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感觉主要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宣扬的是以刘备为正统,刘备是正面人物,桃园三结义,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这些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大家所深深的喜爱!

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曹操的形象一直不好,其实曹操很有能力,三国志认为,刘备的能力不如曹操,但刘备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曹操阴险,刘备义气,通过曹操,更能体现出刘备的伟大形象。

还有诸葛亮一生追随刘备,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是一代贤相,大家每每读到夷陵之战和秋风五丈原,都不忍看下去,都是满满的爱,无限的怜惜!

其实魏国灭亡的最早,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政权就落入司马懿父子之手,魏国已名存实亡。

最佳贡献者
2

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太深了,三国演义家喻户晓。罗贯中笔下的刘备汉室之胄大汉之皇叔,代表了正义,正统。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君报国思想正是中华文化精髓。关张赵马黄个个忠勇仁义,深入人心。蜀汉虽短影响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华民族痛恨分裂的大一统思想。

3

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写活了这段时期的历史,使得三国时期成为人们最为熟知的历史时代。

央视的电视剧,更是拍活了各个人物形象,第一集张飞用手磨碎关羽的绿豆,关羽耷拉着眼皮说了句:你是买豆子,还是来磨豆子的啊,这个镜头,现在想起还忍不住发笑。

人们只所以更加喜爱蜀汉,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中,以刘备为汉朝的正统,为蜀汉的重要人物都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关羽的忠义,张飞的莽撞可爱,浑身都是胆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号称三国第一战将的马超,脑海中都有了鲜明的印象,小说和电视剧对蜀汉人物的设定,都符合中国人传统道德,具有优秀品质,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记忆。

全国各地方戏剧,说书人到处都在传播的三国故事,更加鲜明的赞扬蜀汉。关羽更是被奉为武财神。

刘备卖草席出身,却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取得三分天下的功绩,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人对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自古以来文人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各个时代也会诞生相关赞扬的文学作品,不断加固人们对蜀汉人物的喜爱感觉。

即使现在我们知道真实的历史与文学作品相去甚远,仍然不妨害我们对文学人物的喜爱,就像司马迁写的赵氏孤儿一样,虽然我们都知道基本是假的,但是我们就是喜欢里面的人物。

与其说中国人更喜欢蜀汉,倒不如说是中国一向都喜欢正义凛然的英雄人物吧。

4

原因很简单:没有蜀汉这个政权,三国这个故事就没有那么精彩。

蜀汉有一组武将与君王的传世佳话

蜀汉有一组文臣与君王的传世佳话

蜀汉有一缕起于青萍之末的平民气息

蜀汉有一股逆天改命的进取精神

说句题外话从商汤到清朝,老百姓对那个创业团队成员耳熟能详?最有感情?看看王者荣耀连马超都出了。

在三国后不久两晋南北朝提猛将是关羽张飞,提君臣便是三顾,到后来提兄第都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刘备一伙后来被士大夫和百姓传唱了近两千年原因无他:他几乎达到我们对每一个阶层的上限与美好的向往。

他们出身大多寒微,又让大家有了很强的代入感,

一个卖草鞋的破落户,一个杀人逃犯,一个流氓头子,还有一个双亲死去在家种地吹牛的中二书生。

然而这里面却诞生了华夏文明智慧的化身,仁义武勇的极致,当时天下唯二的英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尽力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人,为在乱世为准则的人。身边会聚集什么人?

是转战千里,不说一句怨言的张飞,是寻兄的关羽,是千里寻主的廖化,是冲阵救主的赵云,是鞠躬尽瘁的孔明。

乱世的黑暗不仅是兵戈不断,还有人心险恶,礼乐崩塌。

大多人们在这乱世里希望这光明早些到来。这种光明不仅是重铸秩序,重建礼法。还有充满的人性的光辉。

这种光芒不怎么明亮。可在黑暗包围中不会被吞没,一直给予人们期盼的温暖。

刘备集团那些英杰们曾经带来过这样的光辉,虽然在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黑暗时期里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

在他们奋斗的几十年里,不离不弃,有始有终。百折不挠,壮心不已。 没有残害过百姓,没有在昏暗的世道里和光同尘,助纣为虐与那些刽子手同流合污。

与刘备在一个时代同为英雄的曹操,他比刘备出身更优秀,能力更强,文采更好,本钱更大。

但他出身高门不知小民如何生活,他也有一颗打破乱世赤诚的心,但也在乱世尔虞我诈,变得逐渐黑暗,生人妇、高税率,在乱世大兴土木建漳水三台,大兴徭役。左手写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伟大诗句,右手拿着使诗句中的现实景象的屠刀。

屠徐州、屠彭城、屠兴国、屠宛城。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换做你是建安十三年襄阳百姓,你能不跑么?

