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何用一句话劝导一个抑郁症患者?

如何用一句话劝导一个抑郁症患者?

2020-08-05 22:30阅读(79)

如何用一句话劝导一个抑郁症患者?:谢邀!抑郁症患者是缺爱,缺关怀,压力大,慢慢抑郁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劝说得了的,须要自己心态改变,心念改变一切。还要

1

谢邀!

抑郁症患者是缺爱,缺关怀,压力大,慢慢抑郁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劝说得了的,须要自己心态改变,心念改变一切。还要定时看心理医生。人,总要放下一些东西,不放下,背太重就会慢慢抑郁。不要问我怎样知道,十多年前我也抑郁过,死的心都有的,结果医生说是高感神经过敏!呵呵,看过很多次,结果是自己医了自己。看开些,钱是身外物,心情不好多去人多的地方看看行行,结果有对比就不想死了,抑郁也好了,人也开心了,花也红,柳也绿,生命的花重开一次!

2

告诉你抑郁症的真相:一颗完美的??有两个心室。一间住着“正大光明”;一间住着“黑暗深渊”。它们的行为影响着你是否“快乐”与“忧愁”,掌控并支配它们的是你自己的“意念,意念,意念”。

抑郁症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画地为牢”的梦魇。

“想,想,想”...走向哪里?——完全决定于你心念是否坚强与懦弱!

坚强一点走进正大光明室,屋里有温暖的阳光,阳光下蓝天白云,崇山峻岭,草原牧场...自由洒脱,快乐奔放!

懦弱退缩则会走进黑暗深渊室,屋里有深不见底的坑坑洼洼,饥饿湿冷,还有看不见日月星辰的孤独胆怯,寂寞忧愁...哀怨无助!


3

这问题就好比在问,如何用一句话教育子女瞬间成人。为什么这么说?

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本身就是一部历史

抑郁症最早被人类发现时,在欧美被视为附魔或者邪灵作祟,当时的抑郁症患者遭受了不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诸如在脑上钻洞,以释放邪灵离开患者的身体,或以巫术祈福、宗教祈祷等方式,期盼患者得到上天的保佑,通过祈祷而得痊愈。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希波拉底发表了体液说,认为人的体液有四种: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这四种体液不平衡,尤其是黑胆汁过多引起的,曾由于一度使用放血疗法,认为只要让黑胆汁流出,患者就可以治愈,也因为误杀了部分患者。这种疗法的创立和用一句话开导一个人,逻辑是一样的,都想速成。但这根本不可能。

12世纪犹太医生摩西认为抑郁症是种独立的疾病,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17世纪罗伯特伯顿的《解剖忧郁症》的出版,一度让人们将抑郁症视为一种贵族气质,贵族各种争相扮出一副忧郁的气质,而贫民老百姓如果谁说自己抑郁了,则往往以“被讥讽”告终。

直到19世纪,对抑郁症的研究才在科学界逐渐展开,这得归功于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佩林和那位认为生物病理学支撑起来了几个精神疾病的阿尔兹海默症共同发现者爱洛斯·阿兹海默,是他们发现了抑郁症的生物遗传基础和病理影响因子。

到了20世纪,人类研制出了治疗抑郁症的药,这就是最早的百忧解。但,百忧解真的治愈了抑郁症吗?没有。直到弗洛伊德将抑郁症与人的童年经历联系起来,人们才发现抑郁症不简单。而实际上,这种童年理论柏拉图早就提出来了,只是没有人重视。

在中医里,则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词表达。在中医看来,身心一体,生理和心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怒伤肝、恐伤肾、忧伤肺、思伤脾、喜伤心”,中医里关于情绪与脏腑的相互影响一直有记载。但很可惜,几千年下来以后,我们把中医的精髓弄丢了,甚至对中医各种质疑,而后在引进欧美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许多年之后,才发现,抑郁症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但,还是没多少人重视中医。

抑郁症不是单纯的生理或心理问题,也不是只有单纯的类型,它是一种疾病还是一种反应机制,其实一直没有定论

关于抑郁症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最早是由12世纪的犹太医生提出来的,到了19世纪生德国的精神病学家克雷佩林提出,抑郁症是一种有病因、病程和结果的疾病。其病因基本上是生物学方面的,尤其是遗传学和生理学方面,它首先存在于某种生物学(特别是生物化学)障碍,心理方面的改变是继发于生物学功能障碍之后,因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所以建议主要治疗应为躯体治疗。

