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如果从表面来看的话,胡车儿不动手无非就是要按计划行事罢了。在张绣的计划中,偷走当时曹营中最勇猛的典韦的兵器,就是为了在之后的放火和袭营中让曹操不知所措,而先杀典韦或许会有打草惊蛇的可能,所以为了谨慎方面考虑,不杀典韦,才是正常节奏。
但遗憾的是,如果我们深扒这个问题,就能发现其他可讨论的点,比如说,一个武将失去趁手的武器,对于他战斗力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呢?
显然,酒还未醒的典韦看到武器不在且营帐外一片大乱时,第一反应自然是懵逼,但接下来典韦用的是步卒的腰刀,腰刀可是短兵器,面对手持长枪的张绣军,典韦依然能砍死二十余人。后来刀砍秃了,典韦以人位兵器,又杀了近十人。张绣军看到典韦如此生猛的表现也是怕了,就用乱箭射之在手。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抵长 枪,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二十余人。马军方退,步军又到,两边枪如苇列。韦身无 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 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即使是典韦被乱箭射死,张绣军也不敢从他的尸体上迈过。
所以可以看出,典韦的武力和勇猛确实没得黑,他亏是亏在酒未醒以及兵器不占优势的情形下。所以并不是说典韦失去了双戟就不厉害了,而是说典韦没有趁手的长兵器去防御,导致自己毫无优势,可别忘了先前典韦可是有一人独败郝、曹、成、宋四将所领的近万军马的战例啊。
当然,同样战死的重要人物,还有曹昂和曹安民。其实在那种场景下,就算典韦双戟在手,生还的可能性也很小。
同样,宋宪和魏续在擒吕布时,也是先盗其方天画戟,再用绳紧紧将其捆住,吕布醒来时已被五花大绑不能动弹,所以宋宪此时的盗戟之举只是为了给后来的夏侯渊所看,告诉他吕布真的被捉了。
除此之外,胡车儿盗戟却未杀典韦的更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突出典韦的生猛了,很少有武将能够霸气到就连断气之后也能给敌军造成很大的威慑力。逻辑文史姨看过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两例类似典韦阵亡的场面。一是在《荡寇志》中,假意投降梁山的李成先是背后刺死了杨志,接着与梁山的混战中被鲁智深用禅杖拍碎了脑袋,即使是这样李成的躯体依然还凭借意识向前冲锋,险些刺中了宋江。
第二个就是《绘卷水浒传》中的石秀了。我们知道在原著中石秀死于昱岭关的乱箭里,但在森下翠的笔下,石秀活生生变成了典韦。在昱岭关中伏之后,石秀自知逃跑无望,便在箭雨中继续向昱岭关冲去。
在石秀的周围,方腊兵纷纷倒下。石秀一边躲着箭,一边顺手砍倒了方腊兵。不久,弩兵拉开了距离,向石秀定下了弩的目标。石秀一边接受箭一边战斗。如果石秀前进的话,方腊兵就会后退。石秀挥舞着刀,一边砍着箭一边前进。箭射中石秀的手臂,扎到脚上。不久,也不知道上哪儿了。可是,无论哪支箭,哪支箭,都无法阻止石秀。
石秀七次冲锋。然后,第八次,石秀终于倒下了。看到无法动弹的方腊兵们,战战兢兢地向石秀靠近。
石秀突然又站了起来!
感到吃惊的方腊兵,崩溃一样向后逃跑。石秀砍掉在前头的方腊兵。接着又打倒了四人。不久,石秀的动作停止了,他的身体上就被数十支箭刺中了。
石秀倒下了。方腊兵们暂时远远地卷着身体动弹不得的石秀。好不容易一个年轻的士兵迈出脚步的时候,石秀站了起来。年轻的士兵尖叫着,方腊军齐放的箭填满了石秀的胸膛。
“这个乱世,怎么突然如此安静…”
然后,石秀仰面朝天倒下了。从那以后,石秀再也没有动过。尽管如此,方腊兵们也不敢接近石秀。
文/逻辑文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