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代不同了,作家作品所体现的价值也不同,鲁迅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导师,狂人日记一发表,让当时的中国社会掀起了鲁迅热,鲁迅发现了当时国人的痛点和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并经过附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而经过深度思考,所创业出的文学作品,字字珠玑,深刻的解读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活动,并用犀利的唤醒国人迷失的灵魂,如同一盏指路明亮,照耀着当时的爱国志士前行。所以说鲁迅是用笔和思想在战斗。

莫言是和平年代的作家,莫言不仅得到了国内文学界的认可,也得到世界文学界的认可,获诺奖是实属名归。莫言的成名作红高粱,很高之前就会张艺谋拍成了电影,后来在莫言的诺奖之后又被拍成了电视剧。一部小说能经久不衰,必定有其个人独到之处。丰乳肥臀这部小说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为了生男孩,与多个男人生下了很多女孩,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生一个男孩,而后是这些孩子的战争年代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

之所以这部小说能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主要有两点,一,小说写的好看,人物刻画的饱满,故事情节生动,这是莫言文笔好,二,由于西方人不愿意生孩子,人口在下降,希望通过棒红这部小说,来冲击下人们的生育观,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说莫言发现当下西方人的痛点,获奖就顺理成章了。

最佳贡献者
2

具有鲁迅精神基因遗传的人,大有人在。但此类人才因土壤气候等诸多因素制约而埋没了,不是烂了种子,就是刚发芽就让人折断了。

3

不可能出现第二个鲁迅,只能出现无数个沫若大师,至于老莫,我没看过他的作品,但是 我明白一个道理,凡是被( )极力吹捧的 不一定是个好作家, 凡是被( )极力打压的 一定是个好作家, 这背后很简单,只有脑血管堵塞者看不懂。

4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物。

翻开中国历史,认真研读,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每到战乱频仍的年代,就会有大批的文化名人出现。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民国时期的鲁迅的时代。

这个现象通俗点来解释,就是政权不稳定,执政者不统一,顾不上从文化方面来治理,倒让这些时期的文化人特别的自由和扬眉吐气。

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党派林立,出现了鲁迅,也是正当其时。

当下的和平时期,即使存在很多矛盾,也只是表现在经济的发展方面,和战乱时期的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是两个概念。所以,鲁迅的文笔的尖刻,颇具攻击性、揭发性的特点就无法显示出来。

即使有的文化人,想以此为阵地,来为这个社会增加负面的东西,在强大的、稳定的、统一的政权的管制下也做不到。

所以,当代社会,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鲁迅式的作家。

第二个问题,作家莫言获诺奖,是经过诺奖评委评出来的,是为国增光的事,这个只有赞赏,没有别的。

莫言的小说,有一定的局限性,反映的都是过去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相关联的地域性的故事,和鲁迅以刀为枪的作品所表达的风骨是两回事,不可同日而语。

5

当代社会还能再出现第二个鲁迅吗?这是个饱含深意的好问题。中华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何至只有一个鲁迅?有鲁迅风骨和才情的人何至成千成万。但诞生鲁迅的时代岂今只出现了几回?在中国不要问会不会出现什么什么样的人,只需问有没有让这些人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和体制机制。鲁迅先生生前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崩溃,宪政民主体制萌芽的时代,是北洋军阀此消彼长,中华民国初创的时代,皇权专制灭亡,探索宪政民主的各种力量互相博弈,百家争鸣,学术探索空间相对宽松,知识分子的思想活跃,言论自由,敢写敢说,只有文争,没有强权的禁锢。所以,北洋与民国时期人才辈出,而且许多是开创性的大师,如鲁迅先生等。人格独立,思想自由,言论开放,鲁迅诞生,毫不奇怪。只要有鲁迅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就会有无数鲁迅式人杰的成长和涌现,丝毫不用怀疑这一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五十年代,鼓励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提意见和建议,结果风云突变,成了所谓引蛇出洞,掀起反“右”的狂风恶浪,一大批仗义执言,远见卓识之士,成百万千万被打成所谓右派,有的被反复批斗,失去工作和生活来源,更有甚者被投入监狱,被囚禁至死。到了“文革”十年浩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要做鲁迅总得先活命吧?假如鲁迅活在反右运动时期或文革时期,我想也不会善终吧。但硬骨头的文人学者还是有的,虽然凤毛麟角。我最钦佩的就是梁漱冥先生。

至于我对莫言获诺奖怎么看?我有两点看法:一是实至名归。因为莫言敢说真话,善于挖掘社会深层次问题并予以艺术展现。二是莫言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和坚定立场。不随风飘忽,不追名逐利。有这两条就足够了。

6

鲁迅如果还在世,恐怕也不会一味地写作暴露文学,因为时代变了,鲁迅希冀的社会来了,他一定会呕歌新中国和建设祖国的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出力,所以,象好几十年前一直在呐喊抗争的鲁迅不会出现。莫言和鲁迅没有可比性,放在一起讨论不合适。莫言获诺奖和屠呦呦获诺奖是很不相同的,莫的诺奖颁奖辞就说明了问题。他写的东西,如《丰乳肥臀》之类在内容方面有典型性吗?中国有多少象那位母亲的人?写这样的作品要告诉人们什么?让人们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和教育?莫言有一个到广州的讲话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一片黑暗,只有他攥着如椽大笔在拯救世界。

7

他笔下的事物写得真实!

