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战略收缩期,这是因为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不实行战略收缩可能会面临葬送40年改革成果的危险。当然,战略收缩并不意味改革开放就停滞不前,相反是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把握住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推动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对国内国际环境作出正确分析,确定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进行了一场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通过中央向地方、国企向民企、政府向社会的市场让渡,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中国借力加入WTO和承接发达经济体国家的资本、技术外溢以及产业外移,经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名赋其实世界工厂和世界强国,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对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的正确判断。
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到2013年前后中国的内部经济环境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增量经济时代转化存量经济时代,增量经济是做0到1的加法,经济高速增长是一种常态。而存量经济则是各行各业发展已经碰到天花板,明显的特征就是产能过剩和资本过剩,经济中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这时中央正确决策,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这个调整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战略收缩。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深刻改变了中国外部环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断,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国家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迫使它们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安全。处于产业链头部的跨国企业也不得不考虑分散产业链布局。受疫情的打击各国政府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在积极推行无限量货币宽松的同时,不断加大贸易保护力度,并联合起来以各种由头向中国施压,在出口、金融、技术、地缘政治等方面全方位对中国进行打压,其目的就是要让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将市场完全向其开放。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因总需求不足带来的经济通缩风险,六稳六保成为当前首要的经济工作任务,鉴于国内国际的经济环境,作出中国经济战略调整期的判断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调整就意味着有弃有进,战略部署也会从扩张走向战略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