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1年1月6日,三毛自杀后的第二天,王洛宾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话后,就扔掉笔失声痛哭起来。

三毛的死,为何会让这个78岁的老人如此失态?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毛死后,向来注重养生的王洛宾突然开始日日将自己浸泡在烈酒里,表面看,他是想靠酒精麻醉自己,实际上,他却是想借助酒精慢慢自杀。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早点见到三毛,告诉她他心里的真实想法。

在那遥远的地方

时光回到1988年,这年,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的一首民谣《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入台湾。这首旋律优美婉转的歌儿在打动无数人,奠定王洛宾“西部歌王”身份的同时,也为他吸引了一位特殊女子,没错,这个女子,正是文学家三毛。

此时的三毛是孤独的,毕竟她的丈夫荷西已经去世十年了。她甚至感受到了寂寞,对,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太久,她渐渐已经不能再记起荷西的模样,而只能靠那些所谓的“通灵术”来和荷西沟通。因为思念成魔,三毛的精神甚至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靠“快乐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来缓解。

当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无意间飘过三毛耳边时,三毛当即就热泪盈眶,在这首歌里,三毛听到了感动,听到了对爱情的渴望……这首歌,甚至唤醒了三毛即将沉睡的灵魂,荷西死后,憧憬热望第一次在她的身体里升起。“这首歌是谁写的”?三毛眸子里闪着光。

实际上,在还不知道作者是谁时,三毛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去见《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作者。三毛感觉出来了,这首歌的作者,和她走着某种说不出来的神合,这神合,一般人不会懂,那是灵魂的契合,那是一种超越凡尘的强烈共振。

三毛决心做的事,就是再难她也会努力做到,不然,她怎么对得起“三毛”这个名字呢?但见这首歌的作者,对于彼时的三毛来说,的确有些尴尬。到此时为止,三毛仅仅知道他叫王洛宾,其他的一概不知。但没关系,人说,只要你释放出持续且强烈的愿望,老天总会帮你扫清一切障碍,把你想要的带到你眼前。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几篇关于他的文章。看到这些文章的三毛,欣喜若狂。她急切的去寻找夏婕,并向她讨要了王洛宾的联系方式。就这样,她和他之间的连接线:搭上了!

之后的日子里,三毛每天都在盘算着,自己如何才能见到这位梦中情人一般存在的人物,尽管此前她从来就没见过他。这一切,在常人看来不切实际的近乎幻想般的存在的,在三毛眼里,却是另一副模样。“我一定会马上见到他,我们还会发生某种不可思议的关系”,三毛在心里笃定。因为,早在他的歌里,她就与他契合了,而灵魂的契合,有时候,似乎从来不需要凡尘的介入,对,这就是三毛的想法。

青春舞曲

1990年4月,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大陆旅行团。在彼时,台湾同胞来大陆虽然已经开放,但是困难重重,因此三毛的这次大陆之行就显得格外珍贵。可是,她却把这难得的大陆之行,完全献给了王洛宾,毕竟王洛宾是她朝思暮想700日夜的人。

当飞机抵达乌鲁木齐,三毛匆匆告别旅行团,去了一个地方:王洛宾家中。在这之前,她甚至没和他打过招呼,也没征求过任何意见之类。凡尘的这一套,她和他都不会在乎,她想。4月16日,三毛第一次见到了王洛宾,在王洛宾家中,她为他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橄榄树》。

事情发展到此,都证明三毛并没有看错王洛宾。三毛欣喜地把王洛宾介绍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王洛宾则带着她马踏天山、横扫荒漠,领略了天山南北的异域风情。

三毛的心中充满了感动,这是荷西去世之后,三毛第一次如此敞开心扉。这次见面,她真的为他倾倒了,这里边包含了太多的情愫,甚至连三毛自己都说不清,她只是觉得自己与这位老人心是相连的。

两天后,三毛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王洛宾,可她的心却留在了大漠,留在了天山,留在了王洛宾那里。回到台湾之后,三毛立即提笔给王洛宾写信,信中满是三毛炽热的情感。

永隔一江水

仅仅两三天的相处,就把真心交付,这很三毛!但面对这样一份感情,王洛宾却犹豫了。一辈子写了那么多情歌的王洛宾,又怎能不知道三毛信中表达的意思?可王洛宾此时已年近八旬,我想如果他再年前二十岁,必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接受这份爱恋。可他没有这个机会了,时光老去,不会再来。

