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属温带植物,耐寒不耐热,其幼苗能耐-5~-3℃的低温,花和嫩荚不耐冰冻,且超过25℃以上生长不良。缙云县地处南温带,春季气候温和、时间长,很适合小荚菜豌豆的生长、开花、结荚和优质高产。现介绍其主要高产种植技术如下。
1 土地选择
水稻田、旱地、山坡地均可以种植。
2 播前准备
2.1 整地作畦
水稻田在水稻收割后,适时早耕地,一般耕深25 cm左右为宜。精细整地,疏松土壤,然后开沟筑高畦,畦宽1.4 m(连沟),做到排灌通畅。旱地及山坡地耕作施基肥后穴播。
2.2 施用基肥
结合整地,开沟深施基肥,基肥施用量应占总用肥量的70%以上,一般每667 ㎡基肥用量为有机肥1 500~2 000 kg、尿素8 kg、过磷酸钙20~30 kg、氯化钾15 kg或每667 ㎡施用复合肥20 kg。
3 选用良种、适时播种
①品种选择
选用日本进口蔓生小荚荷兰豆成驹三十日,该品种具有优质、抗逆性强、栽培容易等优点,是目前荷兰豆出口的唯一种植品种。
②播种期
在幼苗不受霜冻的前提下,适时早播有利高产,播种期一般在11月上中旬。收获期从次年4月至5月15日左右结束,采收期45天左右。
4 播种密度与播种量
4.1 播种密度
水稻田1.4 m畦种2行,株距30~35 cm,播后用脚踏一下,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后覆土。旱地及山坡地按行株距70 cm×(30~35)cm开穴播种,每667 ㎡开2 700穴左右,每穴2~3粒种子。采用化学除草,播后每667 ㎡喷施草甘膦150 mL+丁草胺50 mL封杀效果较佳。
4.2 播种量
荷兰豆是高茎品种,宜稀植,每667 ㎡用种量应控制在1.5 kg以内。
5 田间管理
5.1 补苗间苗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促进苗全,补苗的方法分为补种和补苗,其中补种以浸种催芽播种为宜。如苗过多或过密,宜及早间苗,促进苗壮。
5.2 中耕除草
小荚荷兰豆幼苗易受草害,生长过程中需中耕除草2~3次。在苗高5~7 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10~15 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第三次中耕除草宜根据荷兰豆和杂草生长情况灵活掌握。
5.3 搭架引蔓
搭架是影响荷兰豆产量的关键性环节,一般在苗期卷须刚刚出现的时候开始插杆,前期靠人工引蔓上架,用170~180 cm的竹竿搭成篱笆型,按逆时针方向引蔓,任其在架上生长。
5.4 肥水管理
在土质瘦薄、底肥不足,幼苗生长细弱,叶色淡黄的情况下,宜进行追肥。追肥宜在苗高17~20 cm时进行,每667 ㎡施5 kg左右尿素,或结合中耕除草浇施稀人粪尿1次;开花结荚期和采收期要分次追肥,用复合肥、尿素均可,一般采摘2~3次后追肥1次。
每次肥料都应掌握在离荷兰豆苗10~15 cm处施入(开穴、开沟或浇施),不然极易烧苗。播种后如遇干旱宜及时灌水,在生长期间,也应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防涝。
5.5 病虫害防治
荷兰豆虫害主要有蚜虫及潜叶蝇,潜叶蝇为害较重;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锈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时,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施药量和施药次数。锈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每667 ㎡选用20%三唑酮乳油30 mL对水50 kg喷雾,可根据病情防治1~2次。
防治时间一般在3月上中旬。3月中旬结合治病,每667 ㎡选用50%潜克(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2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潜叶蝇;用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蚜虫,间隔1个星期喷1次,连喷2次效果较好。
6 采收
小荚荷兰豆食用嫩荚,一般在开花授粉后(即花谢后)7天左右嫩荚就停止生长,种子开始发育,因此一定要在豆粒未鼓起前适时采收,即在花谢后7天左右。小荚豆自下而上陆续开花结荚,故要分批采摘,在盛采期1天采收1次。一般667 ㎡产量可达650 k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