颇为复杂与微妙,对日交涉也是很棘手的难题,张作霖总是让精通日语的杨宇霆去应付。杨宇霆手段圆融,纵横捭阖,软硬兼施,将日本人贪得无厌的要求,设法挡回去或将中方利益损害降至最低,因此,日本人对杨宇霆也很头痛,但也拿他没办法。

但杨宇霆为人一贯跋扈,与张学良的恩师郭松龄矛盾颇深。郭松龄举兵反奉失败后,杨宇霆力主将其诛杀 。张学良等“少壮派”由此暗恨杨。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不仅不有所收敛,反而以元老自居,比以前更加目中无人,凡事不请示张学良,常自作主张,独断专行, 视张学良如空气一般......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在张作相等奉系前辈的支持下,将极力反对“东北易帜”的“太上总司令”杨宇霆和其亲信、东北交通委员会副委员长、新晋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逮捕枪决。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10

在张作霖的身边,文治主要靠袁金铠和王永江,军事则有郭松龄和杨宇霆。由于张作霖的野心不断扩大,袁金铠和王永江先后离开了。

对于郭松龄和杨宇霆,张作霖决定要多观察一下。张勋复辟时,曾邀请张作霖派人参加,张作霖就把这两个人派了过去。对于张勋的拥护制思想,郭松龄当场就拂袖离去,杨宇霆却听到了最后。

回到奉天后,张作霖就决定重用杨宇霆。理由很简单,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意气用事。尽管张勋复辟这样的事不能真正的参与进去,但也不能得罪这个北洋系的大人物。杨宇霆做事比较圆滑,有大格局,可以重用。对于郭松龄,张作霖用了4个字:书生意气。

杨宇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到东北后就被称为士官派。原本他听说张作霖不喜欢他们这些留学生,就躲得远远的去了吉林。谁知道最终重用他的还是张作霖,因为张作霖爱才。

张作霖没什么文化,又是土匪出身。看不起张作霖的人很多,比如李景林。当时的陆大系和士官系有很多人一开始也看不起张作霖,但后来就慢慢折服于张作霖的手腕和气度。

杨宇霆也是其中之一。他为张作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帮张作霖得到了冯国璋的27,000余件军械,让奉军实现了鸟枪换炮,重新组建了三个混成旅。从此以后张作霖有了进军关内的资本,杨宇霆也得到了智囊和小诸葛两个称号,为此他还专门把自己的字改为邻葛。

1918年3月,奉军入关。徐树铮和杨宇霆这两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正式联手,以奉军的名义从陆军部领了370万军饷,招募了4个旅,放在洛阳和信阳进行训练。他们两个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想踢开张作霖自己干大事。

这件事很快就被张作霖知道了,杨宇霆被张作霖以“勾结外援、内树党羽”的罪名罢免了一切职务。这是张作霖给他的警告,也是在磨练他的性子。

1922年,张作霖决定再度出关。此前的这些年,身边换了不少的参谋长,但这些人能力都没有办法和杨宇霆相比。杨宇霆被流放了这么多年,也终于明白了张作霖的厉害。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才意识到职业军人的重要性。他任命杨宇霆整军经武,以现代军事训练的标准来整顿奉军。经过两年的整顿,战力大大增强,才换来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

这时的杨宇霆又开始骄傲起来了,他希望自己能够独当一面,请求张作霖把他派往江苏担任军事督办,实际上也就是军政第一把手。杨宇霆孤傲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结果被孙传芳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的逃回了东北。

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张作霖的厉害,再也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就老老实实的留在了张作霖的身边当一个幕僚。他的能力决定了他不足以独当一面,只能当一个副手。

杨宇霆一生为张作霖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整顿田赋制度,让东北的税收大大增加;第二件事,修筑了大量的战备公路,方便军队在东北的调动;第三件事督办了东北兵工厂,让东三省有了自己的兵工厂,可以生产机枪大炮;第四件事创办了东北的海军,让东北有了海陆空军。

郭松龄和杨宇霆相比,两个人共同的特点都是人际关系能力很差,对别人太严厉,也可以说叫心胸狭窄。但杨宇霆的优势就在于做事灵活,顾全大局,这一点郭松龄比较欠缺。

但东北奉军分为三大派,老派也就是跟着张作霖起家的那拨人,讲武系也就是各地讲武堂培养出来的那些人,士官系也就是从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这些人。

杨宇霆做事情严格认真,这一点深得张作霖的认可和信任。但他也过于严厉,这就把他放在了很多人的对立面。原本奉军内部就明争暗斗,派别林立,关系复杂,他的这个作派最终也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正式接班。这时的张学良不过是一个楞头青,总想做点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输给张作霖,希望几次能够镇住下边的这些草莽人物。

面对当时复杂的局势,张学良决定改旗易帜,拥护中央政府。但杨宇霆认为东北的局势太复杂,日本和苏联都想吞并这一地区。现在归顺中央,很容易得罪日本和苏联。不如让这三方势力相互牵制,为东北争取更大的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人的矛盾非常大。本来张学良就想培养自己的势力,罢免了杨宇霆的大部分职务。这时的张学良沉迷于酒色财毒,根本无心处理东北军政事务,这就让很多人感到非常不满。

杨宇霆认为自己是张作霖的托孤重臣,他把自己比作了诸葛亮,认为张学良是阿斗,经常批评他。这就让张学良恼羞成怒,最终以“阻碍统一,破坏新政”的罪名枪决了杨宇霆。

张学良的鲁莽让他丧失了一个东北重臣,杨宇霆的性格让他有了悲剧式的结尾。汉朝的周亚夫早就把这样的故事给演了一遍,后人却不能吸取教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