“君生我已老”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啊,再美好的灵魂契合,也不可能完全不顾世俗吧。况且,三毛曾经历过如此多的苦痛,倘和他一起,几年后,不就又是新一轮的生死别离么,这个善良美好的姑娘,不应该有这种结局,她在尘世,理应有更好的归宿。王洛宾这样想着,忍痛提笔为三毛写了回信。

王洛宾不仅写信婉拒了她,还故意延缓书信往来。可一往情深的三毛毫不顾忌,两人都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情感波折,三毛又岂能不知王洛宾的心中所想?感情嘛,就要有一个人主动一些,三毛从来都不是畏手畏脚的人。

第一次见到王洛宾的五个月后,借着为电影《滚滚红尘》修改剧本的机会,三毛来到了北京。这一次来大陆,三毛带来了自己的生活物品,她打算在大陆多待一些时间,原因嘛,自然是为了更加接近王洛宾。完成编辑工作之后,三毛匆匆赶往乌鲁木齐。

这一次,三毛彻底抛开世俗的眼光,大摇大摆地住进了王洛宾家中。她穿着他喜欢的衣服,为他洗衣、做饭、唱歌、游玩,他时刻陪伴着她。如果没有年龄的限制,他们真的很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啊。

即便如此,王洛宾依旧没能放掉世俗的眼光,他心中的顾虑太多了,这些世俗的东西,击碎了他的勇气。

三毛看出了王洛宾的犹豫纠结,人世间再没有比一番真情被生生拒绝更让人痛心的了。半个月后,来时义无反顾、满怀期盼的三毛也开始有了撤退的心思。王洛宾始终是和她不完全一样的凡尘,他心里有管顾……

爱,真爱,从来都是不管不顾的,这点三毛清楚,王洛宾也清楚。说到底,王洛宾对于三毛,终究离爱还差一点点。这一点点,就是三毛和王洛宾此时的距离,这也是尘世间所有并不真心相爱情侣之间的距离。这一点点,不能再由作为一个女人的三毛去够了,她也够不着。

三毛是通透的,对于感情,她从来深情却不痴缠。于是,三毛拖着她的旅行箱,离开了乌鲁木齐,离开了王洛宾。临行前,她的心情如手中的皮箱一样沉重。来时,因为揣着一颗热心,她是何等轻巧,如今归时,哎!可叹,荷西走后唯一的一次心动,就这样被无情扑灭。

1991年,在离开王洛宾之后不久,她在医院用丝袜吊颈的方式,自杀身亡。

流浪与橄榄树

三毛死了,不,她是去流浪了。正如她笔下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心,无处栖息,灵魂,无处安放。于是,只能流浪,注定流浪。

三毛去流浪后,王洛宾在家中为她设了一个小小的灵堂,那是三毛生活过的屋子,如今物是人不在,个中滋味,只有王洛宾才能体会到吧。

你走了,人间就冷了!直到三毛死时,这个男人才恍悟,终究是自己错了。“后悔吧!后悔安慰不了她的在天之灵!实际上后悔又是在责备自己。”王洛宾攥着深情懊悔苦痛,在日记里写下这一字一句。

但这些,三毛却永远也看不到、听不到了。爱情,有时候就像戈多一样,永远都等不来。他们两人的爱情,却永隔一江水。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咸阳白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把这二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王洛宾生于1913年,逝世于1996年是一位作曲家,音乐家,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也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之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代表性歌曲。

三毛本名陈平,岀生于1943年,逝世于1991年,是台湾的一位有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滚滚红尘》等

现在回到提问的主题:首先王洛宾与三毛的年龄相差30多岁,而且三毛并不是为情自杀,跟王洛宾一点关系都没有。三毛自杀的那一年是40多岁,王洛宾当时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三毛自杀前的确找过王洛宾,而仅仅只是为了艺术创作而已。虽然三毛的死,大家猜测不穷,最终台湾警方给岀的结论是八个字“因病厌世,自杀身亡”

3

  • 感谢问答

王洛宾和三毛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以说,“风中女侠”三毛的一生是传奇的一声,尤其是在爱情故事方面,无论是和荷西刻骨铭心的爱还是和“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忘年恋”都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不朽的“爱情传说”,犹如王洛宾的西部民歌一样“传唱不断”。

