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轻人不愿种地的现象确实值得关注,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在城乡是自由流动的,没人规定农村年轻人就一定要种地。想清这一点,就能冷静分析了。
在具体看待上,一定要弄清楚年轻人究竟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不愿意种地;年轻人不愿种地究竟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哪个更多;如何能让更多年轻人提升务农意愿,为农业发展注入有生力量。对此,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又相对熟悉三农工作的人士,我觉得应该从这样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方面:年轻人并不是简单地不愿种地,只是不愿意继续当老式的农民。种地意愿变化的背后,表现出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紧迫性。
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农民,农村的年轻人可以到城里变成城市人,城市的年轻人也可以到农村创业增收。这里的关键是,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待在农村,不愿意从事种植产业。我觉得至少有四个原因:
一是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吸引力不足。前两天我在另一篇文稿中做过测算:按国家统计局数字,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20亿元,只有城市人均收入的1/3强,月均不足1400元。如果走出去到一二线城市打工,平平常常的月薪也会在5000到8000元。那该种地还是走出去,结果比较明显了。再看下图,是这几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对城镇人均的收入增长幅度也是偏低的。这样一个收入绝对值和增长速度,怎么可能对年轻人形成吸引力。
二是农村人均耕地少,没有施展空间。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在耕地资源上并不乐观。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是18.257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如果谁都不走出去,都靠着人均一亩多的土地,就算你干出花来,能有多大的空间,能有多大的发展?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改善,农村是无法留住年轻人的。
三是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投入产出率不高。我们的农业生产,纵向自己跟自己比有了很大进步,主要是在良种的使用和机械化的推广上。横向和农业发达的国家地区比,按现代化要求,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大部分地区农业主要还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和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集约化特色种植不普遍,米、稻、豆这些主栽作物大路货仍在唱主体。就算用了好种子、用了大机械,每亩仍然是产不出多少钱。
四是部分乡村环境差,不适合品质生活和长远发展。我们在参观学习和电视片儿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现代化的新农村,经济发达和城里不相上下,而且环境特别优美。但这毕竟是少数,我国的大多数农村不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且基础设施不配套,路水电讯等都跟不上,孩子上学的条件、老人就医的条件都不高(如下图显示城乡医疗差距)。从环境差的地方流向环境好的地方,这是人才流动的洼地效应,是无法人力阻挡的。
第二方面:年轻人不愿种地不是一个简单负面现象,它深层揭示了走向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新农村的必经阶段。
我们分析了原因之后,还要认真分析年轻人不愿种地这件事儿究竟有多少影响是正面的,多少影响是负面的。
首先,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确实影响了农业发展的有生力量。任何产业,都需要年轻人来接续,有一代又一代新力量投入进来,才能更有前景。农业也一样,如果年轻人不愿意进来,就没有前途。虽然说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种地不是绝对的,也有个别对农业和农村比较熟悉,家庭和身边创业有基础的愿意留在农村,但总体上这个现象确实对农村的长远发展有不利影响。
其次,不愿种地的结果是走出去,客观加速了城市化和土地规模经营。年轻人不愿意动地,他会去哪儿?一种可能是在农村发展二三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创业增收,而且能带动其他人致富,同时对种植业本身提高附加值、开展深加工以及贸易流通都有帮助。另一种可能是不在本地创业打工,那么就会到城市里去务工,这能够为城市解决劳动力,增加城市人口,从而总体上提升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又会伴随着农民本身的致富发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人不愿意种地本身,也不是那么可怕的。
再次,改变现状的想法无论对城市还是对农村,都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想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经过了分析思考的。他们要求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要求从事新的行业,这个说到底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如果现在的年轻人还都像祖祖辈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几亩地过一辈子,这确实不用好担心农业劳动力的供应了,但是人民的富裕和小康从哪里来?国家的振兴从哪里来?有了改变的想法不可怕,只要针对年轻人这种改变的意愿加以引导,完善相应的环境,这反而会成为农村农业整体提升的一个契机。
第三方面:提高年轻人种地意愿是一个综合课题,不仅需要提高农业吸引力,而且还要整体上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让年轻人关注农业、农村发展有新生力量,需要我们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打造优美生活环境,而不是靠简单说教或者强行让年轻人留在土地上。
一要支持有条件的走出去,愿意种地也会种地的留下来,实现规模经营和增收致富一举两得。这一点必须清楚,农村的土地如果不集中,农民是没有出路的,所以这两年国家一直下大的气力去解决土地流转的问题。国家的好政策到位了,我们也要让农民流动起来。流转后,留在农村的是会种地想种地的,又有更多地可以种了,这样农业才有前途,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
二要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务农收入。我们的农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面积粗放种植。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要集约化经营,尽可能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要多种特色品种,多用高科技成果,多建现代设施农业,让农业变成有钱可赚、有利可图的产业。
三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要留人,条件必须改善。首先是基础设施条件。农村的通乡通村公路的基础上,村里的村内道路建设也要抓紧改善,还有上水下水、电讯,这些条件对留住年轻人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教育医疗条件,孩子的前途、老人的健康是决定家庭留在哪里的一个重要选项。
总之,年轻人种地意愿的问题在今天凸显,说明我国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一个瓶颈期。我们如能应对好未来是坏事,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繁荣富庶。
我是尖货大叔爱特产,愿意和您分享三农和特产方面的经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多多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