8

莫言可不能和鲁迅比,鲁迅是他那个年代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鲁迅的思想内涵是莫言没法比的。鲁迅关注家国命运,莫言关注丰乳肥臀,男女交媾,莫言的写作就行下水道里的癞蛤蟆,津津乐道于下水道里阴暗的男女性事。

9

华裔法国籍作家高行健的于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汉语作品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人。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谱写了中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

在一次作家创作议会上,主持方分别请贾平凹,余华,莫言及苏童四人分别选一篇对自己影响大的文章进行创作。其中三人都选了鲁迅的文章,余华选的《孔乙己》;贾平凹选的好像是《祝福》,莫言选的是《铸剑》。除此三部作品被文学爱好者及各大作家尊为经典之外,鲁迅影响世界的作品还有《狂人日记》等。其中鲁迅很擅长的还有许多的散文及杂文,例如取材血淋淋的《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及《野草》等等,都被奉为经典之作。

《铸剑》是鲁迅一篇很重要的作品,很久以来并未被人们重视,直到残雪和莫言发现了这部作品的精妙与深刻,或许处于创作的缘故,他们的视角避开理性从感性上进行赏识,透过《铸剑》作品,在鲁迅的生命深处产生了心理共鸣。该文属于历史小说范畴,通过改编神话传说,并经过作者对情节及主人公波折心理艺术性的加工而成,文章内容生动幽默,寓意深刻,具有梦幻现实主义色彩。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评语就是;富有梦幻现实主义作家,可见,这种写作手法非是莫言学习拉丁美洲,而是早在中国鲁迅就有了。

日本的教科书中一直有鲁迅的作品。早在1953年,鲁迅的《故乡》就入选了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的中学国语教科书,译者为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竹内好。之后,光村图书株式会社、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等多家出版社的中学国语教材都选用了鲁迅的作品。可以说,从那以后每一个接受了完整义务教育的日本人都学习过鲁迅的作品。以至于日本著名学者藤井省三曾感叹过:鲁迅这是日本“国民文学”和“国民作家”的待遇啊!

在日本文学批评界,有一大帮专家学者研究鲁迅,比如竹内好、增田涉、丸尾常喜、藤井省三等。也有不少著名作家受到了鲁迅极深的影响,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说“我一生都在思考鲁迅”;村上春树更是直言“鲁迅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他甚至模仿《阿Q正传》写了个《失败的Q氏》。

鲁迅先生不仅批判社会,而且他批判人性,指导人生,教人如何面对世界,面对现实,其思想之深刻是日本人所欠缺的,聪明的日本人正是看中了这点才取长补短学鲁迅的,这是一种明智,也是种胸怀。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以要言之,当代社会还能再出第二个鲁迅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能满足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满足“诺贝尔文学奖”的条件——诺贝尔文学奖第一原则:"作品的普遍价值"。诺贝尔文学奖第二原则:"作者的洞察力(洋人形容为刻骨铭心)"。诺贝尔文学奖第三原则:"作者的语言技巧(洋人形容为丰富机智)"。诺贝尔文学奖第四原则:"为中文小说和戏曲开辟了新路"。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条件是:诺贝尔文学奖只授给活着的作家。之所以要把这个设定为第一条件,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客观门槛,完成鲁迅先生遗愿。因为当时他自谦与同时期国际文坛同行相比,还不够优秀。

第二个条件是具备“鲁迅精神”。毛主席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微,看得远”;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毛主席还说:“鲁迅的骨头很硬,半殖民地的国家有像鲁迅这样硬的骨头是很可贵的。”

10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在当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颅颜和媚骨,被称之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最宝贵的财产。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了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的方向前进,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而当代社会,具有鲁迅文笔的作家大有人在,然而,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不仅认识中国,而且了解外国,任何热点信息,分分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任何社会问题,也不必哪位“鲁迅”呐喊,人们自然会不约而同地呼吁。同时,国家及政府部门也尊重人们的呼声,尽可能及时解决问题。祖国越来越强大,社会越来越安定,人们越来越幸福。因此,当代社会,不会再出现“鲁迅热”的现象了,也就不会出现第二个鲁迅了。

作家莫言,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和平年代,他的作品被世界公认而获得诺奖,这是理所当然的,与鲁迅关联不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