【王洛宾与三毛初识】

  • 1988年,台湾影视制作人凌峰先生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外景队,寻找《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宾。此后,王洛宾第一次在台湾荧屏和新闻媒体上亮相,抢了个头彩。
  •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当三毛看到夏婕的报道后极端兴奋,立即向夏婕查询王洛宾在新疆的联络方式,急切地想到大陆看望她心中崇拜已久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 1990年4月,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大陆旅行团。《明道文艺》主编宪仁先生获悉后,委托她为王洛宾代送稿酬,这就有了她直接见到王洛宾的一个理由。在乌鲁木齐只有两天的逗留时间,其他游客都去参观边疆神秘的城市,三毛却带着自己的向往直奔王洛宾家。

【王洛宾与三毛一见倾心】

  • 王洛宾与三毛第一次相见,首先三毛向王洛宾唱起自己作词的流行于世界歌坛的歌曲《橄榄树》。三毛曾说过:橄榄树不是代表和平,那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三毛拜访王洛宾,又以她特有的如歌如痴,如诗如画,如醉如梦的浪漫风采,展示了她这次认真追寻王洛宾的一次巨大努力。王洛宾与三毛经过两天短暂的接触,三毛为王洛宾的坎坷人生和艺术才华所倾倒,可能也包含著敬仰、爱慕、同情,连三毛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感情。

【王洛宾与三毛鸿雁传书】

  • 回到台北后,三毛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她将自己在乌鲁木齐王洛宾寓所的简单采访整理成《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一见钟情》一文在台湾发表,接着还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找到了原作者》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连三毛也没有想到,这篇短文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
  • 在三毛离开大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按捺不住兴奋心情的三毛和王洛宾饱含激情,鸿雁传书。不到一个月,王洛宾就收到了三毛的第一封来信,3个月内鸿雁传书15封表达心意。
  • 面对三毛炽热的感情,已经76岁高龄的王洛宾写信给三毛,委婉表达自己的彷徨:“萧伯纳有一把破旧的雨伞,早已失去了雨伞的作用,但他出门依然带着它,把它当作拐杖用。”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他就像萧伯纳那把破旧的雨伞。之后,王洛宾减缓了给三毛写信的时间。为此,三毛匆匆来信,责怪王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 8月20日,王洛宾收到三毛从北京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8月23日(CA0916班机)请接平。
  • 王洛宾请好友帮忙派车前往机场接应。三毛提前一月到乌鲁木齐。为了迎接三毛的到来,作为共产党离休干部的王洛宾,首先向干休所领导递交了三毛居住的报告。从未置办过家具的王洛宾,请自己的学生陪同,破例到乌鲁木齐的家具市场选购了一张当时最流行的单人席梦思床、一个书桌、一盏台灯和一套新被褥。

这次三毛要来干什么呢?

  • 一下飞机,三毛提了一大箱衣服和日常用品,住进了王洛宾家里。三毛在给王洛宾的信中说:不住宾馆,住在家里是为走近你。三毛按照王洛宾的成名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中藏族姑娘卓玛的形象,穿上在尼泊尔购买的西藏毛料裙服。据说是想以此唤醒老人那久远的记忆,让艺术家的心永远年轻。

【王洛宾与三毛:最美的错过】

  • 当三毛满怀期望地飞到王洛宾身边的时候,对于三毛至深至诚的忘年情,年近八旬的王洛宾顾及部队环境、家庭子女、社会影响和现实生活赋予他的理性,没有贸然接受三毛追求的勇气。而当三毛改变初衷,带着那只盛满衣物的手提箱离开的时候,王洛宾才彻悟到自己失去了一份多么宝贵的感情。

【王洛宾与三毛从此天人永隔】

  • 三毛离开王洛宾后的第121天,1991年的1月5日在台北自缢身亡。
  • 噩耗传来,王洛宾极度震惊,他一瓶接一瓶地喝烈度白酒,他希望在酒精中麻醉自己。大悲大痛之中,王洛宾写下了他晚年最后一首情歌:

《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 且莫对我责怪
  • 为把遗憾赎回来
  • 我也去等待
  • 每当月圆时
  •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 你永远不再来
  • 我永远在等待
  • 等待等待
  • 等待等待
  •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可惜三毛已经永远听不到这歌声了。

4

1991年年初,三毛死亡的音讯成为了当时的头条,先是在台湾当地成为新闻,之后传往大陆各个媒体,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言论层次不穷,各种说法不断。