盘点一下与刘备集团同时期的其他典故

有的英雄,听到磨刀霍霍,就去杀人全家。当面烧信件看似大气,背后去偷看拉清单。

七万降兵有没有混进来的奸细?有杀错没放过,屠光光。 浪费粮食!

荀令君是我之子房,奈何心念汉室,那请你喝药赶紧去死吧,我该当魏公、魏王、魏武帝

于禁、乐进、张辽、徐晃,劳苦功劳,奈何不姓夏侯不姓曹,让你封侯就不错了。

有的雄主,用得着你时同坐一辆车,用不着你时堵门放火,赐死你儿子。 靠大都督逆风翻盘,坐稳江山后流放他儿子。靠名将逆风翻盘,坐稳江山后修书一封骂死名将。

有的狼顾,承老板三代人知遇恩情,为少主四友,两次托孤辅政,恩宠无二。 打顺风仗时血流遍地,筑京观以煊赫武功。打逆风仗时龟缩不出,千里请战,女装加身。 指洛水为誓,保政敌太平,秋后算账,灭人满门,凡有八族,诛杀异己。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之乱,神州陆沉!

刘备集团带来历史精神的符号有上述的蝇营狗苟?

黄权走投无路投奔了曹魏,刘备是怎样对待他家人的?他的儿子黄崇是为季汉殉国的第一批人。

糜芳叛变让关二爷败走麦城,哥哥糜竺请罪,刘备没有迁怒他。

在刘备一伙的事迹中,看到很多那种普罗大众对人性的期盼。 桃园结义是假的,但刘关张的情义用了一生鉴定这个友谊。

携民南下是愚蠢的,但在古典史上与百姓甘于同败是很罕见的。有些东西为何只需要坚守的,这种坚守恰恰是这帮“愚蠢”的人们。

为何季汉更得人心?我相信因为对良心和道义的人毕竟还是大多数。

当其他黑暗时代到来时,他们的精神激励一个个后来者们。

激励岳武穆的是关云长,激励文天祥的是诸葛亮。


当近八十年前那场浩劫到来时,是那些可爱的人有千里走单骑的决然,是出师表那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义无反顾!

我们的史诗故事,崇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正是说大义难得。

外国人读三国演义、三国志、做三国游戏,无不赞叹他们“的骑士精神”

全站三国的制作方给刘备集团这样的评语

曹操或许是那个年代的需要的领导,但刘备是中国人需要的英雄。

在这个国家民族,最混乱迷茫的时期,真的诞生了这么一群人, 哪怕在史料缺失,很多事迹被湮没的情况下,依然成为了华夏文明的赞美。

在那个人命如草芥,道德沦丧,末日一样的世界。 真有有一伙人心向光明,逆风而行。

季汉这批人,他们的故事带来精神符号充满了人民对义气、勇气、智慧、仁德的期待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一条,季汉做到了。人民自然更有好感,就该被这个民族以史诗的方式传唱。

5

谢邀。

汉末三国,是个精彩纷呈、英雄辈出的年代。蜀汉偏安一隅,综合实力在三国当中是最弱的,仅传二世而亡,但却圈粉无数,在笑谈君看来,这不仅仅是罗贯中先生《三国演义》的功劳,和刘备、诸葛亮等人的为人也有很大关系。

1、刘备的创业精神,百折不挠

刘备从184年黄巾起义时起兵,到赤壁之战后的209年才有自己的基业,足足25年。

这么多年,刘备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从老家幽州,跑到了南边的荆州,部众多次被打散,妻小多次失陷,当真是创业维艰。

刘备白手起家,面对这么多挫折,换了普通人,早就放弃了,而刘备就是靠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撑了25年,算是大半辈子,事业才有起色,不得不佩服。

2、刘备所倡导的仁德,在乱世当中弥足珍贵

对比三国之主,曹操自然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但有屠戮百姓这个污点;孙坚孙策,英雄豪杰但是短命,孙权左右逢源,关键时刻背信弃义。

刘备则是宽厚仁德,正史里的刘备,身经百战,但戎马一生,没有使用过屠城、放水灌城的手段,因为他有一颗爱民之心。携民渡江之时,刘备放弃了最佳撤退时机,也要和百姓一起走。

