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中重要的一人物,他对后世贡献巨大,也影响我国历史几千年。他第一称“皇帝”,并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大帝国,统一货币,车道,字体等各个措施,为后世作了充足的铺垫;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例“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破坏了文化发展,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先说观点:从历史功过来看,秦始皇是六分功,四分过。
他的功绩在于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与管理趟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很多制度与政策都被后来的王朝直接沿用。而他的过失在于过度的使用国家力量,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经验不足交了学费。
千秋功绩
01 废分封,置郡县,定两千年基调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奴隶制社会转变成为封建制社会。但是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分封制才是治理天下正确的方法,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都是这么治理的,而郡县制这种新型的制度则不被贵族和百姓理解。
秦始皇以极其深远的眼光和极大的魄力,废除了长久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设置郡县。历史证明,郡县制大大增强了国家对于地方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后来两千年的封建王朝,除了少数几个,比如汉初、西晋、明初等有过分封的倒退,其他基本上都沿用了秦始皇设立的制度框架。
02 南北出击,扩大已知世界范围
秦始皇在位期间,向北打击匈奴,收复河套;向南征服百越,将国土一路推至南海,使原本战国七雄的国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这样的措施在当时确实穷兵黩武,但是也将已知的文明世界范围极大的拓宽,后来长江以南、西南地区等得到逐步开发,并最终繁荣,可以说归功于秦始皇走出的第一步。
03 统一标准,形成民族凝聚力
“车同轨书同文”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加上统一货币。不仅方便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来往与流通,更是让天下的百姓拥有了文化的认同感。虽然后来的历史也有过分裂的时期,但不管多久,终究会归于统一,这正是归功于人们对于同一个民族和文化的认可。
治理过失
01 对国家和人民压榨过度
秦朝建立了一套远超之前夏商周的行政体系,对于国家资源的调动能力可谓前无古人。但是秦始皇没有谨慎地使用国力和民力,修建长城、驰道、灵渠,攻打匈奴和百越,修筑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这么多国家级的工程,在统一六国之后的短短数年内同时上马,将积累的资源和民力消耗殆尽,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02 严刑峻法不得人心
秦始皇治国采用的是法家思想,对于百姓施行严刑峻法,把百姓当做奴役的对象。这激起了原来六国百姓的愤慨,大泽乡起义、刘邦斩白蛇起义,都是由于秦法过于严苛,即将面临残酷的惩罚导致。这一点上,秦始皇确实缺乏仁爱之心。
总体上来说,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都非常明显,他的治国理念和经验教训为后面的朝代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但不管怎么说,秦始皇当得起“千古一帝”这个称号。
秦始皇做为千古一帝,功过自有定论,但其丰功伟绩远大于过。他青年时便率领虎狼之狮,带着横扫六国的雄心壮志起程,马不停蹄的征战,经过数年的战争终于公元前221统一了诸侯割据,随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管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华夏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抵御塞外游牧民族的搔扰,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万里长城。然而,为了长生不老,不惜巨大代价千里寻求秘方,却终难随愿,更动用巨资数十年建造豪华地宫,妄想死后仍为地下君王。然而,天不假年,终究难逃生死轮回。但是,秦始皇鲜明的功与过,历史自有定数,后来人自有评说。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划时代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于中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对于中国版图之确立、对于中国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2月-前210年7月11日,嬴姓,赵氏,名政,时称赵政,史书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祖籍嬴国(今山东济南市莱芜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是秦庄襄王之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出土《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三卷中称其为赵正。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述《世本》称其为赵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后世通称嬴政,亦被某些文学作品称为“祖龙”。他是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十三岁即位,先后铲除嫪毐与吕不韦,并重用李斯、尉缭,三十九岁时灭亡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五十岁出巡时驾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是中国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郡县制度和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国政治史上两千余年之专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间亦进行多项大型工程,包括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过重,是秦朝在他死后3年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歼灭六国