但是这都只是猜测。而真正在意三毛的粉丝们,为了知道三毛的真正死因,也是不停地搜索消息。后来有新闻爆出三毛的死亡真相很有可能是因为王洛宾,因为在三毛自杀的三个月之前,曾去新疆找过王洛宾一次,回来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状态不是很好。更有的说法是因为王洛宾辜负了三毛的感情,导致了三毛为情自杀。但是这些说法在我看到都是传言,并不是真的。首先王洛宾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内地的著名音乐家,而出生在书香门第中的他更是气质非凡,很有可能会吸引一些女人的崇拜,这一点是很正常的。但是问题是三毛和王洛宾传出绯闻的时候,王洛宾已经近80岁高龄了,这一点在当时显然是惊起了千重浪,但是可信度并不是很高,就是因为王洛宾当时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可能吗?




5

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过百般磨难的王洛宾,步入晚年之时,他追求的是如何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余生,有那些他所创作的不朽的歌曲,得到人们的喜欢与传颂,他的艺术人生已经无憾。对于人生,对于情感,他是一个睿智的老人,他的人生经历让他有一颗冷静理智的胸怀。而三毛的人生经历,就像她的那首诗《橄榄树》一样,用她奔放的性格去向往她的自由与流浪之旅。她和王洛宾不是一类人,更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两个人,三毛只是被王洛宾的一首我们大众都喜欢的歌曲而感动,才去冒然登门拜访王洛宾而己,三毛的感情世界我无法猜测,但我坚信,王洛宾老人会更加珍惜他来之不易的平静简单的晚年生活。

6

《见字如面》第六期,归亚蕾读三毛写给王洛宾的信:

亲爱的洛宾:

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

我不要称呼你老师,我们是一种没有年龄的人,一般世俗的观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与爱,并不在一个称呼上,我也不认为你的心已经老了。

回来早三天,见过了你,以后的路,在成都,走得相当无所谓,后来不想走下去,我回来了,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没有办法,照片上,看我们的眼睛,看我们不约而同的帽子,看我们得手,还有现在,在家中,蒙着纱巾的灯,跟你都是一样的。

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

上海我不去了,给我来信,九月再去看你。

寄上照片四大张,一小张,还有很多,每次信中都寄,怕一次寄去要失落,想你。新加坡之行再说。我担心自己跑去( )不好安排。秋天一定见面。

三毛

公元92.4.27

▲三毛写给王洛宾的信

以前只知道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很让人感动,沉醉于三毛和荷西的相知相守 。看了这封信更觉得三毛是一个感情真挚、脱俗纯真的人。三毛炽烈的感情无遮无拦,跃然纸上。 那一年三毛47岁,王洛宾77岁,他们之间有30岁的年龄鸿沟。她为他万里奔赴, 拖着大大的旅行箱去找王洛宾,衷情以诉,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

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没办法。照片上,看我们的眼睛,看我们不约而同的帽子,看我们的手,还有现在,我家蒙着纱巾的灯,跟你,都是一样的。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有自由的。人世间竟有这样真挚的爱情,她是一朵自由行的花,三毛的世界里很美。

不明白一个如此热爱生活、追求爱的人怎么会在别后121天自缢身亡?或许再洒脱不羁的人内心深处也渴望情感的归依,张爱玲说过, 一个知己就像一面镜子,反应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一部分。如若生活中已无知音,那天堂的荷西就是永恒的追随。三毛终是为爱而去……

王洛宾在得知三毛身亡,写给三毛的情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

你走后,人间就冷了,三毛已经永远听不到这情深似海的呼唤了......爱情,有时候就像戈多,永远等不回来了。


7

关于三毛与王洛宾的关系,当时一些媒体大概是炒作与诋毁,说三毛与王洛宾相恋,对此王洛宾的儿子也曾出面否认,三毛的好友也澄清过。但是他们是否真的相恋,我们都不得而知。不过,从墨倾城的《三毛传》里可以看出,三毛大概是喜欢王洛宾的,而王洛宾也一定对三毛动过情。

至于三毛为什么没有和王洛宾在一起,我想他们之间有太多的不可能了。首先在年龄上有很大的差距,王洛宾比三毛大很多,有人说,年龄不是问题,但有时年龄真的是问题,年纪的悬殊会让他们有太对的代沟。其次,他们的阅历不同,他们想要的也不同,三毛想要的大概只是和他过简单的家庭生活,而王洛宾想要的是出名,在三毛到乌鲁木齐,住在他家时,三毛为他精心准备的礼物,竟都被拍纪录片的媒体用做道具,这对三毛来说必定是一种伤害。以至,最后三毛再也无法忍受,离开了他,后来外界各种说法,对三毛是不公平的,我想不管他们是否交往过,但三毛是单纯的,他们也都是善良的人。