刘备也善待部下,徐庶天下大才,因为母亲被曹操掳走,刘备没有强留徐庶;黄权整建制投奔曹魏,刘备没有为难他的家属,所以,后来季汉灭亡之际,黄权之子黄崇感念恩情,甘愿战死沙场。

乱世当中,尔虞我诈、利益为先,刘备的这种品质,实在是可贵。

3、刘关张兄弟情谊,感天动地

正史中,并没有桃园三结义,但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很早就追随刘备,前期刘备那么悲惨,三人始终不离不弃,其实以关羽、张飞的本事,如果投靠其他主公,早就荣华富贵,享受不尽了。

关羽中途不得已降曹,曹操极其优待,想要收为己用,然而关羽斩杀颜良报恩,之后挂印封金,拜书告辞,此等忠义之心,连曹操都对此敬佩不已,令部下不得追赶。

关羽死后,年过六旬的刘备,亲自挂帅,倾全国之力为关羽报仇。且关羽、张飞二人的后代,也为蜀汉尽忠流血,关兴深得诸葛亮器重、张遵随诸葛瞻战死绵竹……

4、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世楷模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后,开始起飞。

然而蜀汉的巅峰一闪而逝,失荆州、丢三郡、败夷陵,蜀汉中青代人才伤亡殆尽,留给诸葛亮的完全是个烂摊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出将入相,一个人挑大梁。身边没有五虎将,没有庞统、法正,后主又不思进取,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诸葛亮五次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楷模。

刘备、诸葛亮之间至诚的君臣关系,是后世绝大数君臣都做不到的。

总的来说,在蜀汉政权里,我们更能感受到那一股人情味,更能感受到君臣之间的至诚相待,也更加缅怀那些逝去的英雄,对他们的壮志未酬感同身受。

6

喜欢一个东西需要理由么?不需要么?需要么?不需要么?!需要么?!!

答案——不需要!

存在即合理,哪怕东吴这么不讨喜,孙权人设这么渣,也还是会有人喜欢东吴,那故事更传奇,人设更好的蜀汉为何不能让更多人喜欢呢?!

蜀汉让人讨喜的地方:

第一,白手起家

现实中的富二代,拆二代相对来说还是很少的,穷人仍占世界的绝大多数,而曹操祖父是太监,父亲买了个太尉(三公之首),家世虽不能比肩袁绍袁术,但也绝对是家大业大了;而孙权更像个拆二代,本来孙策打下江东,正是要振翅高飞的时候,偏偏20多岁就被刺杀,18岁的孙权坐的江东,这得拆多少房能赔这么多啊!而刘备出场就是“织席贩履”,地气可以说是接的充足,没钱没权,还没人,直到现在大部分三国类游戏,普通默认选孙权,天堂模式选曹操,地狱模式非刘备莫属了。地气足,当然受大部分人喜欢。

第二,关张马黄赵

刘备能力不如曹操,实力也不如曹操,孙权,但是要是比战将蜀汉却谁也不怵,抛开《三国演义》关二爷有实力问鼎三国第一将,而且前期,刘备对大部分人的吸引力完全不如关羽,张飞。赵云加入后这一现象更明显,关张赵成了刘备的护身符,刘备无论跑到哪都受欢迎,多少大势力都被灭了,而刘备依然在突突突,可能就是因为刘备有猛将罩着,就算不为刘备,为了能招揽一下猛将也值得收留刘备(虽然没有成功的)。在黄忠和马超加入后,关张马黄赵绝对可以称得上三国第一打手团,关羽万军中斩颜良,黄忠阵斩夏侯渊,即便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也都是比较少有的斩大将记录。可以说五虎上将撑起了蜀汉的大半边天。

第三,鞠躬尽瘁诸葛孔明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如此评价诸葛亮,治国理政诸葛亮绝对的一把好手,虽然军事,将略不是最擅长的,但也不差。《三国演义》更是“状诸葛多智几近妖”。三国有两个人格魅力爆棚的丞相,曹丞相和诸葛丞相,而且事实上曹魏和蜀汉都有相当多的忠实粉丝,而高风亮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无异是蜀汉大量粉丝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且诸葛亮以曹魏五分之一的实力跟曹魏打的平分秋色,而且始终保持进攻态势,诸葛亮的牛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想象的。

有以上几个原因,即便蜀汉势弱,即便季汉最先灭亡,仍然挡不住人们对蜀汉的喜爱,挡不住人们对五虎将的推崇,挡不住人们对诸葛亮的崇拜!一个短短几十年的割据朝代能做到这些已经非常了得了,为何不喜欢呢?!