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消灭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前235年攻打赵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嬴政统一六国后,下令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服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于是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及廷尉李斯等人商议说,五帝的土地虽然广阔,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诸侯是否觐见不由天子控制,不少诸侯更加是听宣不听调,嬴政的功业已经超越三皇五帝,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等称谓,以泰皇最尊贵,因此向嬴政献上“泰皇”的尊号。颁布律令的称为“制书”,诏告天下事件的称为“诏书”,印章称“玺”,所说的话称“谕”,群臣称其为“陛下”。天子不再自称为“寡人”,改称为“朕”。
嬴政接受王绾等人的大多数建议,但对于群臣向自己献上的尊号“泰皇”,则将其泰字去掉,采用上古“帝”一字,称为“皇帝”,并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代则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百姓则称为“黔首”
政治措施
三公九卿
由于秦代短暂,加上记载残缺,对于秦代的官僚制度只能作出间接推断,但无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东汉班固所著《汉书》,都指汉承秦制,因此对于秦始皇时期的官僚体制,主要是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不过无论如何,秦始皇确立百官体制,称“三公九卿”,并沿用后世的说法,仍为人广泛接受。
采用郡县制
如果重新分封诸王,只会重演春秋战国时,各国互相攻伐的苦况,因此决定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直至秦亡为止,共置五十四郡,每郡都设置郡守(掌民政)、郡尉(掌军政)、郡监(掌监察),由中央朝廷委任,不得世袭,并须向朝廷汇报租税、户口及治安情况。以下是秦代初期三十六郡的资枓:
据刘宋裴骃《史记集解》记载,秦初三十六郡分别是:
- 关中巴蜀地区:内史、上郡、陇西郡、北地郡、云中郡、九原郡、汉中郡、巴郡、蜀郡
- 河南地区:三川郡、南阳郡、颍川郡、砀郡、薛郡、东郡、琅邪郡、齐郡
- 河北地区: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代郡、钜鹿郡、邯郸郡、上党郡、太原郡、雁门郡、河东郡
- 淮南地区:南郡、九江郡、鄣郡、会稽郡、泗水郡、黔中郡、长沙郡
秦小篆刻石
统一文字
秦始皇为统一人们的思想,大造天神,统一文字,强行教化。使小篆和隶书为全国通行的字体,对中国文化、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得悉六国文字各不相同,决定推行“书同文”政策,按照当时任廷尉的李斯所奏,废除关东六国原有文字,将史籀大篆简化为小篆(亦称秦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经济措施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秦度量衡作为标准,规定标准度量衡器具须由官府负责监制,民间不得私铸,亦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秦代度量衡器具的测算标准为:一尺为23.1厘米,一升为201毫升,一斗为2010毫升,一斤为256.25克,一石(120斤)为30.75公斤,每件标准度量衡器具均刻上以小篆写成的铭文。
货币
统一货币可说是秦始皇在经济领域方面的重大举措。秦始皇三十七年,重新发行钱币,把原来的圆形方孔钱推广全国,废除原来全国各地相异的货币,克服过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换算的困难,使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储蓄的价值作用。
重农抑商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措施,他在琅琊台刻石明白写着:“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其具体措施是把商人和罪犯、奴隶作为首先“谪戍”(充军)的对象,让他们长期地出外远征,并到新征服的荒凉地方开垦,如河套地及桂林、南海等地,使边地得到开发。当时秦徭役法规定,首先征召有罪吏、赘婿及贾人(即商人);其次征召曾为商贾的人;再其次征召祖父母或父母曾为商贾的人。此外,富人也得先服徭役,称“发闾右”,最后才征召贫弱人家,称“发闾左”。
军事建设
修筑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人攻击匈奴,占据河套。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秦始皇下令将秦赵燕三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成为“万里长城”的前身。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用以“互防”的城墙被拆毁。
秦长城可大致分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于今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向北折至今内蒙古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张北、围场,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后向东南,终点在汉乐浪郡遂城县(今朝鲜清川江入海处)。与现代留存的明长城相比,秦长城的工程规模远远不及。现时靠近九原的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内,便残存着秦朝建造的长城遗迹。
开疆拓土
秦始皇在位期间还扩大了国家的疆土,疆域异常辽阔,北至河套和阴山,南至南越(即古时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至陇西临洮,东则延伸到了辽东及朝鲜。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结语:
总之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
秦始皇开天辟地般的创立一个游戏,后世在这个游戏里争来夺去的两千多年。
如果没有秦始皇,战国一直分裂下去。形成独立的文明,有了各自的文化。现在中华大地是否如同欧洲一样。国家林立呢?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六国已经有了各自的文字。欧洲不正是因为分裂久了有了各自文字、文化。最后粘合不到一起的吗?单凭这一点,秦始皇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无可撼动。
但秦始皇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比如追求长生不老和未能及时调整国策,与民修养生息,天下一统之后还在用法家严刑酷法那一套,导致秦朝短命。
焚书坑儒消灭的是六国的文化,其实和车同轨道理是一样的,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是错的。但在当时消灭六国文化有助于统一。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秦始皇作为以法家思想治国的君主,对于当朝人民来说那些残酷,确切的说是残暴的统治,至今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再高压统治下人民噤若寒蝉,徭役、赋税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是,“秦做衣裳汉来穿”又是实情,何止是汉这一朝得益于秦朝打下的基础,秦朝做的衣裳现在我们还在穿,穿的时间太长了,和我们的血肉连在一起,成了里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民族而不是血统,而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文字。秦始皇统一文字,奠定了我们的文化基础,打造了我们作为一个整体的纽带。
