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问题。关于封建及封建制度的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的大讨论,沸沸扬扬,有共性也是分歧,曾经是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的一门显学。
封建制度、经济形态和官僚体制之间是相互配套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封建制度有三大特点:贵族地方分权、等级制与人身依附。在中国传统时代, 封建的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殷周两代实行此制。大规模封建的事实发生在西周建国初年,是周天子对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分封。
封建乃是从部落联盟到宗法贵族国家期间的核心制度,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在《史记·三王世家》中言:昔五帝异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时而序尊卑。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
等到秦汉大一统后,封建就不太适应社会状态了。故而严复《论中国教化之退》中说:秦并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废封建而置郡县,黜儒术而任名法。
封建制度在春秋战国之际开始逐步瓦解,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诸侯还可以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下一级的卿大夫,于是以土地为枢纽,形成统治者之间的多层等级连锁——当然,分封的扩展也导致了“下克上”的局面,诸侯纷争,周天子的权威不再光辉。
秦正式统一海内后,全面推行郡县之制,逐步取代西周以来的封建制。秦汉以下,虽保留了封建制的某些部分,如郡国并行制、封爵分藩,但社会制度的主体架构已转化为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和地主自耕农经济,情况大变。
古文中可以找到封建的原典意义。封在甲骨文中作丰,像土上植丰盛的树木;周代青铜铭文中的封字有所演化,指聚土植树,又指堆土堤,进而引申出作田界、疆界,划分范围之意。
总体看,封词义扩展后,是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有划分采邑疆界、授予封地等多个意思;建一词有建立、设置之意。《礼记·学记》中就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说法。封建正式合为一词,始见于《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说文》释云:封,爵诸侯之土也;建,立朝律也。指帝王以爵土分封诸侯,分茅列土,授土授民,使之在所领有区域建立邦国,即所谓封国土,建诸侯。其实,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必然,如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日本相对于中国,是比较典型的封建体制,等级和结构更为严格。中日两国的翻译者,都将封建(当时称为拂特)一词对应译为feudalism。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因为封建的汉语古义—封土建国与feudalism的西义—封土封臣之间具有一定的通约性(冯天瑜论)。
晚清著名士人严复就认为:由唐虞以迄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当然,中西的封建制又有差异,前者是宗法封建制,后者是契约封建制,但这种差异并不能否定以封建一词对译feudalism的基本合理性。
西方的封建制度强调三大方面的内容:1、封建主义之间形成了特有的封君封臣关系;2、形成了与封君封臣关系相适应的封土制度;3、国家权力衰落,各封君在其领地内取得了独立的行政司法权力。
但是,封建的内涵在近现代中国语境中的指代泛化与意义扩大,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即封土封臣、采邑领主的模式也相去甚远,似乎也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封建社会的本来释义。实际上,关于封建制和郡县制孰优孰劣的争论,从秦汉到明清迄今并未停止。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共产国际的译词在中国传播,如称现实中国为一个半封建社会。尤其是1929年前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的一派,将封建一词更为泛化,把秦汉至明清这一颇不封建的两千余年历史纳入所谓的封建时代。
众所周知,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此一论说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通行。经过中国社会史论战后,学理性的广泛讨论和深入辨析使之已经成为常识而被社会所认可。
纷乱的时局决定了封建意义的流传与扩大,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社会急剧动荡,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军阀与地方分裂主义构成近代民族—国家重建的主要障碍。
因此,当封建主义一词被用来解释军阀和联邦主义运动的奸诈关系时,原则与偶然因素便融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共识。从经济模式考量,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大规模占有土地,而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即农民阶层),“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这部分人根据依附关系和土地数量,或为部曲,或为佃户,或为半自耕农。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封建主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对使用土地的农民或奴隶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手段压迫其他阶层。
秦朝之后,中国开始采取郡县制度,所有人地位均等,都是皇帝的臣民,都需要向皇帝交税、徭役。土地实行私有化,政府占有土地的实际面积和人丁收税。由于是私有化,就产生了土地兼并,于是有了地主和佃农的阶级成分。
很明显,中国典型的封建制度只存在于西周,秦汉以后之中国社会不仅不是封建制度,而实际上是一种“反封建”的社会制度(中央集权)。很显然,明清之前的中国本不存在一个封建社会。
据冯天瑜先生的精细研究,秦汉至明清的社会,不宜冠以封建之名,从政制角度可称郡县制时代,从较宽泛的历史学言之,可称为宗法专制帝制时代。
参考文献:
冯天瑜:《封建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