7

方圆论坛在线

严格来讲,三国时期的正统政权并不是刘备的蜀汉政权。而是曹魏政权。原因也很简单,司马炎建立的晋朝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晋朝的建立又是篡取的曹魏政权而建立的。所以自然而然曹魏就成为了三国时期的正统政权。那为啥作为三国时期正统政权的曹魏在后世名声没有蜀汉大呢?而三国时期第二大政权东吴,更是成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宣传的原因。

蜀汉之所以能被世人所熟知。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三国时期的正统政权,代表着三国时期正义的一面。究极原因还是因为三国之后小说演义以及民间故事的不断渲染所导致的。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社会上蔓延起一股“尊刘贬曹”的风气。在这股风气之下蜀汉的地位和影响被无限拔高。而曹魏和东吴则沦为了蜀汉的配角。之后无数的小说桥段以及民间故事都应运而生。而在这些故事中,蜀汉永远都是正面角色。

直到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民间故事和三国史实为框架杜撰出了一部经典的三国小说《三国演义》。此时推崇三国蜀汉刘备的潮流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在罗贯中编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处处可见罗贯中对于蜀汉的同情和偏袒。蜀汉在罗贯中笔下俨然成了三国的主角。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的时候也加入了一些个人的情绪。他在小说中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

正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推崇蜀汉刘备的的小说故事。才导致很多人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始同情蜀汉。实际上三国时期如果来划分一下三个国家的实力强弱的话,蜀汉是最弱小的一个国家。之所以曹魏会第一个灭亡蜀汉。一方面是柿子捡软的捏。另一方面,虽然蜀汉实力比不上东吴。但蜀汉很有进取心。这一点是曹魏所忌惮的。不想东吴因为深受世家大族的掣肘。孙权只想着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相对而言东吴对曹魏的威胁并不直接。两相比较之下,蜀汉自然是第一个要被曹魏灭亡的对象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8

蜀汉虽然在三国中最早灭亡,而人们对其很怀念,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蜀汉出了一个智神诸葛亮,这个人物有很多闪光的优点,比如智慧超群,料事如神。在初出茅庐前,就能预见天下大局的发展趋势。刘备慕名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当了军师后,按照他的计谋,制定了联吴抗魏的策略,打了许多胜仗,最后占据蜀地,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其二,诸葛亮忠心事主,为人重义气,堪为师表。做事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所写《前出师表》感人至深,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并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很完美的形象。

其三,诸葛亮之外,蜀国还出了刘备、关羽、赵云、张飞、姜维等许多杰出人物。这些人物在作家罗贯中的笔下都写得很动人,因为其在创作中,是将蜀汉的故事放在最主要的笔墨上去表现,所以,蜀汉的一群人物也从正面描写得最生动,这些人也几乎成了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榜样。

此外,三国鼎立的另两个国家,虽然灭亡在后,也有许多传奇人物的故事,但这些人物的形象大都不是以正面完美的形象去塑造,尤其中性及有缺陷的人物写得多,这些人也写得很生动传奇,但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却不完美,所以,这也成了人们只同情和怀念蜀汉的一个重要原因。



9

1.蜀汉的英雄人物多,讲义气。刘备,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诸葛亮,庞统,哪个不是响当当的英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青梅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隆中对等,都是关于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2.《三国演义》中把刘备写成正义的一方,刘备是匡扶汉室的主角,为了突出刘备的正面效果,就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写成奸雄,而把孙权写成了江东鼠辈。三国之中,蜀汉最弱,人们会同情弱者不会同情强者,但蜀汉是代表着正义的,人们都是支持正义的一方,正义要努力战胜邪恶,以弱胜强。

3.蜀汉代表着励志的人生态度。刘备出身平民,以织席贩履为业,但他的理想是要做皇帝,靠着关羽和张飞两兄弟就开始起步了。刘备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整整的打了一个大圈,虽然屡战屡败,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刘备是一直在努力拼搏,赤壁之战时曹操已经八十万大军了,但刘备还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去努力,到做后占据荆州和益州,走向成功,从二十多岁一直奋斗到了六十岁,实现了他的理想。

10

三国里为什么更喜欢弱小的蜀汉?其实就因为蜀汉里有两个人的魅力太强大了,首先是刘备,其人格魅力是关张赵马黄以及诸葛亮等一大批武将谋臣追随的最重要基础,再有就是诸葛亮,作为当时的“智圣”更是千百年来倍受后人推崇。有这两位人气大咖坐镇,才使得弱小的蜀汉最受人喜欢。

只要是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十之八九是更推崇刘备这个仁义君子的,因为老百姓一般是以道德品格作为评价标准。要知道,在三国那样一个人心叵测的乱世,以德服人是最重要的,就是现在老百姓依然是尊刘抑曹的,在百姓的心里,君子永远比小人更让人喜爱,那么刘备究竟有哪些让人喜爱追随的地方呢?