克雷佩林的这个观点很快就被弗洛伊德的观点淹没了。弗洛伊德提出,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自我贬低,其实是对养育者的一种变相攻击和不满,指出了抑郁症的发病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奠定了精神分析的基础。尽管在很早以前,柏拉图已经提出过这个观点——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与他的童年有很大关系。

不过,美国精神病学家阿道夫却不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他认为临床的抑郁症应该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情感,属于一种反应类型。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一概念,他设想了一条水平直线,直线的左端为正常,在此区域,人们能体验到短暂的沮丧和情绪低落。而如果沿着这条线往右移动,当到达一定部位时,人的情感就会干扰机体功能,此时,我们称之为普通抑郁症,如果抑郁持续时间长,人可能产生幻觉、妄想,甚至企图自杀,则称之为精神病性抑郁症。这就是后人称之为抑郁症的连续假说的迈耶派观点,该观点认为,抑郁症主要是一种反应类型,其病因是心理方面的,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导致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人们将抑郁症按发病机制分为内源性抑郁症(生理)和外源性抑郁症(心理);临床上又分为原发性抑郁症(之前未患过抑郁症)和继发性抑郁症。在原发性抑郁症中,又按临床表现分为迟滞型抑郁症何激越型抑郁症,按有无躁狂分为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按有无其他疾病共存分为单纯性抑郁症和共病(比如焦虑型抑郁症)。

一个类型多样,病理机制复杂的抑郁症,怎么一句话开导?!

想用一句话就劝导一个抑郁症患者,和想用一句话教育子女瞬间长大是一样的逻辑

没有什么成长是速成的,同样的,也没有什么疾病是一下子就能好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种一棵蓝莓树,你是否会想着“我只要浇浇水”,它就会开花结果?事实证明,蓝莓不好种,易得虫害,易生病,开了花还得人工授粉,尽管现在有的蓝莓不需要人工授粉了,但那是后期培育出来的,而即便是如此,浇水、除草、除虫……还是免不了的。

每个事物都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无视规律,想着一步到位,未免有点急功近利。

如果植物的例子不能说明什么,那我们再说两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例子一,如何用一句话让子女成年?显然,这不可能,大家都明白。人类几十年的成长怎么可能是一句话的事。

例子二,如何用一句话让物质成瘾者(网瘾、毒瘾、赌瘾、酗酒等等)戒掉他们的瘾?显然,如果你面对的是毒瘾君子,以现在的毒品对神经系统的破坏来看,你可能会被砍。

而人之所以总想着瞬间解决问题,表面上是迫切想解决问题,本质上是嫌麻烦、不愿意承担责任,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的伪心理学那么受欢迎。因为它们简单,一刀切,对付问题简单粗暴,非黑即白,没有全方位分析,而是直接给出答案,或者给出看似很容易找出答案,实则是一棍子打死的方法。例如,怎么看穿人的心理(醒醒,你不是神)。

面对抑郁症患者,还是寻求专业帮助,药物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吧。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4

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那抑郁症就不是疾病了,所以这个问题我感觉很难找出答案

5

你希望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

抑郁症患者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厌世,感觉活着无意义。有一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会想着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中还有一部分已经尝试用过自伤的办法来伤害自己。

所以与其劝导他们,还不如理解他们。如果我在面对这样的来访者,不会跟他们大谈生命的意义。不会谈什么爱呀,积极呀。这只会让抑郁症患者觉得你跟他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会把你越推越远,而他也会越来越孤独。

我可能直接会问他,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结束生命,在什么时候实施这件事情?

这是一个让劝导者感觉很恐惧的话题。但却是抑郁症患者最感兴趣的话题。往常抑郁症患者已表现出厌世。劝导者要么会回避这个问题,要么会提出反对意见。很少有人会平静的跟他探讨如何死,以什么方式死。

当有一个人愿意跟他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就不再是孤独的,他会觉得这世上有一个人是理解他的。那么反而可能会扭转他厌世的程度。

6

古代治病有一种方法叫说病,通过语言交流让患者打开心结,想治这种病,开导不是最好的方法,搞清楚为什么事得的病,然后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打开他的心结,