秦始皇以后我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时代,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所以说,秦朝奠定了我国两千年的政治制度。
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实现了车同轨,为各地区经济交往铺平了道路。
总而言之,秦始皇作为一代暴君,同时对我国文化、政治、经济发展做出了缔造意义的贡献。民族和个体一样,我们总是在痛苦中成长。
秦始皇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国家齐国。正式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王朝。
秦始皇在中央,皇帝为最高的权力。设置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管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三公之下还有九卿。在地方上,秦始皇设置郡县制,郡县制的制度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是按照郡县制进行继承和发展的。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秦始皇还率蒙恬攻打北方的匈奴,蒙恬大胜,收复河套地区。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再次入侵,修建了长城。绵延五千多公里。长城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有效的防范少数民族的入侵。
秦始皇还修建直道和驰道,建立了强大的交通网络。对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有效的管理了疆域辽阔的国家。
秦始皇还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都不同,秦始皇为了统一管理,把小篆规定为官方的统一文字。还规定全国实行秦朝的圆形方孔钱。货币为国家统一制造,严禁私铸。度量衡的统一和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水。把长江和珠江的水系连接了起来。
当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让数百万人民建造长城和阿房宫确实也是不对的,秦始皇实行法家的严刑峻法,确实是有点残暴。不过秦始皇依然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雄才大略横扫六合,置三公,设九卿,废分封,以郡县,人同伦,书同文,车同轨,统度量,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修灵渠,明法度,定律令,薄赋敛,省徭役;昼断狱,夜理书,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变风易俗,功过五帝,地广三王,史称“千古一帝”。 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毛泽东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至此,华夏文化的道统和制统达到了巅峰。
不明就里的人,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他焚的不过是为六国君主歌功颂德的书,农书,医术,兵书,一本也不焚,坑的是反对统一,传统六国余孽造反“汉奸”。他对真正有学问的人是崇拜家重用。比如李斯,蔚缭,韩非。《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见到这个人,竟然能虽死无遗憾,可见在秦王的眼中,韩非的文章的价值。实在让人不敢相信这句话是秦始皇说的在我们看来说,这话的都是那种脑残的追星族,那一刻的秦始皇的的确确就是一个追星族。他追逐的那颗明星就是战国时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韩非。
?
于是,秦王嬴政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要求韩国迅速交出.. 要求韩国迅速交出公子韩非,免得生灵涂炭!对于韩国人来说,一个公子可保万民,那当然是得换,这就是公子生存的意义。何况这公子在韩国日趋衰弱的情况下,还多次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变法图强,而对于韩非来说,在自己本国,多次上书都直接被无视,始终没有任何采纳的意向,更别说重用了,或许借此机会,有更好的发扬机会。于是,韩非入秦。
所以说秦始皇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但是他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君王。他统一了货币计量单位,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修建了长城,虽然是劳民伤财的工程,但是也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秦始皇在史书里基本上被描绘成暴君形象,但讲历史上的帝王,论起谁最伟大,当首推他。
在伟大帝王候选里的,无非唐宗宋祖,首先宋祖应该排除掉了,欠缺雄才大略,取得政权的手段也不是很光明,国家版图也是不完整统一。
其次排除掉汉武帝,给人的感觉他穷兵黩武,耗费太大,帝国版图扩大并没给百姓带来实质性的益处,另外汉武帝本来就是很有争议的人物,并不算一个开创历史开创时代的人物。
这几个伟大帝王中,从历史记载上来看,唐太宗的形象相当正面,还开创了大唐盛世,文治武功都很了不起,个人觉得超越汉武帝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对外的影响更是大,开放的社会风气,与世界的充分交融,那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年代。如果说哪位帝王最伟大,他实在是让人不忍割舍的候选。
不过,仅凭个人观点,这几位还是比不上秦始皇。
秦始皇所面临的统一形式跟他们不同。春秋战国的年代,人们并没有统一的认同,所以各诸侯国都极力的避免被统一,这其实给秦的统一造成了相当的难度,当然秦统一六国并非秦始皇一人之功,而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统一来看,秦始皇功劳历史第一,推进了强军的国家,强势的武力统一中国,开创了一个时代,而且从此,让统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所以后世虽然经历过大的动荡和大的分裂,中国总是能够走向统一,而不是像欧洲一样,分裂了就再不能统一了。
另外呢,书同文车同轨,国家的统一并不是简单的版图的统一和政权的统一,而是文化的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治的时间虽然短,但所推行的文化统一或文明统一,还是极大的梳理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认同,虽然不再有百家争鸣,但人们对文化和文明的认同度却不降反升,所以尽管有争议,尽管有过“焚书坑儒”,但秦始皇对中华文明和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另外,秦始皇推进创建的郡县制,是开创历史的政治制度,尽管中央集权备受批评,但从此人们知道了,政府集权对保证国家稳定和繁荣的作用,所以在秦之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过分封政权了,这种政治上的认同也是保证国家最终会走向统一的基础。
当然,秦始皇是个争议人物,治国哲学从法家,急功近利的思想还是为人所诟病,可是历史上哪个雄才大略的领袖没有争议呢?
综上,秦始皇是开创历史的人,是奠定了思想的人,对后世中国的贡献,是其他帝王不能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