一、重视兄弟情义,刘关张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是后人结拜乃至交朋友必说的誓词,人们至今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堪称千古流传。

二、刘备的枭雄本质、德高望重受人追随。。

首先,刘备作为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一个政治集团首领,是具备枭雄的特质的,那些踌躇不前没有主见的人,只能称作庸人,而枭雄所需要具备的特性可以是杀伐果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等重要才能,这些多多少少都能在刘备身上体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刘备杀张裕一事,张裕是西蜀的的一个算命先生,经常在刘备军中散布一些不利的预言,导致军中士气低落,刘备很是不满。后来出兵汉中时,张裕谏言不能出兵,否则出师不利,刘备没有理会并且胜利归师了,便借着此次机会想要除掉张裕。诸葛亮前来劝阻,说西蜀人才本就不多,为了处理好和蜀汉本地人的关系,即便他犯了罪也饶他一命罢。刘备这次却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断然回复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意思是说,兰草是芳香的,当然很好,但是如果生长在我的家门口,挡住了我的去路,我就一定要把它锄掉。由此可见,刘备很是具有枭雄的特质的,行事果断,做事决绝,一点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

刘备曾经在汝南战斗失败差点自杀,后对追随者说:“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上无片瓦盖顶,下无置锥之地,诚恐有误诸公。公等何不弃备而投明主,共取功名富贵乎?”此时刘备41岁,被曹操击溃,无处容身,出道近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所幸,刘备在道德、声望方面的不懈投入获得了回报。虽然屡战屡败,九死一生,但是每次失败甚至被打到全军崩溃、丢弃妻子的险境下,又能收拢人马,恢复气象,他的团队仍然忠心耿耿的跟随他,并且不时有赵云、徐庶、魏延这样能人投奔,糜竺、伊籍这样的贵人相助。陶谦、刘表这样的军阀,甚至刘备的仇家吕布、曹操、袁绍都以接纳刘备为荣。

三、君臣关系融洽,集团内部关系和谐。

刘备和他的追随者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始终不渝的良好的关系,且相互信任。和曹操不同,曹操会因为仅仅想杀鸡儆猴平息内部反对之声便杀了一直辅佐他的荀彧和崔琰,刘备在君臣之义方面做得要比曹操好得多。如果说曹操用人是以权术相驭,那么刘备用人则是靠性情相投,以感情相待。

先说一说刘备与文臣诸葛亮的关系,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君王和丞相的关系,这种关系呢,和张良之于刘邦又有些微妙的不同。若张良和刘邦之间的关系是透明的,能坦诚相待,张良也不会在刘邦大业已定的时候立即辞官隐居,除非他十分了解刘邦,并且知道他最终是容不下自己的。但是刘备和诸葛亮不同,刘备最后永安托孤的时候曾对诸葛亮讲,如果刘禅值得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你就取而代之罢,这句话有几分真情实意我不知道,但是历史上关系铁到能让皇帝对宰相说出这句话的,唯此一例。其效果也十分卓著,君臣心心相印之下,又有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必然不会抹煞这份情谊。

再说一说与武将赵云的关系。其实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但是这几人确实是亲若兄弟的,虽然表面以君臣相称,但是私下里却像亲人兄弟。刘备一旦确认人忠心耿耿,便也会更加信任对方。比如长坂坡之战,刘备一众人在长坂坡遭曹操追杀向南逃去,混乱之中手下大臣禀报:”赵云往北而去,一定是投靠曹操去了“。刘备挥戟指着那个大臣说”子龙绝不会弃我而去“果然不一会儿,赵云回来了,还救回了刘备的一家老小,由此可以看出刘备和赵云确实做到了肝胆相照。

刘备作为蜀汉集团领导者,具有诸多优秀品质,正如上面提到的重情重义、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等,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他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正是领导人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让弱小蜀汉博得人们的喜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