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归根到底就是一名历史人物。
所谓历史人物就是相对于普通任务而言,普通人物在整个社会历史中只是沧海中微小的一粟,未能留下明显自己的意见印记。(普通人物区别于人民大众,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又要受到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而作为历史人物可以说对社会历史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历史人物永远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至多能加速或者减缓历史的进程。
魏忠贤作为明朝末年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历史人物,权倾一朝,被称为“九千岁”,门徒势力遍布天下,各地督抚竞相为他建生祠。
魏忠贤对明朝最大的影响就是在东林运动即将成功之时将其摧毁。其他明朝太监专权,诸如王振、汪直、刘瑾等,都对当时大明王朝的进一步衰落都有一定影响。
但是将魏忠贤的死与大明王朝的灭亡直接挂钩,出现“魏忠贤死=大明王朝灭亡”的论断明显是错误的,违反了主观绝对主义的错误。
对魏忠贤的评价,历史上有许多人都是从其个人角度进行评价,多为对魏忠贤宦官身份、品行地下进行攻击。
当时的东林党人杨涟就是反对魏忠贤最积极的人物之一,甚至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他对魏忠贤首先是“市井无赖”“中年净身”为太监这样身份的攻击,认为魏忠贤以小忠、小信获得皇帝的恩宠,然后暴露大奸、大恶的面目,进行乱政。
杨涟毕竟身为魏忠贤的政敌,但是对魏忠贤的弹劾中,从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到逼死后宫贤妃,到操纵东厂滥施淫威,到最后指出“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抵过魏忠贤在皇帝面前一番流涕满面的表演,反而杨涟以“大不敬”、“无人臣礼”革职为民,最终惨死锦衣卫诏狱之中。
从杨涟的弹劾中,看出了魏忠贤对大明王朝权威的挑衅,却没有指出魏忠贤对大明王朝真正的危害程度,甚至让帝国的主人都没有感到这位铮臣的热血。
此后,明人朱长祚、刘若愚,以及近代梁启超、蔡东藩都是从魏忠贤品行、行为上进行评价,对于历史上真正的反面影响却未能指出,犹如人身攻击般。如“言辞佞利”“少孤贫,好色,赌博能饮啖嬉笑”“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等。
当然,真正从根本上指出魏忠贤危害的人物也有人在。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痛批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的同时,也不得不发出“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的感慨。
在这位帝国的主人眼里,魏忠贤固然可恨,然而真正影响大明王朝命运的可不仅仅是内廷的魏忠贤,真正问题的根源是朝堂的大臣,如果这些人不跟着为虎作伥,一个内廷的太监掀起的风浪也是有限的。
当然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看法也不是很全面,毕竟太监的权利离不开皇权的支持。
在清朝的皇帝、大臣们在修《明史》时,对于明朝阉宦之祸进行总结,认为魏忠贤时期“讹言朋兴,群相敌仇,门户之争固结而不可解”。可见,在统治者眼中认为魏忠贤真正的危害是参与了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