7

不愁吃穿,无所事事的人容易抑郁,做事讨生活的人沒时间抑郁,最好治疗方法是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好好劳动,农民很少得此病,顺其自然吧。

8

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死还不怕,还怕活着吗?当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处在抑郁症状态当中的群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这精神状态非常的不好:非常的消极,非常的落寞,非常的不思进取,所以着急的永远是周边的人,那这个时候你冒冒然的一句话,可能会将他们推向更深的更远的深渊。

我们的本意就是抱着想要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美好愿望。但愿望毕竟是愿望,世上又有多少愿望能够得偿所愿呢!在重度抑郁状态下的人,是渴望甚至拥抱死亡,他们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所以从他们的心理角度来解读的话,他们认为活着比死亡更加的痛苦,因为那种麻木跟焦灼的感觉轮番上阵,让人水深火热痛不欲生。意识疗法有这么一句话值得人们的深思:在重度抑郁状态下的时候他们已经死去多时,所谓的自杀只是将死亡的过程重复一遍罢了。

他们之所以留在这个世界上,是因为他们还有自己背负的责任,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他们最放不下的是自己身边的亲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都有一种道义跟责任,意识疗法里面认为这种责任感有时候是帮助重度抑郁症患者重燃新生希望的星星之火。

非要用一句话,你必须要找出对方责任感的所在,比如说: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想过你的孩子,往往这句话可能会直击软肋,当然这并不是屡试不爽的方法,因为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头脑中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在很多宗教里面,它往往会以另外一种变相威胁的方法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基督教的教义里面,无论是天主教或者是而其他的信奉基督教的分支:自杀的人是不可以上天堂的。而在上部座佛教里面,认为当一个人自杀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会一直困在这种境界里面,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重复自杀的过程,遭受自杀的痛苦,旨在教化众人不要去自杀,而在中国传统的儒教里面也有类似的教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杀那无疑是对自己父母的大不敬。

所以说用一句话就能够点化处在抑郁症当中的人让他们幡然醒悟回头是岸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性不大的,除非天时地利人和,就像当初的六祖慧能大师苦苦寻找禅宗的顿悟,在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天他听到一句偈语,就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得到了解脱。但是大部分处在抑郁症状态当中的人,因为本身的心动力都是不足的,认知也都不可能达到六祖慧能的水平,所以贸贸然的一句话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么意识疗法认为我们必须要选三个不同的层面切入。

作为身边的人一定要塑造宽松接纳的氛围,因为在抑郁状态下的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不被接纳,不被关注,不认可的孤寂感,以及脚不点地的虚无感,不用试图去分析他们抑郁的原因,因为他们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当你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被拉进他们的头脑作为编织故事的素材。如果有过类似体验的人就会发现,让你重新跟抑郁症患者相处的时候,你自己的情绪也会低落,你的能量也会呈现负向!

可以说说你的感觉就好了,不用试图分析原因更不能好为人师,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说出你体验到的感觉的时候,你也是获得了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共情的能力。有时候什么都不说,肢体上的拥抱可能胜过千言万语,也传达了一个信号:有我在你很安全!

你要做的就是引导对方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而不是指出对方身上的不足,意识疗法里面称之为觉知,每个人都有觉知的体验,那就是看着自己身上的问题上发生在别人身上,你就会洞若观火,否则的话你就持续在头脑层面编制作为受害者的故事,将更多的人拉到你的头脑故事里面来,认同你的故事。这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跟行之有效的方法。

认知疗法CBT也是在做这样的事情,目的是引导每个人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要转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意识疗法TOC是自我心理疗愈体系,通过完整的理论体系更行之有效的方便法门帮助自己出离头脑活在当下,从意识到觉知的转变。自助者,天助者。

9

目前,抑郁症已经快发展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烦恼多,产生抑郁症的人群也在逐年上升,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一个30岁的尿毒症患者,在得病后我抑郁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容易出现这个症状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实和心里的落差太大,导致人无法满足现状,却又得不到更好的改善,抑郁症会伴随自残和失眠同时进行,长期如此,人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那么我是如何度过那段抑郁症的光阴呢?

首先让自己忙起来,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胡思乱想,其次先借助一定的催眠药物先改善睡眠质量,最后融入社会大家庭,多和人交流,慢慢的就好了,如果费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

一切问题终究是时间问题,挺过去就好了!祝你好运

10

不管什么难过的事儿,都不要放在心上,美好的明天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