关于三毛的死,有人说意外,有人说是自缢。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都不知道,我想大概只有三毛最清楚。在三毛离开后,当时的媒体也是各种舆论,说三毛死于自杀,但是三毛的家人一直坚称三毛的死只是意外。

从《三毛传》里可以看到,三毛住在医院,出事前晚上父母都陪在她身边,那时她已产生幻觉,说床边有很多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但是母亲并未太在意她的话。没想到三毛在凌晨2点去世了,死在卫生间,死因是丝袜吊颈,有人分析可能是三毛夜里上次厕所的时候,不小心被丝袜缠着了。但我觉得更可能是三毛累了,她要去和荷西团聚了。在她死前,她全身心投入的作品《滚滚红尘》,获得了8项大奖,却没有哪一个是属于她的,结果让她很失望。爱情的坎坷、文字的失望,让她真的对这个世界无所留恋了。

不管三毛与王洛宾是否有当时外界宣传的那些事,我依然相信她与荷西的爱情,也相信单纯的三毛想要的不过是一份简单的爱情。对于她的死,我想她不过是想早一点去与荷西团聚罢了,也许有荷西的地方,才是她最终的归宿。




8

感谢邀请,感谢回答!

三毛和王洛宾不为人知的细节!

我们首先先了解荷西和三毛的故事,才能深刻的了解三毛和王洛宾

相信很多人读过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这本书。书中描绘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所有点滴,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快乐,那是属于他们撒哈拉沙漠的独有的风景。那些美好的记忆和瞬间成了三毛毕生难忘,刻骨铭心的美好爱情的见证。对于三毛这样一个无拘无束真性情的女子来说。她敢于放弃大都市的繁华和霓虹梦幻,去到了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荷西愿意陪她在艰苦的环境里活着,这样的爱,对于她来说,是何等弥足珍贵,是何等的真诚和真情!这个举动就足以证明他们的真和情,也证明三毛渴望的爱情是多么的单纯,她的无拘无束和内心真正的向往。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毛和荷西的幸福是多么的松弛自然,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脚步里,卷起的风沙里,衣裙衣角里,乃至他们的每个毛孔,一颦一笑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那些阴雨连绵的日子

1979年9月30日。这一天是三毛的心从天堂跌入人间失魂落魄的日子,是三毛的心开始枯竭和宣布美好的生活死亡的日子,她永远忘不了这一天,那种天崩地裂的感觉让三毛措手不及,悲痛欲绝。

接下来的两年里。三毛在痛苦无比的霜居生活中度日如年。用了两年的时间都不足以走出那种悲痛和抑郁。1981年8月开始,她再次尝试创作,创作内容基本来源于生活点滴。《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问世,人们再次看到了三毛在荷西过世后的生活的点滴。字里行间里,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三毛再也没有快乐和洒脱,哪怕零星溅起的火花一样的快乐已稍纵即逝。购买台湾家里附近那栋小楼就是一个证明,从购买之前的那种期望希望到购买以后的失落寂寥。心无所住的那种空唠唠的人间在无橙色暖阳的凄冷顿时让三毛一次次陷入冰海无情的境界。每一次看到父母背影的心酸不忍和自己在也拾取不了生活的热情和希望的矛盾夹击三毛的心。

我也曾在在她的书中徘徊疼通过,就像自己曾经涉足过那些灰色的街道触目过那些悲凉的眼神。这是让我想要疼惜的三毛。

寻找生活的希望之光

荷西死后的这10年,三毛为了从这种悲痛中走出来,去了无数的地方,遇见了很多人,有些人让三毛眼角发酸,有些人她竭尽全力去帮助,她的总在流浪,总在风雨中飘渺,有人给她办摄影展,有人陪她一起到处行走,有人找她签名,有人给她讲故事。但这一切都是匆匆过客,每当离别后三毛又是一个人,他们点燃不了三毛的那冰冷到谷底的心。

三毛初识王洛宾,他成了她的希望之光

一天,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到三毛耳朵里,歌词美妙,她想,自己就是歌声里的姑娘,完全写的自己。她希望,这个人就是往后余生陪伴自己的人,一种久旱遇甘露的感觉包围了三毛。她决定找到这个叫王洛宾的作者。

