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溥仪仍然在紫禁城里过着优裕的生活,那时候还是个孩子,太后、太妃们当家,也无所谓私藏财产了。溥仪离开紫禁城时,携带了不少财产,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清单可以让后人知道得更详细。溥仪在天津生活的时候,虽然经济情况比紫禁城差很多了,但财产仍然可观。从宫里弄出来的大批财物,一部分换了钱,存在外国银行里吃利息,一部分变成房产,按月收租金。此外,还有大量的土地,仅直隶省的“皇产”即有12万垧。这些经济收入,可以保证溥仪一家在天津的优越生活。
下图溥仪、婉容在天津张园
我重点谈一谈溥仪把私藏的的财产献给国家的过程。
溥仪关押在苏联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回到中国,整天想着能留在苏联的办法。这天,他忽然想起了逃跑时带的那个皮箱,第一次仔细查看了里面的东西:金盾2个,金手表、金怀表约50多块,金表链20条左右,大小珍珠约2000多颗,镶各种宝石的金领带针约20个,金镯子约10支,金袖扣约10多副,红绿宝石数10块,大块钻石约7个,金小刀约5把,另外还有戒指、别针以及汉玉等物。这些五光十色的珍宝绝大部分是明、清两朝皇宫中的珍贵文物,一部分是大清帝国的遗老遗少们向溥仪进贡的,件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为了长期留居苏联以逃避法律制裁,溥仪拿出一部分珍宝分别送给伯力收容所的所长捷尼索夫少校、一个中尉看管人员、一位内务局的翻译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仅如此,溥仪还把“礼”送到了伯力收容所所在的州内务局。
一天下午,州内务局道尔吉赫局长宴请溥仪吃饭。宴会上这位局长对溥仪说,苏联虽然胜利了,但还需要恢复战争的创伤,今年遇上大旱,收成不好,困难很多,希望溥仪能尽力支持。这是暗示溥仪献出带来的贵重品。溥仪当即表示一定尽力,随后溥仪趁热打铁,再次提出了留居苏联的请求。此事当然不是一个州的内务局长所能解决的问题,但他满口答应,一定向莫斯科反映,同时代表苏联政府深深感谢溥仪的慷慨解囊。
宴会结束后,溥仪一回到自己的监号,就同溥杰等亲属商议了对策。大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无论如何也得贡献出来才行,但是,既要表现出“慷慨解囊",又要把最贵重的部分保存在自己手中。他们把从大栗子带出来的一只装电影放映机用的立式提箱略加改装,把黑绒里子揭起来,在箱底做一夹层,然后把精选出来的468件“宝中之宝”放置其中,然后又照原样糊好了揭下来的黑绒。把“宝中之宝”藏好后,又选出一部分珍宝献给州内务局。最后,还剩下一部分,他们几个人分别把这些东西藏在身上。溥仪的西服上衣里面也缝上了几个兜,装满了宝贝。
可是,按收容所规定,每星期犯人都要到集中营去洗澡,这时候,藏宝的衣服总是无处可藏,所以,过了一段时间,溥仪感到不妥:一旦被发现,势必被没收,不仅落个“欺骗”的罪名,而且“长期留居苏联”的目的肯定也达不到了。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溥仪决定毁掉它们!毁掉的方式各种各样:最先毁掉的是1000多颗珍珠,由毓喦在火墙的火烧得正旺之时一下子扔进去化为灰烬了;一些钻石,毓喦用铁锤砸,但未能砸碎,结果被苏联管理人员发现后没收;二只藏在毓喦身上的金镯和一个金别针,被他偷偷扔进伯力四十五收容所楼后台阶下的一个深洞里了;毓嶦保存了一副宝石金手镯,怎么处理呢?他想,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它沉到江里。他把金手镯用一块黄绸子包好,一天,趁着在江边散步的机会,偷偷把金手镯扔进了冰窟窿里,每次散步都有苏联哨兵跟着,但苏联哨兵没看到。但是,万万没有料到,金镯子沉不下去,小黄包浮在了水面,毓嶦吓坏了,他急中生智,连忙趴下装作喝水,顺势把黄包捞了上来。有了这次教训,毓嶦回来后,找了一块石头,把金镯和石头包在一起,第二天又到江边散步时,总算完成了“沉镯”的任务。
下图毓嶦
“礼”没少送,梦却难圆。费尽心机,溥仪也没有实现长期留居苏联的梦。1952年溥仪被“引渡”回国,藏在皮箱夹层中的468件“宝中之宝”,也被安全地带回国内。几年后,在旅顺战犯管理所,溥仪把它们全部献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