当看到香港作家夏婕写的一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在报纸上,让三毛一下子对王洛宾有了非见这个人不可的冲动,大家知道的,三毛就是一个想到急要去做的一个人,她不会考虑一切的后果和因素。她找到了作家夏婕要到了王洛宾的地址,便跟着一个旅行团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幸福路的干休所。1990年4月13日,他们终于见面了。

爱的渴望

根据报道,两个人有趣的灵魂碰撞在一起相谈甚欢。王洛宾还抱起吉他,唱了一首《高高的白杨树》,三毛听后热泪盈眶,而起先,王洛宾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他有些担心担心三毛见到自己失望,但快乐相聚使他们忘记了一切。

时光飞逝,不久后三毛就回到了台湾。但是对王洛宾却是倍加思念,王洛宾仿佛是她生活的救赎。她感觉到生活希望的光芒向自己折射过来的喜悦包围了三毛。

回到台湾后的她对王洛宾产生了一种浓厚的思念,发现自己的冰冷的心又开始泛起暖意,就像在骨子里这个人就深深的吸引了他。三毛的率直和真诚永远不在别人思想和接受范围之内,她只会跟着心走内心的驱使去前进。她开始给王洛宾写信,信的内容如下:

信的内容浓浓的呈现了三毛对王洛宾的那种热情,那种灼热的爱,那种没有年龄,没有任何世俗可以横跨在他们之间,爱情总是这样的,一触即发,油然而生,她来不来及想,这个时候的王洛宾已经77岁了,他也没想过王洛宾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她只知道,她爱这个男人,所以心里直白的表达了她内心最原始的感情。

三毛和王洛宾没有自由的爱情,她的希望之光破灭。

三毛又一次去到了新疆,并住进了王洛宾的家里,可是王洛宾担心外人说闲话,找了一个女学生也一同住了进来,这种故作姿态的感觉让三毛很不开心。

有一次电视台来采访王洛宾,他让三毛一起拍摄,可是这件事情三毛很不乐意,在勉强的同意中发生了不愉快,后来三毛去住了宾馆。一个保守的王洛宾,一个直率无拘无束的三毛,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注定了他们没有爱情。在这些相处的日子里,三毛逐渐的感受到了他们之间不能可能有爱情。王洛宾不会像河西一样放弃一切观念,放弃一切世俗的眼光和三毛在一起。这也是三毛离开王洛宾的原因。

三毛走了,永远的走了

没有真正自由的爱情是不能让三毛去守侯的,她知道他们之间不可能是她希望的样子,失望透顶的三毛抑郁症更加严重。但回来后她还给王洛宾写了一封信。

这是三毛最后一封信。一个月后,对生活和爱情绝望到冰点的三毛自缢了。

得到三毛去世的消息后,王洛宾非常低落,成天酗酒度日,并在后来为三毛写了一首《等待》的歌,人们都说这是王洛宾的忏悔,或许是你惋惜也或者也是他内心的爱,有爱不敢爱,他们他们之间隔着道德伦理和成就观念这条鸿沟,所以终究没有爱情。

从这首歌里可以看出王洛宾的复杂的心情,内心的纠结还在,徘徊还在,心里对三毛是爱还在,他却没有像荷西一样勇敢,没有像荷西一样真正的爱三毛。敏感的三毛不要半分掺杂,她要的是纯纯的爱情,可惜,她知道,她再也不可以遇到第二个荷西了,荷西死了,在十年前就死了,她的心也真的跟荷西一起在明白一切的那一刻死去。就就是三毛。

愿天堂的三毛幸福快乐

所以她和王洛宾的性格观念都有非常大的冲突,一个观念老成保守,一个无拘无束向往自由和真实。这样的两个人,终究只适合友情而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爱情,也是他们之件发生的故事背后的结局。

我读过三毛的所有书,了解她的性格,知道她不会被任何一种她不喜欢的模式和眼光束缚,她是天空的鸟,只想自由的飞,愿天堂的三毛找到了荷西,愿你快乐和幸福!

备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欢迎讨论!

9

九十年代初,三毛曾从台湾飞到新疆,看望中国西北民歌王--王洛宾。后来,就有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在网上流传,说三毛深深爱上了王洛宾,并向其表白,结果,王爷爷出于某种原因,一直没有回应,很快,三毛往生,这段忘年恋就成了生者对亡者的追忆。

几年前,不知何故,网上翻炒这个故事,重读后仍是痛惜三毛的失意,顺手把感想写在了QQ里。宁夏大学新闻系教授谢明辉,当即表示并不看好这段民间传说,点评说两人其实不适合在一起。隐约觉得谢教授说的有道理。但是,抵不住网上煽情的文章的攻击吗,对海峡两岸两位奇人的不了情,常心有戚戚然。

昨天读了本书,是作家出版社的,书名《三毛》。书中谈到了三毛的新疆之行,看后令我大惊失色,原来,故事的台湾版本,不仅迥异,而且还很暴力很残忍。

先说三毛去看王洛宾的缘由,并不是什么疯传的爱情,而是因为听了一位从大陆跑到香港的女作家的介绍,对歌王产生了敬重和同情之心。三毛原本生就了放逐自己,流浪四方的灵魂,在她眼里,王洛宾是另外一个饱受苦难的同类。下面是女作家的介绍,和三毛从新疆回来之后对其的愤怒:

比这更惊心动魄的是,有作者说,三毛在新疆收到了软禁和虐待。谁敢想象,红遍华人世界,盛名之下的三毛,会在新疆遭此机遇?(阿平是三毛的名字)

后来,也有王洛宾的支持者,试图推翻三毛被虐的说法:但是,三毛在新疆失联的事实却不容置疑,到底为什么会失联,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说明白了。但没有双方对质的说明,就是真相吗?

虽然新疆之行,让三毛倍受打击,但却让另一方,王洛宾老先生,成为了大赢家。他不再是单纯的西北歌王,而成了三毛最后爱慕的人,他的过往故事,被倒入由三毛之爱做汤底的火锅中,顿时香飘四方。而他本人,也在国内空前热了起来。

当年刘晓庆如日中天的时候,曾对媒体说, 现在跟我吃过饭的老版官员们,都爱吹嘘说跟我睡过觉,以便给自己长脸,还说我身体的某些特征为证,如果我要一一驳斥,岂不是要把身体给大家看?那样,会有更多的人说跟我睡过了。怎么觉得三毛这个故事,同刘晓庆有那么点类似。一生为爱情,为自由,游走四方的三毛,一定不会想到,她辞世后,一趟扑朔迷离的新疆之行,竟然会“演变成”一个老人的爱情晚唱。

刘晓庆是打不死的小强,牢狱之灾都无法消灭她对美丽人生的向往,而三毛,则在万水千山走遍之后,深受世俗名声之累,多年都劝说母亲同意她结束自己的生活。刘晓庆,三毛,两个奇女子,活一生胜过常人活几世,用不同的方式,开出了同样璀璨伤痛或生或死的生命之花。

记得我在感慨三毛和王洛宾爱情故事的时候,方从新疆回来的美华说,达坂城的姑娘并不美啊,没有歌中唱得那么好。如今,看过三毛新疆之行台湾版本后,再听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时,不免会想到“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流浪远方,流浪”的三毛。两岸,两首歌,两段人生,就这样混杂在了一起。




10

三毛在北京为电影《滚滚红尘》补写旁白。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三毛搭乘北京到乌鲁木齐的飞机,傍晚抵达乌鲁木齐,王洛宾穿着精致的西装,打着领带,走到机舱口,迎接三毛。两人并肩把臂,缓缓步下舷梯,接受了十多名少年男女的献花

三毛到乌鲁木齐后,就住进了王洛宾的家,她还穿上了在尼泊尔旅行时特意定做的一套十分精美的藏族衣裙,学起《在那遥远的地方》女主角卓玛的打扮,想引起王洛宾的注意。她还和王洛宾各骑一辆脚踏车,奔走乌鲁木齐街头,进出百货公司、瓜果摊、菜市场,买菜做饭给王洛宾吃。可王洛宾忙于拍电视片,早出晚归,他虽然仍热情招呼三毛,却无法领悟三毛对他深沉的爱

三毛明白了:近八十岁的王洛宾,生活给他刻下的伤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颗爱心,还不能抚平这位老人深重的心灵创伤,三十多岁的年龄差距造成无法填平的鸿沟。王洛宾不可能做他的情人,但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民歌大师、老者。 ?? ?后来三毛病了,王洛宾请来医生为她诊治,并请来一个女孩子照顾三毛的起居,直至病愈。 ?? ?九月七日凌晨,三毛要走了,王洛宾特地到机场为她送行。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